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樹江
[關鍵詞]新聞攝影;主題意境;鮮活;情味
讀圖時代已走進我們的生活 圖片通過紙媒體或互聯(lián)網(wǎng)傳遞給讀者,產(chǎn)生了它本身特有的傳播作用,一幅內(nèi)容豐富的照片,會有一個鮮活的主題意境,沒有主題的新聞圖片產(chǎn)生不了傳播的最佳效果,更不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回味。一幅新聞照片的主題意境,如果拍出呆板、一般化、表達不出明確的視覺信息,不能稱之為成功的新聞照片。那么,抓拍什么樣的照片才能表達得淋漓盡致、一圖勝千言呢?拍什么樣的照片才能讓讀者一目了然哪?經(jīng)過長期的新聞攝影實踐及對一些優(yōu)秀的新聞攝影作品分析、探討。作者認為,一幅成 功的新聞照片,需要有主題意境,需要用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去打動閱讀圖片的人,從而產(chǎn)生社會影響力。因此,優(yōu)秀的新聞攝影必須具備兩個因素:鮮活與情味。二者的有機結(jié)合,才能使新聞照片達到最佳效果。
鮮活——攝影記者準確地抓取事物最新發(fā)生或正在進行的關鍵一瞬間,給觀眾的印象是事物仍在運動中?,F(xiàn)實生活中的鮮活要素,是人活動的真實性、生動性。一幅栩栩如生的新聞照片,它不但能給人們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又能使讀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攝影記者在生活中能否捕捉到鮮活的生活,真實是成敗的關鍵。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常常讓模特自行表演,而后在細心觀察運動 中人的各種姿態(tài)、神態(tài)的變化,從中捕捉美的瞬間。因此,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新聞照片不活、枯燥、乏味,原因之一就是主題不是來自變動的事物之中。畫龍點睛,張僧繇的妙筆,能讓墻上的龍震壁入云活起來,雖然是個傳說。但新聞攝影也要借鑒“點睛”之筆,把主題意境表現(xiàn)出來。曾榮獲荷蘭世界新聞攝影比賽1979年最佳新聞照片獎《柬埔寨難民》,表現(xiàn)了一位年輕母親懷抱著生下不久的嬰兒,在泰國等待著領取救濟食品。照片的特寫畫面幾乎都被凄苦無助的母親所占據(jù)。只是在她無力的臂膀彎處露出一雙可憐的小腳。而這看是不引人注目的小腳,卻恰恰是點活這幅照片的 一筆。將柬埔寨難民沒有立足之地,連尚在襁褓中的嬰兒也不得不漂泊異國他鄉(xiāng),這悲慘命運表現(xiàn)得意 境深刻,照片觀后,給人留下了心酸的回味。這是一幅鮮活的歷史見證,它是在重大新聞新聞現(xiàn)場拍攝的,構(gòu)圖簡潔,寓意深遠,因而具有“一圖勝千言”功效。
平庸求新。抓鮮活的新聞照片,要靠攝影記者特有的形象敏感,在別人視而不見的平凡事件中抓取 有價值的鮮活瞬間,例如,作者在早市上捕捉到一位消費者的真實情態(tài),他拿著自己隨身攜帶的桿秤, 正在和賣魚的攤主爭吵。迅速端起相機,選好角度,拍下了老者討個公道的瞬間和戰(zhàn)勝攤主的真實場景 ,老者臉上露出愜意的神情。該照片以《差一分錢也不行》為題,反映了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 同時也抨擊了那些不法商販的可恥行為,這兩幅鮮活的豁免,加上言簡意賅的現(xiàn)場語言,作品在省級晚報上發(fā)表后,很快引起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工商部門迅速采取了有效措施,在早市上設立了“公平秤 ”。可以說這幅照片很好地起到了它特有的功效,鮮活的新聞照片不但能吸引讀者,使其過目難忘,更重要的是它解決人們關心的社會問題,為其排憂解難,這也正是新聞照片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
情味——攝影記者在事物發(fā)展的過程中,選取富有新聞價值的典型情節(jié),以情感人。通過輕微的畫 面語言將觀眾帶入一種意境,觸發(fā)其情感。新聞照片上的情節(jié),多以人物活動為中心,通過畫面中人物的神情、動作以及人物之間的感情交流展現(xiàn)。如果畫面上沒有動人的情節(jié)就很難感染讀者。因此,在真實的生活中欲拍出情味的新聞照片,攝影記者必須練就一雙洞察事物的敏銳眼睛,在紛繁復雜的事物和現(xiàn)象中選取感人的瞬間,用相機吧它們鮮明地表現(xiàn)在照片上。用無聲而情深的畫面語言和意境來感染讀 者。情味來源于生活。在第24屆世界新聞攝影比賽中,被評為1980年度最佳新聞照片的《手——烏干達 旱災的惡果》作者深入到烏干達調(diào)查關于饑荒的傳聞時,一位意大利神父把一個受災的孩子的小黑手放在自己白而肥碩的大手心中。攝影者迅即拍下了這感人的瞬間,成為傳世佳作。這張照片用強烈對比度形象語言揭示了烏干達旱災的惡果,它給人們視覺神經(jīng)造成了強烈的刺激,調(diào)動了讀者的想象力,使觀者進入這幅作品的主題意境。這種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突出了干旱惡果這一主題上,由此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
感動自己才感動別人,新聞攝影作品也是如此,拍出感人的情景,才能打動讀者。例如:韓榮志拍的《難舍你難離》攝下了當人民志愿軍第一批開始撤離朝鮮時,朝鮮群眾和戰(zhàn)士依依惜別的感人情景。一位老大娘哭著撲向戰(zhàn)士懷抱,兩位戰(zhàn)士難過的流下了眼淚,中朝人民的血流在一起,中朝人民的淚流在一起,一衣帶水之情,難舍難離之意溢于言表。作者在拍下這個感人的鏡頭的同時也被淚水蒙住了雙眼,忍不住哭起來,再也拍不下去了,作者已完全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主題意境中,動人的情景感染觀眾 ,觀后給人以強烈的情感震撼。攝影記者要把人物表現(xiàn)得真實、生動、有情味。必須深入到現(xiàn)實生活中人物活動的具體場合里去拍攝。因為人都感情是內(nèi)涵的,情緒是外露的,情緒有往往是借助情節(jié)表露的 ,人物內(nèi)心活動的關鍵情節(jié),就必能撥動人心弦,產(chǎn)生情感共鳴。
新聞照片中的主題意境,要通過攝影記者對生活的洞察和挖掘來實現(xiàn)的,鮮活與情味的有機結(jié)合, 也是攝影記者,讀者和報道對象感情的交流樞紐。新聞攝影作品,給人以強烈的心靈沖擊感,令人過目難忘。新聞攝影求“情”的真諦,并不是求攝影記者把自己的“情”強加給被拍攝對象,擺布拍攝對象 ,而是要記者融入新聞事件當中,把新聞攝影對象,那些在新聞現(xiàn)場活動者的人真實情感、精神風貌表現(xiàn)出來,并加入記者的觀察、思考和感受。
攝影記者抓住鮮活的典型瞬間,才能吸引讀者去品味。拍出獨具情味的才能感染觀眾區(qū)體會。攝影記者如要深化主題意境突出,必須“沉”到現(xiàn)實的生活中去體驗,感受替你要拍攝的主題意境。是你的真情實感體現(xiàn)在作品中,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在新聞照片中,體現(xiàn)主題意境。充分發(fā)揮和調(diào)動自己的豐富想象力和敏銳洞察力,以視覺感染人,以新聞引導人,以主題激勵人。真實、翔實地表現(xiàn)人們心靈的真切情感,盡最大的可能提供給讀者,既有深度又有藝術價值的新聞圖片,發(fā)揮新聞攝影的獨特魅力?!?/p>
(編輯/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