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東海 尚瑞花
(中山大學教育學院體育系,廣東廣州 510275)
高校開放式體育教學實踐研究
——兼論中山大學的實踐效果
武東海 尚瑞花
(中山大學教育學院體育系,廣東廣州 510275)
以中山大學體育教學為個案,介紹了高校開放式體育教學改革的原則、指導思想、主要內容以及合理實施開放式體育教學改革后的成效;分析了高校開放式體育教學改革的價值所在,以期為體育課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提供理論與實踐的支撐。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開放式體育教學
開放式教學源于科恩(R.C.Cohn)1969年創(chuàng)建的以題目為中心的“課堂討論模型”和“開放課堂模型”——人本主義的教學理論模型[1]。開放式體育教學從廣義上理解,可以看成是大課堂學習,即學習不僅是在體育課上,也可以通過其它的相關途徑與方式來進行;開放式體育教學在狹義上可以說是學校體育課堂教學,就課堂教學題材而言,它不僅可以來自教師、教材,也可以來自生活,來自學生等多種渠道。
目前,很多院校仍然在從事傳統(tǒng)體育教學,雖然部分高校在嘗試進行開放式體育教學,但效果往往不理想,這其中有很多原因,本文期望通過在中山大學的教學實踐過程和教學效果為相關單位提供借鑒。
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存在以下弊端:1)教學模式單一;2)課時限制;3)機械執(zhí)行教學大綱;4)學生缺乏提出自我目標的動力機制;5)師生關系不和諧、互動性差。
針對上述種種弊端,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推行開放式教學模式,有利于進一步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教學效果,讓學生在有限的學時內獲得更多的體育知識,培養(yǎng)對體育的興趣,逐步養(yǎng)成鍛煉的習慣[2]。
高校體育應該以“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為總體思想,為適應21世紀科技發(fā)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必須適合當代科技發(fā)展、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求,以德育為核心,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學生身心發(fā)展為本,突出“健康第一”,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以適應新世紀的社會生產和現(xiàn)代生活對人的挑戰(zhàn),造就一代身心健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育部印發(fā)《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指出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努力倡導開放式、探究式教學,努力拓展體育課程的時間和空間[3]。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應具有自主選擇課程內容、自主選擇任課教師、自主選擇上課時間的自由度,營造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氛圍[4]。
在現(xiàn)有的條件下以盡量滿足學生的運動、健身需要為原則;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包括3個方面對學生開放,即:硬件開放——場地的提供、器材的滿足、時間的保障;軟件開放——教學內容開放;對象開放——面向全校各專業(yè)、各年級本科生與研究生及全校教師。
開放以后,學生增加了活動的自由,項目的選擇更具有指向性,更主要的是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與良好運動習慣的養(yǎng)成。但是,開放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放手不管,教師的指導作用在開放進程中應予以加強而不是削弱,采用啟發(fā)式、互動式、探索式的教學方法才能使開放取得良好的效果。當然,開放也不一定要向全體學生大面積的全面開放,開放要根據(jù)本校的自身特點和現(xiàn)有教學師資、場地條件逐步對學生實行開放,并不斷增加開放時間、空間和項目內容。
在具體的實施中應做好以下幾點:
1)健身性與文化性相結合。緊扣課程的主要目標,把“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作為確定課程內容的基本出發(fā)點,同時重視課程內容的體育文化含量。
2)選擇性與實效性相結合。學校應根據(jù)學生的特點以及地域、氣候、場館設施等不同情況確定課程內容,課程內容應力求豐富多彩,為學生提供較大的選擇空間。要注意課程內容對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的實效性,并注意與中學體育課程內容的銜接。
3)科學性和可接受性相結合。教學內容應與學科發(fā)展相適應,反映本學科的新進展、新成果。要以人為本,遵循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興趣愛好,既要考慮主動適應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也要考慮主動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為學生所用,便于學生課外自學、自練。
實行全方位、多層次的開放式教學是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和發(fā)展方向,是對傳統(tǒng)體育教學的一種挑戰(zhàn),它不只在于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開放,更側重的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上的開放,是觀念意識上的開放,是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是一種個性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更能滿足學生求知、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欲望,側重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培養(yǎng),它能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和個性發(fā)展創(chuàng)造好的外部環(huán)境,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能比較有效的解決當前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可以在高校體育教學活動中嘗試以下三種方式。
1)教學內容開放:在必修課中引入選修機制,使教學內容更具彈性,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不同學科、不同專業(yè)、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除規(guī)定各學科學生要必選某項目外,又列出相當數(shù)量的可選項目??蛇x項目可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和志趣自主選擇體育項目,在完成必修學分以外,鼓勵學生更多投入運動當中,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另外,如條件允許,可開展多媒體教學和多種教學模式的理論與實踐探索,選擇價值高、實用性強的內容,做到易教、易學、易用并由單純的增強體質向強調身體素質、心理和社會適應全面化發(fā)展轉化,努力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健康觀和終身鍛煉的習慣。
2)教學時間開放:在確保必修課學生上課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在時間和場地、設施上給予滿足,利用早晨、晚間或節(jié)假日等多時段開放。
3)教學管理的開放:基于多數(shù)高?,F(xiàn)在多校區(qū)管理的情況下,讓各個校區(qū)的學生根據(jù)各自的教學要求自主的選擇運動項目、時間和指導教師,盡量實現(xiàn)學期前的預約。同時在網上開辟教師與學生交流系統(tǒng),實現(xiàn)網上討論、答疑和教務管理。
為確保擴大招生和大面積開放教學情況下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學秩序的穩(wěn)定,各高校要在開放教學運行中加強各項規(guī)范化建設與改革,到目前為止很多高校根據(jù)各自的實際情況已經制定了一套相對有效、適合大學體育教學的“全開放”運行的管理制度和教學規(guī)范。
開放式的體育教學是一項比較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過去很多高校手工式的教學管理方式已遠遠不能適應這方面的要求。一些高校先后開發(fā)了基于校園網的網絡選課系統(tǒng),這些系統(tǒng)具有功能強、運行可靠和使用方便等特點,從項目的設置、學生的選擇、教學安排、登記成績和名單生成打印等幾乎所有涉及教學環(huán)節(jié)都可以在系統(tǒng)下運行,整個教學過程在電子系統(tǒng)的調控下秩序井然,傳統(tǒng)的管理手段無法與之相比。
經過廣大體育工作者的努力與實踐,目前,中山大學體育開放式教學已經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促進教學觀念和學風的轉變;2)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分層次和個性化的教學要求;3)提高了體育教師隊伍水平和教學質量;4)教學資源利用率有所提高;5)課中、課下師生的關系、互動性得到改善與增強。
總之,我們要在今后的實踐與探索中進一步優(yōu)化體育課程結構體系,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提高科學化程度,彰顯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
[1]夏江濤.開放式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09(25):163.
[2]周新華,王曉成.創(chuàng)建大學體育課新模式的思考[J].體育學刊,2001,8(2):99-100.
[3]王銳,王宗平.對新《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解讀[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3,19(3):79-82.
[4]朱小綠.“開放式”體育教學模式初探[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6,14(2):41-42.
On Open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College——Based on the practice effects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Wu Donghai,Shang Ruihua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Education School,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510275,Guangdong,China)
This paper taking Sun Yat-sen University as a case,introduces the principle,guiding ideology and main content onopen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college.Simultaneously,summed up the effects after reforming;analyzed the value of the open physical edueation,in order to provied the theorical and praetical help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t of P.E.curriculum system.
university sports;teaching reform;open physical education
G807.4
A
1672-1365(2011)03-0129-02
2010-04-27;
2010-05-20
武東海(1977-),男,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