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祖謙
- 論呂祖謙心史哲學的基礎結構及通天工夫*
外,還有一條以呂祖謙為代表的哲學線索——“歷史哲學”(浙東學派)。潘富恩和董平指出了這個問題,但未引起學界較大關注。董平認為,歷史哲學是與理學、心學鼎立而三的學派,由呂祖謙總其大成。只是這種“鼎立”并非確立一個與理本體、心本體相對應的歷史本體,而是將歷史看作天道的展開(1)董平:《論呂祖謙的歷史哲學》,《中國哲學史》,2005年第2期,第102頁。,從而致力于詮釋出歷史現(xiàn)象背后的天道秩序(2)歷史具有本體性但并非本體。。因此,呂祖謙所代表的哲學實際走的是一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年5期2023-12-29
- 呂祖謙與南宋時期金華文化中心關系探析
摘 ?要:呂祖謙是南宋時期著名的理學家、史學家和教育學家,也是金華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與張拭、朱熹齊名,并稱“東南三賢”。本文以詩歌為切入點,通過探討呂祖謙以明招為中心,與金華文化圈之陳亮,浙東文化圈之陳傅良,以及東南文化圈之朱熹、陸九淵等大儒的交游酬唱,以期理清其學術特征,分析其作為中原南遷世家中的一員對金華乃至江南地區(qū)的貢獻,并以此說明呂祖謙作為金華本土學術大家,成為金華文化標志的可能性。關鍵詞:呂祖謙;詩歌;金華文化建設中圖分類號:K245 ? ?文獻標識
大學·社會科學 2021年9期2021-10-14
- 古代書院的另一面
南宋有一個人叫呂祖謙,可能你知道他是著名的理學家、文學家,但你可能不會想到,他還是著名的麗澤書院的創(chuàng)始人和“金牌講師”。呂祖謙非常有才華,他早就考上了進士。作為一個過來人,他認為自己很有必要授業(yè)講學。不過,他講課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教大家如何考試,主攻科舉。對于前來參加培訓的學生,呂祖謙給每個人發(fā)一本內(nèi)部教材——《東萊博議》,這就是我們現(xiàn)代所謂“密卷”的前身。這本內(nèi)部教材里不僅分析了“考試大綱”,還收集了歷年的高分答卷。更詭異的是,這本內(nèi)部教材還是黃色的,于是被
讀者 2021年19期2021-09-10
- 論婺學、湖湘學的交流與共識*
術,而婺學是指呂祖謙所開創(chuàng)的地域學派。呂祖謙既與朱熹、張栻、陸九淵學術交往密切,又與浙東學人陳亮、葉適有地域與學術上的接近,故而被視為“雜駁”。而湖湘學派是南宋時期形成于湖南衡山、長沙一帶的地域性學派,其代表人物主要有胡安國、胡宏、張栻等人,他們均表現(xiàn)出以理學經(jīng)世的學術旨趣。婺學與湖湘學派之間有著重要的學術聯(lián)系,從時間上講,湖湘學派比婺學的形成要早幾十年,所以婺學和湖湘學既有學脈上的師承關系,又是學術上的同道關系,故在學術思想上形成了許多重要的學術共識。婺
浙江社會科學 2021年8期2021-04-15
- 朱熹季子朱在妻呂氏考
一任妻子呂氏為呂祖謙之妹的身份做過簡略的解讀,但仍有不及考述之處[2]。為此,本文試對朱熹季子朱在妻呂氏的身份和家世等問題進行補充考證,以拋磚引玉,求教于方家。一、朱在妻呂氏非呂祖謙之女《朱在壙志》由朱在之子朱鉉、朱鑄所撰寫,壙志記載朱在“娶呂氏,東萊成公之女弟”。東萊成公即呂祖謙,因呂氏郡望東萊,呂祖謙卒后追謚“成”,故世稱東萊先生、呂成公、東萊成公。女弟為妹妹之別稱,如《說文解字》載:“妹,女弟也?!薄稜栄拧め層H》載:“夫之姊為女公,夫之女弟為女妹。”
武夷學院學報 2021年7期2021-03-08
- 論《宋文鑒》的編纂意圖與文獻價值
劉林麗呂祖謙所編纂的《宋文鑒》是宋代重要的詩文總集著作,自宋至清,多次被翻刻、重修。本文試對《宋文鑒》的編纂作以淺析,并通過對《宋文鑒》所囊括的北宋詩文的舉例介紹,探討論述其文獻價值??傮w而言,《宋文鑒》對后世有著深遠的影響。一、《宋文鑒》的編纂與南宋政治紛爭(一)《宋文鑒》編纂意圖考論《宋文鑒》是南宋呂祖謙奉孝宗之命編纂的一部詩文總集,其選材在當時引起一陣轟動,尤其在朝野上下爭議頗多。隨著理學日益發(fā)展壯大,逐漸成為官方“欽定思想”,《宋文鑒》也逐漸為南宋
青年文學家 2021年35期2021-01-17
- 政治:呂祖謙思維世界的邏輯原點
321004)呂祖謙(1137-1181)字伯恭,浙江金華人,南宋乾道、淳熙年間重要的思想家,與朱熹、張栻并稱為東南三賢。他學識淵博、視野宏闊,長久以來,人們對其思想概括呈多維面向:性命之學有之,事功學有之、史學有之、心學有之,理學亦有之,難名“一學”,皆言“博雜”。然博必有邊界,雜亦有通約??v觀呂祖謙的一生,政治思維串聯(lián)了其一生的重要事件,成為其思維世界的邏輯原點。承前啟后:政治世家的家學傳統(tǒng)呂氏家族在趙宋政權極盡榮耀,“本朝一家為宰執(zhí)者,呂氏最盛”[1
時代人物 2020年34期2020-12-07
- 呂祖謙“育實材”思想對新時代高職教育的開示
? ?要]? 呂祖謙是南宋婺學開創(chuàng)者也是著名教育家。他汲取儒家教育傳統(tǒng)中諸多優(yōu)秀因素,構建起以“講實理,育實材而求實用”為主旨的體系宏大、包容性極強的教育理論體系。他主張教育必須“講實理”,強調教育應服從于政治,必須為政治服務;并主張學以致用,培育實用人才;以親身實踐,為國家培育了一大批實用人才。他為中國教育發(fā)展史留下了一個從實踐中總結出的符合教育規(guī)律的傳統(tǒng):博學、實干及尊重學術自由。呂祖謙的“育實材”思想對提升新時代高職教育現(xiàn)代化水平,具有相當現(xiàn)實的借鑒
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高職高專 2020年1期2020-08-16
- 呂祖謙學派的學術傳承與發(fā)展初探
李贊摘要:由于呂祖謙早逝,呂學的傳播遭受重創(chuàng)。但呂學的傳承并未中斷,從南宋至明初,形成了呂學四代學術傳承體系,第一代以呂祖儉為中心,第二代以北山四先生和王應麟為呂學大宗,第三代以柳貫、黃潘等婺州群儒為代表,第四代以宋濂、王袆為盟主的呂學續(xù)傳。在四代傳承者中,始終貫徹著經(jīng)史并重、經(jīng)世致用的呂學風格。關鍵詞:呂祖謙;呂學;傳承發(fā)展中圖分類號:B2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8-0017-02一、前言南宋時,呂祖謙學說與朱熹、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20年6期2020-08-12
- 呂祖謙的社會控制思想研究
摘要:呂祖謙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東萊左氏博議》是他通過整理《左傳》闡發(fā)義理之說的著作,有大量與社會控制思想相關的論述。呂祖謙社會控制思想的哲學基礎是“理一心”同本的宇宙本體論、反視內(nèi)觀—認識論,其內(nèi)在社會控制思想包括以心御氣、以禮防欲、無間則仁,社會外在控制思想包括守嫡庶長幼之分、稱物平施,本質是為南宋專制皇權實施愚民統(tǒng)治服務。關鍵詞:呂祖謙;社會控制;理心同體;反視內(nèi)觀中圖分類號:K2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CN 61-1487-(2020)05-0
西部學刊 2020年5期2020-06-27
- 論呂祖謙的實學教育思想及對新時代高職教育的啟示
] 該文介紹了呂祖謙實學教育的概念及特點,接著分析了呂祖謙實學教育思想的基本內(nèi)涵,最后論述呂祖謙實學教育思想對于新時期高職教育的啟示,以便可以更好的推動我國高職教育向前發(fā)展。[關鍵詞] 呂祖謙;實學教育;高職教育[作者簡介] 包俊亞,周標棠,浙江廣廈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教師。[中圖分類號] G712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0)17-0349-02 ? ?[收稿日期] 2019-08-23呂祖謙(1137—118
教育教學論壇 2020年17期2020-05-12
- “巧”在文道并進
在于巧”,批評呂祖謙之學問“投機取巧”。學界關于“巧”具體何指,聚訟紛爭,且莫衷一是。回歸具體歷史語境,呂祖謙之“巧妙”,主要在于其文章工夫,表現(xiàn)在其對文道并進的重視與修辭技法的推崇。此種“巧妙”的文章工夫,彰顯了呂祖謙重建文統(tǒng)的旨趣:為了實現(xiàn)文以傳道、文以經(jīng)世,他建構了以修辭技法為門戶,以文道并進為堂奧,以經(jīng)世致用為旨歸的宋學之文統(tǒng)。[關鍵詞]呂祖謙;朱熹;斯文;文章工夫[中圖分類號]I20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1763(2020)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6期2020-01-07
- “巧”在文道并進
——呂祖謙重建文統(tǒng)的旨趣*
于巧”朱熹所謂呂祖謙的“巧”,是在分析評判其著作時提出的,具體見于以下幾處:其一,認為呂祖謙對《尚書》的解讀傷于巧。朱熹在致弟子蔡沈的信中言:“蘇氏傷于簡、林氏傷于繁、王氏傷于鑿、呂氏傷于巧?!?1)朱熹:《答蔡仲默》,《晦庵先生朱文公續(xù)集》卷3,《朱子全書》第25冊,朱杰人等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4717頁。其二,批評呂祖謙《大事記》“有太纖巧處,如指出公孫弘、張湯奸狡處,皆說得羞愧人”(2)朱熹:《呂伯恭》,《朱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6期2020-01-07
- 第五倫在歷代的形象及其轉變
第五倫;范曄;呂祖謙;王夫之;形象中圖分類號:I206.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5383(2019)04-0100-05Diwu Luns Literary Image and Its Transformation in the Previous DynastiesDU Xueni(School of Humanities,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 610000,China)Abstract:
成都工業(yè)學院學報 2019年4期2019-12-30
- 呂祖謙對宋代古文文統(tǒng)的建構研究
——以《古文關鍵》為視角
南三賢”之一的呂祖謙(1137—1181),主要生活在乾淳時期,當時他與朱熹、張栻齊名?!端膸烊珪肥珍浟怂摹豆胖芤住贰秴问霞役幼x詩記》《左氏傳說》《唐鑒》《歷代制度詳說》《宋文鑒》等17種著作。其在影響南宋學術發(fā)展方向、文學理論發(fā)展和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總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相對于朱熹的理學和陸九淵的心學,呂氏之學不是簡單地呈現(xiàn)糾合二人學說的傾向,而是有著開放的心態(tài)和實踐的理性。這種學術態(tài)度在文學理論和實踐方面的表現(xiàn)也同樣突出,本文以《古文關鍵》為視角進行研究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6期2019-12-10
- 呂祖謙和處州呂氏
不能不說金華的呂祖謙。而呂祖謙與麗水也有密切的關系。呂祖謙(1137—1181),字伯恭,世稱“東萊先生”,為與伯祖呂本中相區(qū)別,亦有“小東萊先生”之稱。是金華人,古代的浙東與現(xiàn)代說法有異,那時人們通常以錢塘江為界,江北為浙西,江南為浙東,所以當時的浙東,不僅包括了寧紹溫臺,也包括金衢麗。浙東學派,既包括浙中以呂祖謙為代表的金華學派,以陳亮為代表的永康學派,也包括浙南葉適為代表的永嘉學派。狹義浙東學派,僅指明末清初活躍在寧波紹興一帶以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
新閱讀 2019年7期2019-09-10
- 呂祖謙與張栻交游詳考
朱熹、張栻、呂祖謙并稱南宋初年的“東南三賢”,其中呂、張交游學界尚無專論,然卻是分析此學術共同體之由來以及內(nèi)在構成的關鍵。特別是呂、張為期兩年的嚴州、臨安之會,當是學術史上一大被忽視的盛事;二人約十二年的論學,以及“不在場者”朱熹的書信參與,影響了他們學術的發(fā)展?!皷|南三賢”中的學術領袖當為張栻,而撰述、發(fā)問推動最多則是朱熹,呂祖謙則以張、朱之后學自居。張、呂去世之后,學術共同體自然解體,朱熹的地位日愈重要,然而其議論則使后人對浙學、湘學之認識發(fā)生偏差,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4期2019-08-30
- 宋代思想史的再思考
、胡宏、張栻、呂祖謙、陳亮、陸九淵等,伴隨這一趨勢的是對他們的著作與活動更加深入的研究。近幾十年的研究體現(xiàn)了逐步增強的獨立性,從而擺脫了朱熹對其同時代儒者否定性的非難與丑化。同樣,近些年越來越多的研究以更加嚴肅的態(tài)度去對待這些儒者。較早期的趨勢是將這些同時代的儒者視為與朱熹持截然相反觀點的對手,而最近的研究則不然,亦能看到他們與朱熹之間存在相同意見與共同目的的重要交集。再者,學術界近來已經(jīng)更愿意著重強調這些同時代儒者對朱熹思想以及后代思想的影響。甚至有一種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1期2019-03-25
- 學統(tǒng)與道統(tǒng)的角逐:呂祖謙學術地位演變的內(nèi)在理路
及元明清學人對呂祖謙學術地位的敘述,可以發(fā)現(xiàn)其呈現(xiàn)出“升—降—升”演變的趨勢。而造成此現(xiàn)象的內(nèi)在理路則是學統(tǒng)與道統(tǒng)這兩大學術理路的角逐。呂祖謙得“中原文獻之傳”的學統(tǒng),使得其在同時代人眼中是主盟斯文的領袖人物。朱子所建構的具有巨大排他性的道統(tǒng)論有力地沖擊了學統(tǒng),使得元明時期呂祖謙的學術地位被貶抑為附庸于朱熹。明清之際,學者們對道統(tǒng)論的反思,使儒學復歸于學統(tǒng),呂祖謙的學術地位亦得以還原。呂祖謙、張栻、朱熹被后世尊稱為東南三賢。但是在后世思想史和學術史的敘述中
浙江社會科學 2019年7期2019-01-25
- 我不同意你,但和你做一輩子朋友
南軒分別指的是呂祖謙(出身東萊呂氏)、陸九淵(曾講學于象山書院)和張栻(號南軒)。朱熹和陸九淵都是呂祖謙的好朋友,但兩人走的是兩條截然相反的學術道路,理學和心學,在那個年代是針鋒相對的兩個陣營。但呂東萊特別熱心地要幫朱陸安排一次和談——事實證明,很多時候和談可能變成“掐架”。這一天終于到來了。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呂祖謙到福建寒泉精舍拜訪朱熹,兩人又一同到了信州(今江西上饒鉛山縣)的鵝湖寺。呂祖謙又約了陸九淵和陸九齡兄弟。這一年,朱熹46歲,陸九淵3
中外文摘 2018年24期2018-12-27
- 呂祖謙理、心同構的本體論
彭榮摘 要: 呂祖謙的理、心兩個術語都具有遍在、生生、自然三個根本特性,這三者相互規(guī)定,以生生性為原點,以陰陽、乾坤等對立面為自然演化中的兩個方向,將之運用到一切事件中,構成一種善惡同源的分叉式本體論。這一構造既從事實層面解釋了善、惡的來源,又在價值層面指出了善惡判斷的標準,以及理、心的本原的良善性,并從實踐層面指出了為善去惡的方案。理、心的分叉結構是理解呂祖謙道學思想的基礎。關鍵詞: 理;心;基本特性;分叉結構在兩宋道學家中,呂祖謙一直是以朱、陸的調和者
船山學刊 2018年5期2018-12-20
- 我不同意你,但和你做一輩子朋友
南軒分別指的是呂祖謙(出身東萊呂氏)、陸九淵(曾講學于象山書院)和張栻(號南軒)。朱熹和陸九淵都是呂祖謙的好朋友,但兩人走的是兩條截然相反的學術道路,理學和心學,在那個年代是針鋒相對的兩個陣營。但呂東萊特別熱心地要幫朱陸安排一次和談——事實證明,很多時候和談可能變成“掐架”。這一天終于到來了。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呂祖謙到福建寒泉精舍拜訪朱熹,兩人又一同到了信州(今江西上饒鉛山縣)的鵝湖寺。呂祖謙又約了陸九淵和陸九齡兄弟。這一年,朱熹46歲,陸九淵3
雜文月刊 2018年18期2018-11-14
- 呂祖謙的文道觀及其文章創(chuàng)作成就
許和亞摘要:呂祖謙的文章創(chuàng)作取得“銜華佩實”的成就,原因是他在北宋以來文道分裂與對立的時代背景下,主動致力于彌合文道之裂,形成了“融會理文”的文道觀;并在“中原文獻之傳”的學術淵源與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將這一文道觀落實到具體的創(chuàng)作中。呂祖謙的文道觀及其文章創(chuàng)作不僅屬于文學的范疇,而且是其學術的一種表現(xiàn)形態(tài)和重要層面,在宋代文學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文學史價值和意義。關鍵詞:呂祖謙;文道觀;文章創(chuàng)作中圖分類號:1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年3期2018-09-17
- 朱熹之子,為何受教于呂祖謙?
擔,交給了好友呂祖謙。呂祖謙也是著名學者,朱熹與陸九齡兄弟展開“理學”與“心學”大辯論的“鵝湖之會”,就是呂祖謙主持的。呂祖謙出身官宦世家,祖上好幾代人都是朝廷命官,原本靠家族余蔭就能輕輕松松進入體制內(nèi)吃皇糧,不過他很有志氣,根本不去上任,而是執(zhí)意走科舉的路子,憑自己努力考上進士,在京城擔任史官。1172年春,因父親病逝,呂祖謙回家守孝,就在家鄉(xiāng)福建金華城西明招山中的麗澤書院講學。呂祖謙治學十分下功夫,特別是在讀史上,他留下的未競史著《大事記》十二卷,考訂
暢談 2018年15期2018-08-26
- 祖墳,望故鄉(xiāng)
好問,南宋大儒呂祖謙的曾祖父,舉家合族,隨同宋室南渡。呂好問家族,號稱“東菜呂氏”。是宋代顯赫的高門大族。呂祖謙六世祖呂夷簡、五世祖呂公著是仁宗、哲宗時的宰相,呂好問在欽宗時也官至宰執(zhí)。在北宋亡國前,呂氏家族居住在汴京開封,已有五六代人。如今,他們流亡南方,逃離家鄉(xiāng),也拋離了自家的祖墳。東萊呂氏的祖墳,在河南鄭州新鄭縣神崧里。到呂好問這一輩,已是七八代人聚葬的大型家族墓地。各墓的位次,按照中原的風水觀念和儒家倫理“長幼尊卑”的原則規(guī)劃,一個蘿卜一個坑,連呂
瞭望東方周刊 2018年28期2018-07-25
- 我不同意你,但和你做一輩子朋友
南軒分別指的是呂祖謙(出身東萊呂氏)、陸九淵(曾講學于象山書院)和張栻(號南軒)。朱熹和陸九淵都是呂祖謙的好朋友,但兩人走的是兩條截然相反的學術道路,理學和心學,在那個年代是針鋒相對的兩個陣營。但呂東萊特別熱心地要幫朱陸安排一次和談———事實證明,很多時候和談可能變成“掐架”。這一天終于到來了。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呂祖謙到福建寒泉精舍拜訪朱熹,兩人又一同到了信州(今江西上饒鉛山縣)的鵝湖寺。呂祖謙又約了陸九淵和陸九齡兄弟。這一年,朱熹46歲,陸九淵
雜文月刊(選刊版) 2018年9期2018-05-14
- 呂祖謙的治學與為官之道
。由于其創(chuàng)始人呂祖謙為婺州(今浙江金華)人,一生講學、著述等學術活動亦以婺州為中心,故這個學派被稱為婺學,亦稱呂學或金華學派。自宋開國以來,呂祖謙所屬家族東萊呂氏是一個延續(xù)了百余年的大家族,曾八代出十七位進士、五位宰相,有“累朝輔相”之稱。呂祖謙家族人才輩出,究其原因,正在于家規(guī)家訓的教化。呂氏門風既通過言傳身教傳達,也通過家規(guī)家范的撰述來實現(xiàn)代際傳承。呂祖謙從小就學“中原文獻之傳”,因家學淵源所致,其治學為官深受家風的影響,他匯編了《家范》六卷,分別為《
人民周刊 2018年23期2018-02-22
- 呂祖謙杜詩學考論
賈 兵呂祖謙(1137-1181),字伯恭,世稱東萊先生,婺學的開創(chuàng)者。以道學而著于世,與朱熹、張栻并稱“東南三賢”。其文學成就因以自掩,后世學者鮮有論及。胡應麟于此有言曰:“宋諸人詩……掩于儒者,朱仲晦、呂伯恭?!T人皆實有篇章。采諸眾論,非漫指者?!绷加幸砸病>凸P者目力所及,當前學界關于呂祖謙文學成就相關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文”的方面,關于其詩歌方面的論著稍顯不足。而關于呂祖謙崇杜、學杜與注杜方面的研究暫付闕如。因此,筆者不揣谫陋,加以論述如次。一
杜甫研究學刊 2017年4期2017-11-13
- 南宋大儒:湖畔辯學為家國,藥山煉丹寄后生
認了季節(jié)。大儒呂祖謙緩緩走進樹影,回望了一眼禪房,輕輕地吁了口氣。剛才,禪房里,條幾,清茶,折扇……看似氛圍清雅,實則劍拔弩張。朱熹和陸九淵兄弟面對面正襟危坐,神情專注,目不斜視。在他們身后,侍立著各自的弟子,弟子們神色緊張,彼此警惕地注視著對方,偶有風吹草動,心里便一片風聲鶴唳。這場高規(guī)格的學術辯論會已經(jīng)持續(xù)兩天了,卻依然分不出勝負。其實,也沒有勝負可分。學術辯論會是由呂祖謙發(fā)起的,從公來說,他想和稀泥,調停朱熹(他的故事請參閱本刊2016年12期)的理
百家講壇(紅版) 2017年5期2017-10-10
- 明招山:八百年前的那群南渡移民
但因為南宋大儒呂祖謙埋骨于此,名聞四方。呂祖謙來自東萊呂氏家族,一個顯赫的官宦之家、學術世家。呂祖謙的祖輩呂夷簡、呂公著、呂希哲、呂好問,均為北宋名臣。高門大族重視“家教家風”,營建家族墓地是“敬宗收族”的重要手段。東萊呂氏歷來重視建設祖墓,在河南新鄭縣懷忠鄉(xiāng)神崧里,至北宋末,已經(jīng)形成七代人聚葬、秩序井然的家族墓地,連呂祖謙的曾祖父呂好問、祖父呂弸中的壽墳都已俱備,只待死后葉落歸根,歸葬祖塋??上Ь缚祰y,中原陸沉,破滅了他們的周密規(guī)劃。宋室南渡后,呂氏流
瞭望東方周刊 2017年27期2017-07-26
- 呂祖謙的歷史教育理論與實踐
100875)呂祖謙的歷史教育理論與實踐程 源 源(北京師范大學 歷史學院,北京 100875)呂祖謙是南宋乾、淳之際著名史學家、理學家和教育家。其歷史教育活動非常豐富,在學術交流中討論如何讀史、治史;在書院講學中重視歷史教育,編撰一系列歷史教材。其歷史教育理論強調蓄德成己的重要性,在經(jīng)史關系論上與宋代理學思潮主張的先經(jīng)后史觀點不同,主張經(jīng)史并重。其歷史教育方法獨具特色,強調讀史需識“統(tǒng)體”、讀史需“重次序”、讀史當作“有用看”。呂祖謙;歷史教育活動;歷史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年6期2017-03-10
- 呂祖謙的肖像
山調查南宋大儒呂祖謙家族墓地期間,以讀《呂祖謙文集》自娛,讀著讀著,就想知道呂祖謙到底長什么模樣。朋友說,呂祖謙是南宋人,距今八百年了,不會有肖像傳世的,即便有,也是后人憑著想象的胡亂涂畫,看或不看,有甚分別?古人繪畫,不講究透視明暗,寫人狀物,終不及照相術逼真,倒是真的。但認為宋人肖像全屬胡編亂造,則未免厚誣古人。廟堂之高,如景靈宮內(nèi)供奉的帝后肖像;江湖之遠,如民間影堂、祠堂里懸掛的祖宗小影。畫工技藝雖有高下之別,但態(tài)度終歸是求真、風格終歸是寫實的。臺北
瞭望東方周刊 2017年5期2017-02-15
- 論《呂氏家塾讀詩記》的解詩特點
詩經(jīng)》學著作,呂祖謙秉持兼收并蓄的原則,吸納了《尚書》《毛詩序》《鄭箋》《詩集傳》等多家《詩經(jīng)》學著作的精華。在疑經(jīng)盛行的宋代,呂祖謙對傳統(tǒng)《詩》說的支持與繼承令他所著的《呂氏家塾讀詩記》在詩與史的互證、以禮義釋詩、以及對鄭樵“淫詩說”的反駁等方面表現(xiàn)出了明顯的以《毛詩》為宗的特點,這不僅體現(xiàn)了他嚴謹?shù)闹巍对姟窇B(tài)度,更凸顯了他在宋代眾多研習詩經(jīng)流派中的特殊地位。《呂氏家塾讀詩記》;詩史互證;禮義;淫詩說自慶歷后,宋代文學進入一個相對更為自由開放的時期,眾多
唐都學刊 2017年4期2017-01-27
- 呂祖謙喪禮思想及其對浙東士人喪禮表現(xiàn)的旌揚
331022)呂祖謙喪禮思想及其對浙東士人喪禮表現(xiàn)的旌揚程繼紅1(浙江海洋大學,浙江 舟山 331022)呂祖謙的喪禮思想以大復古禮,剪除陋習為特征。他為浙東義烏士人所撰系列墓志,著意旌揚他們居喪時不食鹽酪與治喪時崇正辨異的行為。通過這樣一個側面,可以窺見南宋時期理學精英發(fā)起的禮學運動,似乎與士人日常生活中普遍堅守古禮的社會基礎之間有著深度關聯(lián),這是值得進一步開掘的話題。呂祖謙;禮學思想;浙東士人;喪禮表現(xiàn)今天我們倘要考察南宋時期浙東士人日常生活中居喪與治
浙江海洋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17年4期2017-01-10
- 南宋區(qū)域學術互動研究
——以呂祖謙為中心的考察
動研究 ——以呂祖謙為中心的考察劉玉民(黃淮學院,河南駐馬店463000)兩宋程朱理學是繼春秋戰(zhàn)國諸子百家爭鳴之后我國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的第二個高峰,尤其在南宋前中期,不同地域的學者展開激烈的學術爭鳴與學術交流,并最終形成了內(nèi)容豐富、思想深邃的程朱理學體系。這一時期,不但出現(xiàn)了湖南以張栻為代表的湖湘學派,而且涌現(xiàn)出了以福建朱熹為代表的朱子理學、浙江金華以呂祖謙為代表的婺學、江西以陸九淵兄弟為代表的心學、永康龍窟山以陳亮為代表的事功學、溫州以薛季宣、陳傅良、葉適為
貴州社會科學 2016年7期2016-03-15
- 孫應時與朱熹等理學名儒交游考
陸九淵、張栻、呂祖謙、朱熹等理學大儒之門。萬斯同《儒林宗派》同時將其歸入陸氏學派、呂氏學派、朱子門人。平生交游甚廣,與儒門陸、張、呂、朱等理學名家更是往來密切,交游論道甚深。文章?lián)嚓P史料及往來書信、詩文,條目式逐一考證。關鍵詞:孫應時;陸九淵;張栻;呂祖謙;朱熹;交游孫應時(1154—1206),字季和,號燭湖居士,紹興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南宋中興文壇重要作家。受學于陸九淵、張栻、呂祖謙、朱熹之門。淳熙二年(1175)登進士第,初為黃巖尉,歷海陵丞、遂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 2016年3期2016-03-08
- 《呂氏家塾讀詩記》的編撰、流傳及學術淵源
是南宋著名學者呂祖謙的集解體《詩經(jīng)》注釋之作,此書應經(jīng)過前后兩次編撰,流傳版本也有不同系統(tǒng)。《讀詩記》的編撰特別強調從傳統(tǒng)訓詁入手,秉承中原文獻之傳,糾正學術空疏之弊,從漢唐古訓、慶歷元祐之學到時賢之言,皆能兼容并蓄,成就為一部相對客觀、全面反映宋代《詩經(jīng)》學研究成績的文本。《呂氏家塾讀詩記》;呂祖謙;南宋文學;《詩經(jīng)》學史;版本學在南宋著名學者呂祖謙注疏詮釋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中,《呂氏家塾讀詩記》(以下簡稱《讀詩記》)是最為重要、影響也最大的一部,此書采取集
學習與探索 2016年10期2016-02-27
- 從鵝湖之會看呂祖謙的理學之功
?從鵝湖之會看呂祖謙的理學之功杜海軍(廣西師范大學 文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鵝湖之會,是呂祖謙于南宋淳熙二年發(fā)起主持的一次著名的哲學辯論會,在中國學術史上極有意義。這次會議,人們的關注焦點從來都集中在朱熹與陸九淵二人方面。其實,這次會與呂祖謙有著根本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如果沒有呂祖謙,就不會有鵝湖之會,是呂祖謙的人事基礎與理學理念促成了鵝湖之會。呂祖謙意欲通過鵝湖之會,將朱學陸學統(tǒng)一至呂學的學術路徑上。這次會議對朱、陸、呂三方,甚至以后元明清的的學術發(fā)展
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5期2016-02-17
- 呂祖謙“得中原文獻之傳”考辨
10018)?呂祖謙“得中原文獻之傳”考辨蔣偉勝(浙江工商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杭州 310018)聯(lián)系中原淪陷,學術南移的史實,參考“文獻”概念的歷史演變,在南宋時期,“中原文獻之傳”是指以口傳議論的方式傳承北宋中原學術,說某人“得中原文獻之傳”,是指其學有淵源,所習之業(yè)與北宋中原學術有著傳承、授受關系,延續(xù)了儒學復興以來的思想。呂祖謙“得中原文獻之傳”則指他以口傳議論的方式繼承張載、二程之學,代表了南宋時期關洛學傳承的正宗。呂祖謙的家學淵源和師承關系都
浙江工商大學學報 2016年4期2016-01-23
- 呂祖謙的中原文獻南傳之功
呂祖謙的中原文獻南傳之功王建生(鄭州大學 文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摘要:呂祖謙是南宋乾淳時期的思想家,他在中原文獻南傳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全面地概括了“中原文獻”的內(nèi)涵,并自覺地承擔起傳承中原文獻的重任;秉持呂氏家學救偏補弊、不守門戶之見的精神,在調和朱熹、陸九淵分歧時發(fā)揮出積極的效力。呂祖謙之所以在中原文獻南傳中功德無量,呂氏家學“陶鑄同類以漸化其偏”的精神厥功甚偉。關鍵詞:呂祖謙;中原文獻;南傳;呂氏家學收稿日期:*2014-06-20作者簡
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3期2016-01-13
- 三件宋代書畫現(xiàn)身匡時春拍被認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馬伋告身》和《呂祖謙告身》,這三件宋代書畫均被中國國家文物局認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兩件宋代告身的出現(xiàn)則吸引了學者們的關注。上海師范大學著名宋史專家虞云國表示,“南宋告身現(xiàn)在看到實物的大概就三件,這兩件加上上海博物館的《王佐告身》,但王佐的身份不能和這兩位相提并論。呂祖謙告身為全本,具有非常重要的史學價值;司馬伋是名人之后,從書法角度,藝術造詣也非常令人驚嘆。這兩份告身也印證了宋代的書法的水平?!北本┛飼r拍賣將于6月3日預展,三件國家一級文物也將一起亮相。 (
東方收藏 2015年6期2015-10-21
- 呂祖謙《入越錄》賞論
321004)呂祖謙《入越錄》賞論崔小敬(浙江師范大學 人文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4)《入越錄》是呂祖謙的長篇日記體游記,記載了呂祖謙與潘叔度的十八日會稽之游,語言樸質平實,簡拔切當,大多以白描為主,個別段落則能娓娓道來,細細鋪寫。作者尤其對光與色有著敏銳的感受,使得文中點染著鮮麗的色彩與美妙的光暈?!度朐戒洝穼μ飯@風光與農(nóng)村生活的關注早于以田園詩人而著稱的范成大的《吳船錄》,顯示出呂祖謙作為一個真正的思想家對于世道民情的關注;從題材上來講,也是對傳
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5年4期2015-02-14
- 開放性的《皇朝文鑒》及其背后的學術之爭——兼與《古文關鍵》編選的比較
《皇朝文鑒》是呂祖謙承奉宋孝宗之命編選的一部北宋詩文總集, ①全書計有150卷。關于《皇朝文鑒》的編撰緣由及其過程,宋人李心傳記載甚詳。 [1]595-597大致情況是,在呂氏編選《文鑒》之前,臨安的書坊已經(jīng)有江鈿的《圣宋文?!妨餍小V皇恰妒ニ挝暮!肪庍x比較粗糙,呂祖謙在周必大的推薦下,對之進行了重新的編選。換而言之,《皇朝文鑒》實際上是在《圣宋文?!返幕A上編選而成的。下文就《皇朝文鑒》編選的相關問題進行一些探討。一、開放性的選文方式呂祖謙在給好友朱熹的
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5期2015-01-31
- “麗澤書院”命名時間研究
由南宋著名大儒呂祖謙創(chuàng)立?!胞悵伞敝跁撼鮿?chuàng)的最初幾年被正式確立,確立的時間是本文研究的內(nèi)容。關鍵詞:麗澤書院;呂祖謙;命名時間1 年譜尋蹤確定命名“麗澤”的時間很有難度,沒有直接而確實的證據(jù)。可以肯定的是書院于乾道四年初創(chuàng)辦之時,尚未命名為“麗澤”?!端螙|萊呂成公年譜》(以下簡稱《年譜》)云:“乾道六年八月,會諸生于麗澤,九日復還嚴陵?!边@是《年譜》中關于“麗澤”的最早記錄,不能就此認為六年八月是命名“麗澤”之時間,但這提供了一個重要線索。由于呂祖謙
卷宗 2014年7期2014-08-27
- 呂祖謙《左氏博議》中的君子修身論
321004)呂祖謙《左氏博議》中的君子修身論孫巧云(浙江師范大學圖書館,浙江 金華 321004)呂祖謙的《左氏博議》在對史事的評價之余,發(fā)表了大量關于君子道德修養(yǎng)的論述,主張在“正本心”的基礎上,安于貧賤,苦志刻力,在處事中心存善念,謹言慎行,戒除弊病,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從而為家庭、社會和國家的發(fā)展貢獻才華和力量。呂祖謙關于君子修身的一系列精彩論述,使得作為“課試之作”的《左氏博議》為當時前往麗澤求學問道的青年人提供了現(xiàn)實的指導和豐富的啟迪,對于當今
晉中學院學報 2014年1期2014-04-17
- 呂祖謙與歷史教育
王敏呂祖謙與歷史教育王敏呂祖謙是南宋著名思想家和史學家,同時他一生也致力于教育事業(yè),尤其是歷史教育,形成了其獨特的歷史教育思想和歷史學習方法,對后來歷史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重要影響。本文就呂祖謙的歷史教育做簡要論述。呂祖謙 歷史教育 蓄德致用 呂學呂祖謙(1137—1181),字伯恭,浙江婺州(今金華)人,出身于一個重視讀書治學的名門望族,其伯祖呂本中被稱為大東萊先生,呂祖謙被稱為小東萊先生。呂祖謙是當時著名的思想家和歷史學家,與朱熹、張栻合稱為“東南三賢”,同時
史志學刊 2014年3期2014-04-10
- 論《宋文鑒》存北宋一代文獻的編纂意圖及其影響
多朱意”說,但呂祖謙是以己意編《宋文鑒》,并未按宋孝宗“有補治道”的旨意去編纂,呂祖謙與朱熹學術思想不同,朱熹對《宋文鑒》的編纂也多有批評,所以傳統(tǒng)的兩種說法均不對。從呂祖謙編《宋文鑒》時的史官身份,《宋文鑒》大量增選《宋文海》遺落文獻、基本不選《宋文海》已選文獻,以及《宋文鑒》資料來源廣泛,有意搜求真實歷史文獻,可以看出《宋文鑒》的編纂意圖是存北宋一代文獻,形成了“包括全代,與史相輔”的特點,南宋后期及明代出現(xiàn)的以一己之力編選一代文獻的選本顯然是受到了《
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1期2014-03-28
- 呂祖謙門人及呂學與浙東學術的發(fā)展關系
1004)一、呂祖謙門人考呂祖謙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是當時最受歡迎,而且成就最高的老師。他在金華城內(nèi)、在武義明招山、在嚴州(今建德)、在臨安國子監(jiān),積極地開展教學活動,培養(yǎng)新秀。當時,呂祖謙所至,學子云集影從,一時規(guī)??涨?。據(jù)呂祖謙及門弟子葉適《寶婺觀記》記載,說寶婺觀因呂祖謙講學而興盛,“昔沈約始建,而地以文顯。意士之游者必有所得于斯,而余不能知也。近世大儒呂公出,而人以理著,四方英俊,歲常數(shù)百千人,無不登茲樓”。[1]隱示了天下士子赴金
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2期2014-02-06
- 呂祖謙與朱熹交游述論
079)朱熹與呂祖謙是南宋“東南三賢”中兩位最有影響力的學者,清代學者黃宗羲曾言:“朱子生平相切磋得力者,東萊、象山、南軒數(shù)人而已?!保?]1635南宋乾道、淳熙學術交流,以朱、呂交流最為頻繁,以致朱學中有呂學,呂學中有朱學。加強呂祖謙與朱熹學術交流之研究,對探討南宋學術興盛之原因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對當代社會科學大繁榮、大發(fā)展具有一定的歷史借鑒價值。一、朱、呂交往過程述論(一)三山之會呂祖謙為朱熹一生最好的朋友、學友。紹興二十五年(1155),朱熹為同安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年2期2013-04-12
- 朱熹、呂祖謙史學思想之比較
張栻也好談史,呂祖謙更是沉湎史學,在與同時代陳亮、葉適等熱衷史學之流的交往中,其史學思想漸趨成熟、系統(tǒng)化。隨著對其研究的深入,史學家們也逐漸對其史學成就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如1998年汪高鑫先生所撰的《朱熹和史學》(《史學史研究》1998年第3 期),2001年蕭永明先生所撰的《朱熹史學觀三題》(《史學史研究》2001年第2 期),上述兩文均對朱熹的史學思想作了較為系統(tǒng)的論述,而上海師范大學的湯勤福教授更是著有《朱熹的史學思想》(齊魯書社2001年出版)一書
衡水學院學報 2013年3期2013-04-12
- 比較《初次進呈存目》與《總目》對于呂祖謙及其著作的評價
向于漢學。對于呂祖謙及其著作評價的改變便出了這一點?!尔悵烧撜f集錄》是《總目》收錄的呂祖謙十六種著作之一,《初次進呈存目》曰:“宋呂祖儉輯其兄祖謙之語,而其子喬年編次之。 凡《易說》二卷,《詩說拾遺》、《周禮》、《禮記》、《論語》、《孟子說》各一卷,《史說》一卷,《雜說》二卷。 據(jù)喬年題記,則此書多門人記錄。未盡合祖謙之意。然喬年久稱其大義奧旨猶賴以存,則金華緒論終當于是求之,在知所別擇而已?!薄端C要提要》與之完全相同。文淵閣、文津閣、文溯閣《四庫全書》書
文教資料 2012年34期2012-08-15
- 呂祖謙《唐鑒音注》的內(nèi)容和價值
745000)呂祖謙《唐鑒音注》的內(nèi)容和價值劉治立(隴東學院歷史文化學院,甘肅 慶陽 745000)《唐鑒》是范祖禹在參與撰寫《資治通鑒》的過程中完成的一部史論著作。呂祖謙在《唐鑒》問世不及百年后為其作“音注”是古代唯一的一種《唐鑒》注本,對原書中的字詞音義、典章制度、史實典故多有發(fā)明,堪稱范祖禹的“功臣”。呂祖謙;唐鑒音注;內(nèi)容;價值《唐鑒》是北宋歷史學家范祖禹(1041-1098年)的一部史論著作。范祖禹參加了司馬光負責的《資治通鑒》寫作班子,主要負責
紅河學院學報 2011年6期2011-12-27
- 南宋浙東學者的文道思想述論*——以呂祖謙、葉適為中心
述論* ——以呂祖謙、葉適為中心郭慶財(廈門大學嘉庚學院中文系,福建漳州 363105)南宋乾、淳之際的浙東學者大多兼擅經(jīng)史文章,他們對儒家之“道”的理解與朱熹等理學家相比顯得平實,對文道關系的理解也較為通達,對南宋以來的重道輕文思想具有糾偏意義。呂祖謙認為文道二者并行不悖,意圖統(tǒng)合程學之“道”和蘇學之“文”,但其思想顯得博雜而欠通貫;永嘉學派的陳傅良、葉適則仰溯三代文道合一的精神,強調為文要有關治道,流露出濃厚的崇古和事功色彩,實與歐陽修、王安石經(jīng)世致用
湖州師范學院學報 2011年3期2011-04-12
- 《歐公本末》的發(fā)現(xiàn)及其文獻與學術價值
本末》四卷,是呂祖謙臨終前完成的一部書。這部書保存了不少與歐陽修有關的北宋文獻,對研究歐陽修乃至北宋學術都具有一定的認識和文獻價值,也是研究呂祖謙的重要資料。[1]序這部書在呂祖謙死后方由南宋詹乂民首次刊行,①從歷代著錄看,也可能是唯一的一次刊刻,流布并不廣。不幸的是,此流布不廣的書在清朝又隨皕宋樓館藏被清人陸心源賣至日本,以后我國學者就只能從《直齋書錄解題》等目錄書中了解到一點情況,所以,至今人們對《歐公本末》知之甚少,更無研究。有可喜者,2008年浙江
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年4期2011-02-20
- 朱熹呂祖謙學術之歧的再檢視
3105)朱熹呂祖謙學術之歧的再檢視郭慶財(廈門大學嘉庚學院中文系,福建漳州363105)朱熹秉承程頤的為學之訓,主張“主敬以立其本,窮理以進其知”,不但重視致知進學,也重視涵養(yǎng)本原,希圖在求知和明善之間架設一道橋梁,合內(nèi)外之道。相較而言,呂祖謙的心性之學和文史之學雖各有建樹,但卻不能通貫,而顯得“支離”,即呂氏泛濫諸家,卻無益于身心的修養(yǎng)和性命之理的發(fā)明。為此,朱熹對呂祖謙博雜的文史之學多有規(guī)誡。呂祖謙多次滿懷愧悔,向朱熹表示應向理學正道回歸,并在后期疏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年3期2010-04-11
- 論呂祖謙《左傳》學之經(jīng)傳觀
朱宏秋關鍵詞:呂祖謙;《左傳》學著述;經(jīng)傳觀摘 要:呂祖謙在當時學界名譽甚著,于《左傳》著述頗多,其中滲透了他對《春秋》經(jīng)傳的理解,這是我們了解呂祖謙經(jīng)學觀的重要方面,也是我們研究《左傳》學史的重要方面。中圖分類號:G251文獻標識碼:E 文章編號:1003-1588(2009)01-0125-04About Lu Tsu Chiens Literature on the Theory of Tzuoo JuannZHU Hong-qiu(Henan Mu
河南圖書館學刊 2009年1期2009-06-24
- 呂祖謙的易學思想
蔡方鹿摘要:呂祖謙易學以經(jīng)傳相分、通過象數(shù)闡發(fā)義理為特征,對朱熹易學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在治《易》中他提出“天下惟有一理”的思想,以義理解《易》,以象數(shù)闡發(fā)義理。與程頤易學具有相同相異之處,而在宋代易學史上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關鍵詞:呂祖謙;易學;象數(shù);義理中圖分類號:B244.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3882(2008)02-0052-04On Lü Zu-qians thought of Yi-ologyCAI Fang-lu(Schoo
周易研究 2008年2期2008-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