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于頎
腹有詩書氣自華
河北于頎
近年高考作文中,一種富有濃郁文化色彩與深厚文化底蘊的作文(我們不妨稱作“文化作文”)逐漸受到閱卷老師的青睞。研究這種作文的特點和寫作方法有助于提高作文的復(fù)習(xí)效率。
文化作文底蘊深廣,它涉及哲學(xué)、歷史、宗教、民俗、文學(xué)等多方面的內(nèi)容。高考中出現(xiàn)最多的是充滿詩詞底蘊文章。本文將從古代詩詞素材的積累和運用兩個方面做一些粗淺的探討。
文學(xué)底蘊中最重要的就是詩詞底蘊,那么詩詞名句自然是必備素材。中國的古典詩詞浩如煙海,那么怎樣才能最有效地積累和理解詩詞名句,便于高效地引用和化用呢?最有效的方法是對詩詞名句進行分類積累,記住詩句、詩人和出處。
分類積累可以按不同的標(biāo)準(zhǔn)。比如可以按作家分類如“李白名句”、“杜甫名句”,“白居易名句”等;可以按作品分類如《詩經(jīng)》中的名句,《楚辭》中的名句等;可以按情感分類如喜、怒、哀、懼、悲、恐、驚等;可以按意象分類如松、竹、梅、菊、日、月、風(fēng)、雨等。
我認(rèn)為按意象分類便于寫作時的運思。從小學(xué)到高中人教版教材古詩文中出現(xiàn)最多的意象是“月亮”。我們就以“月亮”為例作如下梳理。
人教版小學(xué)必背古詩文: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竹里館》唐·王維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出塞》唐·王昌齡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xiāng)。
——《靜夜思》唐·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做白玉盤 。
——《古朗月行》唐·李白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暮江吟》唐·白居易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楓橋夜泊》唐·張繼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商山早行》唐·溫庭筠
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人教版初中必背古詩文: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觀滄?!肺骸げ懿?/p>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歸園田居》晉·陶淵明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木蘭辭》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望月懷遠》唐·張九齡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在此寄》唐·李白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下獨酌》唐·李白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渡荊門送別》唐·李白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唐·李白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
——《無題》唐·李商隱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泊秦淮》唐·杜 牧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相見歡》南唐·李煜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水調(diào)歌頭》宋·蘇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
——《西江月》宋·辛棄疾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游 山 西 村》宋·陸游
人教版高中必背古詩文: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離騷》楚·屈原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短歌行》魏·曹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春江花月夜》唐·張若虛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唐·王維
又聞子規(guī)啼月夜,愁空山。
——《蜀道難》唐·李白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將進酒》唐·李白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夢游天姥吟留別》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旅夜書懷》唐·杜甫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琵琶行》唐·白居易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石頭城》唐·劉禹錫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錦瑟》唐·李商隱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虞美人》南唐·李煜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
——《雨霖鈴》宋·柳永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揚州慢》宋·江夔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念奴嬌·赤壁懷古》宋·蘇軾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江城子》宋·蘇軾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一剪梅》宋·李清照
只有理解,才能運用。在分類整理的基礎(chǔ)上,還要準(zhǔn)確把握詩詞名句的豐富內(nèi)涵(以意象為突破口)。仍以教材中寫月亮的詩句為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有一種澄凈的美。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有一種浪漫的美。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有一種壯闊的美。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有一種相思的美。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有一種幽怨的美。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有一種幽寂的美。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有一種幽婉的美。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有一種幽靜的美。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準(zhǔn)近酒家”有一種朦朧的美。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有一種神奇的美。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有一種豪放的美。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有一種哲思的美。
…………
由此可見,月亮作為一個常見意象,有著深層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淵源,它承載著我們民族的相思離別之情,游子懷鄉(xiāng)之意,壯志難酬之苦,時空永恒之嘆……它為中國文學(xué)增添了無限的光輝。作為高中生理應(yīng)去細(xì)心體會月亮的美。如果在考試時遇到與月亮相關(guān)的作文題,一定會如魚得水,左右逢源。
詩詞成句法是指把含有文化底蘊的詩詞名句組織成句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引用古詩詞和化用古詩詞兩種形式。
1.第一種形式:直接引用古詩文成句
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直接引用古詩詞。
如:我喜歡“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
第二個層次:詩詞名句后面有一定解說。
如:我喜歡“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氣。
第三個層次:將詩句分開引用,或截取兩句詩的部分組合在一句里。
如:我喜歡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的決絕,更喜歡他“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正氣。
2.第二種形式:化用古詩詞成句
如:人固有一死,但只要留下一片丹心,就一定能夠輝映千古。
古典詩詞成段法就是把含有文化底蘊的詩句組織成段。主要有直接引用古詩詞和化用古詩詞兩種形式。
1.第一種形式:直接引用古詩詞成段
主要有三種情況
(1)第一種情況:名句+解讀(名句在前,解讀在后)
寂寞是什么?曾幾何時,有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也許,寂寞便是皓月當(dāng)空,好風(fēng)如水,萬籟俱寂時形影相吊的那種感覺吧!曾幾何時,有李后主感慨“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也許,寂寞正是深宮大院,國愁家愁人也愁的情絲糾纏吧!曾幾何時,有陳子昂感嘆“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也許,寂寞就是芳草依舊,天涯依舊,物是人非的空虛心境吧!
——節(jié)選自高考優(yōu)秀作文《寂寞的意韻》
(2)第二種情況:解讀+名句(解讀在前,名句在后)
寂寞是什么?也許,寂寞便是皓月當(dāng)空,好風(fēng)如水,萬籟俱寂時形影相吊的那種感覺吧,否則怎會有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也許,寂寞正是深宮大院,國愁家愁人也愁的情絲糾纏吧,否則李后主又怎會“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也許,寂寞就是芳草依舊,天涯依舊,物是人非的空虛心境吧,否則陳子昂又怎會感嘆“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對《寂寞的意韻》的改寫
(3)第三種情況:綜合運用(名句和解讀交互運用)
寂寞是什么?曾幾何時,有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也許,寂寞便是皓月當(dāng)空,好風(fēng)如水,萬籟俱寂時形影相吊的那種感覺吧!也許,寂寞正是深宮大院,國愁家愁人也愁的情絲糾纏吧,否則李后主又怎會“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曾幾何時,有陳子昂感嘆“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也許,寂寞就是芳草依舊,天涯依舊,物是人非的空虛心境吧!于是,我問月亮,廣寒宮的嫦娥告訴我,寂寞是“云母屏風(fēng)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么?我無法回答。
——對《寂寞的意韻》的又改寫
2.第二種形式:化用古詩詞成段
寂寞是什么?也許是陳子昂在一個松濤陣陣,長河落日的黃昏,獨登幽州臺,俯仰天地時的一聲浩嘆吧?
寂寞是什么?也許是李白在一個花香裊裊,萬籟俱寂的晚上,舉杯邀月,對影三人時形影相吊的那種感傷吧?
寂寞是什么?也許是李后主在一個梧桐蕭蕭,院鎖清秋的深夜,無言獨上西樓,天邊的彎月勾起的國仇家恨吧?
——對《寂寞的意韻》的再改寫
總之,古典詩詞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情感資源,在高考作文中妙用古詩文可以激活語言表達,彰顯文化底蘊,使文章洋溢著詩的芳香。正如蘇軾所說“腹有詩書氣自華”。
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