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歐公本末》的發(fā)現(xiàn)及其文獻與學術(shù)價值

      2011-02-20 03:44:59杜海軍
      關(guān)鍵詞:呂祖謙宋史年譜

      杜海軍

      (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歐公本末》四卷,是呂祖謙臨終前完成的一部書。這部書保存了不少與歐陽修有關(guān)的北宋文獻,對研究歐陽修乃至北宋學術(shù)都具有一定的認識和文獻價值,也是研究呂祖謙的重要資料。[1]序這部書在呂祖謙死后方由南宋詹乂民首次刊行,①從歷代著錄看,也可能是唯一的一次刊刻,流布并不廣。不幸的是,此流布不廣的書在清朝又隨皕宋樓館藏被清人陸心源賣至日本,以后我國學者就只能從《直齋書錄解題》等目錄書中了解到一點情況,所以,至今人們對《歐公本末》知之甚少,更無研究。有可喜者,2008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由黃靈庚主編的《呂祖謙全集》時,從日本靜嘉堂文庫將其復印回國,并由陳捷整理入集出版,我們終于可以窺視其廬山真面貌了。

      《歐公本末》的著述形式由四類內(nèi)容構(gòu)成:一是取于歐陽修文集,包括《歸田錄》、《六一詩話》、《集古錄》等。這些文字多注明出處;二是取他人的傳記文,出處闕。此兩類文字都屬于原始文獻;三是呂祖謙編訂的歐陽修年譜;四是呂祖謙采擷各類文獻時的考證補充文字。此兩類文字是呂祖謙的研究成果,因此,這可以說是一部集原始文獻與考訂而一的書。陳振孫說此書“蓋因觀《歐陽公集》,考其歷仕歲月、同官同朝之人,略著其事跡,而集中詩文亦隨時附見,非獨歐公本末,而時事、時賢之本末,亦大略可觀矣”。[2]卷7,23元人袁桷撰《修遼金宋史搜訪遺書條列事狀》,以為“纂修史傳必當先以實錄小傳附入九朝史傳”,特選《歐公本末》以備編纂《宋史》者去取。[3]卷41陳、袁皆肯定了此書在研究歐陽修、研究北宋學術(shù)史中的價值。今研讀浙江古籍出版社整理本,知宋元人所講不誣,愚見至少有三點值得注意:一是文獻價值,二是對歐陽修的研究,三是反映了呂祖謙的學術(shù)傾向。

      一、《歐公本末》的文獻價值

      呂祖謙承繼中原文獻家學,以得中原文獻之正宗著稱,[4]1-17注重文獻是呂祖謙學術(shù)的一個重要特色,以文獻展示學術(shù)理念是其所長。在保存北宋文獻方面,《歐公本末》的意識明顯,作者也具備此條件。呂祖謙生于南宋初年,時接北宋,當其作《歐公本末》時,有關(guān)北宋的文獻還當多在。且加上呂祖謙曾任秘書省秘書郎、國史院編修官、著作郎等職,參與了《徽宗實錄》、《四朝正史志》、《中興館閣書目》等重要的有關(guān)北宋的文獻類著作的編寫,又整理了《皇朝文鑒》、《古文關(guān)鍵》等北宋或涉及北宋的文集,在這些工作中,自然是接觸了大量時人、后人難見的北宋重要人物包括歐陽修的資料,對北宋有較多了解,這為《歐公本末》的編纂提供了資料搜集的方便,所以,《歐公本末》中保存了一些歐陽修以及同時的北宋人的材料。除了歐陽修作為全書主角外,還有另外91人的91篇傳記;在呂祖謙為歐陽修撰寫的年譜中,涉及的館閣之士、臺諫官、翰院同事又達150多人;若再加上書中所錄歐陽修文中的碑銘、墓志中傳主等,全書涉及有三百多人。這三百多北宋人的史料,有屬《歐公本末》獨載的,如孫坦傳,更多的資料在《歐公本末》中是最早記載,如仲簡傳、劉湜傳,李京與吳鼎臣傳、唐詢傳、陸詵傳、錢公輔傳、李師中(字君錫,《宋史》作李中師)傳、何涉?zhèn)鳌⑸郾貍鞯?。這些傳記除《歐公本末》外,《宋史》中也有記載,而《宋史》已是元人著作。其它人物在宋人著述如《續(xù)資治通鑒長編》等或有涉及,但材料十分零散,從全面、系統(tǒng)方面而言,自然不及《歐公本末》。我們將《歐公本末》與一貫被人視為《宋史》編著所本的李燾所著《續(xù)資治通鑒長編》、王偁的《東都事略》以及一些北宋人別集和元人所編撰的《宋史》比較,發(fā)現(xiàn)《歐公本末》在文獻方面的貢獻有:一是可補充現(xiàn)存宋人文獻的不足;二是不同的記載,為現(xiàn)在研究宋人資料提供了參考;三是記載詳細。

      《歐公本末》可補充其他現(xiàn)有宋人著述不足者,如孫坦進士及第為秘閣校理,對朝廷多有建言,并能得到重視。孫坦以為“朝廷宿衛(wèi)不嚴,外無捍御;兩府大臣星處,卒有計議,召不時至,乞附近禁城為二府(中書省、樞密院)治第,以便訪召?!鯇庨g,遂建東西二府”。又諫止朝廷欲合并平定、威盛、岢嵐三邊城軍隊事,也被采納。后官至天章閣待制充江淮等路發(fā)運使。[1]卷3,261即便是宋史中的顯要人物,《歐公本末》也有材料可補,如王安石于嘉祐五年與歐陽修同修起居注,[1]卷3,215此事所有的王安石年譜或歐陽修年譜皆失于記載。事實上,那些除《歐公本末》外僅存于《宋史》的文獻,也可作《歐公本末》的獨有文獻看待,因為元人所作肯定是有所揚棄或者加工的,較宋人記載畢竟已隔一層。

      《歐公本末》載個人生平事跡更為詳細。如吳充為國子監(jiān)直講,“英宗在藩邸,心甚重之”,吳充又因獻文得知授集賢校理,判國子監(jiān)、兼太府寺、修撰《英宗實錄》、提舉集喜觀、為河北都轉(zhuǎn)運使等,[1]卷3,246-247此皆《宋史》等闕載。張方平“舉茂材異等,為校書郎,知昆山縣,又中賢良方正,選遷著作佐郎”,《宋史》所載時間不明;《歐公本末》明載其“舉茂材異等”在“明道二年”。[1]卷2,108又如田況,在仁宗年間,保州云翼軍殺州吏判,朝廷命田況招降叛軍,記載如《隆平集》卷十一、《名臣碑傳琬琰集》中卷三、《東都事略》卷七十、《宋史》卷二百九十二等,但皆少《歐公本末》所載“招降叛卒二十余人,坑其構(gòu)逆者四百二十九人”。[1]卷2,129《歐公本末》載王琪“(仁宗)宴太清樓,命館閣賦《明皇山水石歌》,琪蒙褒賞……奉使契丹,道屬疾,副使錢晦言琪至靴淀,虜使醫(yī)侯之,飲以馬溺。又在道失言,責授信州團練副使”?!端问贰穬H載王琪被污,因何被污,不如《歐公本末》所載詳細 。[1]卷2,105李大臨中進士,《歐公本末》載為景祐五年,其他文獻皆不明年月。這些記載有時《歐公本末》雖一字之存,也有價值。如錢公輔從胡瑗學,《歐公本末》載云其少“孤”為他本闕,一個“孤”字顯出了早年錢公輔惡劣的生活狀況,寫出了錢公輔成長的不易。[1]卷3,251

      《歐公本末》文獻別于他載,或較它載更為豐富,這些文獻主要體現(xiàn)在歐陽修文以外者。如英宗論臣子定儲副之功,張瓌因得升遷,《宋史》載張瓌遷“左諫議大夫、翰林院侍讀學士”,《歐公本末》則載張瓌遷“右諫議大夫、翰林侍讀學士”;[1]卷2,63《東都事略》等載田況為“右正言”,《歐公本末》載田況為“左正言”;[1]卷2,128《宋史》載王素得“賜進士出身”,《歐公本末》作王素“賜同進士出身”;王素有兒子,《歐公本末》載九個,依次是原、因、堅、革、本、碩、疑、常、奧,[1]卷2,164與《王懿敏公素墓志銘》的九子數(shù)目恰合,而《宋史》、《東都事略》[5]624《王懿敏公素墓志銘》等本皆不及全數(shù)甚至九子名字;《歐公本末》載孫甫“性疏簡,善持論”,《宋史》卻說“甫性勁果,善持論”。這些不同的記載,也許是較為可信的,如呂公綽的表字,《宋史》以及其他辭書均作“仲祐”,《歐公本末》作“仲?!薄R罁?jù)名和表字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睂?yīng)“綽”,皆意充裕,《歐公本末》應(yīng)是恰當?shù)?。?]卷2,107

      《歐公本末》載個人生平事跡的豐富者又如王珪。雖王珪傳在宋人有《東都事略》,元人有《宋史》;而《歐公本末》敘述其人生如“慶歷二年庭試第二,皇祐二年,同修起居注,接伴契丹使者,又為正旦國信使。四年,召試中書,改右正言。嘉祐初,為翰林學士,七年,兼侍讀。熙寧二年,《實錄》成,遷尚書禮部侍郎,四年,祀明堂,為頓遞使”等等,[1]卷3,224-226若一部王珪事跡簡編,詳且有序。

      《歐公本末》雖然被記載在呂祖謙去世前的淳熙八年之下,但有可能在任著作郎等職時呂祖謙已開始編撰,乾道九年呂祖謙有《與陳同甫書》就深入討論了歐陽修的文章可為一證。[4]122-123所用資料,當多獲自其任職時見到的北宋實錄,非道聽途說之得能比,因此可信度高,所以,《宋史》的撰寫者很可能極大程度上直接采用了《歐公本末》的一些材料:《宋史》中一些文字與《歐公本末》極其雷同,甚至一些虛字都是一樣的用法;編排次序的一致方面也傳達了這樣一種信息——二書中人物傳記前后相連,想也不屬于必然,如明鎬與王則傳相連,李京與吳鼎臣傳相連等。還有,那些僅存于《歐公本末》與《宋史》的材料而不見他載者,皆得見極大可能是《宋史》取自《歐公本末》,或者是《宋史》采用了與《歐公本末》相同的材料,真實性也可以從《歐公本末》得到印證。

      以上所言《歐公本末》的文獻特點僅是舉例,實際上《歐公本末》的文獻價值是由許多細枝末節(jié)材料構(gòu)成的,有待于研究具體問題或人物時去發(fā)現(xiàn),并形成更符合客觀的研究成果。

      二、《歐公本末》對歐陽修研究的貢獻

      《歐公本末》雖多由原始文獻構(gòu)成,看似述而不作,實是一部完整的、有自己體系的研究著作,是呂祖謙對歐陽修學術(shù)的認知和評價,是一部宋人現(xiàn)存最早的系統(tǒng)研究歐陽修的成果,在歐陽修研究方面,應(yīng)有一定的意義和價值。

      從研究歐陽修的角度說,《歐公本末》中,呂祖謙對歐陽修的重要時段的行事和交游、學術(shù)成就作了基本梳理。全書摘取歐陽修本人及時人文章的內(nèi)容,從歐陽修幼年追述起,大致以時間先后揭示了歐陽修的籍貫、家境、仕履等基本的人生歷程,諸如少家漢東、父為綿州軍事推官、四歲而孤、依叔父成長、家貧、二十四歲進士及第、為胥偃婿、為楊大雅婿、為薛奎婿,以及其后所任官職,大致說是卷一論入仕前的經(jīng)歷,卷二論翰林院的經(jīng)歷,卷三論諫官期間的經(jīng)歷,卷四多錄其晚年著述。更重要的是借此揭示歐陽修學術(shù)道路的發(fā)展源泉和軌跡,如卷一節(jié)取了歐陽修《記舊本韓文后》的前半部分,描述了歐陽修對韓愈文章的發(fā)現(xiàn)、愛好、整理的經(jīng)過等,顯示了歐陽修早年對韓愈文章的傾心,對古文的經(jīng)營,這是歐陽修日后所以能為古文運動領(lǐng)袖的因由。三十歲后,歐陽修逐漸向道,《歐公本末》引《答孫正之書》說:“仆知道晚,三十以前尚好文華,嗜酒歌呼,知以為樂,而不知其非也。及后少識圣人之道,而悔其往咎。”[1]卷1,19所以,在《歐公本末》中第一卷引述歐陽修文,內(nèi)容主要是與人討論文章,闡述歐陽修的辭章學理論,如引用《尹師魯墓志銘》、《論尹師魯墓志》闡述對尹師魯文評價的“簡而有法”惟孔子的《六經(jīng)》、《春秋》可當,顯示了歐陽修的文學觀。

      《歐公本末》中呂祖謙編制了歐陽修年譜,這是今存最早的歐陽修年譜。②這個年譜分為三部分,分別插入在《歐公本末》卷二首(94頁)、卷二中(147頁)、卷三首(213頁)里。此譜所錄歐陽修事包括有景祐三年、四年,寶元元年、二年,康定元年,慶歷元年、二年、三年、四年,至和元年、二年,嘉祐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等,粗略敘述了十六年間事,是歐陽修三十到五十四歲間的事。此譜雖然不是歐陽修一生的完整紀錄,但是,從仕履和學術(shù)發(fā)展的角度看,這個時段已經(jīng)包括了歐陽修一生的主要經(jīng)歷和學術(shù)。

      就年譜內(nèi)容而言,較其后者也有可道之處。如胡柯所著《廬陵歐陽文忠公年譜》,僅是“用舊例毎歲列其著述,考文力之先后”。[6]也就是說,胡柯所著年譜只論歐陽修文學,其他方面很少涉及,這對于理解歐陽修的一生業(yè)績而言,顯然是不夠的。而《歐公本末》不但考歐陽修“文力之先后”,且包括歐陽修官場一生以及史學、交游等。因此《歐公本末》也提供了一些關(guān)于歐陽修事跡的新材料,如慶歷三年八月歐陽修為編敕詳定司,九月賜五品服,詳定國朝勛臣名次,十二月為右正言知制誥等,為其它文獻闕載。

      《歐公本末》有益于研究歐陽修的生平交游,在歐陽修年譜部分,明確記載了不同時段或在重大事件中與歐陽修曾經(jīng)共事的人及其時間或事跡。如寶元二年修禮書,館閣校勘刁協(xié)同修。嘉祐五年上《唐書》二百五十卷,為尚書禮部侍郎,紀錄了一同修書的官員:“刊修官宋祁為尚書左丞,編修官范鎮(zhèn)為吏部郎中,宋敏求為工部員外郎,呂夏卿為直秘閣,劉羲叟為崇文院檢討,仍賜器幣有差?!保?]卷3,214年譜部分又記載了與歐陽修共事的館閣之士可考者二十九人,臺諫略可考者、同供知制誥可考者二十六人,同在翰林院可考者十五人,同在三館可考者九十二人。這些人有些為學界熟知,有些則不常見,為他譜不及的,是研究歐陽修交游的重要文獻。

      三、《歐公本末》與呂祖謙的學術(shù)傾向

      《歐公本末》既系呂祖謙細心選擇、剪裁、考辨的結(jié)果,便體現(xiàn)了呂祖謙的學術(shù)傾向。

      首先是資治傾向。呂氏家族從來注重多識前言往行以蓄德,《歐公本末》的編纂便是這種學術(shù)理念的實踐,從其間收錄歐陽修的文章不難看出。如在卷二集中收入了《論元昊不可許稱吾主》、《論乞廷議元昊通和事狀》、《論西賊議和利害狀》、《論乞令宜撫使韓琦等在陜西》、《論乞與元昊約不攻唃廝啰》等歐陽修關(guān)于朝廷與西夏相處的文章。南宋初中期與金人戰(zhàn)與和是人人關(guān)注的問題,所以呂祖謙想在歐陽修的這些文章中找到借鑒之處。呂祖謙對南宋朝廷與金人的交往問題是很關(guān)注的,其《淳熙四年輪對札子》即專以北宋與西夏事為例立論。又收歐陽修《正統(tǒng)論》,強調(diào)“居天下之正,合天下于一”,也與國家統(tǒng)一相關(guān)聯(lián)。其它選錄多歐陽修選才用人觀、朝廷的議事等文,也體現(xiàn)了呂祖謙的借鑒之意。

      其次是理學傾向?!稓W公本末》收《胡先生瑗墓表》、《孫明復先生墓志銘》表彰北宋理學先驅(qū)是明證。其它有,重孝守制:收《祭王深甫文》首贊王深甫“孝悌”;[1]卷4,339趙良規(guī)傳專稱趙良規(guī)“世稱其孝”;[1]卷3,244田況除龍圖閣直學士,因父喪守制,《歐公本末》與《宋史》比較,特標舉田況“帥臣得終喪自況始”;[1]卷2,130選《論蘇紳奸邪不宜侍從》揭露太常博士馬端發(fā)其母陰事,母坐杖脊,陷其母于過惡的不孝。[1]卷2,201排佛:選歐陽修《本論》,論佛對中國的長期危害。[1]卷4,347不言怪力亂神:《宋史》載魚周詢“在安州時園吏見大蛇垂闌楯,即視之,乃周詢醉而假寐,世傳其異”,[7]卷302《歐公本末》卷二(171 到 174 頁)魚周詢事跡此事不載。重孝、排佛、不言怪力亂神等,這都是呂祖謙的理學主張。

      再次是文學傾向。《歐公本末》全書選取了大量的歐公辭章論文,如《記舊本韓文后》、《尹師魯墓志銘》、《論尹師魯墓志》、《祭梅圣俞文》、《梅氏詩集序》、《內(nèi)制集序》、《與徐無黨手書》、《歸田錄》內(nèi)諸文等,展示的是歐陽修的文學理念,是呂祖謙對歐陽修文學理念的肯定,可以說隱示了呂祖謙的文學主張。

      呂祖謙的學術(shù)傾向,在《歐公本末》中可以看得見受到了歐陽修的影響。如呂祖謙主張科舉教育,欲從科舉士子中選拔培養(yǎng)人才。他在給朱熹的信中這樣說:“閭巷士子舍舉業(yè)則望風自絕,彼此無緣相接,故開舉業(yè)一路,以致其來,卻就其間擇質(zhì)美者告語之,近亦多向此者矣?!保?]卷7《與朱侍講》為此曾經(jīng)遭到朱熹的批評。朱熹說呂祖謙:“謂欲以此致學者而告語之,是乃釋氏所謂先以欲勾牽,后令入佛智者,無乃枉尋直尺之甚,尤非淺陋之所敢聞也?!保?]卷33《答呂伯恭》從培養(yǎng)科舉士子到培養(yǎng)學者這條路的主張,有可能就是呂祖謙從歐陽修的經(jīng)歷中學過來的,《歐公本末》卷一載歐陽修成長之途即是如此。歐陽修《記舊本韓文后》記錄了歐陽修初欲學韓文不能的過程:“因怪時人之不道,而顧己亦未暇學,徒時時獨念于予心,以為方從進士干祿以養(yǎng)親,茍得祿矣,當盡力于斯文以償其素志?!保?]卷1,1

      最后,要了解《歐公本末》,還須明白其體例。關(guān)于體例,陳捷在《歐公本末》“點校說明”中說:“此書體例……一以歐文為經(jīng),雜參他書之人物傳記為緯。然歐文多語焉不詳,故呂氏于歐文之后低一格系以人物傳記,以兩相補充參驗,其用意之善,體例之密,可謂獨出匠心也?!标惤莸脑u價很高,但據(jù)浙江古籍出版社本看,卻還是沒能說透。具體情況是《歐公本末》將所有文字分兩類處理:一類,呂祖謙以所選歐陽修文作為《歐公本末》的行文主體,以大字頂格出;二類,呂祖謙為了對所選歐文作闡釋,再選歐文或者其他來源文字補充者,有兩種處理方式,一是以小號字處理,一是以降格表示。而在圖書實際排版中,有小字的形式,也有降一格者。但我們發(fā)現(xiàn),有大量的解釋性文字并沒作降格或小字處理,這樣,就沒能將原書體例突出,其中哪些是《歐公本末》的主體文字,哪些是呂祖謙所取的輔助文字,需要讀者通過仔細閱讀辨認方可明白,這就給讀者閱讀甚至理解帶來了一定困難。如果我們今人能夠?qū)ⅰ稓W公本末》作一個認真恰當?shù)恼?,就有利于對《歐公本末》的閱讀和理解了。

      總之,《歐公本末》保存了北宋文獻,顯示了歐陽修學術(shù),也展示了呂祖謙的理念,研究宋代學術(shù)、研究歐陽修,或者研究呂祖謙,都應(yīng)當關(guān)注一下此書。

      注釋:

      ①據(jù)陳捷《歐公本末》點校說明得知,今傳本是用延祐四、五年公牘紙印刷的宋刻元印本。參見呂祖謙著、陳捷點?!稓W公本末》,黃靈庚、吳戰(zhàn)壘主編《呂祖謙全集》第九冊,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1月版。以下引《歐公本末》皆出此本。

      ②據(jù)《歐陽文忠公文集》所附胡柯著歐陽修《年譜》看,胡柯前已有薛齊誼、孫謙益、曾三異三人為歐陽修作年譜,但這三家均已不見,至今唯留胡柯一種附《歐陽文忠公文集》傳世。而胡柯系周必大門人,撰年譜事已在紹熙年間,包括孫謙益、曾三異也是同樣。呂祖謙淳熙八年撰《歐公本末》,明顯是早于胡柯等人的。因此我們說《歐公本末》是現(xiàn)存最早的南宋人系統(tǒng)研究歐陽修的成果(《宋史》《藝文志》載薛齊誼《六一先生事證》一卷今也佚失)。

      [1]呂祖謙.歐公本末[M]//陳捷,點校.黃靈庚,吳戰(zhàn)壘.呂祖謙全集:第九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

      [2]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M].徐小蠻,顧美華,點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袁桷.清容居士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4]杜海軍.呂祖謙年譜[M].北京:中華書局,2007.

      [5]王偁.東都事略[M].臺北:文海出版社,1979.

      [6]歐陽修.歐陽文忠公文集[M].《四部叢刊》本.

      [7]脫脫.宋史:卷320[M].北京:中華書局,1977.

      [8]呂祖謙.東萊呂太史文集·別集[M].續(xù)金華叢書本.

      [9]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M].《四部叢刊》本.

      猜你喜歡
      呂祖謙宋史年譜
      證肇經(jīng)先生年譜(續(xù)8)
      鄭肇經(jīng)先生年譜(續(xù)2)
      孝母
      道兼體用的整全之道:呂祖謙義理之學新論
      原道(2022年2期)2022-02-17 00:56:30
      “情—理—情”模式與《宋史·蘇軾傳》文本的形成
      Contents and Abstracts
      古代文明(2018年2期)2018-04-25 09:57:02
      呂祖謙的治學與為官之道
      人民周刊(2018年23期)2018-02-22 03:09:28
      朱彝尊年譜新考
      《清錢編年譜》(英文原版)訂購方法
      中國錢幣(2016年4期)2016-05-17 06:11:55
      從鵝湖之會看呂祖謙的理學之功
      内黄县| 连州市| 根河市| 沧源| 台前县| 南岸区| 宜黄县| 佛教| 河津市| 临沭县| 汉川市| 德保县| 壤塘县| 冕宁县| 深圳市| 新营市| 葵青区| 镇宁| 罗平县| 白玉县| 田林县| 锡林郭勒盟| 静乐县| 乌拉特后旗| 白城市| 千阳县| 会东县| 凭祥市| 曲阜市| 阿城市| 天峻县| 巫溪县| 沙洋县| 桓仁| 阳朔县| 盖州市| 县级市| 定西市| 乌拉特后旗| 禄丰县|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