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建波,孫靜怡
(1.西安外國語大學英文學院,西安 710128;2.陜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西安 710128)
認知功能語法的是與非
——評Tomlin的認知功能語法
侯建波1,孫靜怡2
(1.西安外國語大學英文學院,西安 710128;2.陜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西安 710128)
Tomlin語法具有功能主義的特點,又帶有認知語法的特征。這一語法主要的研究對象是從概念表征到語言表征的投射。Tomlin從一個新穎的視角解釋:語言為什么是現(xiàn)有的結(jié)構(gòu)。借用功能主義的概念和方法,從認知的角度尋找影響語言生成的因素,關(guān)心語言的普遍生成機制。其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現(xiàn)為:只研究了語言的生成過程;對概念表征的研究,難以排除語言因素的影響,有循環(huán)論證的嫌疑;其語法核心各部分的作用不清;缺乏適合自己研究的概念。
Tomlin;認知功能語法;功能語法;認知語言學
Russell S.Tomlin是美國俄勒岡大學的語言學教授,他的理論具有功能主義①Tomlin指的功能主義包括4個流派:布拉格學派,歐洲學派,系統(tǒng)功能學派和北美學派(1995b,2007a)。的特征,也帶有認知語言學②指以體驗哲學為基礎(chǔ)的Cognitive Linguistics,包括Lakoff,Langacker等人的語言學理論。的特點;因而,他的語法也被稱為認知功能語法(cognitive functional grammar)。他從一個全新的視角解釋語言為什么是現(xiàn)有的結(jié)構(gòu)。他的語法對功能主義和認知語言學提供了許多借鑒之的思路。在中國大陸Halliday的系統(tǒng)功能語法已經(jīng)有了深厚的基礎(chǔ),同時認知語言學也正在發(fā)展壯大,國內(nèi)學者在語言學領(lǐng)域如何能更好地開拓出一條自己的研究道路,已成為迫切的議題。Tomlin的語法為中國的學者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對Tomlin語法進行剖析,旨在對他的語法作一個比較恰切的評價。
Tomlin(1995a;1997)的認知功能語法研究概念表征(conceptual representation)如何投射到語言表征(linguistic representation)。這一語法包括三個核心成分:概念加工者(conceptualizer)、功能語法(functional grammar)和發(fā)話者(articulator)。概念表征的源泉包括當前感知、長期記憶和創(chuàng)造生成的知識等。概念加工者負責形成事件的表征和選擇其表征方式。它通過修辭管理(rhetorical management)、指稱管理(referential management)、主位管理(thematic management)和焦點管理(focus management)來生成帶注解的命題(annotated proposition)。修辭管理涉及信息和布局結(jié)構(gòu);信息包括命題內(nèi)容和語用功能。指稱管理的核心議題包括兩點:(1)概念指稱如何指示被指的對象,(2)信息結(jié)構(gòu)如何安排。主位管理的任務是根據(jù)概念的核心性(centrality)來組織語言結(jié)構(gòu)。焦點管理的任務是處理概念中最重要的信息,即什么是中心焦點。功能語法包括形態(tài)句法(morpho-syntax)、詞庫(lexicon)和語音(phonology);它的作用是給注解后的命題賦予語法特征。發(fā)話者的作用是把經(jīng)過語法處理過的表征表述出來 (Tomlin等,1997)。
Tomlin的語法是關(guān)于語言的生成過程。從概念到語言的投射語法要對表征進行重新結(jié)構(gòu)化。把概念表征中的多維事件狀態(tài)表述為具有線性特征的語言狀態(tài),這涉及到指稱的狀態(tài)、大小等本質(zhì)特征(inherent property)以及主題、說話人的偏好等謀篇策略(planning strategy),這些因素被稱為參數(shù)(parameters)。概念加工者根據(jù)輸入的外部刺激(external stimuli)和任務(task),對概念進行管理。當實時事件表征(on-line event representation)展開時,被甄別到的參數(shù)會發(fā)生變化。輸入的概念表征語法對其進行加工,從中解讀出被注意力甄別到的有用參數(shù),并把其投射到語言表征中去。在句法上表現(xiàn)為采用何種句式來反映當前的事件表征。在最后階段,發(fā)話者(articulator)把語法加工過的前語言表征加工成現(xiàn)實的語言。語言結(jié)構(gòu)不一定能夠反映出事件表征的組織結(jié)構(gòu),它可以與語言表征的結(jié)構(gòu)一致,也可以不一致(Tomlin,1997)。語言生成過程如圖1所示:
圖1 語言生成過程(Tomlin,1997)
概念加工者中的四個管理是對概念表征加工的階段性成果的表現(xiàn)形式,在它們的背后有更根本的認知原因。例如注意力甄別(attention detection)就是其中重要的認知因素。從概念表征到語言表征,Tomlin(1997)認為注意力甄別起著重要的作用。有注意力甄別介入的投射表示為圖2:
圖2 有注意力甄別介入的投射(Tomlin,1997)
從概念表征到語言表征,語言的結(jié)構(gòu)采用何種結(jié)構(gòu)由被甄別到的參數(shù)來決定。為證明這一點Tomlin設計了一個叫FishFilm的動畫。這一實驗的任務是證明視覺刺激對在線語篇生成的影響,搞清楚視覺刺激作為注意力甄別的體現(xiàn)形式對語言表征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
Tomlin(2007b)堅持概念表征的基礎(chǔ)是人對外在事件和內(nèi)在事件的感知,概念表征的來源是當前感知、長期記憶和創(chuàng)造的知識等。這與Lakoff等(1999)堅持的體驗哲學觀一脈相承。在這一前提下,要研究從概念表征到語言表征,他認為功能語言學和認知語言學都不是理想的選擇。Tomlin (1997,2007a,2007b)認為認知語言學和功能語言學的研究對象不同;自己研究概念表征如何投射到語言表征中去,而認知語言學的研究對象是語言表征如何提示或限制概念表征,因而他的研究是對認知語言學的補充。①Tomlin對包括Lakoff,Langacker,Talmy等人在內(nèi)的認知語言學進行了分析,認為他們研究從語言表征到概念表征的投射(1997,2007a)。在此,本文認為Tomlin對認知語言學解讀發(fā)生錯誤。他只注意到了認知語言學通過研究語言來研究人的思維,而忽視了認知語言學也通過研究思維來研究語言。Tomlin(1995b,2007a)認為功能主義存在不足,主要表現(xiàn)為如下問題:②本文認為這是他對功能主義的誤解。從系統(tǒng)功能語法的角度來看,主位是有明確的內(nèi)涵和外延。主位是小句的談論對象,其有明確的內(nèi)部成分,它包括主位,標記性主位和句式主位(Halliday,1994;胡壯麟等,1989)。功能主義各流派定義不一,這是事實。Tomlin抽象地談論主位,而不是指某一具體的流派的定義;這是他得出這一結(jié)論的根本原因。功能是語言學家在分析語言時為方便分析采用的標簽。這種分析涉及從多個角度對同一現(xiàn)象進行分析,具有多種功能是理所當然的。系統(tǒng)功能語法認為一個語法項目可以同時發(fā)揮三大元功能(Halliday,1994:F60)。例如主位的概念可以同時體現(xiàn)語篇功能,人際功能和概念功能。本文認為Tomlin對信息結(jié)構(gòu)的理解有偏差。信息結(jié)構(gòu)與語言形式之間沒有必然的對應關(guān)系。一個句子在不同的情況下可以有不同的信息結(jié)構(gòu)。例如 I want a dictionary句中,在不同的情況下,新信息可以是I,也可以是dictionary。在默認狀態(tài)中,舊信息在前,新信息在后。如果有突出的重音、標記等情況時,就會出現(xiàn)新信息在前,舊信息在后的情況。Tomlin的研究對象是超越語言的界線,是一種心理過程。而功能主義是一種語法理論,是深受具體語言的影響。例如系統(tǒng)功能語法屬于具體語言的語法,是基于英語的語法理論,它帶有深厚的英語語言文化的特征。但說它跨語言研究功能與形式的互動困難,沒有理由。相反,對于英語以外的語言如漢語來說,它的某些原則也是適用的;跨語言研究功能與形式的互動是有可行性的。例如方琰(1989)、周曉康(1989)等已經(jīng)研究了跨語言研究形式與功能之間的關(guān)系。(1)核心概念(例如主位)定義不清,難以確定其語言體現(xiàn)形式;(2)對形式與功能之間的互動的認識不清;(3)信息預測的標準不能對所有的情況做出預測;(4)跨語言研究形式與功能互動困難。Tomlin(2007a)認為他要解決從概念表征到語言表征的投射問題,功能語法和認知語言學都無法解決。正是由于有了這樣的一個認識,Tomlin建立了自己的語言理論,來解決他所面臨的問題。
Tomlin的語法從一個獨特的視角解釋了語言表征的促動因素。他的語法主要有下列四個特點:
第一,追尋認知的理據(jù)(cognitive rationale)。認知理據(jù)指在解釋語言時追尋認知的因素。追尋認知理據(jù)的目的就是要找出語言表征的認知依據(jù),以利于理解語言(Tomlin,1997;1995b)。對認知理據(jù)的追尋的目標就是解釋語言為什么會是現(xiàn)有的狀態(tài)。Tomlin在確定理論形成動因和研究對象之時,就注定了對認知理據(jù)的追尋。Tomlin的語法主要研究語言的生成過程,是心理認知。概念在被表述出來之前,已經(jīng)具有了語法屬性;說話者(articulator)只是把大腦中已經(jīng)成熟的語言轉(zhuǎn)換為聲音或文字。投射要解釋的問題是語言形式怎樣起到了應有的作用,以及為何語言是所描寫的那樣(Tomlin,1994;1995b;1997)。Tomlin語法的核心在于語言被表述出來之前的形成過程,這些都是追尋認知理據(jù)的細節(jié)。在Fish Film實驗中,Tomlin追尋注意力甄別如何對語言的表征產(chǎn)生影響,給語言從認知的因素上尋找解釋。
第二,采用功能主義的概念和方法,具有功能主義的特征。如提到的發(fā)布命令時可以用提問、命令或陳述等形式來表達,實質(zhì)是研究語言如何發(fā)揮功能。在談到篇章的宏觀結(jié)構(gòu)時,按各部分所發(fā)揮的功能來劃分各部分。在提到指稱管理時,對概念按功能主義的信息結(jié)構(gòu)進行分析。主位管理中對概念表征按功能主義的主位概念和原則進行分析。焦點管理中提到的焦點即說話人想要突出的信息也是功能主義的概念(Tomlin等,1997)。這些概念和方法是來源于功能主義,帶有功能主義的特征。Tomlin(1997)語法的三個核心部分中有一個是“功能語法”。它的功能是賦予事件表征語言特征,選擇詞匯和具體的語言選項,形成具體的句式。
第三,Tomlin語法追求語言的普遍生成機制。他研究的對象是從概念表征到語言表征的投射,可以用某一語言的表征來證實其有心理現(xiàn)實性;它不是針對某種特定語言,其理論模型超越了語言的界線,他還進行了跨語言研究注意力甄別對語言結(jié)構(gòu)的影響(2007a)。這是從認識的角度追尋語言為何是現(xiàn)有的結(jié)構(gòu)。語言的語法會對語言的表征產(chǎn)生影響,語法不是某一特定的語法,而是語法的抽象總和。Tomlin(1995,2007a)批評功能主義跨語言研究形式與功能之間的互動困難,從另外一個角度也說明了他想構(gòu)建一種普遍的語言生成機制。
第四,在方法上,它以理論為先導,用實驗來佐證。Tomlin等(1997)指出語篇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三種:內(nèi)省,統(tǒng)計和實驗。他本人用的是實驗法。Tomlin有明確的研究對象,建立了語言生成理論模型,其核心部分及其與外部的相互關(guān)系已經(jīng)初步明確(Tomlin,1997)。他還進一步用實驗證實了自己的理論的正確性。Tomlin(2007a)中所采用的Fish Film實驗,就證明了注意力甄別對語言表征會產(chǎn)生影響,注意力甄別有其心理現(xiàn)實性的基礎(chǔ)。除了Fish Film外,Tomlin經(jīng)常用的實驗還有Flatland,即按照指令把物體放到指定的位置,以測驗辨認物體以及位置確認的能力(Tomlin,1995a)。這種方法來分析語篇是一個全新的視角。
Tomlin的語法從一個獨特的視角研究語法結(jié)構(gòu)的促動因素,即為什么在某一語境中說話人會選擇現(xiàn)有的語法結(jié)構(gòu)。為解決他研究的問題,Tomlin借用功能主義和認知語言學的概念和方法,也受到Chomsky語法的啟發(fā)(Tomlin,1997; 2007a;Myachykov等,2005)。他的語法與Chomsky的轉(zhuǎn)換生成語法、系統(tǒng)功能語法和認知語言學關(guān)系密切。
第一,與轉(zhuǎn)換生成語法的關(guān)系。Chomsky (1988)闡明了語言學研究的四類議題,即知識表征(knowledge representation)、知識習得(knowledge acquisition)、知識使用(use of the knowledge)和語言知識體系①指語言知識在大腦中的表征(Myachykov等,2005)。(architecture)。Chomsky注重其中的兩項:(1)語法的知識表征,即語言知識系統(tǒng),(2)語言習得(Tomlin,1990;Myachykov等,2005)。轉(zhuǎn)換生成語法研究的重心是語言的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胡壯麟等,2002)。Tomlin把語法歸到知識表征中去,并認為語言的知識表征與知識體系相聯(lián)系才能生成語言;語法手段依賴于知識體系,并影響語言結(jié)構(gòu)。換句話說,Tomlin注重知識表征與知識體系。知識表征是Tomlin和Chomsky共同感興趣的議題。在Tomlin的Fish Film中分析注意力甄別對語言結(jié)構(gòu)的影響就是為了說明語言能力和語言行為密切相關(guān),他認為人的認知對語法結(jié)構(gòu)產(chǎn)生影響(2007a)。轉(zhuǎn)換生成語法與認知功能語法都承認語法知識的普遍性。只有存在于概念中的表征被具體的語法加工,才能生成具體的語言。不過,Chomsky堅持哲學上的理性主義和心理學上的心靈主義(胡壯麟等,2001)。而Tomlin堅持人的體驗是概念形成的基礎(chǔ),具有體驗哲學的特征。
第二,與系統(tǒng)功能語法的關(guān)系。Tomlin的語法與系統(tǒng)功能語法的相同點就是它們都解釋這樣一個問題:語言為什么會是現(xiàn)有的狀態(tài)?系統(tǒng)功能語法分析語言如何發(fā)揮現(xiàn)有的功能(Halliday,1994:F41),例如系統(tǒng)功能語法中研究主位如何在小句中發(fā)揮功能。系統(tǒng)功能語法研究的對象是語言,研究的現(xiàn)象是語言的功能。雖然,Halliday等(1999)也談到語言如何識解經(jīng)驗。但是,它是以語言為中心,其目的是研究經(jīng)驗如何轉(zhuǎn)化為語言。Tomlin語法研究的對象是從概念表征到語言表征的投射,研究的對象是表征如何從概念到語言之間發(fā)生轉(zhuǎn)變。其投射過程就是對概念表征進行重新構(gòu)建的過程,語法賦予它語言的屬性。Tomlin的語法研究語言結(jié)構(gòu)形成的原因,即為什么說話人在某一語境中會選擇特定的語言結(jié)構(gòu)。Tomlin (2007a)認為注意力甄別對語言結(jié)構(gòu)的選擇起著決定性作用,當注意力甄別到某一指稱的參數(shù),會把它作為句子的開始。雖然認知功能語法與系統(tǒng)功能語法有區(qū)別,不可否認它借用了功能主義的概念和方法。如概念加工者的四個管理中,借用了功能主義的主位結(jié)構(gòu)、焦點、信息結(jié)構(gòu)等概念和方法(Tomlin等,1997)。
第三,與認知語言學的關(guān)系。認知語言學指包括Lakoff,Langacker,F(xiàn)auconnier,Talmy等人的語言學理論。認知語言學研究的中心議題是思維與語言的關(guān)系。它既通過研究語言現(xiàn)象來研究人的思維,也通過研究人的思維來研究語言。在這一點Tomlin對認知語言學的理解有偏差(Tomlin, 2007a;1997)。Tomlin語法研究的對象是從概念表征到語言表征的投射。從這個意義上講,Tomlin語法研究的最終目標是語言;認知語言學的最終目標是語言與思維。在解釋語言現(xiàn)象時兩者都追尋認知的理據(jù),從認知的角度尋找語言為何是現(xiàn)有的狀態(tài)的原因。都堅持概念表征來自于人對世界的感知,強調(diào)人對世界的主動體驗而獲得概念。
Tomlin的語法展現(xiàn)了他所理解的語言生成過程,從認知的角度比較圓滿地解釋了為什么語言是現(xiàn)有的狀態(tài)。他的語法也存在諸多不足之處,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
第一,Tomlin語法研究對象的范圍存在局限性。他只研究了語言的生成過程,沒有涉及理解過程。認知功能語法的研究對象是從概念表征到語言表征的投射,概念加工者對概念表征進行加工;語法處理其結(jié)構(gòu),生成語言表征。一旦生成了語言,Tomlin的語法就完成了任務,至于聽話人如何理解,他不關(guān)心。語言的理解過程也是語言的重要部分,在用語言交際的過程中,聽話者獲得的概念表征不一定完全同發(fā)話人的概念表征保持一致,理解歧義就是一個證明。Tomlin的語法不涉及理解過程早在Tomlin的研究對象確定時就注定了會這樣,因為他研究的是從概念到語言的投射。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Tomlin的語法是“半個語法”。
第二,Tomlin研究的現(xiàn)象是語言生成的認知過程,對概念表征的研究難免受語言因素的影響,有循環(huán)論證的危險。Tomlin(1997;2007a)批評認知語言學有循環(huán)論證的風險。他自己也沒能避開這一問題。他借用了功能主義的方法和概念描寫語言形成的認知過程,這一過程是心理過程。而功能主義的概念和方法研究書面語或口語,研究的對象是語言。他借用功能主義的概念來研究語言的形成心理過程,易于把語言特征帶進語言形成過程的概念表征中去。Tomlin研究的對象是從概念表征到語言表征的投射,這樣從受到語言影響的概念表征到語言表征,就會出現(xiàn)循環(huán)論證。概念加工者在處理概念表征狀態(tài)的語義結(jié)構(gòu)時,如何能克服來自語言的影響呢?
第三,概念加工者和功能語法兩個核心成分發(fā)揮什么作用,輸出什么樣的“產(chǎn)品”,認識不清。Tomlin認為在概念加工者中有四類管理,其中一個是主位管理。一旦考慮清楚了概念表征中的主位結(jié)構(gòu),說話人已經(jīng)基本清楚了要用什么樣的句式來表達。句子的主位結(jié)構(gòu)和句式兩者關(guān)系密切,不能把兩者皆然分開。非標記主位(unmarked theme)既是句子的主語也是主位。當一個句子用什么做主語都已經(jīng)確定了,它用什么樣的句式也就基本清楚了。標記主位(marked theme)的主題主位(topical theme)是環(huán)境成分;它雖然不是句子的主語,但是,當確定用環(huán)境成分做主位時,說話人對用什么樣的句式也就基本明確了,因為對主位的選擇是基于整個過程的考慮。而Tomlin卻認為主位結(jié)構(gòu)和信息結(jié)構(gòu)等在概念加工者中形成;句式則在語法中形成。本文認為對主位的選擇與對句式的選擇不可分,而Tomlin不但把它們截然分開,并且認為它們是在不同的階段完成。
第四,缺乏符合自己研究目的的術(shù)語。Tomlin沒有建立完善的符合自己研究目的的獨立概念,而是借用功能主義的概念,如主位、焦點、信息結(jié)構(gòu)等(Tomlin等,1997)。這些概念已有固定的內(nèi)涵和外延,以及對應的語言體現(xiàn)。他借用它們來分析處于知識狀態(tài)的語義表征,易于受語言表征的影響,增加了循環(huán)論證的機會。Tomlin研究的對象是從概念表征到語言表征的投射,屬于認知心理過程。他所描寫的表征有其獨特的意義,例如主位管理中主位對應的是最具有中心性的概念(Tomlin等,1997)。他沒有建立自己的術(shù)語系統(tǒng),而是借用了功能語主義的術(shù)語。
第五,他的理論猜測成分太多,無法對其理論進行證明。在語言生成過程中,各組成部分對語言生成過程的作用沒有理據(jù)。概念加工者和功能語法各自發(fā)揮的功能以及加工后的表征有什么變化,論證不足。他雖然用實驗證明了注意力甄別對語言結(jié)構(gòu)的影響,但其代表性不足。就如何證明概念加工者和功能語法如何對概念表征進行處理的分析和論證不足。
第六,對功能主義的態(tài)度,前后不一。既認為功能主義的概念(例如主位)不清以及信息結(jié)構(gòu)難以對所有的情況做出預測(Tomlin,1995b; 2007a),又借用功能主義的主位、信息結(jié)構(gòu)等核心概念和方法來分析語篇的生成過程。例如在概念加工者中的四個管理中的主位管理就借用了功能主義的概念和方法;指稱管理中的信息分布,也是借用功能主義的方法(Tomlin等,1997)。
Tomlin的語法還不完善,整體理論框架之間的關(guān)系還需進一步澄清,細節(jié)上的問題有待更加細致的研究。Tomlin(2007a)提到注意力甄別比主位更根本,主位只是注意力甄別的副產(chǎn)品,他暗示有重新賦予主位新含義的想法,但終因在這方面的工作還不充分,沒有明言。不可否認其理論本身的意義。他給語言生成的“黑箱子”提供了更多的光亮,從一個獨特的角度給我們展示了他所理解的語言生成過程。
[1]Chomsky.Language and Problems of Knowledge[M].Cambridge,MA:MIT Press,1988.
[2]Halliday.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2 nd.London:Edward Arnold,1994.
[3]Halliday,Christian,Matthiessen.Construing Experience Through Meaning:a Language-based Approach to Cognition[M].London:Cassell,1999.
[4]Langacker.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5]Myachykov,Tomlin,Posner.Attention and Empirical studies of Grammar[J].The Linguistic Review,2005(22):347-364.
[6]Tomlin.Functionalism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0(12):155-177.
[7]Tomlin.Functional Grammars,Pedagogical Grammars,and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C].In T.Odlin (ed.),Perspectives on Pedagogical Grammar.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140-178.
[8]Tomlin.Modeling Individual Tutorial Interactions: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Bases for ICALL[C].In M.Holland,J.Kaplan&M.Sams(eds.),Intelligent Language Tutors: Balancing Theory and Technology 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1995a:221-242.
[9]Tomlin.Focal Attention,Voice,and Word Order:an Experimental,Cross-linguistic Study[C].In P.Downing&M.Noonan(eds.),Word Order in Discourse.Amsterdam: John Benjamins,1995b:517-554.
[10]Tomlin.Mapping Conceptual Representations into Linguistic Representations:The Role of Attention in Grammar[C].In J.Nuyts&E.Pederson(eds.),Language and Conceptualization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162-189.
[11]Tomlin.Attention and Grammar:the Cognitive Re-analysis of Theme and Topic and Their Reflections in Grammar[Z].Lecture handouts in Peking University,2007a.
[12]Tomlin,F(xiàn)orrest,Pu.Discourse Semantics[C].In T.van Dijk(ed.),Discourse as Structure and process.London: Sage,1997:63-111.
[13]Tomlin.Referential Management in Discourse Production: Memorial Activation and Anaphora[J].Copenhagen Studies in Language,2007b(34):169-191.
[14]Ungerer,Sc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Press,2001.
[15]方琰.試論漢語的主位述位結(jié)構(gòu)[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2).
[16]胡壯麟,姜望琪.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17]胡壯麟,姜望琪.語言學高級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18]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系統(tǒng)功能語法概論[M].長沙:胡南教育出版社,1989.
[19]周曉康.現(xiàn)代漢語物質(zhì)過程小句的及物性系統(tǒng)[J].當代語言學,1989(3).
The Pros and Cons of Cognitive Functional Grammar: Reviewing Tomlin’s Functional Grammar
HOU Jian-bo1,SUN Jing-yi2
(1.School of English Studies,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Xi’an 710128,China; 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128,China)
Born with the features of functional grammar and cognitive grammar,Tomlin’s grammar focuses on the projection from conceptual representation to linguistic representation.From a very new perspective,Tomlin’s grammar wants to answer this question:Why does language have the structure as the way it is?Borrowing the concepts and method from functional grammar,this grammar tries to seek the factors that motivate the language generation of all languages.The drawbacks of this grammar include:(a)only studying the generating process,(b)having the possibility of circular argument because it is difficult to exclude factors beyond language,(c)not explaining clearly the functions of different parts of the grammar,and(d)lacking suitable concepts.
Tomlin;cognitive functional grammar;functional grammar;cognitive linguistics
H043
A
1674-8425(2011)07-0091-06
2011-01-05
侯建波(1971—),男,陜西西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系統(tǒng)功能語法、認知語言學、語篇分析。
(責任編輯 范義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