•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情愛敘事與女性成長
      ——《青春之歌》與 《大浴女》主人公的比較

      2011-02-09 04:53:58王寧寧
      終身教育研究 2011年3期
      關(guān)鍵詞:青春之歌林道靜春之歌

      王寧寧

      楊沫創(chuàng)作于1958年的長篇小說《青春之歌》,鐵凝創(chuàng)作于2000年的《大浴女》,都是展示女性精神成長的女性文學(xué)力作。它們分別通過敘述林道靜和尹小跳的成長經(jīng)歷,反映出兩個女主人公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變化過程。用成長小說的視角來比較和考量這兩部小說,會發(fā)現(xiàn)“成長”這一主題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演化,可以看到中國文學(xué)現(xiàn)代性的發(fā)展。成長小說以主人公的成長體驗構(gòu)成小說的主體,它注重揭示某些特殊事件對于個體成長的重大影響。對林道靜發(fā)生重大影響的是時代風(fēng)云下的政治生活;對尹小跳發(fā)生重大影響的是尹小荃死亡事件。這兩個女主人公在經(jīng)歷了生活的磨礪之后,對社會、對人生、對自我均產(chǎn)生了新的認識。反過來,她們又用自己的選擇,推動和改變著她們所屬的時代。

      如果說《青春之歌》“是性與政治的雙重變奏”[1]89,那么《大浴女》就是性與人格完善的多重展現(xiàn)。兩部小說從形式到內(nèi)容到主題都有許多可比性。兩部小說的外在模式很相似:一個女性與三個男性的情愛故事。實際上《青春之歌》的男女情愛故事難脫嚴肅的政治主題。《大浴女》的情愛故事背后是尹小跳由原罪走向釋罪和救贖的人格不斷完善的主題。前者與外在的時代政治糾結(jié),后者與自我內(nèi)心掙扎糾結(jié)。我們看到了女性成長題材的由外在而內(nèi)傾的一些變化軌跡。

      林道靜和尹小跳都是經(jīng)過三次刻骨銘心的戀愛,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女人。林道靜從一個懵懂的女孩,成長為堅強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尹小跳從一個幼稚的少女,成長為一個自立自強的成熟女性。

      一、懵懂初戀——盲目崇拜

      林道靜與尹小跳的初戀都是處世不深、初涉愛河的迷失自我,都源于盲目崇拜,也都自覺與不自覺地在這個懵懂蒙昧的階段開始了自我的覺醒。

      1.林道靜與余永澤的初戀是林道靜成長的第一個階段

      巴赫金將“個人”在歷史中“成長”[2],視為現(xiàn)代小說——現(xiàn)實主義小說最基本的元素。在這里,主人公不應(yīng)作為定型不變的人來表現(xiàn),而應(yīng)該是成長中變化中的人,是受到生活教育的人?!肚啻褐琛分械牧值漓o就是這樣一個受到生活教育的不斷在歷史中成長的人。

      林道靜因反抗家庭包辦婚姻離家出走,走投無路欲投海自殺,被北大才子余永澤拯救。小說以浪漫主義的筆調(diào)細致地描寫了這對才子佳人的初戀故事。余永澤以善談古今中外文學(xué)名家名篇的淵博才學(xué)和浪漫情懷叩開了林道靜單純的心扉,也啟蒙著林道靜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成長意識。

      林道靜是一個深受“五四”反封建傳統(tǒng)影響的女性,她不能安于二人世界買菜做飯、洗衣縫補的瑣細家務(wù),也不能忍受沒有讀書、沒有夢想的平庸生活。她很難承受逃離了封建大家庭的束縛和社會周遭的脅迫之后,又陷入了“夫為妻綱”的小家庭桎梏。她向往自由獨立,也需要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她的成長首先表現(xiàn)為不安于現(xiàn)狀,渴望擺脫小我,走向社會并自立于社會。林道靜與余永澤的決裂是必然的,這是她變化和成長的重要轉(zhuǎn)折。

      林道靜思想轉(zhuǎn)折的外部影響是盧嘉川等革命者的“布道”。林道靜對于革命者、革命言論、革命書籍的崇拜和朝圣情感,以及渴望進步、日益澎湃的革命激情,都是她走向革命之路的堅實開端。林道靜的成長過程無時無處不滲透著政治信仰的洗禮和紅色革命的指引。

      2.尹小跳與方兢的戀愛,于尹小跳是初戀,于方兢是一段畸形的婚外戀

      方兢是電影界大紅大紫的名人,自編、自導(dǎo)、自演的電影舉國聞名。尹小跳像所有崇敬名人的年輕人一樣,熱衷關(guān)注方兢的一切。一個不諳世事的年輕謙恭的女編輯,一個世人矚目的歷經(jīng)滄桑的大名人,其談情說愛的實質(zhì)是:一個盲目崇拜,一個虛榮占有。

      初戀時不懂愛情的尹小跳,以她的閱歷,還一時無法區(qū)別崇拜和愛,也不能判斷在虛榮心驅(qū)動下的情感是怎樣快速占了上風(fēng)。她聽著方兢滿口謊話,竟然覺出一種親近的默契和如夢的新奇。方兢雖然嘴里說最愛尹小跳,卻毫不隱諱地向尹小跳渲染他與別的女人鬼混的種種行為。尹小跳居然愿意把這些歸結(jié)為方兢的率真和對自己的信任,以及自己有力量拯救方兢。方兢的所有反復(fù)無常、荒唐放縱都被尹小跳愚昧地合理化。這不僅是一個初嘗愛情的年輕女子的愚昧無知,也是一個精神荒蕪、盲目崇拜名人和尊崇苦難的時代通病。尹小跳憐惜方兢從前受到無數(shù)的折磨。她癡情地相信“愛是可以醫(yī)治苦難的”,她奢望用愛的給予來幫他洗刷所有的不潔。

      尹小跳以她的單純,以及對男女之事的無知和順從,激活了方兢的雄性力量和男性信心。方兢的魅力光環(huán)和優(yōu)越強勢其實是建立在女性的盲從和無知之上的。當方兢意識到尹小跳的覺醒和成長,不能永遠受人擺布之時,他畏懼和逃避著她。尹小跳終于看到了強大方兢背后的虛偽本質(zhì),終于顛覆了女性對于男性權(quán)威的頂禮膜拜。這是一個痛苦的經(jīng)歷,也是一個艱難地擺脫男權(quán)中心社會的過程,是尹小跳心靈覺醒與成長的轉(zhuǎn)折點。

      尹小荃之死是尹小跳一生的夢魘。她曾經(jīng)無視幼小無知的尹小荃落井而死,并且為此飽受心靈的鞭笞。尹小跳與方兢的痛苦戀愛經(jīng)歷,使她初步從尹小荃之死的陰影中走出來,她相信方兢“是第一個跳出來懲罰她的人”,懷著“受虐的心理”她坦然接受了方兢的始亂終棄。與方兢的畸戀讓她痛苦不堪,但越是痛苦她反越覺得輕松,認為這是報應(yīng)也是解脫。

      二、短暫熱戀——煥發(fā)激情

      林道靜與尹小跳都是在經(jīng)歷了一段短暫的熱戀之后煥發(fā)出了生命的激情和忘我的追求。

      1. 林道靜與盧嘉川的短暫熱戀,是她成長歷程中的關(guān)鍵節(jié)點

      結(jié)識盧嘉川使林道靜走出了浪漫騎士的個人主義視野,放眼社會,棄置小我,追隨盧嘉川漸漸步入志同道合的革命之途。

      林道靜清楚地意識到余永澤常談的只是些美麗的藝術(shù)和動人纏綿的故事;可是盧嘉川侃侃談出的都是國家大事。盧嘉川們都有一種向上的熱情和愛國愛民的責任感。盧嘉川正是以精神領(lǐng)袖的形象、革命引路人的角色,作為“黨”的人格化身出現(xiàn)在林道靜面前。楊沫曾說:“我塑造林道靜這個人物形象,目的和動機不是為了頌揚小資產(chǎn)階級的革命性和她的羅曼蒂克式的情感,或是對小資產(chǎn)階級的自我欣賞,而是想通過她——林道靜這個人物,從一個個人主義者的知識分子變成無產(chǎn)階級革命戰(zhàn)士的過程,來……表現(xiàn)黨對于中國革命的領(lǐng)導(dǎo)作用。”[3]林道靜正是在盧嘉川等革命者的引領(lǐng)下逐漸由個人主義的小知識分子成長為無產(chǎn)階級革命知識分子。

      巴赫金的“成長小說”定義印證了林道靜的成長歷程:“他已不在一個時代的內(nèi)部,而處在兩個時代的交叉處,處在一個時代向另一個時代的轉(zhuǎn)折點上,這一轉(zhuǎn)折寓于他身上,通過他完成的?!绷值漓o處在兩個時代的交叉處,她就是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指引和啟蒙下實現(xiàn)了小資產(chǎn)階級不斷覺悟的時代轉(zhuǎn)折,同時她也是伴隨著中國社會歷史的發(fā)展而成長的。林道靜的故事似乎也是民族國家的現(xiàn)代性發(fā)展的文學(xué)想象。

      2.尹小跳與美國青年麥克的短暫熱戀,是她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

      尹小跳是處在兩個時代的交叉處,由封閉傳統(tǒng)時代向自由開放時代轉(zhuǎn)型。她與麥克的戀愛是一個女性在成長道路上愛情的不可避免的挫折經(jīng)歷。尹小跳和美國青年麥克的接觸使她品味到真愛的可貴。

      尹小跳與麥克是具有兩種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他們之間的交往沒有任何事件負累。尹小跳欣賞麥克的張揚活力和青春熱情,麥克帶給她“從未有過的無羈無絆、胸無渣滓的歡樂”。尹小跳感覺到麥克對自己近于癡迷的愛戀,但是,與方兢的錯愛瘟疫在她身上產(chǎn)生了免疫作用。她輕易不會再愛。她很難把麥克當作感情的歸宿和家庭港灣,麥克只能是她一時的“放縱與享用”。麥克的幸福論刺痛了尹小跳內(nèi)心最柔軟的地方:“幸福就是在自己的家鄉(xiāng),和心愛的人在一起,吃自己喜歡的東西!”麥克鼓舞了她對自己青春和生命的無限肯定,“是愛她的麥克使她強烈地想要表達她對陳在的愛情。”

      尹小跳短暫的“被愛”熱戀,喚醒了她心靈深處對真愛的渴望。如果說對方兢的狂熱愛戀出于虛榮心理和愛情幻想,那么與麥克的情誼則真正激蕩起尹小跳自身的真實欲望和自覺意識。這是由歷經(jīng)挫折的不自覺覺醒向自覺覺醒的重要轉(zhuǎn)折,也是現(xiàn)代意識不斷自覺的體現(xiàn)。

      三、真誠摯戀——超越自我

      林道靜與尹小跳經(jīng)歷了兩段情感挫折之后都找到了真愛,所不同的是:一個是通過革命的愛情接觸了社會和階級的力量,超越了小我,獲得了性別上的平等和地位上的認同;一個則是在內(nèi)傾式的自律自省中堅守了自我、超越了自我。

      1.林道靜與江華的真誠摯戀,建立在深厚的階級情誼之上

      在江華的直接幫助下,林道靜最終成功地成長為一名成熟的中共黨員。林道靜在答復(fù)江華求愛之前就真切地感到,“像江華這樣的布爾塞維克同志是值得她深深熱愛的?!敝R分子與工農(nóng)結(jié)合才有出路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林道靜與江華的結(jié)合既有志同道合精神上的因素,也是一種個體在政治上的歸屬。與其說林道靜把自己完全交給了工人階級出生的江華,還不如說林道靜是把自己的信仰和一生都交給了黨。在入黨儀式上林道靜虔誠地說:“從今天起,我將把我的整個生命無條件地交給黨,交給世界上最偉大崇高的事業(yè)”。在林道靜的眼里,“黨”的形象已經(jīng)與江華重合在一起了,她愛江華就是在愛黨,嫁給江華就是嫁給了黨,把自己的現(xiàn)在和未來托付給江華,實質(zhì)上也就是把自己永遠地托付給了黨。在她心里已經(jīng)棄置了自我,放掉了個人利益和得失,不僅僅是把自己的精神完全交給了黨,而且把肉體也作為政治生活的一部分交了出去。林道靜在與江華結(jié)合之時,完成了個體與政治的完美結(jié)合。

      2.尹小跳與陳在的真誠摯戀,是建立在情投意合的情愛基礎(chǔ)上

      西蒙波伏娃說:一個女人與其說是天生的,不如說是形成的。[4]“成長”對于女人而言具有別樣的意味?!俺砷L”即是突圍,突圍自身的心理自卑和繁復(fù)的社會外衣,突圍形成已久的女性歷史。女性的“成長”似乎也常常伴隨著愛情的磨礪。

      尹小跳的成長是一個愛情意識不斷覺醒的過程,在經(jīng)歷了錯愛、誤愛之后,她意識到內(nèi)心深處的摯愛是陳在。而陳在始終是她心靈的守護者。陳在很早就發(fā)現(xiàn)了尹小跳眼睛里“奇怪的痛苦的表情”,這引起了陳在經(jīng)久不衰、希冀化解痛苦的沖動;讓尹小跳快樂成為他人生的夢想之一。尹小跳最終發(fā)現(xiàn)自己內(nèi)心一直深愛著陳在,相信美好的情感就在身邊,意識到庸常深厚的人類情感才是女性向往的情感家園。在真愛的燭照下,尹小跳與陳在完全地敞開了心扉,陳在作為唯一的證人,幫助尹小跳洗滌了“謀殺”的罪惡感,一同獲得了心靈的救贖。

      當陳在要實現(xiàn)和尹小跳結(jié)婚的諾言時,尹小跳卻發(fā)現(xiàn)逼近現(xiàn)實的無奈?,F(xiàn)實是陳在早已結(jié)婚十年,她感受到了陳在對前妻割舍不下的比愛更深的惦念,尹小跳不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毀掉另一個女性幸福的基礎(chǔ)上,她在內(nèi)心進行著痛苦的道德自省,最終她主動放棄了這份或許終生不會再有的愛情,讓陳在回到萬美辰身邊。她相信真愛不必長相廝守,越遠愛越深沉。

      《圣經(jīng)》說:“只有通過靈魂的自救與救贖,才能解脫原生之罪的苦難,最終開啟了天國之門。”尹小跳從小到大都煎熬在“謀害”的罪惡感之中,她以贖罪的心理忍受著生活帶給她的種種折磨,以近乎自虐的方式洗滌著內(nèi)心的罪惡感,最終得到了靈魂的解脫與升華,也完成了女性人格的砥礪與完善,完成了心靈的自我救贖。小說的結(jié)尾寫道:她的“內(nèi)心充滿痛苦的甜蜜”。這痛苦來自于現(xiàn)實的不圓滿,而甜蜜則來自于心靈的自我凈化和完滿。尹小跳以自己的行為證明了女性成長中自我救贖的能力,完成了化蛹為蝶的蛻變,成為一個超越自我的自立自強的成熟女性。

      總之,《青春之歌》和《大浴女》外在文本是寫一個女性的初戀、熱戀和摯戀,實際上內(nèi)里是女主人公三段不同主題的成長歷程。

      林道靜與余永澤的初戀,尹小跳與方兢的初戀,開始同樣傾情投入,結(jié)果都是失望決裂。林道靜的“喜新厭舊”是因為政治因素的介入,信仰馬克思主義的革命者盧嘉川必然會取代自私自利的余永澤。這當然也是取決于作者楊沫的主觀意志和自覺選擇。尹小跳的“喜新厭舊”是因為舊愛權(quán)威面具的徹底撕毀,是因為內(nèi)心自我懺悔和救贖的掙扎。尹小跳因尹小荃之死而背負上深重的罪惡感,她自虐地忍受了方兢的種種情感摧殘。這當然也是作者鐵凝讓女主人公在情感挫傷和人生血淚中不斷完善自己精神世界的用心安排。

      林道靜與盧嘉川的熱戀是林道靜“棄暗投明”的明智選擇,在崇高的政治話語下,遮蔽的是一對男女志趣相投的傾心相愛。林道靜被盧嘉川煥發(fā)出高漲的革命激情和無畏的進取勇氣。尹小跳與麥克的熱戀,是尹小跳內(nèi)心愛的欲望的放縱和享用,麥克煥發(fā)的是她心底最深沉的真愛,也是一個女性對自身需求的清醒體認和自我關(guān)照。

      林道靜與江華的結(jié)合是知識分子與工農(nóng)結(jié)合的必然選擇,林道靜超越小我情感、融入階級隊伍,將同志情誼、性愛需要與政治覺悟完美融合。尹小跳與陳在的摯愛,本是默契的情投意合,卻因為尹小跳的道德自律、現(xiàn)實拷問而主動放棄,她如同蟬脫般地經(jīng)歷了心靈的洗禮,孤獨而痛苦地自我掙扎,不斷突破社會和內(nèi)心重圍,最終獲得了靈魂的救贖,走進了馨香的心靈花園,獲得了新生。

      從《青春之歌》與《大浴女》的比較,可以看到不同時代的情愛觀念對于女性成長起到不同的制約作用。林道靜的情愛成長是與其政治覺悟和成熟相輔相成、并進而行的;尹小跳的情愛懲罰和心靈救贖是更加開放時代的女性自我覺醒與自我拯救的過程。李揚說:“在50-60年代,以《青春之歌》為代表的‘成長小說’造就的輝煌其實十分短暫。如果我們把‘成長小說’視為‘現(xiàn)代小說’的起點,‘現(xiàn)代小說’必然離開這一起點繼續(xù)前行?!盵1]90-91我們可以把《大浴女》理解成擺脫了《青春之歌》時代政治性等外在因素繼續(xù)前行的拷問人類靈魂、追尋人格不斷完善的女性成長小說。

      [1] 李揚.50-70年代中國文學(xué)經(jīng)典再解讀[M]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

      [2] 李揚.“人在歷史中成長”——《青春之歌》與“ 新文學(xué)” 的現(xiàn)代性問題[J].文學(xué)評論,2009(3):97-104 .

      [3] 楊沫.談?wù)劻值漓o的形象[M]∥牛運.長篇小說研究專集:中冊.濟南:山東大學(xué)出版社,1990:33.

      [4] 西蒙波伏娃.女人是什么[M] .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98:24.

      猜你喜歡
      青春之歌林道靜春之歌
      長篇小說《青春之歌》的愛情研究
      ——以林道靜為例
      大眾文藝(2021年1期)2021-07-13 02:38:39
      春之歌
      老友(2021年3期)2021-03-28 11:06:10
      春之歌
      試析《青春之歌》中的愛情敘事與革命理想
      鴨綠江(2020年33期)2020-11-12 02:52:45
      春之歌
      《青春之歌》在世界的傳播與影響力研究
      出版廣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14:16
      《青春之歌》背后的故事
      青春期健康(2016年9期)2016-10-12 21:28:18
      論楊沫《青春之歌》的接受歷程
      我的青春誰做主
      春之歌
      延津县| 曲松县| 大足县| 高阳县| 彰化市| 鄂托克旗| 武宣县| 常熟市| 筠连县| 米泉市| 抚松县| 禹城市| 内江市| 故城县| 象山县| 贵定县| 青海省| 汨罗市| 江安县| 邓州市| 青冈县| 平度市| 邹城市| 麻栗坡县| 平凉市| 乌鲁木齐市| 吉林省| 鄂托克旗| 彝良县| 江津市| 绥滨县| 彩票| 凤翔县| 钦州市| 禹州市| 昌黎县| 商南县| 肇庆市| 伊金霍洛旗| 托克逊县| 合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