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新原
(山西省電力高級管理人員培訓中心,山西太原030006)
盧梭的“公意”思想及其歷史影響
耿新原
(山西省電力高級管理人員培訓中心,山西太原030006)
“公意”思想是盧梭政治理論的核心,他試圖通過代表人民共同利益的“公意”來構建其所認為的理想政府。盧梭的“公意”思想具有豐富的內涵:“公意”是主權者共同體的共同意志,也是最高意志;“公意”不可能永遠都是全體一致的同意。盧梭“公意”思想中的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和人民主權的思想,在世界歷史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不僅深刻影響了法國以及其他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而且對西方思想界尤其是對康德和黑格爾構建的“自由意志”學說影響深遠。
盧梭;個人意志;公意
一切偉大的思想都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并且都有自己的理論淵源。盧梭的“公意”學說也不例外,是適應當時社會發(fā)展需要的產物。
盧梭生活在18世紀的法國,他所生活的時代是一個偉大的時代。一方面,當時的法國社會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由僧侶構成的第一等級及由貴族構成的第二等級,與由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無產階級以及廣大農民構成的第三等級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另一方面,在這一時期,伏爾泰、孟德斯鳩等啟蒙思想家,以天賦人權為旗幟,熱情洋溢地大力宣揚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向封建專制制度發(fā)動了猛烈的進攻。于是,社會的無序化運行與啟蒙理性思想的流行一同成為盧梭政治思想得以醞釀和產生的外在條件。盧梭的社會政治學說主要體現(xiàn)于他的著作《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和《社會契約論》之中,前者著眼于抨擊封建專制,批判私有制的文明社會,后者則提出了改造社會的政治思想。領會《社會契約論》一書的精神對于我們了解掌握盧梭的政治思想非常重要,而要理解盧梭《社會契約論》的意蘊,則首先必須對其“公意”概念及相關思想有較為深刻的理解,因為“公意”是《社會契約論》一書的核心概念,該書共有五十多個段落論及“公意”,“公意”是貫穿其邏輯結構的一根主線,也是盧梭所要建構的政治體系的運行基礎。
“公意”學說是盧梭政治思想的核心內容,是盧梭整個思想體系的“靈魂”和“尖端”,“正像在人的構成方面,靈魂對于身體的作用乃是哲學的尖端,同樣在國家的構成方面,公意對于公共力量的作用問題則是政治學的尖端”?!?〕認真閱讀盧梭的《社會契約論》一書,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公意”思想有著極為豐富而深刻的內涵。
首先,“公意”是主權者共同體的共同意志,也是最高意志。盧梭認為,國家起源于社會契約,社會契約產生“公意”,“社會契約是一切文明社會的基礎”?!?〕原初社會自然狀態(tài)下的人們生而自由、平等,過著孤獨的野蠻人的生活。后來,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和私有制的出現(xiàn),人類的生存出現(xiàn)種種障礙而面臨著嚴重危機。于是,人們?yōu)榱藦牟焕谏娴淖匀粻顟B(tài)中走出來,就“要尋找出一種結合形式,使它能夠以全部共同的力量來衛(wèi)護和保障每個結合者的人身和財富,并且由于這一結合而使得每一個與全體相聯(lián)合的個人只不過是在服從其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樣的自由”?!?〕19或者說“我們每個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向之下,并且我們在共同體中接納每一個成員作為全體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也就是說,用理性指導人們聯(lián)合起來,相互之間簽訂協(xié)議,自愿將自身及其全部權利毫無保留地轉讓給整個集體,建立社會契約,從而形成一個共同體,“這一由全體個人的結合所形成的公共人格,以前稱為城邦,現(xiàn)在則稱為共和國或政治體;當它是被動時,它的成員就稱它為國家;當它是主動時,就稱它為主權者;而以之和它同類相比較時,則稱它為政權。至于結合者,他們集體地就稱為人民;個別的,作為主權權威的參與者,就叫做公民,作為國家法律的服從者,就叫做臣民”?!?〕21這種由社會契約而形成的主權者共同體是一個有機的道德共同體,具有獨立的人格和統(tǒng)一的意志,這種共同體的意志就是“公意”。盧梭認為,每個人雖然都有自己的個別意志,但是這個個別意志必須服從“公意”,如果個人因為自己的私利而違背公共利益,就會使自己處于一種絕對和自然獨立的狀態(tài)。由此可知,盧梭的“公意”是指人們訂立契約而產生的一種類似于自然法的理性實體,是不受個人意志影響的一種精神,是主權者共同體的公共意志和最高指導,代表共同體的公共利益和社會幸福,是衡量一切的標準。
其次,“公意”并不永遠需要全體一致的同意。由于“公意”有別于形成它的那些個別意志、眾意或團體意志,有時還與這些意志存在沖突甚至相反,因而“公意”不可能永遠都是全體一致的同意,也不可能永遠需要主權者全體一致的同意。盧梭認為,判定某種意志是否符合“公意”,除了全體一致同意外,還可以召開人民大會,通過投票進行表決?!耙驗榘凑崭竟s,唯有公意才能約束個人,而我們又無權確定個別意志是符合公意的,除非是已經舉行過人民的自由投票”?!?〕53當人們在人民大會上提議制定一項法律時,他們所要表達的并不是人民是否贊成這項提議本身,而是通過投票表決其是否符合“公意”。由于每個公民都被分給一張票,他們在投票時可以不讓別人知道他的意見是什么,從而“每個人在投票時都說出了自己對這個問題的意見,于是從票數(shù)的計算里就可以得出公意的宣告。因此,與我相反的意見若是占了上風,那并不證明別的,只是證明我錯了,只是證明我所估計是公意的并不是公意”?!?〕136盧梭還認為,由全體公民進行投票表決,由多數(shù)人決定,是判斷一個意志是否符合“公意”的最好辦法。但為了使這種方式行之有效,必須保證公民投票時的真實意志不受外界影響,即要保證公民在投票表決時,都能在不受外界勢力和利益影響的情況下直接表達自己的真實意志和真實想法?!白钪匾氖菄抑畠炔荒苡信上荡嬖?,并且每個公民只能是表示自己的意見”?!?〕36在這里,盧梭反對政黨和社團制度,認為如果存在政黨和派系,政黨和派系的小集團利益就會取代共同體公共利益,集團意志就會替代個人意志,則投票的數(shù)目不再與參加投票的人數(shù)相等,而只與集團的數(shù)目相等,投票結果就可能偏離公意,占優(yōu)勢的團體意志只不過是一種個別意志。除此之外,在實行全體公民投票過程中,必須堅持兩條準則,即討論的問題越重大,則通過的意見也就越應當接近于全體一致;所涉及的事情愈是緊迫,則所規(guī)定的雙方票額之差也就愈應當縮小。
由上述論述可知,盧梭的“公意”思想有著鮮明的特征:首先,它是永遠正確的,是以公共利益為依歸的,是不會出錯的。盧梭遵循先驗理性的認知路線,以個體的“人性善”作為其“公意”理論乃至其整個政治哲學理論的出發(fā)點,從人性本善的特性出發(fā),論證“公意”永遠正確。他認為,為了克服自然狀態(tài)下種種不利于人類生存的條件,人們訂立了契約,“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導之下,并且我們在共同體中接納每一個成員作為全體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20這樣,在“公意”的指導之下,人們過著自由、平等的幸福生活。由于人性本善,純樸正直的人們不易被腐蝕,也難于被欺騙,所以人民的考慮永遠是理性的、正確的,由所有善良、美好的人所共同組成的主權者共同體也必然是一個有機的道德共同體,這樣指導這個共同體的“公意”也就是永遠正確的。其次,它是恒定的、不可改變的,也是不可毀滅的。盧梭認為“公意”具有像物質力一樣的必然性,是一種不滅的力量。只要若干個人結合起來成為一個整體,他們就只能有一個意志,即“公意”。這個意志關系著他們共同的生存和公共的幸福,“這時國家的全部精力是蓬勃而單純的,它的準則是光輝而明晰的”?!?〕131“公意”不會也不可能因為個別意志的變化而發(fā)生改變,“公意”一經產生就成為一種主權行為,成為法律,一旦其尊嚴和地位受到威脅,國家即瀕臨滅亡。再次,它是不能被代表的?!肮狻笔侵鳈嗾吖餐w的公共利益和社會幸福的唯一代表,“公意”只能由主權者執(zhí)行,而不能由其他個人或組織代表執(zhí)行,否則“公意”就不復存在,社會契約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據(jù),主權者共同體也就必然走向滅亡。同時,政府也不是主權者的代表,而只是主權者的執(zhí)行人,政府“就是在臣民與主權者之間所建立的一個中間體,以便兩者得以互相適合,它負責執(zhí)行法律并維持社會的以及政治的自由”。〔3〕72
《社會契約論》是盧梭最為深刻和成熟的政治理論著作,標志著民主思想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它以“公意”理論為核心,提出了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和人民主權的思想,宣揚了自由、平等、博愛,闡述了沒有社會平等就沒有真正的自由的思想觀點,在世界歷史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
盧梭以“公意”思想為核心的政治哲學思想,是對封建專制制度的有力批判,是對人民主權的高度弘揚和積極捍衛(wèi)。首先,它是法國大革命的準則和源泉,為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理論依據(jù)。法國大革命直接將盧梭“公意”思想作為其行動的綱領,吉倫特派著名的政論家蒲佐、羅蘭夫人、布里索以及雅各賓派的領袖代表馬拉、羅伯斯庇爾等都是盧梭思想的信奉者。同時,“公意”思想也為法國大革命期間政治法律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論指導。1789年法國的《人權宣言》、1791年法國憲法提出的“主權屬于國民”、1793年羅伯斯庇爾根據(jù)盧梭政治學說撰寫的《雅各賓憲法》等,都體現(xiàn)了盧梭“公意”思想的精髓——天賦人權、自由平等與人民主權。英國哲學家柏克曾指出:1789年的法國革命不可能是1688年英國革命的重演,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法國革命的領導權已落入一批完全不同于英國輝格黨人的激進革命黨人手里,這些人奉行的是盧梭的學說。其次,“公意”思想對其他國家的近代資產階級革命也有深遠的影響。比如,作為資產階級的憲法,1776年美國的《獨立宣言》與1789年法國的《人權宣言》可以說是姊妹篇,《獨立宣言》將以“公意”思想為核心的人民主權思想和美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強調“天賦人權”、“主權在民”,成為美國資產階級反對殖民剝削,建立自由、民主、平等的現(xiàn)代國家的革命綱領。再以中國為例,盧梭的“公意”思想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思想源泉。當時的資產階級改良派如康有為、梁啟超、嚴復等人認為,盧梭的民主學說是矯正中國傳統(tǒng)專制主義和中國人奴性的最有效方法;孫中山也吸取了盧梭“公意”思想的精華,將“自由、平等、博愛”和“天賦人權”思想作為其政治革命指導思想,作為抨擊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銳利武器。在思想界,梁啟超、嚴復等人積極宣傳介紹盧梭思想,郭沫若、郁達夫等人也都十分推崇盧梭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哲學??梢哉f,盧梭的“公意”思想在中國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為中國思想界的創(chuàng)新和社會革命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盧梭的“公意”思想對康德自由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fā)展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據(jù)說,在康德的書房里,唯一的裝飾品就是墻上的盧梭肖像,而唯一能打破康德生活規(guī)律的就是在其閱讀盧梭作品的時候??档碌淖鳛樽杂蓸酥镜募兇饫硇缘淖月傻乃枷?,帶有盧梭社會契約論的明顯痕跡。盧梭認為,在社會契約中,每個人全部轉讓了自己的天然自由,“公意”是全體成員的共同意志,這樣,當個人服從公意時,他“不過是在服從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樣自由”。〔3〕19而康德認為,對于普遍的道德法則而言,人人均是立法者,因而當人遵循普遍的道德法則時,實則是在遵循自己理性所立之法,從這個意義上看,人是自律的,因而是自由的。由以上我們可以看出,康德自由理論的許多方面都留有盧梭思想的印跡,盧梭的自由學說也因此成為康德自由理論的直接思想來源。
黑格爾同樣深受盧梭思想的影響。黑格爾明確承認他的法律自由說是對盧梭、康德等人的法律與自由思想的繼承、發(fā)展和改造,其學說中十分關鍵的詞匯“自由意志”直接來源于盧梭。黑格爾把自由理解為社會現(xiàn)象,理解為社會制度的一種特性,通過社會集體道德的發(fā)展而產生。黑格爾強調自由和幸福的主張必須同普遍幸福的某個方面相一致,并得到總意志的支持,否則就不能從道義上加以維護。黑格爾所說的自由同盧梭所設想的契約社會中最高層次的自由即道德自由是一致的,他贊同盧梭對“公意”和“眾意”的區(qū)分,并將盧梭的“公意”概念抽象化、絕對化為“絕對精神”。
〔1〕朱學勤.道德理想國的覆滅——從盧梭到羅伯斯庇爾〔M〕.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3:80.
〔2〕〔法〕盧梭.愛彌兒〔M〕.李平漚,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797.
〔3〕〔法〕盧梭.社會契約論〔M〕.何兆武,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B504
A
1009-1203(2011)06-0103-03
2011-09-25
耿新原(1972-),女,山西平遙人,山西省電力高級管理人員培訓中心政工師。
責任編輯 馮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