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朝鮮開化思想詮論——以穩(wěn)健開化派為主的探索

      2011-04-13 03:11:41朱明愛
      關鍵詞:均勢外交朝鮮

      朱明愛

      朝鮮開化思想的形成絕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國內外原因。就國內原因來看,開化思想的形成是朝鮮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進一步發(fā)展的結果。當時朝鮮正處于內憂外患的危機中,封建統(tǒng)治階級急于擺脫危機的意愿為開化思想的形成和傳播提供了客觀環(huán)境。就國外原因來看,這是日漸富強的日本和中國洋務派的啟發(fā)等因素影響的結果。內外因素的結合促使了朝鮮開化思想的形成。

      所謂朝鮮開化思想,是19世紀6,70年代朝鮮社會中正在成長的資產階級以反對腐敗無能的封建主義、實現近代化為目的的近代啟蒙思想的雛形。具有朝鮮開化思想的人士開始探索朝鮮開化途徑,關注清朝的洋務論和日本的文明開化論。19世紀70年代前后剛剛形成的朝鮮資產階級力量薄弱,他們主張開化朝鮮的方案也僅局限于學習先進技術和采取富國強兵措施,未能上升到要求資產階級革命的程度。所以他們寄希望于封建上層階級中能夠代表自己利益的人物身上。因此,朝鮮開化思想的代表人物不是資產階級思想家,而是順應社會發(fā)展的統(tǒng)治階層內部的進步學者們。①[韓]朱紅星、李洪淳、朱七星:《韓國哲學思想史》,首爾:藝文書院,1994年,第495頁。兩班出身的金玉均、樸泳孝、洪英植、樸珪壽、金允植和中人出身的劉鴻基等人士,既是開化思想的倡導者,又是開化派的組織者。19世紀80年代,他們憑借在清朝和日本的實地見聞,逐漸成為國內近代改革的推動者。

      朝鮮末期的開化思想繼承和發(fā)展了朝鮮王朝后期的北學派實學思想,克服了19世紀中葉涌入朝鮮半島的西歐勢力的威脅性挑戰(zhàn),并主張以建設獨立自主的民族國家為目標,對內推行政治、行政及社會改革,從而基本滿足了以農民為主的廣大民眾的要求;對外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軍事等各個領域以各種形式吸納西歐列強的近代體制,從而使落后的朝鮮逐步實現近代化,以實現富國自強的目的。

      “開化”這一概念雖然反映了當時的時代背景,但在開化思想人士之間具有不同的理解。金允植將開化的概念解釋為“開發(fā)使其變化,即時務”。也就是指挖掘傳統(tǒng)使其變化,從而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時代性任務。①[韓]李德求、李潤熙等:《民族與思想》,首爾:南芝圖書出版社,1997年,第111頁。另外,樸泳孝在當時獻給高宗的《建白書》中把“開化”理解為就新、自立,即“成就新的文物,建設自主國家?!庇峒獮F也試圖對開化的具體概念進行整理。俞吉濬1895年在日本刊行的《西游見聞》中指出:“凡是開化,就是觀察古今形勢,比較彼此境遇,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雹冢垌n]李德求、李潤熙等:《民族與思想》,第112頁。所謂開化,就是在實踐中鼓勵開發(fā)新的有益的東西。綜合金允植的“時務”,樸泳孝的“就新、自立”,以及俞吉濬的“開化”等來看,所謂開化可以理解為排斥虛構與觀念,立足于實事求是的價值觀,以此改善個人生活和國家政治。即,“開化”的一般意義大體上是作為物質開化追求富國強兵的“開物”與人為教化的“化民”相結合的用語。也就是說,開化可以分為謀求人類主體覺悟和追求實事求是的內心修養(yǎng)與追求產業(yè)、政治、國防現代化的外部實踐兩個方面。

      朝鮮穩(wěn)健開化思想的主要主張和思想可從“東道西器論”、“富國強兵論”、“均勢外交論”等三方面進行分析和研究。穩(wěn)健開化思想的代表主張之一就是“東道西器論”?!皷|道西器”是指堅持傳統(tǒng)之道,接受西方之器。即維持東方傳統(tǒng)的政治文化及其體制,主要在技術部門接受西方近代的文明成果。隨著西方對東亞各國沖擊的加劇,“東道西器論”與清朝的中體西用論和日本的東洋道德西洋藝術論一樣,是朝鮮統(tǒng)治階級為了抵制西方侵略而提出的一種方法論。進入19世紀80年代,當向西方列強開國的問題再次成為重要國事問題時,東道西器論作為一種超越斥邪衛(wèi)正論界線的自強理論即洋務策,成為朝鮮國防思想即獨立理想的原型。③[韓]金榮作:《前期開化思想的構造與特質》,見韓國政治外交史學會編:《韓國政治外交史論叢》第17集,1997年,第212頁。

      在近代朝鮮,樸珪壽首次主張東道西器論。他受到實學思想的影響,目睹了中國的事態(tài)變化,對一直被視為形而上學的西方文明利器有了新的認識,并進一步轉化為東道西器論。因此,他通過吸納西方文明利器,主張御洋論,強調東道。樸珪壽指出:“雖然人們都說西法來到東方,使東方人必會變成夷狄或畜生。但是我認為有東教西去的跡象,使西方的夷狄將會變成文明人。”④[韓]金允植:《續(xù)陰晴史》卷5“高宗28年2月27日條”,果川:國史編撰委員會,1960年影印。由此可見,他主張東方的精神文化優(yōu)于西方技術文化的觀點,這種理念成為朝鮮開國論的依據。始于樸珪壽的東道西器論19世紀80年代初在理論上日漸體系化、多樣化,持這種觀點的人也逐漸增多。當時具代表性的東道西器論者是金允植等人。金允植對于道和器的立場是:道和器不是同等關系,也不是器先于道,而認為道器是本與末的關系,主張在堅持東道立場的基礎上吸納西器。這在當時保守、進步的層面來看,具有濃厚的中立保守色彩,對于他們的評價也是各有不同。金允植學習了樸珪壽、俞莘煥等人的理論,其主要觀點是朝鮮的富國強兵論,問題是如何認識西方和吸納西歐文化。作為領選使在清朝逗留期間,他通過與清朝洋務官僚的接觸,吸納了洋務論,形成了自己的東道西器論。對于日本,金允植指責說,雖然日本很富強,卻未能達到民和,由于日本過度模仿西方,失去了東方的精神文化。⑤[韓]金允植:《陰晴史》“高宗19年2月11日條”,首爾:探求堂出版社,1971年影印。金允植反對無條件地吸收西方文物,而主張要有選擇性地吸收,即以東道為中心的西器吸收理論。

      開化思想進入與現實相結合的實踐階段,即東道西器論由理論付諸實踐的時間是在“壬午軍變”之后。“壬午軍變”之后,金允植將西方文明區(qū)分為教與器,他認為西方的教是邪,是排斥的對象,西方的器是利用厚生,是吸納的對象。西方的器主要指農桑、醫(yī)藥、甲兵,這未能脫離技術文明吸納的范圍,未能超越防御外部敵人的層面,而朝鮮采取的是內修政教,外結鄰好,以此來強調應堅持朝鮮傳統(tǒng)禮儀的重要性。

      實際上,金允植主張的東道西器論沒有明確區(qū)分作為東道應堅持的和作為西器應吸納的部分。金允植將西器的吸納范圍從兵器類為首的國防、軍事部門出發(fā),擴大到全社會文明。相反,對于東道,他主張在朝鮮最應優(yōu)先考慮的是“修我政教”。這里的政教包含多層含義,大體上是指現有的政治和以儒教為中心的體制。金允植并不完全肯定現有的政治以及儒教秩序,他認為若有弊端應進行改革和完善。從政治體制來看,金允植認為宰相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構想了宰相合議制①[韓]金允植:《續(xù)陰晴史》附錄“追補陰晴史”。,主張宰相的任命不應由君主決定,而應是聽取政府官吏或太學諸生等各階層的意見后,任命民意指向最多的人士。②[韓]金允植:《云養(yǎng)集》卷7,首爾:亞細亞文化社,1980年影印。這雖然指出了君主專制制度的制約性因素,但未顯示出改革意圖。穩(wěn)健開化派中最具進步性的俞吉濬也完全擁護君主專制制度。③[韓]俞吉濬:《俞吉濬全書》1卷“西游見聞”,首爾:一潮閣出版社,1971年影印,第86頁。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穩(wěn)健開化思想只局限在對閔氏家族獨占官職掌握政權的批判上,卻未能全面批判當時的勢道政治。

      因此,從開化思想與傳統(tǒng)相連接的內在層面來看,東道西器論有其保守性;從開化思想與近代西方資本主義相連接的外在層面來看,有其進步性。應該說,東道西器論綜合了這兩方面的因素。④[韓]李永東:《韓民族精神史》,首爾:明成出版社,1998年,第269頁。然而由于東道西器論不是對西方觀念的全盤照搬,可以視其為斥邪論和激進開化論的中間形態(tài),西器的有效思維方式本身已經脫離了全盤否定西方文物的斥邪衛(wèi)正思想理論??傊瑬|道西器論的目標如果用一句話簡單概括就是富國強兵。⑤[韓]金榮作:《前期開化思想的構造與特質》。依靠富國強兵實現自強,由此來構想國家的獨立,從這一點來看,穩(wěn)健開化思想的東道西器論在朝鮮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穩(wěn)健開化思想的自強論中,他們的代表性主張便是富國強兵論。19世紀80年代初,他們認為富國強兵的焦點在強兵上,認為富國是次要的。這種以強兵為中心的理論與當時大院君掌權期的時代背景相吻合,被強調為“御洋”的形態(tài)。在強兵的方法上,金允植主張通過吸收西方文物來實現御洋,他在領選使出行之前更加體系化了強兵理論。他繼承了樸珪壽的開國論,自己也對開國予以肯定,并通過防御政策將利器作為資本。為此,他指出要去天津不惜一切費用學習先進技術,因此他主張當時財政枯竭的朝鮮要適度地節(jié)約。他作為領選使到清朝與洋務論者交流后,更堅信了自己的強兵論主張?!叭晌畿娮儭敝?,認同金允植主張的人越來越多,在這種社會環(huán)境中,金允植從清朝回國后便將自己的強兵論付諸實踐。雖然他未能直接參與中央軍和地方軍的改編,但他在任江華留守期間,傾盡心血操練江華軍,更換新式武器,強化江華軍。此外,他還設立了機器局和機器場,嘗試生產近代武器。但是實施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還產生了各種副作用,因此金允植開始對自己的實踐進行反省和改善⑥[韓]金允植:《續(xù)陰晴史》卷4“高宗26年閏2月8日條”。,于是他摸索出了屬于自己的一套新的養(yǎng)兵方法。他的養(yǎng)兵方法論用一句話可以概括為“減兵省餉”。他將宿衛(wèi)兵減少到2000人,剩下的讓他們回去充當農業(yè)勞動力,確保了充足的財源之后再來慢慢增兵。與以前不同的是,他并不是迅速地縮減軍隊和強兵,而是通過漸進的方法,先主要確保財源,將強兵作為次要問題。為了能有充足的兵餉,金允植提議實行屯田制。他提議實行屯田,這說明他仍固守農本主義產業(yè)認識。在財政允許的情況下逐漸增兵的方案似乎帶有一種近代意義上的常備軍的傾向,可以看成一種士兵精銳化的措施。此外,金允植的減兵和漸進的增兵也是由于他判斷與西方各國直接簽訂通商條約后,人們一直都存在的擔心受到西方武力侵略的危機意識就會減弱,然后解決對內問題,這樣朝鮮的富國強兵就是自強之后而實行的。

      19世紀80年代初期,穩(wěn)健開化思想為實現富國的目的,將重點放在以強兵為首的各種近代設施的建設以及依據制度吸收而實施的財源確保方法上。他們最先選擇的就是通過內修實行的節(jié)約使用論。這一主張體現了當時大多數知識分子階層的意識,盡管在方法上多少有些分歧。金弘集認為節(jié)約使用是以民富為基礎的,即民富等于國富。⑦[韓]《高宗實錄》卷25“高宗25年2月29日條”,首爾:探求堂出版社,1970年影印。金允植進一步發(fā)展了這一主張,他指出要民富首先要富民,主張護富論。一直以來,最具代表性的民富思想是實學思想家所實施的財產均等化。當然,金允植初期也未能克服實學思想家的局限,但是他接觸了洋務論及西方先進書籍之后發(fā)生了認識上的變化,金允植對于財產均等化持反對意見,在護富論中指出,貧富并非人能左右的,而是天意而定,古代圣人也無法將其均等。他指出富者是原來勤勞工作而成功的人,國家不應該憎恨他們,而要給與扶持、獎勵和保護,而不是將他們打倒。這雖然可以看成是對農民經濟的均等化論或土地再分配論的批判,但我們可以看出這是確保富國方法和強兵之財源方法的一種新的見解,也可以看成是一種在當時財政匱乏的情況下,由于各種制度改編和改革措施未能取得一定成果而進行的方法論上的進步。同時,金允植認為,歐美各國的強盛并非單純依靠強兵的文明利器實現的,而是在促進生產、制造利器的資本主義經濟思想的指導下實現的。因此,他的護富論也吸收了資本主義經濟思想,試圖用新的方法來解決現實問題。他主張應保護富民,使他們安心從事生產,振興事業(yè),10余年之后就應該會有人來建設工廠等。①[韓]金允植:《云養(yǎng)集》卷7“護富”。他主張富國論的主要階層是富民,認為如果不保護和扶植他們,不讓他們從事生產、振興事業(yè),朝鮮就不能富強。金允植對貨幣的見解是護富論的理論基礎,他對貨幣通用的意義應放在利民上還是放在利國上這一問題進行權衡,主張應該放在利民上,這樣他與閔氏政權開始產生了意見分歧。由此可見,這是一種不贊成從根本上完全廢止舊制度的局部改革論。俞吉濬也同意金允植的護富論。他將富民看作是很重要的產業(yè)階層,體現出對富民的保護立場。②[韓]俞吉濬全書編撰委員會:《俞吉濬全書》4卷“地制議”,首爾:一潮閣出版社,1996年。

      針對朝鮮后期社會矛盾的解決方法,金允植指出“三政策”。雖然不能說“三政策”是朝鮮后期整個社會問題及其解決方案的全部,但的確有相當多的新主張對解決當時的一些社會矛盾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對三政的大體改革方案是革新軍布和貨糧制度,將其稅金全部統(tǒng)合到田稅中。為此,最首要的任務是解除賦稅的不平均問題。其方法是實行農民經濟的平均生產化。因此,最先解決的問題就是土地法。在金允植看來,方田法是最合適的。金允植在結布、儒布、口錢和游布等多種征收方法中提倡結布。此外,為了確保國家財政,他還主張增加商稅和舟船稅。

      金允植指出富國的方法在于農業(yè),并提出以常平倉和義倉制帶動地方經濟和農村經濟的方案,并闡明這一方案繼承了實學家柳馨遠的理論。他說朝鮮由于地方經濟、農民經濟未能很好的發(fā)展,導致中央和地方的倉庫空空如也。尤其是地方每年所收的地稅等錢都上交給了國家,所以地方連一米一錢都沒有。為了促進農村經濟和地方經濟的發(fā)展,首先要消除各種雜稅,減輕農民負擔,防止中層官吏的不正當行為。另一方面,要減少吏胥人員。假如確立常平倉和義倉制,則會提高官吏俸祿,防備荒年,減少武裝費用、國債和盜賊,從而逐漸恢復民力。③[韓]金允植:《云養(yǎng)集》卷七,“蓄積”。金允植試圖在農業(yè)中尋找富國之路。金允植設想的促進農村經濟發(fā)展的方案,不是通過農業(yè)技術的發(fā)展提高產業(yè)性,而是在于努力打破制度上的矛盾。金弘集的觀點也是大同小異?!凹咨暾儭焙?,金弘集被任命為左議政,在與高宗對話時,也強調了農村制度上的矛盾。④[韓]《高宗實錄》卷25“高宗25年10月8日條”。

      均勢外交論是穩(wěn)健開化思想的第三大重要主張。均勢外交論在黃遵憲的《朝鮮策略》中也有記錄⑤[韓]金榮作:《韓末民族主義研究:思想與現實》,首爾:清溪研究所出版,1989年,第100頁。,所謂均勢就是朝鮮既然已經和日本簽訂了開國通商條約,就要與更多的西方國家簽訂條約,以求朝鮮周邊列強的勢力均衡,防止受到一國獨占的侵略?!冻r策略》立足于均勢觀點的朝鮮現實外交方案,提出“親中國,結日本,聯美國”,以謀求自強之策略。19世紀70年代后期是穩(wěn)健開化思想吸納均勢外交的時期。但是當時在以儒教思想為基礎的華夷觀和“事大字小”主義價值體系的支配之下,朝鮮不論多么希望實現均勢外交,都不是輕易能夠實現的。然而包括穩(wěn)健開化思想在內的部分知識分子階層將其視為一種新的國際秩序。金弘集也認可了“均勢策”的有效性,明確指出“夷狄觀”妨礙“均勢”策略的實施,并向高宗轉達了清朝《朝鮮策略》中的建議?;谶@種觀點,朝鮮政府在與西方諸多國家建立外交關系之前,為了讓在野人士認識到其妥當性,便向他們分發(fā)了《朝鮮策略》。但結果卻使在野人士的反邪論高漲,受到了衛(wèi)正斥邪思想家的激烈反駁。這一波動在一段時間內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外交決策議程,最終閔氏政權選擇了均勢外交政策。19世紀80年代初期,均勢外交成為朝鮮內部實質的外交路線,確立、推行這一政策的大部分人士都屬于穩(wěn)健開化派。雖然應該由穩(wěn)健開化派負責實質的外交事務,但他們卻幾乎沒有處理能力。以金弘集為例,在他兩次修信使行中,應該要解決謝絕仁川港開港、禁止出口米糧、修改海關稅則等三個問題。⑥《東京日日見聞》,1880年8月20日字,東京大學明治新聞,雜志文庫所藏。但是由于他缺乏外交實務能力,且日本方面沒有誠意,他沒能正確轉達朝鮮方面的意思,導致未能妥善解決問題。這種外交實務能力的缺乏,使金弘集不得不接受來自駐日、駐清公使館的職員的各種外交實務指導。金弘集、金允植以及在簽訂朝中商民水路貿易章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的魚允中等人,即使是19世紀80年代初期與西方各國簽訂條約的負責人,也沒有實際的實務能力,即使有,也只是初級水平。這種外交實務能力的缺乏使穩(wěn)健開化派人士對清朝的能力和指導作用給予了非??隙ǖ脑u價,從而顯示出一種投降主義傾向。金允植以親清為由,想借助清的幫助來克服外交中出現的各種失誤并協(xié)助防御外來攻擊。因此,他在與美國簽訂通商條約時說道:“我們向各國聲明朝鮮是中國的屬邦,中國也不能不對我們負責,各國也不能輕視我們?!f一中國不像從前一樣好好保護我們的話,我們是很難維持的,”①[韓]金允植:《陰晴史》“高宗18年12月27日條”。表現出對清朝的依賴和投降主義傾向,這與清朝對朝鮮的屬邦化是一致的。

      穩(wěn)健開化思想的均勢外交論是對清朝給予優(yōu)惠,依賴清朝,對外實行萬國公法的均勢理論模式。因此,隨著穩(wěn)健開化思想在均勢外交論基礎上與清朝和歐美列強簽訂了通商條約,開放門戶之后產生了諸多副作用。金允植承認在19世紀80年代初簽訂的條約中,朝鮮失去了外交實務中的實利。然而開化派內部卻沒有努力或用實際行動來糾正與各國簽訂的通商條約上出現的弊端,反而只是維持現狀或是消極對待。以至于“壬午軍變”和“甲申政變”之后由于清軍的介入,朝鮮開始從屬于清朝,并造成了1885年英國占領巨文島的結果。

      朝鮮開化思想中激進開化派的開化理論和穩(wěn)健開化派的自強理論,在思想形成初期有許多認識上的共同點。他們所追求的根本目標是接受西歐的文明利器,實現富國強兵,從而建立近代民族國家。然而在實現這一目標的改革方法論的范圍、重點、先后順序等問題上均具有較大的差異,導致了穩(wěn)健開化派未能參加甲申政變。對于改革方法論,即使在相同的穩(wěn)健、激進開化派內部也有略為不同的主張。因此,我們通過比較分析雙方的各種主張和立場,來加深對穩(wěn)健開化思想的理解和分析。

      在外交領域,在樸珪壽死后,開化派仍強調開國論,向西歐直接開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壬午軍變”后,由于清朝積極干涉朝鮮內政,加速了朝鮮的屬國化。對此,激進開化派尤其是金玉均指出,雖然大院君是他的政敵,但清朝綁架大院君,這是對朝鮮獨立的否定與侵害,感到非常痛恨。在清朝的力量與東亞問題上,他徹底反對當時的外交政策,主張驅逐清朝勢力,撤走清軍和日本公使館的護衛(wèi)兵,并主張不受清朝等外國干涉的完全自主獨立論。與此相反,穩(wěn)健開化思想提出均勢外交論,主張以過去的外交秩序為基礎,并極大地依賴于清朝,從而加速了清朝的屬邦化。另外,激進開化思想對于萬國公法并沒有多大的期待,而穩(wěn)健開化派卻顯示出一種盲目信奉的態(tài)度。在外交路線付諸實踐的過程中,激進開化派在甲申政變時引進了日本軍隊,在實現朝鮮的完全獨立自主方面鑄成了大錯。穩(wěn)健開化派也沒有從清朝的教訓中認識到獨立問題,從而導致“壬午軍變”后實行的各種外交政策出現了很多副作用。總之,無論是激進開化思想的完全自主獨立論還是穩(wěn)健開化思想的均勢外交論,都主張其實施政策的主要力量要在以強兵為基礎上實現。然而強兵策略一失敗,他們的均勢外交論也就成了空中閣樓,尤其是甲申政變之后,他們在外交路線上都傾向于中立華夷論。

      在經濟領域,穩(wěn)健開化思想和激進開化思想都認為朝鮮應該實現富國。激進開化思想指出兩班官吏過度掠奪富余產品甚至是人民的財產,國家到處都是吃喝玩樂的人,導致國力損耗,主張首先應廢除兩班身份制度和門閥,然后任用人才。這是對現有統(tǒng)治體制的根本否定。相反,穩(wěn)健開化思想指出朝鮮無法實現富國的原因在于農村經濟的落后。他們認為農村經濟的落后在于地方官吏和吏胥階層殘酷的剝削和繁雜的稅收制度上。因此,主張嚴懲腐敗的地方官吏和犯罪行為,減少其數量,從而實現體制改革。在謀求朝鮮富國的方法上,主張采取各種近代改革措施,兩派都認為最大的問題是如何確保所需財源問題。不論穩(wěn)健開化思想還是激進開化思想,都以封建收取體制的節(jié)約論為基礎。激進開化思想主張依靠募集內外公債籌措資本,向外國借款,利用海關稅等方法。激進開化思想還提出近代產業(yè)開發(fā)論,要求廢止還上制度,而穩(wěn)健開化思想則主張部分廢止或用其他方法代替。

      在廢止門閥和任用人才問題上,兩派也具有不同看法。激進開化思想批判閔氏政權所帶來的弊端在于未能實現潤澤民生的政治、未能謀求富國強兵、有賣國行為、成為清朝屬邦而無視國權等,②[韓]金玉均:《給高宗的上訴文》,《金玉均全集》,首爾:亞細亞文化社,1982年影印,第142-143頁。將其視為打倒的對象,同時探索政治權力在制度上的改革,從根本上限制了君主專制權,從而構想建立具有君主立憲制初期形態(tài)的立法權和行政權的內閣制度。③[韓]金玉均:《甲申日録》“1884年12月5日條”,首爾:建國大學出版社,1984年影印。穩(wěn)健開化思想對廢止門閥方面沒有獨到的見解,相反更加強調宰相的政治作用,主張要強化他們的權限,而且主張制度上限制閔氏親族在官職與國家政策決定中的獨占行為,但是沒有像激進開化思想那樣,主張廢止門閥、直接批判閔氏政權本身。

      在教育領域,穩(wěn)健開化思想和激進開化思想都認為西方富國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發(fā)展教育,認識到要想實現富國強兵,就必須加強學校教育。激進開化思想認為朝鮮解決內外危機的辦法在于民眾教育,即指出要對一般民眾進行教育,尤其是寄希望于青年教育,強調新知識和科學技術知識,欲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向國外派留學生,創(chuàng)立學校等。激進開化思想主張通過教育的國民化來達到人智開發(fā)的目的。與此相反,穩(wěn)健開化思想則主張以兩班為主培養(yǎng)官吏,在教育內容上也堅持以舊科舉為中心的教育,同時主張吸收西方的科學技術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

      在國防軍事領域,開化思想認為要建立近代國家需強兵、養(yǎng)兵,對于養(yǎng)兵的方法,主張組織新式軍隊,以新的武器武裝軍隊,這一主張隨著金允植重新組織江華軍而實現。1883年在樸泳孝的倡導下組建了新式軍隊500人,由于閔氏政權的阻礙和財政支援不足,最終歸屬于閔氏政權之下。從以新式武器武裝軍隊這一點來看,金允植一派從清朝引進了武器制度所需的技術教育,雇傭清朝技術人員設立機器局和機器廠。然而,歷史上并沒有留下激進開化派制造新武器的記錄。穩(wěn)健開化派將重點放在購買小型武器上,而激進派則試圖購買軍艦等大型武器,比如曾委派李東仁購買軍艦等。激進開化派和穩(wěn)健開化派在各方面的認識差異導致了開化派的內部分化,這使得激進開化派將政變的方法付諸行動,發(fā)動了“甲申政變”,而穩(wěn)健開化派的袖手旁觀成為甲申政變失敗的原因之一,因此“甲申政變”失敗后穩(wěn)健開化派的立場也開始動搖。

      綜上所述,在朝鮮近代史上,開化思想意識到了國內的封建矛盾,順應了時代發(fā)展的要求,主張改革內外政治,為朝鮮近代化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穩(wěn)健開化思想提倡東道西器論,試圖在維持現有體制的條件下通過吸收西歐文物進行近代改革,在內部政策上追求富國強兵政策,在對外關系中以均勢外交論為基礎,倡導自強理論。他們力圖實現東道和西器的整體協(xié)調,從表面上看似乎是朝鮮內部最理想的近代改革,但從其實際政策的推行來看,他們在對待國內被統(tǒng)治階層和對清朝、日本等外來勢力的態(tài)度上顯露了兩面性。穩(wěn)健開化思想的改革主張是自上而下的,在實際實踐過程中未能徹底打破封建統(tǒng)治體制的束縛,表現出與保守掌權階層閔氏政權相妥協(xié)的一面,因而最終與挑戰(zhàn)統(tǒng)治階層的東學勢力形成對立的局面。而且穩(wěn)健開化思想在推行自強理論時,表現出利用外勢的一面,具有明顯的買辦投降主義者的局限性。

      猜你喜歡
      均勢外交朝鮮
      調停與求霸:從日俄戰(zhàn)爭看美國均勢戰(zhàn)略的設計與進路
      西方的缺失:北約內部裂痕如何標志著全球新均勢
      英語文摘(2020年11期)2020-02-06 08:53:16
      悠悠歲月外交情
      涉僑外交二三事
      朝鮮國慶"輕松"閱兵顯自信
      簡析“均勢理論”
      現代交際(2018年6期)2018-05-17 06:33:12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朝鮮試爆氫彈,中方堅決反對
      南方周末(2016-01-07)2016-01-07 15:47:28
      外交
      領導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9:03
      朝鮮平靜度過“金正恩生日”
      吴江市| 错那县| 阿拉善左旗| 盐池县| 上思县| 松阳县| 石柱| 新安县| 清徐县| 克山县| 蒙自县| 仙居县| 永昌县| 砀山县| 盐山县| 唐海县| 同心县| 泸州市| 柏乡县| 双柏县| 垣曲县| 益阳市| 华亭县| 台山市| 赣州市| 杨浦区| 海丰县| 庆城县| 鄯善县| 固安县| 海原县| 民丰县| 前郭尔| 图木舒克市| 佳木斯市| 清河县| 西宁市| 定兴县| 巴青县| 石阡县| 浦东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