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關于“關羽文獻”中的關羽書信

      2011-11-02 07:11:42伊藤晉太郎
      明清小說研究 2011年1期
      關鍵詞:關帝三國志關羽

      ·[日]伊藤晉太郎·

      關于“關羽文獻”中的關羽書信

      ·[日]伊藤晉太郎·

      關羽崇拜起源于隋唐時期,至明清時期成為全國規(guī)模的文化現(xiàn)象。隨著關羽崇拜的擴大和普及,元代以后,陸續(xù)地出現(xiàn)了收錄關羽的傳記、傳說、相關遺物,以及有關關羽的評論和稱贊關羽的詩詞等文獻。這種文獻在本文中叫做“關羽文獻”。本文以“關羽文獻”所收錄的關羽書信為研究對象。由于找不出資料來證明這些書信是關羽親筆所寫,從而可以推斷出這些都應是后人所偽托。雖然這些書信是偽托的,但分析這些可以弄清有關“關羽文獻”和關羽崇拜的很多事情。本文先探討各封關羽書信的內(nèi)容、出處、后人評價等,然后闡述關羽書信出現(xiàn)的原因,以及“關羽文獻”收錄關羽書信的狀況與“關羽文獻”類型的關系。

      關羽文獻關羽書信關羽崇拜《關帝全書》

      關羽崇拜起源于隋唐時期,至明清時期成為全國規(guī)模的文化現(xiàn)象。隨著關羽崇拜的擴大和普及,元代以后,陸續(xù)地出現(xiàn)了收錄關羽的傳記、傳說、相關遺物,以及有關關羽的評論和稱贊關羽的詩詞等文獻,如元胡琦《關王事跡》、明趙欽湯《漢前將軍關公祠志》、清盧湛《關圣帝君圣跡圖志全集》、清張鎮(zhèn)《關帝志》等。這種文獻在本文中叫做“關羽文獻”?!瓣P羽文獻”的內(nèi)容很豐富,但各文獻的內(nèi)容參差不齊。出版時期也影響著“關羽文獻”所含的內(nèi)容。筆者曾比較過各“關羽文獻”的《本傳》篇(即關羽的傳記)的內(nèi)容①,指出這些“關羽文獻”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冷靜地對待關羽崇拜現(xiàn)象,以比較忠于史實的態(tài)度編纂的;第二類是懷著對關羽無比崇敬的感情編纂,并盡量搜羅有關關羽傳說的。

      為了加深對關羽崇拜和“關羽文獻”的了解,本文以關羽的書信為研究對象。由于找不出資料來證明這些書信是關羽親筆所寫,從而可以推斷出這些都應是后人所偽托②。但是,正因為這些書信是偽托的,我們才可以通過分析來弄清當時人們對關羽的看法,以及各“關羽文獻”的性格、編者的態(tài)度等。

      研究“關羽文獻”的歷史不久。雖然研究關羽崇拜的論著③中往往引用“關羽文獻”的文字,但是以“關羽文獻”本身為對象的研究卻直到本世紀才開始出現(xiàn)④。就關羽書信的研究而言,雖然上世紀末已開始出現(xiàn),但也只是做簡單的介紹而已。目前為止,專門研究關羽書信的著作尚未出現(xiàn)。而且,有些研究者還斷言顯然是偽作的這些書信完全沒有研究價值。但筆者認為這些書信還大有研究的余地。如上所述,研究這些是弄清關公文化某些方面的關鍵所在。

      從元代到民國出現(xiàn)了很多種“關羽文獻”,把所有“關羽文獻”都作為研究對象不太實際。因此,本文以魯愚等編《關帝文獻匯編》(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版)所收的“關羽文獻”作為主要研究對象?!蛾P帝文獻匯編》共收八部“關羽文獻”,其中民國韓組康《關壯繆侯事跡》在正文中未收錄關羽的書信,故本文使用如下的七部文獻⑤:

      A《漢前將軍關公祠志》(《關帝文獻匯編》第八冊,第501-948頁)

      明趙欽湯撰、焦竑訂,共九卷。據(jù)萬歷三十一年(1603)序刊本影印。此書收錄一封關羽書信。

      B《關圣帝君圣跡圖志全集》(《關帝文獻匯編》第一冊)

      清盧湛輯,共五卷,初刊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據(jù)光緒二年(1876)上海翼北堂重刊本影印。此書收錄七封關羽書信。

      C《關圣陵廟紀略》(《關帝文獻匯編》第九冊,第1-526頁)

      清王禹書輯,四卷后續(xù)一卷,初刊于康熙四十年(1701)。據(jù)清代重刊本影印。此書收錄五封關羽書信。

      D《圣跡圖志》(《關帝文獻匯編》第二冊,第165-467頁)

      清葛崙輯。據(jù)雍正十一年(1733)序劉茂生刊本影印。此書收錄七封關羽書信。

      E《關帝志》(《關帝文獻匯編》第二冊,第469-1102頁)

      清張鎮(zhèn)輯,共四卷。據(jù)乾隆二十一年(1756)序刊本影印。此書收錄三封關羽書信,此外《考辨》篇中有張鎮(zhèn)《與曹操書考辨》一文。

      F《關帝事跡征信編》(《關帝文獻匯編》第三、四冊)

      清周廣業(yè)、崔應榴輯,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初刊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⑥。據(jù)光緒八年(1882)序侯邦典重刊本影印。此書收錄七封關羽書信,此外《軼聞》篇按語中提到另一封信(未引全文)。

      G《關帝全書》(《關帝文獻匯編》第五-七冊)

      清黃啟曙輯,共四十卷,初刊于咸豐八年(1858)。據(jù)光緒十五年(1889)序王家瑞重刊本影印。此書收錄九封關羽書信。

      這七部“關羽文獻”中,G《關帝全書》收錄的關羽書信最多。因此,下面仔細看G《關帝全書》所收的各封書信,來探討其內(nèi)容、出處,以及后人的評價等。

      《關帝全書》是編者懷著對關羽無比崇敬的感情編纂的“關羽文獻”。內(nèi)容除《本傳》、《翰墨考》、《封爵考》、《圣跡圖志》、《靈驗事跡》等之外,還包括《桃園明圣經(jīng)注釋》、《忠孝節(jié)義真經(jīng)》、《忠義經(jīng)注釋》、《覺世真經(jīng)注證》、《功過格》、《戒士子文注證》等善書及其注釋。可見編者盡量搜羅有關關羽的資料,然后把這些都放在這部文獻中。

      該書的此特征還體現(xiàn)在關羽的書信上。A至G的七部“關羽文獻”中收錄書信最多的是G《關帝全書》,共收九封關羽書信。下面探討一下各封書信的內(nèi)容、出處、后人評價等。

      1.《與張桓侯書》

      操之詭計百端,非某智縛,安有今日?將軍罪某,是不知某也。某不緣社稷傾危,仁兄無儔,則以三尺劍報將軍,使某異日無愧于黃壤間也。三上翼德將軍,死罪,死罪。

      桓侯即張飛的謚號。今人蘄陽子推測:此信是關羽自許都歸來與張飛重逢時,為了消除張飛對他的誤會所寫⑦。田福生也寫到:傳說關羽見張飛前,張飛因關羽降曹而不念結(jié)盟之情,兵戎相見,故關羽給他寫信表明心跡⑧。但是史書沒有記載張飛對降曹的關羽心懷猜疑,這個情節(jié)見于以《三國演義》為代表的民間三國故事⑨??梢姡诵挪⒉皇顷P羽親筆所寫,而是后人所偽托的。除此以外,張飛本字“益德”(《三國志·張飛傳》),此信卻為“翼德”。在很多起源于民間的以三國故事為題材的作品⑩中張飛字為“翼德”。據(jù)此判斷,此信應出于受到這些作品影響的人之手。還有,由于文中將劉備稱為“仁兄”,捏造出此信的人肯定相信“桃園結(jié)義”為史實。但眾所周知,史書未記劉關張“桃園結(jié)義”。

      從內(nèi)容來看,此信也不會是關羽所寫?!疤覉@結(jié)義”雖出自后人的虛構(gòu),但《三國志·張飛傳》云:“(張飛)少與關羽俱事先主。羽年長數(shù)歲,飛兄事之?!笨梢姎v史上的關羽與張飛之間亦有義兄弟的關系。此信中關羽卻寫道:“某不緣社稷傾危,仁兄無儔,則以三尺劍報將軍?!标P羽的口氣相當激烈,看不出對義弟的慈心。

      B《關圣帝君圣跡圖志全集》中有編者盧湛對此信的按語。他先引清人周亮工說“此帖米南宮(即米芾)書。吳中翰林收得之。焦太史竑請摹刻正陽門關廟中。翰秘惜真跡,乃令鄧刺史文明以意臨之,刻諸石”,后云:“今觀此書,正大簡嚴,當非偽作,而南宮手筆,亦必確有所證,無疑也。特采入之?!北R湛認為此書“當非偽作”,因此采入于自己著作。可知他盲信關公的程度極高。D《圣跡圖志》的編者葛崙云:“當下邳兵敗,土山困守,國母陷在敵營,帝(即關羽)此時即以死殉,何異螻蟻?歸曹一著,計之深,籌之熟矣。但委曲求全,在許都,主在河北,公然受宅受賜,已大可疑。況曹狡猾,自然暗地反間。桓侯直性類帝,更必疑深。帝書以白之。冰雪肝腸,何皎皎也!”他也深信此信是關羽離許都后寫給張飛的。他在文獻D卷一《蒐采群書》中云:“淮陰盧湛,字濬深,鏤圖以昭圣跡,其所采源委云云。崙較其撰述,闡幽發(fā)秘,因踵其事而葺之。竊嘆濬深好古,能體圣心也?!笨梢娝浅>囱鯞《關圣帝君圣跡圖志全集》編者盧湛,他與盧湛都堅信此信為關羽所作并非偶然的巧合。只有F《關帝事跡征信編》編者周廣業(yè)、崔應榴采取很科學的態(tài)度證明此信是偽作,如他們指出當時張飛是中郎將,并非將軍。

      2.《官渡與曹書》

      劉豫州有言,尉佗秦之小吏耳,猶獨立不跪。某啞啞飛鳴,翔而后集。寧甘志終小人之下也。使明公威德布于天下,斡旋漢鼎,窮海內(nèi)外,將拜下風慕高義矣,獨某兄弟哉!瞻悚,某再具。

      相傳此信是關羽羈留曹營時寫給曹操的。蘄陽子認為:“這封信是關羽在曹操與袁紹進行官渡之戰(zhàn)期間寫給曹操的,希望曹操鼎扶漢室,布德義于天下”?。對于此信,顏清洋指出:很少有人懷疑此信的真假?。筆者曾指出:此信不見于《三國志》正文和裴注及《文選》、《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等詩文總集?。此信亦應是后人所偽托的。

      而且,其內(nèi)容也有些奇怪。田福生分析此信的內(nèi)容:“關羽期待的是曹操維護漢室,剿滅不遵從漢室的諸侯,布德于天下,還表達了劉備集團對曹操敬佩有加?!眰巫鳉w偽作,但也需要有讓人相信這是關羽親筆的說服力。尤其在明清時期,人們心目中的關羽形象就是以《三國演義》為代表的民間三國故事中的關羽形象??墒谴诵胖嘘P羽卻逢迎曹操,與《三國演義》中的關羽形象相差很大。這又怎么可能讓人們相信關羽親寫此信呢?對此田氏的解釋是:“關羽深層次意圖是穩(wěn)住曹操,免遭其毒手?!?《三國演義》中的關羽“義重如山”,他怎么會采取權宜之計??

      然而,明人辛全評此信曰:“此段心事,此段議論,可對高光(即漢高祖與光武帝),可羞當時,可照后世,讀之覺浩然之氣,猶勃勃毫楮間?!?不得不說此人妄信關公已到無可救藥之地。

      3.《與張遼書》

      魯仲連東海之匹夫耳,為齊下士。然且恥不帝秦。職為通侯,列漢元宰,獨可使負漢耶?子且休矣。

      蘄陽子認為:“這封信是關羽在下邳被圍困,張遼奉曹操之命前去勸降,關羽寫信給張遼表示不投降。”?田福生也認為曹操遣張遼去勸降時關羽寫此信給他,又指出:“關羽、張遼是好朋友,即便在不利的軍事形勢下,關羽也沒改變維護漢廷的政治立場。信的實質(zhì)是開導張遼,遵從漢室?!?但是,顏清洋指出:看來此信是“‘下邳三約’前的往返折沖語。稍有史學知識者即知其偽”?。史書沒記載曹軍把關羽圍困在下邳時遣張遼勸關羽投降(《三國志·武帝紀》、《先主傳》、《關羽傳》均只記曹操擒關羽而歸,不見張遼的名字)。因此,蘄氏和田氏的看法站不住腳。F《關帝事跡征信編》編者周廣業(yè)、崔應榴在對此信的按語中引《關帝譜》?:“(曹)操知圣(即關羽)立功報效,恐其將去,使張遼款慰。圣以書覆遼,深責之?!笔窌涊d曹操派張遼試探關羽的心思?!度龂尽りP羽傳》云:“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曰:‘卿試以情問之?!榷|以問羽,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以羽言報曹公,曹公義之?!笨磥恚蛾P帝譜》之說有所道理。不過,此信亦不見于《三國志》正文和裴注及《文選》、《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等詩文總集,為后人所偽托的可能性還是很大。

      就內(nèi)容而言,此信代表關羽絕對不順曹操的決心。D《圣跡圖志》的編者葛崙評此信云:“‘漢元宰不可負漢’,此一語,可以褫奸雄之魄。魯仲連不肯帝秦,欲蹈東海而死,大節(jié)如關圣(帝君),豈下士之不若耶?‘子且休矣’,句語婉而義峻。想當年張遼勸(關)帝順(曹)操,多有不入耳之語?!备鹗蠈Υ诵盼淖值姆治霰容^恰當。

      4.《拜漢壽亭侯復操書》

      明公布大義于天下,而速取自樹,非某之所敢知。若猶是漢也,某敢不臣漢哉?敢拜嘉命之辱。

      據(jù)《三國志·關羽傳》,袁紹遣顏良圍攻白馬時,“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于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此信雖然有可能是當時關羽寫給曹操的,但因為它亦不見于《三國志》正文和裴注及《文選》、《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等詩文總集,也應是后人所偽托的。

      此信還有一點使人感到奇怪的是:信中關羽似在表明不得不承認曹操經(jīng)營天下。這種態(tài)度與以《三國演義》為代表的民間三國故事中的關羽形象不同。清人相欽拔對關羽的這種態(tài)度表示諒解:“曹氏一段禮遇,自不可沒,至功成受封,乃理之常?!?D《圣跡圖志》的編者葛崙為了偏袒關羽則對信中每一句加以說明:“前三句含蓄,暗暗擦納老瞞(即曹操)。‘若猶是漢也,敢不臣漢哉?’抬高漢天子,所謂‘天威不違嚴咫尺’?。敢不下拜,真可潛消操賊不臣之心?!闭珙伹逖笾赋觥拔匆娪腥伺g”?。就此信,近人的著作中也居然能看到庇護關羽的意見。蘄陽子寫到:“這封信和前一封致曹操的信(即《官渡與曹書》)一樣,都強調(diào)了尊奉漢室的正統(tǒng)思想?!?田福生認為:“關羽的策略是有捧有抑。既對曹操的宏圖偉略肯定,又反復申明維護漢廷的立場?!?5.《歸先帝謝曹操書》

      某聞主憂則臣辱,主辱則臣死。曩所以不死者,欲得故主之音問耳。今故主已在河北,此心飛越,神已先馳。惟明公幸少矜之。千里追尋,當不計利害、謀生死也。子女玉帛之貺,勒之寸丹。他日幸以旗鼓相當,退君三舍,意亦如重耳之報秦穆者乎。某謝。

      先帝即先主劉備。近人劉海燕寫到:“主要表達自己與劉備生死相隨的心意以及日后對曹操知恩圖報的許諾?!?此信看上去是關羽辭曹操時寫給他的?!度龂尽りP羽傳》云:“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于袁軍?!贝宋呐c此信的內(nèi)容雖然相符,但《三國志》正文和裴注未收錄關羽當時所寫的書信。因此,此信也應是后人所偽托的?。

      “退君三舍,意亦如重耳之報秦穆者乎”兩句值得注意。這兩句是見于《春秋左傳》的典故(按:“秦穆”當作“楚成”,即楚成王)。為什么文中出現(xiàn)這個典故?《三國志·關羽傳》裴注引《江表傳》云:“羽好《左氏傳》,諷誦略皆上口。”可見歷史上關羽對《春秋左傳》造詣很深,因此捏造此信的人便使用了這個典故。

      清人相欽拔對此信給予極高的評價:“節(jié)短音長,不愧盲史”?(“盲史”指左丘明)。D《圣跡圖志》的編者葛崙曰:“‘千里尋主,不計利害,不謀生死’,何血性乃爾乎?宜操不使人追也。帝信義昭著。他日華容釋操,‘退君三舍’之言,驗于赤壁之際,諒操見書??畤@而震詟無窮?!迸c其他書信一樣,他又贊美了關羽。只有F《關帝事跡征信編》編者周廣業(yè)、崔應榴判定此信是偽作,他們指出:既然不能保證曹操一定不會追趕自己,關羽怎么會“故作亢詞,以重其怒”?又指出:“是徒欲剿左氏之文而昧其義者?!?/p>

      6.《又致操書》

      竊以日在天之上,心在人之內(nèi)。日在天上,普照萬方;心在人內(nèi),以表丹誠。丹誠者,信義也。某昔受降之日,有言曰:主亡則死,主存則歸。新受曹公之寵顧,久蒙劉主之恩光。丞相新恩,劉公舊義;恩有所報,義無所斷。今主之耗,某已知。望形立相,覓跡求功。刺顏良于白馬,誅文丑于南坡,丞相厚恩,滿有所報。每留所賜之物,盡在府庫封緘。伏望臺慈,伏垂鑒照。

      此信亦似是關羽辭曹操時寫給他的,但也不見于《三國志》正文和裴注。雖然清人嚴可均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后漢文》卷九十四中收錄此信,但他自己按:“此后人所依托?!?此信為后人所偽托非常明顯。比方說,文中有“誅文丑于南坡”一句,不過據(jù)《三國志》的記載,關羽只刺顏良而未誅文丑??!罢D文丑”情節(jié)見于《三國志平話》、《三國演義》,另外,雜劇《關云長千里獨行》和《單刀會》劇中也涉及關羽誅文丑??磥?,“誅文丑”情節(jié)起源于民間。劉海燕也認為:“這封書信與《三國志演義》中的辭曹書毫不相同,卻與萬歷年間的傳奇《古城記》中書信大致無差,可見是在下層民眾中流傳,至于是誰的創(chuàng)作難以推證?!?其實,明周憲王朱有燉《關云長義勇辭金》中已出現(xiàn)此信。應該注意的是信中有“誅文丑于南坡”一句,此劇卻未出現(xiàn)文丑,可見此信并不是朱有燉的手筆,他只是引用了此信而已。

      A《漢前將軍關公祠志》成書于明代,是本文所使用的七部“關羽文獻”中最早的一部。此書雖然沒有專門收錄關羽翰墨(書信、字跡、詩畫等)的《翰墨》篇,但《本傳志》中已引用此信,而且此信是見于文獻A的唯一書信,可謂相傳關羽手筆書信中最早的一篇,亦因最早而最有名。由于最有名,引起了后人對此信的熱烈反應。有些人懷著十分崇敬的心情來贊仰關羽:清人王邦翰說“書不滿三百字,一腔忠赤,千載在目”?;清人張鵬翮云“肝膽?zhàn)崳缌胰涨锼?,斷非后人擬作”?;清人D《圣跡圖志》的編者葛崙稱贊關羽赤心如赤日后說“人欲見帝,帝不可見。睹天之日,即如見帝心也”。也有人懷疑此信的真實性:清人孫云霞根據(jù)“誅文丑于南坡”一句斷定此信為偽作?;清人王士俊云“《辭曹書》是后代人贗作,雜用小說《三國志》中故事”?;F《關帝事跡征信編》編者周廣業(yè)、崔應榴據(jù)《三國志》指出當時曹操未為丞相、破文丑并非關羽這兩點來斷言此信是偽作。“主亡則死”一句,A《漢前將軍關公祠志》、C《關圣陵廟紀略》、F《關帝事跡征信編》皆作“主亡則輔”。清人顧湄指出“主亡則輔”這一句與關羽忠于劉備的態(tài)度不一致,他云:“今曰‘主亡則輔’,此為背劉乎?不背劉乎?”?E《關帝志》編者張鎮(zhèn)親撰《與曹操書考辨》一文否定此信是關羽所寫,他寫道“‘主亡則輔,主存則歸’二語,不似當日口吻。蓋曹以假仁假義收攬英雄,而窺竊漢鼎之心,早為帝所識破。若如此書與對張遼誓以共死不可背之言大相懸絕,且其辭鄙俚,絕非漢文氣習?!庇纱丝磥?,即使是在關羽崇拜極為盛行的清代,也已有多人懷疑此信的真實性??傊钤绲年P羽書信尚且如此可疑,何況較新的書信呢!

      7.《與陸遜書》

      將軍作鎮(zhèn)西藩,為吳右臂,下車未遠,遽懷老夫,中心藏之,共獎王室,幸甚,幸甚。目前小捷,曷敢貪天之功。第荊州與陸口接壤,為釁已非一日。寡君報公子之命,丞相有破曹之勛。舊屬宗盟,非吳土地。乃阿蒙不揆大義,狡然西窺。老夫不戒車而捍御無術。將軍慨然以操猾為憂,豈睹其篡逆,不共戴天,尚以蜀為漢室宗胄,或能用命,抑事在涇而指在洛,亦惟將軍為之。老夫之言,誠如皎日,勿昵小功,終成大德。

      據(jù)《三國志·陸遜傳》,219年陸遜代呂蒙至陸口后,就寫信給關羽,“羽覽遜書,有謙下自托之意,意大安,無復所嫌”。但史書未記關羽寫給陸遜回信,可見此信亦是后人所偽托。陸遜知關羽驕傲性格,為了使他麻痹大意,故意將信寫得非常謙恭。關羽卻輕信陸遜,結(jié)果自取滅亡。這封回信中關羽不僅強調(diào)劉備領有荊州是理所當然的,也認真地要求陸遜共同抗曹。D《圣跡圖志》的編者葛崙嘆曰:“帝何其信陸遜之深也!臨沮之變,已于此書兆之矣。”

      此信既不見于《三國志》(包括裴注)等史書,又不見于《文選》、《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等總集。其實,此信是在明人吳從先《擬關壽亭報陸遜書》?一文的基礎上,加以修改而成的。正如劉海燕所言,“書信以一種代言體的形式為后世文人構(gòu)擬關羽心態(tài)提供了一個十分恰當?shù)妮d體”?。

      8.《慰先帝書》

      昔高祖與項羽共爭天下,高祖數(shù)敗于項,人皆賀項而哀劉矣。乃九里之役,一戰(zhàn)而開四百年之業(yè),志素定也。某昔與君侯共破黃巾,迄今百戰(zhàn),或勝或負,其志愈堅,何為忽生變異耶?君勿墮志??謥硖煜滦Χ硕?。

      田福生推測此信是關羽在曹營時知道劉備的蹤跡后寫給劉備的。田氏也指出:嘉靖壬午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卷七《劉玄德敗走荊州》中,“講到劉備在汝南時被曹操擊敗后,對前途沮喪,他讓大家各奔前程。關羽勸阻時,講了上邊這一段話。毛宗崗本《三國演義》保留了這段話的精髓,但有大的砍削”?。如他所言,嘉靖壬午本中關羽說出與此信文辭頗近的話??墒牵度龂緜鳌废到y(tǒng)版本中有文辭更近此信的,比如余象斗雙峰堂本卷六《劉玄德走荊州》中關羽慰劉備云:“羽昔聞高祖與項羽共爭天下,高祖數(shù)敗于羽,后九里山一戰(zhàn)成功,而開數(shù)百年之基業(yè)。某等昔日與兄共破黃巾以來,今近二十年,或勝或負,其志愈堅,何故今日忽生變異?兄勿墮志??秩翘煜滦Χ恕!?據(jù)日本學者上田望、中川諭的研究,毛本《三國演義》是從清代道光、咸豐年間以后才在全國普及起來的,而道光、咸豐兩代前《三國志傳》系統(tǒng)版本還在上市?。所以,很有可能是清代中期有人把《三國志傳》系統(tǒng)版本中關羽對劉備說的一段話加以修改后編寫成信的。為什么說寫成于清代中期?這是因為此信未見于清代前期以前出版的“關羽文獻”中。

      9.《諭軍中人書》

      偶書粘座壁。我每坐帳中,燃燭看《春秋》,粗識大義。齊襄復仇,卓哉快事。亂賊肆不顧忌,我日夜圖君恩。今此荊州扼咽喉上都,練兵屯谷,可讓人哉?軍中人具曉我意。

      齊襄不是春秋齊襄公,而是戰(zhàn)國齊襄王。燕將樂毅打敗齊國,襄王父湣王被殺死,襄王變名更姓等待時機,后來田單攻破燕軍,迎襄王入齊。戰(zhàn)國齊襄王之事當然不見于《春秋》,此信寫得可謂非常粗糙。文中有“荊州”二字,此信看上去是關羽鎮(zhèn)守荊州時書寫的。田福生將此信看做是關羽進行的思想工作,他認為:“關羽把荊州的戰(zhàn)略地位,備戰(zhàn)的意圖都曉諭廣大官兵,以此來統(tǒng)一全體將士的思想。”?但此信不僅內(nèi)容上可疑,又不見于《三國志》(包括裴注)等史書,以及《文選》、《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等總集,故不會是關羽親筆所寫的。

      依據(jù)上文的分析,下面從兩個方面對“關羽文獻”中的關羽書信做一個總結(jié)。

      (一)為何出現(xiàn)關羽的書信?

      如上文所述,關羽的書信不應是關羽親筆所寫的,而應是后人所偽托的。那么后人為何捏造出這些書信呢?這個問題很值得考慮。

      本文對九封關羽書信加以了分析。從內(nèi)容方面來看,這九封信可以大致分為兩種。第一種是跟“羈留曹營”相關的:《與張桓侯書》、《官渡與曹書》、《與張遼書》、《拜漢壽亭侯復操書》、《歸先帝謝曹操書》、《又致操書》、《慰先帝書》?;第二種是跟“大意失荊州”相關的:《與陸遜書》、《諭軍中人書》??梢哉f“羈留曹營”和“大意失荊州”均是關羽一生中的“污點”。因為,投降曹操一事令人懷疑關羽的“忠”;失陷荊州起因于關羽驕傲自滿的性格,使劉蜀集團遭受了不可挽回的損失。后世無比崇敬關羽的信徒肯定難以接受這些“污點”。他們認為關羽本人應有對這些“污點”的辯解也是毫不奇怪的。但是實際上文獻中找不到關羽對這些“污點”的辯解,因此有些人想要替關羽向世人解釋一下。

      再來看一下關羽書信的內(nèi)容。跟“羈留曹營”相關的七封信中,《與張遼書》、《拜漢壽亭侯復操書》均代表關羽忠于漢室的赤心;《官渡與曹書》要求曹操匡扶漢室;《歸先帝謝曹操書》、《又致操書》都既表示關羽義重如山的信念,又表示他對劉備的忠心耿耿;《與張桓侯書》是關羽對張飛的辯解。這些信都強調(diào)關羽雖羈留曹營而一直保持忠于漢室、忠于劉備的態(tài)度(忠于漢室與忠于劉備并不矛盾)?!段肯鹊蹠芬渤执艘涣?。跟“大意失荊州”相關的兩封中,《與陸遜書》塑造出堂堂正正地對待敵人、溫柔地教導后進將軍的關羽形象;《諭軍中人書》表現(xiàn)關羽要負責執(zhí)行任務的認真態(tài)度。后人以寫這兩封信來說明失荊州這一大損失不是關羽造成的,而是因?qū)O吳采取卑鄙的手段造成的。

      總而言之,關羽的書信應是由無比崇敬關羽的人們?yōu)楸幼o他所寫的。也可以說,這些書信的目的在于抹掉關羽的“污點”,所以關羽書信的內(nèi)容只有跟“羈留曹營”和“大意失荊州”相關的兩種。一些明清文人對關羽其人及其書信給予很高的評價也應出于同樣的意圖。

      (二)關羽書信的收錄狀況與“關羽文獻”的類型

      如開頭所述,筆者曾通過各“關羽文獻”之《本傳》篇的分析指出“關羽文獻”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冷靜地對待關羽崇拜現(xiàn)象,以比較忠于史實的態(tài)度編纂的;第二類是懷著對關羽無比崇敬的感情編纂,并盡量搜羅有關關羽傳說的。這里稱前者為〔Ⅰ類〕,后者為〔Ⅱ類〕。屬于〔Ⅰ類〕的是A《漢前將軍關公祠志》、C《關圣陵廟紀略》、E《關帝志》、F《關帝事跡征信編》;屬于〔Ⅱ類〕的是B《關圣帝君圣跡圖志全集》、D《圣跡圖志》、G《關帝全書》。

      那么各“關羽文獻”的關羽書信收錄狀況是否也反映著這兩類的特征呢?筆者把各“關羽文獻”的關羽書信收錄狀況整理成下表:

      *1見于《軼聞》篇。*2見于《本傳》篇。*3見于《翰墨》篇注文。*4《與曹操書考辨》一文中提到此信,而未引全文。*5只在《軼聞》篇按語中提到而已,未引全文。

      屬于〔Ⅱ類〕的各文獻收錄關羽書信的數(shù)量比屬于〔Ⅰ類〕的多是一目了然的。這說明〔Ⅱ類〕的特征既符合《本傳》篇的內(nèi)容,又符合關羽書信的收錄狀況,也就是說〔Ⅱ類〕文獻盡量搜羅相傳關羽所寫的書信,然后把這些書信都放在書中。G《關帝全書》收錄的書信最多是因為這三部文獻中它出版得最晚,作為新的文獻當然可以收錄到新的書信?!并耦悺澄墨I的情況比較復雜,有的文獻很少收錄關羽的書信;有的文獻好像盡量搜羅關羽的書信。我們要注意每一部文獻有沒有專門收錄關羽翰墨(書信、字跡、詩畫等)的《翰墨》篇??!并蝾悺澄墨I都有《翰墨》篇,關羽的書信都見于《翰墨》篇?,而〔Ⅰ類〕文獻除C《關圣陵廟紀略》外都沒有《翰墨》篇。A《漢前將軍關公祠志》和E《關帝志》收錄的關羽書信很少,這些書信均見于《本傳》篇。而且,E《關帝志》編者張鎮(zhèn)尚撰有《與曹操書考辨》一文,對于最著名的《又致操書》提出疑問。F《關帝事跡征信編》看起來像〔Ⅱ類〕文獻一樣盡量搜羅關羽的書信,可是應該注意的是這些書信都見于《軼聞》篇(“軼聞”同“逸事”)。至于《與陸遜書》,編者識破它是由明人吳從先的擬作修改而成的,所以未引全文而只在按語中提到而已。編者崔應榴云:“軼書數(shù)篇,尤多舛誤,特經(jīng)邵國賢、郭青螺、焦弱侯諸名輩所論定,一旦概從刪剃,聞者駭之矣。故今于軼事既為分別存之。”蓋文獻F編者只是記錄了世上流傳著這些書信的事實而已,而他們自己并不相信這些都是關羽親筆所寫。因此,可以說文獻A、E、F對收錄關羽的書信保持比較慎重的態(tài)度?!并耦悺澄墨I中只有C《關圣陵廟紀略》有《翰墨》篇,篇中收錄五封關羽書信(其中《又致操書》見于注文)。雖然文獻C收錄的書信比〔Ⅱ類〕文獻少,但在有《翰墨》篇這一點上與其他〔Ⅰ類〕文獻差異很大。據(jù)文獻C編者王禹書自序,因當陽關帝廟(今關陵)無志而荊州知府魏勷命他編志,他為編志“撿搜類編”?!邦惥帯焙苡锌赡馨▽儆凇并蝾悺车奈墨I(文獻B的出版比文獻C早八年),因此文獻C受到〔Ⅱ類〕文獻影響的可能性很大。

      總而言之,關羽書信的收錄狀況大致反映著“關羽文獻”兩種類型的特征。屬于〔Ⅱ類〕的文獻,除了傳說外也盡量搜羅書信,把它們通通放在書中。所以從書信方面也能看出〔Ⅱ類〕的特征。屬于〔Ⅰ類〕的文獻中A和E收錄書信很少;A、E、F沒有《翰墨》篇;F只把書信看做一種資料而已,可見這些文獻大致慎重地對待關羽的書信,這種態(tài)度符合〔Ⅰ類〕文獻的特征,但是也有像文獻C那樣例外的情況。

      有些人認為關羽的書信沒有研究價值,然而,由本文的論述可以看出,通過仔細看每一封信和其按語、評語等,能了解到時人對關羽的看法、時人對關羽崇拜采取什么樣的態(tài)度、時人對三國故事與三國史的區(qū)別的認識、寫關羽書信人的文化水平、當時流行的《三國演義》版本等很多事,當然也能知道各“關羽文獻”編者的看法、各“關羽文獻”的特征等。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學者應該消除成見,才能在研究上不斷地進步。

      注:

      ①參看[日]伊藤晉太郎《關于關羽文獻的本傳》(原題為《關羽文獻の本傳について》),日本:《藝文研究》93,2007年。

      ②張志江指出崇拜關公的人們替關公撰寫這些書信(張志江《關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年版,第226-227頁)。

      ③關于關羽崇拜的主要論著如下:[日]井上以智為《關羽祠廟的由來與演變》(原題為《關羽祠廟の由來并に變遷》),日本:《史林》26‐1、2,1941年;[日]原田正巳《關于關羽信仰的幾個要素》(原題為《關羽信仰の二三の要素について》),《東方宗教》第八、九合集號,1955年;黃華節(jié)《關公的人格與神格》,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版;[日]金文京《三國志演義的世界》(原題為《三國志演義の世界》),東方書店,1993年版,第149-155頁;梅錚錚《忠義春秋——關公崇拜與民族文化心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蔡東洲、文廷?!蛾P羽崇拜研究》,巴蜀書社,2001年版;[日]二階堂善弘《中國的神明神仙人氣者列傳》(原題為《中國の神樣神仙人氣者列傳》),日本:平凡社,2002年版,第21-40頁。另外,[日]大塚秀高《關羽的故事》(周兆新編《三國演義叢考》,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原載日本:《埼玉大學紀要》30,1994年)涉及到清盧湛《關圣帝君圣跡圖志全集》中的圣跡圖及圣跡圖所依據(jù)的王朱丹《漢前將軍壯繆侯關圣帝君祖墓碑記》;洪淑苓《關公民間造型之研究——以關公傳說為重心的考察》(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5年版)介紹了《關圣帝君圣跡圖志全集》的內(nèi)容。

      ④關于“關羽文獻”的主要論著如下:顏清洋《關公全傳》,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版,第307-308頁;劉海燕《從民間到經(jīng)典——關羽形象與關羽崇拜的生成演變史論》,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4年版,第127-135頁;洪淑苓《文人視野下的關公信仰——以清代張鎮(zhèn)〈關帝志〉為例》,《2006華人民間信仰學術會議》論文,臺北,2006年;[日]伊藤晉太郎《關于關羽文獻的本傳》;[日]小久保元《關羽圣跡圖的基礎研究》(原題為《關羽圣跡圖の基礎研究》),日本:《中國語中國文化》5,2008年。

      ⑤除各文獻的序跋外,也參看了[日]大塚秀高《關羽關系文獻目錄兼所藏目錄》,《關于中國的“物語”文學的盛衰和其母題——以俗文學,尤其是俗曲與寶卷為中心》(原題為《中國における“物語”文學の盛衰とそのモチーフについて――俗文學、とりわけ俗曲と寶巻を中心に――》),日本,1996年;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所藏漢籍目錄”(http://www3.ioc.u-tokyo.a(chǎn)c.jp/kandb.html)。

      ⑥[日]大塚秀高《關羽關系文獻目錄兼所藏目錄》據(jù)孫殿起《販書偶記》以該書的初刊年份為乾隆三十八年(1773)。

      ⑦???蘄陽子編著《萬世人極——關公》第二卷,九州出版社,2000年版,第276、277頁。

      ⑧?????田福生《關羽傳》,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178、157、146、163、164、280頁。

      ⑨除《三國演義》外,《三國志平話》和雜劇《關云長千里獨行》中都有這個情節(jié)。

      ⑩《三國志平話》、雜劇,以及除嘉靖壬午本之外的《三國演義》等。

      ???顏清洋《關公全傳》,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版,第566、565頁。

      ?[日]伊藤晉太郎《關羽的書信與單刀會——再談關羽文獻的本傳》(原題為《關羽の手紙と單刀會——關羽文獻の本傳についての補說——》),《狩野直禎先生傘壽記念三國志論集》,日本:三國志學會,2008年版。

      ?此外,劉海燕認為,此信“似是表現(xiàn)自己的志向和對曹操的感激”。見《從民間到經(jīng)典——關羽形象與關羽崇拜的生成演變史論》,第132頁。

      ?轉(zhuǎn)引自C《關圣陵廟紀略》卷二《翰墨》。

      ?據(jù)F《關帝事跡征信編》卷三十《書略》,清杭州無名氏撰,共五卷。

      ???????轉(zhuǎn)引自F《關帝事跡征信編》卷十二《軼聞》。

      ?按:當作“天威不違顏咫尺”(《左傳·僖公九年》),其意思是天鑒察不遠,威嚴常在面前。

      ???劉海燕《從民間到經(jīng)典——關羽形象與關羽崇拜的生成演變史論》,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4年版,第132、133頁。

      ?嘉靖壬午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卷六《關云長封金掛印》出現(xiàn)關羽辭曹操書,但文字與此信完全不同。

      ?引自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華書局,1999年版,第983頁。

      ?參看《三國志·武帝紀》、《關羽傳》。

      ?《小窗自紀》卷四,見朱一玄、劉毓忱編《三國演義資料匯編》,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503頁(此書于1983年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初刊)。

      ?引自陳翔華主編《三國志演義古版叢刊五種》第一冊,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1995年版,第376頁。

      ?分別參看[日]上田望《〈三國志演義〉毛評本的傳播》,《文學遺產(chǎn)》2000年第4期;[日]中川諭《關于繼志堂刊〈三國英雄志傳〉》(原題為《繼志堂刊〈三國英雄志傳〉について》),日本:《中國-社會與文化》(原題為《中國-社會と文化》) 20,2005年。

      ?如上文所述,《慰先帝書》是把《三國演義》中劉備走荊州前關羽安慰他說的一段話修改寫成的。但“關羽文獻”中它明明是寫給劉備的一封書信。那么關羽何時會有可能寫安慰劉備的書信呢?如田福生所說,在曹營知道劉備蹤跡后書寫很自然。

      ?各“關羽文獻”的篇章盡管內(nèi)容類似,但篇名有所不同。本文把收錄關羽翰墨的篇章都統(tǒng)稱為《翰墨》篇。

      ?D《圣跡圖志》有兩個《翰墨》篇,篇名分別為《圣帝翰墨》、《圣帝文辭》,關羽的書信見于《圣帝文辭》。

      作者單位: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qū)三番町6-16二松學舍大學

      責任編輯:胡蓮玉

      猜你喜歡
      關帝三國志關羽
      “關羽”去世
      成都武侯祠兩個不合歷史、禮制現(xiàn)象的文化釋讀
      文史雜志(2020年3期)2020-07-07 09:32:27
      稱象
      大話三國志
      建構(gòu)主義視角下關羽“關帝”角色的形成
      閑話關羽護嫂
      特別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4:00
      關帝
      詩潮(2017年4期)2017-12-05 10:16:18
      《三國志演義》的“知遇”之感
      名作欣賞(2017年25期)2017-11-06 01:40:12
      關羽大意失荊州
      我是繽果
      裕民县| 永胜县| 霍州市| 托克托县| 凤山市| 平遥县| 富锦市| 谷城县| 闽侯县| 多伦县| 鹤岗市| 会泽县| 高邮市| 大石桥市| 休宁县| 龙陵县| 玉山县| 天台县| 丰顺县| 东乡县| 柘荣县| 桂东县| 扶沟县| 惠州市| 永定县| 兴文县| 四子王旗| 皮山县| 老河口市| 扶沟县| 镇原县| 景洪市| 德庆县| 营山县| 东宁县| 庄浪县| 砀山县| 尉氏县| 景洪市| 大足县| 太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