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芳
(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安徽 滁州 239001)
全身麻醉(全麻)使患者手術部位達到完全的肌肉松弛作用,但同時肌松藥也使眼瞼部肌肉松弛,消除了正常的機械性的眼瞼防御性閉合,以及術前全麻患者必須使用阿托品或東莨菪堿類藥物,常會使患者在術畢清醒因眼部干燥和疼痛而躁動,患者不自主揉眼,患者主訴眼畏光,異物感等不適[1]。裂隙燈檢查,球結(jié)膜局部有不同程度隆起,甚至術后眼部檢查發(fā)現(xiàn)角膜皮出現(xiàn)點狀浸潤,角膜潰瘍,甚至視力喪失。為此,我們應用金霉素眼膏預防暴露性角膜炎的發(fā)生,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對象 選擇 2010年 4—6月在我院需全麻患者100例,分為兩組各50例,實驗組男24例,女26例,年齡 5~77歲,對照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 4~80歲。兩組患者均在術前給予咪達唑倫0.06mg/kg+東莨菪堿0.3 mg,誘導方案咪達唑倫0.1 mg/kg,舒芬太尼0.4μg/kg,阿曲庫胺0.6 mg/kg,丙泊酚1.5 mg/kg;維持:阿曲庫胺5μg?kg-1?min-1,丙泊酚100μg?kg-1?min-1,瑞芬太尼5μg?kg-1?min-1。兩組患者術前均無眼部疾病,在性別、年齡和用藥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實驗組在全麻誘導后使用金霉素眼膏。
1.2 金霉素眼膏使用方法 全麻誘導后用左手食指撐開患者上眼瞼,拇指拉下眼瞼,右手持金霉素眼膏緩緩擠入下眼瞼結(jié)膜囊內(nèi),放下眼膏,先用右手提起下眼瞼后松開,再用左手提高上眼瞼松開,覆蓋眼膏,再覆蓋3M的5 cm×9 cm透氣敷貼,以確保雙眼瞼完全閉合,停肌松藥20min左右用無菌生理鹽水紗布輕柔清潔眼部,防止因眼膏的黏稠而影響患者在蘇醒時的睜眼。
1.3 眼部暴露性角膜炎診斷標準 術畢清醒詢問患者主訴,有無畏光、局部眼痛或眼部異物感;眼部裂隙燈檢查:球結(jié)膜表面有無隆起。輕度:水腫,略高于球結(jié)膜平面;中度:明顯高于球結(jié)膜,角膜有毛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經(jīng) χ2檢驗。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眼部情況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眼部情況
3.1 麻醉因素 由于深度麻醉,肌肉松弛導致眼瞼正常機械性閉合功能喪失,眼球長期外露,以及術前全麻患者必須使用阿托品或東莨菪堿類藥物抑制腺體的分泌,患者入室時常主訴口干,眼部干澀。表1顯示,兩組患者術前使用阿托品或東莨菪堿30 min后,主訴眼部干澀感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術前使用抗膽堿藥對全身腺體分泌的抑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防止了因分泌物過多造成患者的誤吸。但同時,也因眼球長期外露易導致暴露性角膜炎的發(fā)生。術畢患者因眼部不適,異物感致手不自主搓揉,更易發(fā)生暴露性角膜炎[2]。
3.2 金霉素眼膏的作用 使用前,向?qū)嶒灲M患者說明術前用藥致眼部干澀是藥物的正常反應,解釋涂眼膏的意義及注意事項,取得患者配合,爭取預期效果。金霉素眼膏是眼科用藥的非處方藥品,主要成分為金霉素,輔料是液狀石蠟和凡士林,藥理作用為廣譜抗生素,有預防細菌性結(jié)膜炎和潤滑角膜,防止水分蒸發(fā)的作用。全麻誘導后涂眼膏前洗手,動作輕柔、穩(wěn)、準,特別是對眼裂小或小兒不能采取粗暴操作,應輕輕將上下眼瞼分開,將眼藥膏緩緩擠入眼瞼結(jié)膜囊內(nèi),不得涂在眼球中間,以免刺激角膜導致反射性閉眼或眨眼而將眼膏擠出。雙眼均勻地涂上一層金霉素眼膏,若劑量不足,手術時間過長,眼球暴露過久,亦會導致暴露角膜炎,若涂藥不正確可使眼膏不能存留,或少量存在眼內(nèi),也可導致失敗。停肌松藥20min左右用無菌生理鹽水紗布輕柔清潔眼部,防止因眼膏的黏稠而影響患者在蘇醒時的睜眼。眼膏專人專用防止交叉感染。
3.3 金毒素眼膏有效預防了暴露性角膜炎的發(fā)生實驗組使用金霉素眼膏后,保持了患者眼部的濕潤,對術后預防暴露性角膜炎起到良好的效果。據(jù)報道,全麻患者術前若不采用預防性眼角膜保護措施,出現(xiàn)暴露性角膜炎比率可高達40%~60%[3]。表1顯示,實驗組患者在術畢清醒時眼部異物疼痛感、球結(jié)膜水腫程度和角膜毛躁方面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暴露性角膜炎重在預防,麻醉誘導后及時有效地給予眼保護,是減少暴露性角膜炎的有效方法。
[1] 徐偉蓮,楊清秀,梁肖云.全麻術暴露性角膜炎防治與護理[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09,3(7):153-154.
[2] 鄭艷麗,王海蓮,盧?;?,等.五官科患者全麻手術后暴露性角膜炎的防治與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4A):34-35.
[3] Malone KJ,Cook SS.Introduction togenetics for otorhinolaryngology nurses[J].ORL Head Neck Nurse,2006,24(2):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