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峰
(黃河科技學院,河南鄭州 450006)
宋本《玉篇》異體字探析
賈忠峰
(黃河科技學院,河南鄭州 450006)
宋本《玉篇》的異體字根據(jù)形體關系可分為“改換音符、改換義符、改換音符和義符、使用不同的造字方法、增加義符、使用兩種字形、簡省音符、簡省義符、改變構件的相對位置”9類。究其原因,第一二三四類緣于漢字構形方式的開放性,其中有些是隨語音變化調整音符。第五六七八類緣于人們的文化心理。第九類主要因為書法藝術的影響。異體字不是一成不變的,比較《玉篇》和《說文》,可見5種變化形式:異體字增加(減少)、狹義異體字變成部分異體字、狹義異體字成為音義(或意義)不同的字、音義(或意義)不同的字成為異體字。
宋本《玉篇》;異體字;形體關系;原因;動態(tài)變化
“異體字”是晚近才出現(xiàn)的一個術語,以前稱為“或體”。對于異體字的內涵和外延,目前學術界的理解不盡相同。呂叔湘、劉又辛、周祖謨、王力、蔣善國、裘錫圭、蔣紹愚等人都給異體字下過定義,這些界定“從本質上可分為同詞異形和同字異體兩種觀點”。[1]裘錫圭先生認為:“異體字就是彼此音義相同而外形不同的字。嚴格地說,只有用法完全相同的字,也就是一字的異體,才能稱為異體字。但是一般所說的異體字往往包括只有部分用法相同的字。嚴格意義的異體字可以稱為‘狹義異體字’,部分用法相同的字可以稱為‘部分異體字’。”[2](205)李圃先生在《正本清源說異體》中說:“專為表示某一個單音語素(音義結合體)而創(chuàng)制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形結構不同的字就構成了一個群體,這個群體中的每一個字對于所表示的某一個單音語素來說,都處于同一個表示與被表示的平面上,我們把這些處于同一個平面上的幾個形體不同的字稱作字群?!盵3]這里的“字群”即“異體字”。綜合裘、李二位先生的定義,我們把異體字界定為:某一時期所使用的同一種字體內的彼此音義相同而形體不同的字,包括狹義異體字和部分異體字。在一組異體字中,兩個(或幾個)字互為異體。
具體到宋本《玉篇》[4](又稱《大廣益會玉篇》,以下簡稱《玉篇》),我們認為,某些字明確標注的古文、籀文、篆文,是字書貯存的歷史字形,并沒有成為楷書字形的一部分。從使用的術語來看,形體上同是隸定的古文、籀文、篆文的字,一些標注了“同上”,另一些卻標注了“《說文》某、《說文》某字、古文、籀文”等,這說明修訂者對歷史字形和當時的楷體作了區(qū)分。范可育等也認為,“這些字在作者心目中是古代的字,并非當時使用的”。[5](12)用“今作某、今為某、古某字、今亦作某、古為某、古作某、本作某、今文、同上今文”標出的字,和對應的字目字分別用于不同的時代,每組中只有一個是當時使用的,不能構成異體字。用“同上、二同、亦同上、同上又、亦與某同、亦某字、或某字、作某同、與某同、或為某、又作某、亦作某、或作某”標注的字是異體字(除去少量表名物的假借字)。
《玉篇》中的異體字在形體上有以下9種關系。
1.棁—棳 嗁—啼 黱—黛
3.煌—熿 蚖—螈 棲—棲
第1、2組字中,“—”前面的字為傳承字(有相對應的古文字),后面的是新造字。
第1組字換用音符后,表音功能(依中古音系,下同)大大增強。如:棁,之悅切(木部),合口三等入聲薛韻章母字。①兌,徒外切(兒部),合口一等去聲泰韻定母字?!皸嚒钡囊舴皟丁币咽ケ硪糇饔?。后造的異體換用“叕”作音符。叕,知劣切(叕部),合口三等入聲薛韻知母字,與被諧字韻母、聲調皆同。
第2組字換用音符后,表音作用減弱,甚至失去了表音作用。如:歋,以離切(欠部),開口三等平聲支韻以母字。虒,思移切(虎部),開口三等平聲支韻心母字。音符“虒”與“歋”的韻母、聲調皆相同,表音作用較強。后造的異體換用“信”作音符。信,思仞切(言部),開口三等去聲震韻心母字,與被諧字的聲母、韻母、聲調均相差很大。
第3組字換用的音符字音韻地位相差不大,表音效果幾乎沒有變化。如:“黃、皇”都是合口一等平聲唐韻匣母字。“西”為開口四等平聲齊韻心母字,“妻”為開口四等平聲齊韻清母字?!拔?、妻”的聲母同屬精組,韻母、聲調相同。
前3組字換用音符但音符、義符的相對位置不變,第4組字換用音符并改變了音符、義符的相對位置。
5.晞—烯 猨—蝯 鴡—雎
第5組字換用義符后,音符、義符的相對位置不變。第6組字換用義符并改變了音符、義符的相對位置。
7.硾—縋 鞒—橇 秔—粳
如:硾,《玉篇》:“鎮(zhèn)也;笮也。”②從石,垂聲。它的異體從糸(做偏旁時寫做“糹”簡化字中寫成“纟”),追聲。
9.磥—磊 蛓—蠔 烖—災
第8組分別使用象形和形聲造字,先有象形字,隸變(楷化)之后,形象性減弱,又造了形聲字。如:鬲,金文作“”,像三足的容器?!墩f文》[6]云:“鼎屬,實五觳。斗二升曰觳。象腹交文,三足?!薄柏弊鳛槎Y器時多是用銅鑄的,古人把金屬統(tǒng)稱為“金”,又造了一個從金厤聲的字表示該詞。
有的字增加的義符與其原有義符不同。如:匛,《玉篇》:“棺也。亦作柩?!睆呢?,久聲,指裝有尸體的棺材。它的異體又增加了義符“木”。
有的字增加的義符與其原有的義符相同。如:柰,《說文》:“果也。從木,示聲?!币延辛x符“木”,其異體又增加了“木”作義符。
各組字中,“—”之前的是隸變后的字形,之后的是小篆的隸定。第11組字中,隸變后的字形已成為記號字,隸定的字形有保存構形理據(jù)之意。如:,《說文》:“上衣也。從衣,從毛。”指的是穿在外面的衣服。古者衣裘,以毛為表。該字是據(jù)古人的穿衣習慣而造的。“表”字已看不出此意。
第 12組字中,合體字的構件分別為隸變前、隸變后的形體。如:合體字“嫂”的音符,或用隸變后的形體“叟”,或用“叟”的隸定體“叜”。
第13組字中,傳承字(“—”之前)的音符是形聲字,后造的異體用這個音符字的音符和原字的義符相結合,后造字的音符仍有一些表音作用。如:鐊,馀章切(《玉篇·金部》),是開口三等平聲陽韻以母字;昜,開口三等平聲陽韻以母字,仍有示音作用。
第 14組字中,后造字省去了傳承字音符的一部分筆畫,簡省后的音符已沒有表音作用。如:,《玉篇》:“子龍切。車跡也?!睆能?,從聲。后造字中的“”已不是字。
一個異體省去了義符的部分筆畫。如:耄,從老,毛聲。其異體省去“老”字的“匕”,寫成“”。這種類型的異體字很少。
16.吣—吢 槁—槀 畍—界
20.炮—炰 裠—裙 撇—撆
第16組字是左右結構和上下結構互換;第17組是上下結構字的兩個構件互換位置,這種類型的異體字很少;第18組是左右結構字的兩個構件互換位置;第 19組中包圍結構變成上下結構或左右結構;第20組字變換構件的位置并改變寫法。
傳統(tǒng)上用“六書”分析漢字的結構,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前四書是造字法,轉注和假借是用字法。《玉篇》中的異體字主要使用形聲、會意兩種構形方式,我們著重分析這兩種方式的特點。
形聲是一種半表義半表音的構形方式,形聲字通常由一個義符和一個音符構成。字義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同一個義項,如果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就會使用不同的義符來表示。如:軔—杒。“軔”指的是“阻礙車輪轉動的木頭”。它是車上的用具,故從車。從材質來考慮,它是木頭做的,所以又造一個“杒”字。即使是從同一角度來表現(xiàn)字義,也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是使用相關的義符。如:愱—。愱,《玉篇》釋為“毒也”,指一種心理活動,據(jù)屬性,從心。古人認為,言為心聲,語言是心理的外在形式。因“言”和“心”密切相關,又從“言”。一是使用相似的義符。如:鴡—雎。“鴡”義為“王鴡”,指一種常在江邊捕魚的猛禽。根據(jù)它的類屬,從“鳥”(飛禽的總稱),或從“隹”(短尾鳥的總稱)。在同一角度下分別選擇義近形異的“鳥”和“隹”作義符??梢?,義符的選擇有一定自由度。再說音符,形聲字是使用已有的漢字來表音,要求主諧字和被諧字的讀音相同或相近。就某個被諧字來說,可供選擇的與它音同或音近的字很多。音符的選擇比義符更寬泛。形聲這種方式包含著產生異體字的因子。
會意“是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構字符號表示一個和這些構字符號本身意義都不相同的意義。”[8](179)在隸楷階段的文字中使用“以義會意”,即幾個意義聯(lián)合起來表示新意。如:飧,義為“晚飯”,從夕從食。夕、食的意義聯(lián)起來即“晚上的食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某義,就會使用不同的形體組合。如:災—?!盀摹绷x為“災害”,用房子里燒起的火表示;又作“”,“巛”像河流,“一”表示阻礙流通的東西,河流壅塞,會發(fā)生水災。會意也包含著產生異體字的因子。
對某個詞來說,可以選擇用形聲造字,也可以選擇用會意造字。文字具有約定俗成性,只要這些字被社會大眾接受,它就有了分別由形聲和會意構成的異體??傊?,形聲、會意兩種構形方式都是開放的;造字者選用哪種方式,也是開放的。
從縱向看,上古到中古,漢語的語音系統(tǒng)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因主諧字和被諧字讀音變化的非同步,使得部分形聲字音符的表音功能消失或弱化。為了更好地記錄語言,人們給這些字換用了與當時讀音更接近的音符。這些新字和傳承的字形并用,形成了異體字。如:黱,《玉篇·黑部》:“畫眉黑也;深青也。又作黛?!痹谥泄乓糁?,傳承字“黱”是開口一等去聲代韻定母字;它的音符“朕”是開口三等上聲寢韻澄母字。兩字的聲、韻相差很大,以“朕”作音符已不能標示讀音,又換用音韻地位和黱相同的“代”字作音符,于是“黱、黛”成為異體字。
從橫向看,在不同的方言區(qū)里,某些字的讀音是不同的。人們根據(jù)某個強勢方言的語音為某字造的異體,也可能進入通用領域。
“漢字起源于圖畫文字,延續(xù)圖畫象形文字的發(fā)展趨勢是表意。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發(fā)展中,漢字頑強地維護著自己的表意文字特點。”[9](4)當原有的文字發(fā)生變化,字形的表意性減弱時,人們往往會增加義符,維護字形的表意作用。如:罟—。罟,小篆作“”,從網,古聲。義為“漁網”。在楷書里,“網”變?yōu)椤啊?,表意作用減弱,又增加一個義符“糸”來提示“罟”是絲麻做的器具。有時,甚至在已有義符仍有較強表意作用的文字上再加一個義符,突出字形的表意作用。如:柰—。柰,《說文》:“果也。從木,示聲?!绷x符“木”仍能表意,又加上一個義符“木”,突出字形的表意作用。
自楷體通行以后,小篆、隸書退出了日常交際。但是伴隨經學發(fā)展起來的、以《說文》為代表的傳統(tǒng)文字學,對讀書人的影響是巨大的。他們認為文字是“經藝之本,王政之始”,不可輕易改變,“在東漢晚期的碑刻上,還可以看到有意按照小篆字形來寫隸書的復古現(xiàn)象?!盵2](78)在崇古思想的支配下,對于那些形體和小篆差別較大的楷體,就拿隸定后的小篆作為它們的異體。如:“更”的篆文作“”,從攴,丙聲。隸變前后形體差別很大。以“更”為音符的“哽”,就按小篆的寫法造了一個異體字“”。
文字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在印刷術普及之前,書籍的傳播都得靠手抄,兩漢時期就出現(xiàn)了職業(yè)抄書者。為了提高效率,有人便對已有的文字進行改造。通常的做法是省略文字的部分筆畫或構件?!斑@些字有廣泛的使用對象和場所,趨俗從時的心理不自覺地形成”。[10]通行既久,它們中的一部分和原有的文字并用,形成異體字。
黃侃先生說:“古人于書非獨記事載言而已,亦求美觀。字形求美,亦字體變遷之要。”[11]把書寫作為一種藝術,就要按照審美的要求,經營、安排筆畫和形體,如減省筆畫、改變某些筆畫的寫法、改變構件的相對位置等。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是中國書法史上的重要時期,人們摹寫不同書家的字體,也能形成異體字。
在上文中,我們根據(jù)形體關系把《玉篇》中的異體字分為9類。第一二三四類是緣于漢字構形方式的開放性,其中有些是隨語音變化調整音符。第五六七八類緣于人們的文化心理。第九類主要因為書法藝術的影響。對某個字來說,它可能產生于其中一個因素,也可能是幾個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
異體字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文字在使用過程中會發(fā)生變化,“為不同的詞所造字的記詞功能可能重復,為同一個詞所造字的記詞功能可能分化”。[1]比較《玉篇》和《說文》,可得出五種變化形式。
某些字在前一時期沒有異體,后一時期給它們造了異體。這種情況較為多見,比如雨部字在《說文》中只有兩個字有異體,而在《玉篇》中19個字有異體,其中“”字有3個異體。
有些字在前一時期已有異體,后一時期又給它們造了新的異體。如:“梣”在《說文》中只有一個異體“”,在《玉篇》中有“、、”三個異體,增加兩個異體。
有些字在前一時期有異體,在使用過程中某個異體被淘汰,后一時期異體減少(或消失)。如:“坻”在《說文》中有兩個異體“”、“”,《玉篇》中只有一個異體“”?!拌F”在《說文》中有一個異體“”,《玉篇》沒有收錄該異體?!熬L,綦”在《說文》中是異體字,《玉篇》沒有收“綥”??偟膩碚f,異體字在使用過程中有增有減,但在《玉篇》中,異體字增加的數(shù)量遠多于減少的數(shù)量。
蜙—蚣 蜙,“蜙蝑,以股鳴者。蚣,蜙或省?!保ā墩f文·蟲部》)兩者在《說文》中是狹義異體字。蜙,“先恭切(合口三等平聲鍾韻心母)。蜙蝑,斯螽?!彬迹巴?。又古紅切(合口一等平聲東韻見母)。蜈蚣也?!保ā队衿はx部》)在《玉篇》中,“蚣”增加了新的音義,兩字成為部分異體字。
纊—絖 纊,“絮也。絖,或從光?!保ā墩f文·糸部》)兩者在《說文》中是狹義異體字。纊,“苦浪切。細綿也;絮也?!苯_,“同上。又八十縷也。”(《玉篇·糸部》)在《玉篇》中,“絖”增加了新義,兩字成為部分異體字。
璊—玧 璊,“玉赬色也?!j,璊或從允。”(《說文·玉部》)兩者在《說文》中是狹義異體字。璊,“莫昆切(合口一等平聲魂韻明母)。《說文》曰:‘玉赬色也。’”玧,“同上。又以蠢切(合口三等上聲準韻以母),蠻夷充耳?!保ā队衿び癫俊罚┰凇队衿分?,“玧”增加了新的音義,兩字成為部分異體字。
鴺—鵜 鴺,“鴺胡,污澤也。鵜,鴺或從弟。”(《說文·鳥部》)《爾雅·釋鳥》郭璞注:“好群飛,沉水食魚,故名洿澤,俗呼之為淘河?!盵12]兩者在《說文》中是狹義異體字。鴺,“徒兮切。鷩鴺,山雞?!冰Y,“徒兮切。。好食魚,又名陶河鳥。”(《玉篇·鳥部》)《玉篇》中,兩字意義不同,分別指兩種不同的鳥。
爟—烜 爟,“取火于日官名,舉火曰爟,烜,或從亙?!保ā墩f文·火部》)兩者在《說文》中是狹義異體字。爟,“古亂切(合口一等去聲換韻見母)。舉火也。”烜,“況遠切(合口三等上聲阮韻曉母)?;鹗⒚病!保ā队衿せ鸩俊罚队衿分?,兩字音義不同。
鎗—錚 鎗,“鐘聲也”(《說文·金部》),屬初母陽部。③錚,“金聲也”(《說文·金部》),指金屬撞擊聲。屬初母耕部?!墩f文》中兩字音義不同。鎗,“楚庚切。金聲也?!卞P,“同上?!保ā队衿そ鸩俊罚队衿分?,兩字變成了狹義異體字。
繅—繰 繅,“繹繭為絲也”(《說文·糸部》),屬心母宵部。繰,“帛如紺色?;蛟簧罱C”(《說文·糸部》),屬精母宵部?!墩f文》中兩字音義不同???,“先刀切。繹繭出絲也。又子老切。雜文也?!崩R,“同上。又子老切。帛如紺色?!保ā队衿椴俊罚队衿分校瑑勺肿兂闪瞬糠之愺w字。
樝—柤 樝,“果似梨而醋”(《說文·木部》),指果實像梨而味酸的一種樹木。屬莊母魚部。柤,“木閑”(《說文·木部》),屬莊母魚部。《說文解字系傳》說:“閑,闌也。柤之言阻也?!盵13]《說文》中兩字意義不同。樝,“側加切。似梨而酸?!睎?,“同上?!保ā队衿つ静俊罚队衿分校瑑勺肿兂闪霜M義異體字。
注 釋:
①反切出自宋本《玉篇》,文字的音韻地位參考了丁聲樹、李榮的《古今字音對照手冊》(中華書局,1981),下同。
②《玉篇》原書豎排無標點,引例中的標點為筆者所加,下同。
③所注上古音參考了徐中舒主編的《漢語大字典》(湖北辭書出版社,四川辭書出版社,1986),下同。
[1]李國英.異體字的定義與類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46.
[2]裘錫圭.文字學概要[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
[3]李圃.正本清源說異體[J].語言研究,2003(1):78.
[4]顧野王.大廣益會玉篇[M].陳彭年,等修訂.北京:中華書局,1987.
[5]范可育,王志方,丁方豪.楷字規(guī)范史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6]許慎.說文解字[M].徐鉉校定.北京:中華書局,1963.
[7]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8]詹鄞鑫.漢字說略[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1.
[9]王寧.漢字構形學講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10]黃德寬.崇古、趨俗和語文政策的調整[J].安徽大學學報,1992(3):71-76.
[11]黃侃,述.黃焯,編.文字聲韻訓詁筆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27-28.
[12]郝懿行.爾雅義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3]徐鍇.說文解字系傳[M].北京:中華書局,1998.
(責任編輯:張新玲)
A Study on the Variants inYupian ofSong Dynasty's Version
JIA Zhong-feng
(Huanghe S&T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450006)
The variants inYupianof Song dynasty's version, in terms of shape,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e following nine categories: "changing notes or semon, altering both notes and semon, using different methods of Chinese character formation, increasing semon, using two kinds of shapes, simplifying notes or semon, chang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components”. As for cause, the 1st-4th categories derive from the openness of Chinese Characters, some of which adjust their notes with the phonetic change, while the 5th-8th ones are due to people's cultural psychology. The last one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calligraphy. Variants are not static. The comparison ofYupianof Song dynasty's version withShuowenshows five kinds of variations: increase (decrease) in variants;narrowly-sensed variants to partial variants or to homographs (or homonyms), homographs (or homonyms) to variants.
Yupian of Song dynasty's version;variants; shape; causes; dynamic change
H124.3
A
1009-8135(2011)02-0111-05
2011-01-13
賈忠峰(1978-),男,山西高平人,黃河科技學院講師,文學碩士,研究方向為文字訓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