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獨特的女性批評主義為視角來解讀《簡愛》,并針對作品的作者進行心理剖析,闡釋女性作家內(nèi)心需要釋放情愫對塑造筆下人物的性格所起的作用與影響。
關鍵詞:女性批評主義;內(nèi)心情愫;性格;個性;情感積存與釋放
一、女性批評主義的產(chǎn)生
女性主義是跟女權主義、婦女解放運動相聯(lián)系的。盡管流派眾多,但基本點是爭取兩性平等,改變女性受歧視壓迫的現(xiàn)狀。女性主義是指主要以女性經(jīng)驗為來源和動機的社會理論與政治運動,在某種意義上它可以被解釋為女權主義,即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實現(xiàn)男女平等。它是跟婦女運動聯(lián)系在一起的。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法國大革命之前的啟蒙運動,當時的思想家已經(jīng)能夠用筆指出男女之間的不平等現(xiàn)象了。法國大革命之后是女性主義蓬勃發(fā)展的時期,尤其是到19世紀末出現(xiàn)了第一次的婦女解放運動。此時的婦女運動的目標最重要的是爭取政治權利。而在20世紀到來之后,全球性的解放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在20世紀60到70年代產(chǎn)生了第二次婦女解放運動。此次運動一般認為是起源于美國,其目標是要消除男女之間的差別?!兜诙浴罚úǚ蓿┘串a(chǎn)生于這一時期。女性主義文學是始終伴隨女性運動而存在的。19世紀已經(jīng)有《簡愛》這樣的著作了,西方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已走過了近30年的歷程,一些著名理論家預言它還將是21世紀中主要的批評流派。解構主義理論家喬納森·卡勒所言,“女性主義批評比其他任何批評理論對文學標準的影響都大,它也許是現(xiàn)代批評理論中最富有革新精神的力量之一。”
二、女性作家自身經(jīng)歷對作品的影響
《簡愛》是一部帶有自轉色彩的長篇小說,它闡釋了這樣一個主題:人的價值=尊嚴+愛?!逗啇邸返淖髡呦穆宓佟げ侍睾汀逗魢[山莊》的作者艾米莉是姐妹。雖然兩人生活在同一社會,家庭環(huán)境中,性格卻大不相同,夏洛蒂·勃朗特顯得更加的溫柔,更加的清純,更加的喜歡追求一些美好的東西,盡管她家境貧窮,從小失去了母愛,父愛也很少,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美,但也許就是這樣一種靈魂深處的很深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種非常敏感的自尊,以自尊作為她內(nèi)心深處的自卑的補償。她描寫的簡愛也是一個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著極其強烈的自尊心。她堅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種光明的,圣潔的,美好的生活。簡·愛生存在一個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環(huán)境,從小就承受著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待遇,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表哥的侮辱和毒打......這是對一個孩子的尊嚴的無情踐踏,但也許正是因為這一切,換回了簡.愛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精神,一種可戰(zhàn)勝的內(nèi)在人格力量. 可以說簡愛是作者將自己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把自己的精神向往、內(nèi)心追求都賦予了文中的女主人公。通過對簡愛的刻畫和描寫展示了夏洛特真實的渴望和夢想,現(xiàn)實生活中尚未實現(xiàn)的對愛的奢想都在作品人物簡愛的身上得以實現(xiàn)。平等、自由、愛情、寬容在文中完美呈現(xiàn),這深刻地顯示出女性的理想生活境界,也是女性主義所不懈奮斗的目標。
三、簡愛的女性魅力光環(huán)
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是西方女性主義的一個“崇拜文本”,小說的女主人公簡愛是女性主義個人主義追求的典范。在簡愛身上熠熠閃爍著女性的個人魅力光環(huán)。其一:敢于反抗的精神。簡愛因家庭原因自小就深受其表哥的欺凌,她的表哥驕橫殘暴經(jīng)常故意侮辱謾罵簡愛,而瘦小無依的簡愛卻不畏強暴敢于反抗,甚至和表哥扭打起來;面對冷酷無情的舅媽里得太太簡愛敢于揭露她的虛偽和假慈悲,她一針見血地罵道“別人以為你是個好女人,可是你壞,你狠心。”這令里德太太也覺得恐懼害怕。幼時的簡愛已具有捍衛(wèi)自我的反抗意識并付諸于實際行動。而后在勞渥德學校她還自始致終的自尊。自尊與愛情的關系十分微妙,有時自尊能幫助人贏得愛情,有時自尊又會使人選擇遠離愛情。在羅切斯特的面前,簡愛從不因為自己是一個地位低賤的家庭教師而感到自卑,反而認為他們是平等的.不應該因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也正因為她的正直,高尚,純潔,心靈沒有受到世俗社會的污染,使得羅切斯特為之震撼,并把她看做了一個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談的人,正是簡愛的自尊贏得了羅切斯特的關注與傾心 ,并且慢慢地深深愛上了她。他的真心,讓她感動,她接受了他.自尊給簡愛帶來了愛情。而當他們結婚的那一天,簡愛知道了羅切斯特已有妻子時,她覺得自己必須要離開,她這樣講,“我要遵從上帝頒發(fā)世人認可的法律,我要堅守住我在清醒時而不是像現(xiàn)在這樣瘋狂時所接受的原則”,“我要牢牢守住這個立場”。這是簡愛告訴羅切斯特她必須離開的理由,但是從內(nèi)心講,更深一層的東西是簡愛意識到自己受到了欺騙,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戲弄,因為她深愛著羅切斯特,試問哪個女人能夠承受得住被自己最信任,最親密的人所欺騙呢?簡愛承受住了,而且還做出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決定.在這樣一種非常強大的愛情力量包圍之下,在美好,富裕的生活誘惑之下,她依然要堅持自己作為個人的尊嚴,這是簡愛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這時的自尊使簡愛選擇遠離愛情。 小說設計了一個很光明的結尾——雖然羅切斯特的莊園毀了,他自己也成了一個殘廢,但我們看到,正是這樣一個條件,使簡愛不再在尊嚴與愛之間矛盾,而同時獲得滿足——她在和羅切斯特結婚的時候是有尊嚴的,同時也是有愛的。
四、《簡愛》的現(xiàn)實意義
小說告訴我們,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嚴加愛,小說的結局給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這樣一種生活。雖然我覺得這樣的結局過于完美,甚至這種圓滿本身標志著浮淺,但是我依然尊重作者對這種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嚴加愛,畢竟在當今社會,重讀簡愛對當今社會的人們有著現(xiàn)實意義。在經(jīng)濟不斷發(fā)達的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人以喪失尊嚴為代價去換取所謂的愛情,更有一部分人已迷失了愛的方向,將金錢和地位當做愛情的置換條件。在這些人面前愛沒有了尊嚴、愛失去了平等。他們無疑是褻瀆了人類最美好圣潔的情感,許多女子以嫁入豪門為榮耀,豈不知其代價卻是失去了寶貴的人身自由,那些寧愿坐在寶馬車上哭而不愿坐在自行車上笑的女子是這個時代的悲哀,是一種幼稚的拿青春賭明天的賭徒心態(tài)。當美麗容顏不在、當青春已逝,請問又要開著寶馬到哪兒去尋找愛情!?或許只能獨自一人在寬大的別墅里去幻想愛情了!自尊自愛是女性主義提倡的女性基本做人原則,只有像簡愛那樣保持自己的獨立人格和生命尊嚴,才能獲得真正的愛,也才能愛得和諧與長久。人們都瘋狂地似乎為了金錢和地位而淹沒愛情。在窮與富之間選擇富,在愛與不愛之間選擇不愛。很少有人會像簡這樣為愛情為人格拋棄所有,而且義無反顧?!逗啇邸匪宫F(xiàn)給我們的正是一種化繁為簡,是一種返樸歸真,是一種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覺,是一種不計得失的簡化的感情,它猶如一杯冰水,凈化每一個讀者的心靈,同時引起讀者,特別是女性讀者的共鳴。
五、女性作家的寫作困境
奧斯丁、勃朗特姊妹出身清貧偏僻的牧師家庭。奧斯丁在42歲上就離開了人世,夏綠蒂·勃朗特活了39年,艾米莉·勃朗特只活了30年,而艾略特在37歲前還不曾寫過小說。三位婦女沒有一位生育過子女,其中兩位沒有結婚。美國當代著名作家蒂利·奧爾森曾說,“幾乎所有的卓越成就都是由無子女的婦女取得的”, 她們生活在窮鄉(xiāng)僻壤,過著平淡無奇的生活。對她們而言,沒有戰(zhàn)爭、航海、政治或商業(yè)的任何第一手經(jīng)驗。由于她們的性別,被強行剝奪了中產(chǎn)階級客廳內(nèi)所能碰到的事情之外的一切經(jīng)歷,僅僅只在自己的家庭和情感中生活。狹窄的生活空間給她們的創(chuàng)作帶來了不利影響。婦女不可能寫出《戰(zhàn)爭與和平》。奧斯丁不能靠自己的才智去體驗某些情緒,無法使一位姑娘熱情洋溢地談論軍旗和教堂,她的題材是一些日?,嵤隆⒁安秃袜l(xiāng)村舞會,如果她活得長一點兒,她將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比她過去想象的更加廣闊,更加神秘,更加浪漫,她會減少對于人物對話的依賴。艾略特離群索居,給她的創(chuàng)作帶來了最不利的影響,當她不得不為女主人公構想一個合適的伴侶時,那種拿不準的、不堅定的摸索使她的手顫抖,她被迫超越她所熟悉的故鄉(xiāng)的世界,躋身中產(chǎn)階級陌生的客廳。而勃朗特姊妹在那“荒野的沼澤地”,不幸而孤獨,這種境況影響了她們的性格和知識庫存,其作品也為之減色不少。其次,婦女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不自覺地存有傳統(tǒng)觀念的重壓,父權意識束縛她們自由寫作。父權意識對婦女的壓抑,使她們不能正確地對待自己,即認為婦女寫作是不正常的,也不敢像男人那樣暴露自己的深層心理。伍爾夫指出,艾略特十分沮喪地相信,由于她是一位作家而正在喪失兄弟對她的敬重。女作者往往會為袒露“自己的肉體上的體驗”而憂心忡忡,柯勒·貝爾、喬治·艾略特、喬治·桑,所有這些作家的作品表明她們是內(nèi)心沖突的犧牲品,她們徒勞地用男人的名字來掩飾自己,刻心銘記著匿名寫作。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婦女的想象與激情受到男性傳統(tǒng)的鉗制。伍爾夫在《婦女與寫作》中寫道:我們大家構想這樣一幅情景,一個女孩手里拿著筆,好幾分鐘,甚至數(shù)小時內(nèi),她都不把筆放進墨水瓶里。這一意象使我馬上聯(lián)想到一個釣魚人,坐在湖邊澄心凝思,仿佛沉浸在美夢中。釣絲懸在水面上。這個女孩正在憑其想象馳騁,尋覓我們潛意識深淵的每一塊石頭。和每一條裂縫。于是體驗隨之翩然而至,我相信這種體驗對于婦女作家來說比對于男人更為平常。釣絲在她指間穿梭游弋,……女孩從睡夢中醒來。她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她不能用形象說話,而是想到了肉體,想到了作為一個女人并不適合的激情。她的理智告訴她男人們將為之休克,男人們對那種傾訴真情的女人會訾議些什么她是能意識到的。正是這種意識把她從潛意識狀態(tài)喚醒,她不能寫什么了,她的想象力不再奏效。我以為對女作家來說,這種經(jīng)歷極為常見。她們被男性的習慣勢力桎梏,盡管男人們敏感地讓自己在這方面有巨大自由,我仍懷疑他們意識到了,或者能夠控制他們指控有這種自由的婦女時的極度刻薄。
六、女作家存在著男性所未遇的技術難題。
伍爾夫宣稱,性別歧視也體現(xiàn)在婦女對文學體裁的選擇上。悲劇、十四行詩及文藝評論等在文學史上是男人的藝術樣式,婦女只能寫小說。男人有閑暇從事筆耕,而婦女寫作時,要不時放下手中的筆去照顧親人去削馬鈴薯,由于寫小說比創(chuàng)作一出戲或一首詩更易時輟時續(xù),她們選擇了小說。再者,詩歌寫作要求貴族式的教育,詩人必須熟悉各種形式的深奧語言,這也使得沒有受過正規(guī)教育的婦女只能寫小說。事實上,由于父權主義的盛行許多女子都失去了接受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機會,因而本身不具備較高深的文化素養(yǎng),所以只能選擇書寫小說而不是其他體裁。
七、夏綠蒂·勃朗特對羅曼史的引用意義
關于羅曼史或浪漫小說,女性主義者的意見是比較分歧的。一些批評家指出,各類羅曼史都是男人幽默、鄙視和諷刺的目標,而作為婦女,她們則喜歡這種形式,浪漫之愛從根本上是一種女性化的愛。羅曼史的角色、主題及各種動機,對當代小說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其中特別是對當代婦女的閱讀及寫作。她們認為,羅曼史包括了兩個關鍵術語:冒險和愛情,這是婦女所特別看重的。早期的羅曼史具有崇高典雅的男士風格,夏綠蒂·勃朗特專注于婦女,將行動、緊張、渴望引進了羅曼史,使它脫離了最初的含義,微妙地將其改造成了一種女性的形式:夏洛蒂將現(xiàn)代小說引進羅曼司,或者將羅曼史引進小說的成就,對整個婦女寫作的發(fā)展有著特殊的意義。它助長了婦女的寫作朝兩種類型分化:“高貴的男性的”模式,就像喬治·艾略特所提供的例子,在這種模式中,作者大量采用了男性社會的立場和價值;而“女性的”模式用弱化了的羅曼史模式處理羅曼史主題,它更專注更突出婦女的特殊范疇。
八、 從女性主義角度分析夏洛特的敗筆之處
一位女性作家既然以一個反抗者的姿態(tài)來寫作,那么在安排人物命運、布置故事情節(jié)時就應該以爭取婦女的合法地位為宗旨。而作者處理伯沙這個人物時同樣是父權卻令其自焚為結局,這無意識忽略了伯沙這一女性同樣是父權制度的受害者這一事實。難道伯沙就不想與丈夫過幸福美滿的生活嗎?難道伯沙與羅切斯特就沒有過愛情嗎?難道身染疾病是伯沙自己的罪過嗎?難道簡愛的愛情必須以犧牲伯沙幸福乃至性命為代價嗎?從女性主義的實質(zhì)來看,世界上的女子,不論國別、不論膚色都應和男子一樣擁有平等的地位,不存在絲毫差異。但同一部小說里兩位女子的結局竟如此不同實在讓人感到遺憾。一個自焚而死,一個卻因此得到了愛情的歸宿,得到了所謂的幸福。同樣身為女子命運竟然如此天上地下怎不讓人困惑?難道女性主義只是為了解放個別婦女身上的枷鎖嗎?答案顯而易見——是否定的。女性主義不僅倡導男女平等,同時也倡導女子人人平等,人人都有追求愛情幸福的權利和自由。不能將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更不能以犧牲別人的利益為代價!所以《簡愛》的女子抗爭精神過于狹隘、過于自私。不能代表徹徹底底的女性主義、從實質(zhì)上并未凸顯女性主義的實質(zhì)與內(nèi)涵。在簡愛等人眼里,伯莎不過是一個瘋狂的野獸,“在房間的深處,一個人在黑影里來回竄動。那是什么?是野獸還是人?分不清楚:它匍匐著,似乎用四肢;它抓著、嗥叫著,像奇怪的野獸;但它披著衣裳,馬鬃般的黑中帶灰的密密的長發(fā)遮住了她的頭和面孔?!痹谛≌f中,美好的故事結局是建立在伯莎之死的基礎上。一位女性的成功得益于另一位女子的失敗和犧牲,這與女性主義平等博愛的原則是背道而馳的,是被作者嚴重忽略的一處,而正是這一點形成了作品的遺憾與不足。
以女性主義角度分析作品會更縝密地揭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更真實洞察作品主人公的實際感受,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表現(xiàn)主旨和思想脈絡,從而更深入地體會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
參考文獻
[1]斯皮瓦克在《三個女性的文本與帝國主義批判》
[2]吉爾伯特和格巴在《閣樓上的瘋女人》
作者簡介:
楊軍(1968-),女,河南新鄉(xiāng)人,新鄉(xiāng)職業(yè)技術學院數(shù)控技術教學部語文教師,講師,河南大學中文系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