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社群主義“自我”觀的批判性分析
      ——方法論的視角

      2012-01-22 11:25:56郭佩惠
      關鍵詞:自我自由主義社群

      郭佩惠

      (西南林業(yè)大學思政部,云南昆明 650244)

      社群主義“自我”觀的批判性分析
      ——方法論的視角

      郭佩惠

      (西南林業(yè)大學思政部,云南昆明 650244)

      新自由主義認為自我優(yōu)先于其目的和價值,他們假定社會是由獨特的個人組成的,每個人都先驗地擁有一種作為認同的自我,其哲學基礎和論證方法都是個人主義的?;谝环N整體主義的方法論立場,社群主義認為自由主義的這種個人觀念在根本上是錯誤的;在他們看來,個人是生活在社群之中的,個人的行為、活動是受社群關系所制約的,因此,社群是自我的歸屬。從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來看,社群主義的“自我”觀是一種抽象的整體主義,社群主義在某種程度上看到了個人要受社群的制約,但在另一方面又把社群當作是高于個人的抽象集體。

      社群主義;自我;現(xiàn)實的個人

      當代社群主義作為與自由主義相對立的政治哲學流派出現(xiàn)于20世紀80年代西方的學術政治理論中,主要以A·麥金太爾、米歇爾·桑德爾、查爾斯·泰勒、米歇爾·沃爾澤等為代表。對個人(自我)的本質(zhì)及個人與社會關系的理解的分歧是這兩大政治哲學派別爭論的核心問題。

      一、社群主義自我觀的基本內(nèi)容

      社群主義的自我觀是建立在對以羅爾斯為代表的新自由主義個人概念圖式的批判基礎之上的,新自由主義的哲學基礎和論證方法都是個人主義,認為自我優(yōu)先于其目的和價值,他們假定社會是由獨特的個人組成的,每個人都先驗地擁有一種作為認同的自我。羅爾斯“無知之幕”和“原初狀態(tài)”中的個人便是其典型表現(xiàn)?;谝环N整體主義的方法論,社群主義者指出,自由主義的這種個人觀念在根本上是錯誤的,在他們看來,個人是生活在社群之中的,個人的行為、活動是受社群(社會)關系所制約的,自由主義的個人觀念是抽象的、虛幻的,社群是自我的歸屬。社群主義者從不同的側面對自由主義的抽象、虛幻自我觀念進行了批判。

      (一)麥金太爾:“敘事”中的自我

      麥金太爾指出,包括正義在內(nèi)的人們的道德價值觀念是歷史地遺留下來的,而不是像自由主義所稱的那樣是與生俱來、一成不變的,只有在個人所處的社群的歷史傳統(tǒng)和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才能更好地理解自我觀念。針對自由主義者的先于目的和價值的自我觀念,麥金太爾提出了一種“敘事”中的自我觀念。

      第一,“敘事”是人與其他存在物相區(qū)別的一個根本特征。麥金太爾指出,“我們的敘述和我們的實踐所包容的一切,在這個領域里的一個最基本的區(qū)分,就是人類存在物和其他存在物的區(qū)分。人類存在物是能夠闡述的,他們是闡述的作者,而其他存在物則不能?!保?]209“要成功地識別和理解某人正在做什么,我們總是把一個特殊事件置于一些敘述的歷史背景條件中,這歷史既有個人所涉及的歷史,也有個人在其中活動和所經(jīng)歷的環(huán)境的歷史?,F(xiàn)在這點變得很清楚了;我們通過這種方式使得其他人的行為可以理解,因為行為本身有一種基本的歷史特征。正是因為我們過著可敘述的生活,也因為我們依據(jù)我們所過的敘述生活理解我們自己的生活,敘述形式才是理解其他人的行為的適當形式。故事在它被說出來以前就存在——除了虛構的以外?!保?]212“人不僅在他的小說中而且在他的行為與實踐中,本質(zhì)上都是一種講故事的動物。”[1]206

      第二,“敘事”的自我是生活中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之中的,即這種自我概念“的統(tǒng)一性存在于一種將出生、生活與死亡作為敘事的開端、中間與結尾連接起來之敘事的統(tǒng)一性中。”[1]206在麥金太爾看來,自由主義的道德主體似乎是一群在海上遇難后被拋到荒島上的人,而且互不相識。[1]250自由主義的這種主體——即有著先天權利、權益的“個人”——是一種虛構。而建立在虛構主體概念上的理論是站不住腳的,必須以人的社會性內(nèi)容來取代抽象的、自由的個人。

      第三,“敘事”的自我是受其角色、背景條件所制約的,也即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麥金太爾指出:“一個人的所作所為之所以是可理解的,深刻地取決于這一事實,即我們就處在我們自己的敘述合作者的位置(有時還不及他們)。唯有在想象中,我們生活在無憂無慮的故事里。在生活中,正如亞里士多德和黑格爾所注意到的,我們總是處于一定的約束之下?!保?]213自我與他的社會的和歷史的角色和地位是不可分離的?!拔业纳畹墓适率怯肋h被包括在我得到的我的身份的那些社會共同體的故事中。我的出生就帶著一個過去,可個人主義者的模式則力圖把我自己與這個過去切斷,而這就要扭曲我現(xiàn)在的關系。一種歷史身份的占有和一種社會身份的占有是重合的?!保?]221

      (二)自我不可能先于目的——桑德爾對羅爾斯虛幻道德主體的批判

      羅爾斯在為正義的首要地位作辯護時強調(diào)權利對于善的優(yōu)先性。因此,在追求他們各自不同的目標的過程中,個人或人們之間的各種關系應接受某種正當觀念的調(diào)節(jié),而不應該比如說是政治風波的影響。在桑德爾看來羅爾斯的上述觀點中隱含著這樣一個假定,即的確存在著先于其“目的”的“自我”。因為羅爾斯曾指出:“自我先于目的,而目的是由自我加以肯定的?!保?]560對于此,桑德爾評論說:

      第一,自我相對于其目的而言具有優(yōu)先性,這意味著,我并不僅僅是由經(jīng)驗產(chǎn)生的各種累積的目標、特征和目的的被動儲藏所,也不只是各種環(huán)境條件的偶然變化的產(chǎn)物,而總是一個不能被還原的主動的、欲望著的行為主體,我作為這樣一個行為主體,是與我的環(huán)境有區(qū)別的,并具有選擇能力。[3]19

      第二,自由主義把個體理解為一個完全與其經(jīng)驗給予性特征相分離的自我在理論上是站不住腳的。桑德爾指出,自由主義對人的這種理解方式,在本質(zhì)上無非是一個抽象而已,它把人理解為一個“完全抽象化的”主體,這種主體構成了與“完全情境化的”主體相對立的一極。[3]21這樣的一個主體不可能進行理性的選擇。它被剝奪了所有的經(jīng)驗,因而也就喪失了動機和思維的能力。如此將主體與經(jīng)驗徹底分離所付出的代價,是將人的本質(zhì)理解為任意性的。桑德爾認為羅爾斯在原初狀態(tài)中隱含的對人的理解實際上是把人理解為一個沒有選擇能力的“完全抽象化的主體”?!霸鯛顟B(tài)中的人的概念太形式化、太抽象化了,也與偶然性分離得太遠,因而不足以說明必要的動機因素是什么?!保?]27-28

      第三,人們所生活的共同體規(guī)定著個人及其擁有的特征。任何個人都不能脫離一定的社會共同體而存在,個人的認同和屬性正是由他的“身處其中的社會所規(guī)定的”,是社會的產(chǎn)物,“對于我們來說,共同體描述的,不只是他們作為公民擁有什么,而且還有他們是什么;不只是他們所選擇的一種關系(如同在一個志愿組織中),而是他所發(fā)現(xiàn)的依賴;不只是一種屬性,而且還是他們身份的構成成分”。[3]150此外,自我不可能先于其價值和目的,正是價值和目的決定著自我,這些價值和目的并非是先天形成的,也是由社會的歷史文化塑造出來的。

      總之在桑德爾看來以羅爾斯為代表的新自由主義個人觀念顛倒了個人與社會(社群)的關系。任何個人都不能脫離社群,個人的認同和屬性是由他所在的那個社群決定的,因此,個人是社會的產(chǎn)物。

      (三)道德空間中的自我——泰勒的駁斥

      社群主義者泰勒與麥金太爾類似,主張“人類是自我解釋的動物和生靈,其作為人的身份依賴于他們的來源并且從屬于他們從其生活的語言共同體獲得的善觀念?!保?]116

      泰勒在《解釋與人文科學》中指出,“如果這樣,我們便不得不把人看作是一種自我解釋的動物。他必須是這樣一種動物,因為不存在獨立于他們的自我解釋的有關他們的意義結構這種東西;因為每一個人都與他人組合在了一起。但是,我們的解釋文本與它們所解釋的東西并不是異類的;因為被解釋的東西本身是一種解釋;一種對于這種意義構成有所貢獻的經(jīng)驗意義的自我解釋。換言之:我們試圖發(fā)現(xiàn)的那種一致性本身是部分地由自我解釋構成的。”[4]125從這里可以看出,泰勒認為個人的身份——作為特定的個人以及作為某種類型的行動者——是部分地(或許主要地)由內(nèi)在的自我解釋所構成的。

      當然,自我解釋及其認同不是靠自身確定的,不是“自我的獨白”,“人類生活的本質(zhì)特征就是其根本性的對話特征”,“我的認同本質(zhì)性地依賴于我和他者的對話關系”,“認同和自我是在有意義的他者持續(xù)的對話和斗爭中形成的?!薄拔覀儾皇窃谖覀兪怯袡C體的意義上而言是自我的,或者,在我們有心和肝的意義上我們并不擁有自我。我們是具有這些器官的生物,但這些器官是完全獨立于我們的自我解釋或自我解釋或對我們具有意義的事物的。但是,我們只是在進入某種問題空間的范圍內(nèi),如我們尋找和發(fā)現(xiàn)向善的方向感的范圍內(nèi),我們才是自我?!保?]47也就是說,一個人不能基于他自身而形成自我及其認同,自我及其認同存在于與他人的社會聯(lián)系與交流之中,并通過作為某一社群的個人的成員資格而被發(fā)現(xiàn)的;自由的個人或自在的道德主體,只有在特定的社群的共同的文化關系與傳統(tǒng)中才能形成與維持其認同。概括而言,自我不是完全自足的,而是依賴于“他者”,必然地受“環(huán)境”規(guī)定、由社群決定的。

      因此,個人作為一個自主的主體,只有在社群中才能發(fā)展起來。自由主義那種在本質(zhì)上絕對自由、可以獨立于社會現(xiàn)實之外而又無關其社會角色的抽象自我觀念或虛幻個人完全是自欺欺人,是虛幻的,在現(xiàn)實中是根本上不存在的。

      二、“現(xiàn)實的個人”——人本質(zhì)的唯物史觀審視

      在馬克思主義看來,不論是自由主義還是社群主義在對人的本質(zhì)的解釋中都未能以一種科學的方法論作為指導,而馬克思主義在對政治哲學的基本問題進行闡述時卻是以科學的歷史觀——唯物史觀為基礎的。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馬克思、恩格斯指出:“這種歷史觀就在于從直接的物質(zhì)生產(chǎn)出發(fā)闡述現(xiàn)實的生產(chǎn)過程,把同這種生產(chǎn)方式相聯(lián)系的、它所生產(chǎn)的交往形式即各自不同階段上的市民社會理解為整個歷史的基礎,從市民社會作為國家的活勞動描述市民社會,同時從市民社會出發(fā)闡明意識的所有各種不同理論的產(chǎn)物和形式,如宗教、哲學道德等等,而且追溯它們產(chǎn)生的過程。這樣當然也能夠完整地描述事物(因而也能夠描述事物的這些不同方面之間的相互作用)。這種歷史觀和唯心主義歷史觀不同,他不是在每個時代中尋找某種范疇,而是始終站在現(xiàn)實歷史的基礎上,不是從觀念出發(fā)來解釋實踐,而是從物質(zhì)實踐出發(fā)來解釋觀念的形成?!保?]92“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chǎn)中發(fā)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系,即同他們的物質(zhì)生產(chǎn)力的一定發(fā)展階段相適應的生產(chǎn)關系。這些產(chǎn)生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jīng)濟結構,既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筑建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式與之相適應的現(xiàn)實基礎。物質(zhì)生活的生產(chǎn)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保?]32

      基于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馬克思主義認為,自由主義思想家研究問題的出發(fā)點是一種抽象的、孤立的、超社會的“自然人”,也就是說他們是以一種抽象的人性論作為其理論前提的。因而他們不可能正確的解釋個人的本質(zhì)。馬克思認為,這種以抽象的人性論為前提的哲學思想,在理論上是一種“魯濱遜故事的錯覺”,在實踐中便會以個人主義立場來闡述其政治哲學理論。

      那么,社群主義對新自由主義的批判是否就正確揭示了個人的本質(zhì)呢?在馬克思主義看來,社群主義與自由主義一樣,他們也未能正確把握人的本質(zhì),他們在強調(diào)人的社會屬性——“敘事、自我解釋”等——的同時而忽視了人的自然特征,忽視了人的個性。與新自由主義一樣,社群主義同樣犯了片面性的錯誤,區(qū)別只在于與自由主義強調(diào)個人相比,社群主義的天平偏向了社群這一方。相對于自由主義完全以個人為本位,輕視社會存在的意義而言,社群主義則完全以社會整體為本位,漠視個人的價值,把社群看成是脫離了個人而存在的抽象整體,是一種抽象的整體論。而馬克思主義則以“現(xiàn)實的人”為出發(fā)點構建其政治哲學的基本理論。

      馬克思指出,解釋問題的前提不能是虛構的,虛構的前提什么問題也不能夠解釋?!拔覀儸F(xiàn)在必須弄清楚私有制,貪欲和勞動、資本、地產(chǎn)三者的分離之間,交換和競爭之間,人的價值和人的貶值之間,壟斷和競爭等等之間,這全部異化和貨幣制度之間的本質(zhì)關系。但不要像國民經(jīng)濟學家那樣,當他想說明什么的時候,總是置身于一種虛構的原始狀態(tài)。這樣的原始狀態(tài)什么問題也說明不了。”[8]51“由此可見,事情是這樣的:以一定的方式進行生產(chǎn)活動的一定的個人,發(fā)生一定的社會關系和政治關系。經(jīng)驗的觀察在任何情況下都應當根據(jù)經(jīng)驗來揭示社會結構和政治結構同生產(chǎn)的聯(lián)系,而不應當帶有任何神秘和思辨的色彩。社會結構和國家總是從一定的個人的生活過程中產(chǎn)生的。但是,這里所說的個人不是他們自己或別人想象中的那種個人,而是現(xiàn)實中的個人,也就是說,這些個人是從事活動的,進行物質(zhì)生產(chǎn)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質(zhì)的、不受他們?nèi)我庵涞慕缦?、前提和條件下活動著的”[6]71-72。在馬克思主義看來,從自由主義那種原初狀態(tài)和無知之幕之中構建出的抽象、虛幻的個人與社群主義的抽象自我觀出發(fā),是不可能解決任何問題的,解決問題的出發(fā)點在于“現(xiàn)實的個人”。

      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人不是抽象的,而是一個個具體的個人?!拔覀冮_始要談的前提并不是任意想出的,它們不是教條,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加以拋開的現(xiàn)實的前提。這是一些現(xiàn)實的個人,是他們的活動和他們的物質(zhì)生活條件,包括他們得到的現(xiàn)成的和由他們自己的活動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物質(zhì)生活條件?!眰€人對于社會整體來說,具有前提性的意義?!皩τ诟鱾€個人來說,出發(fā)點總是他們自己,當然是在一定歷史條件和關系中的個人,而不是思想家們所理解的‘純粹的’個人?!保?]86“在任何情況下,個人總是‘從自己出發(fā)的’?!薄八麄兪侨缢麄冊堑臉幼佣鴱摹约骸霭l(fā)的,至于他們曾有什么樣的‘人生觀’則是無所謂的?!保?]514-515馬克思恩格斯又進一步指出,作為現(xiàn)實的人,不可能獨立地存在,“不是處在某種虛幻的離群索居和固定不變狀態(tài)中的人,而是處在現(xiàn)實的、可以通過經(jīng)驗觀察到的、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發(fā)展過程中的人?!比伺c人之間必然地會發(fā)生各種各樣的聯(lián)系,“以一定的方式進行生產(chǎn)活動的一定的個人,發(fā)生一定的社會關系和政治關系?!保?]73

      馬克思恩格斯多次論述了個人與社會整體相互依賴的關系,他們指出:一方面,個人無法離開社會而存在,社會是個人賴以存在與發(fā)展的必不可少的環(huán)境條件,“人是最名副其實的政治動物,不僅是一種合群的動物,而且是只有在社會中才能獨立的動物。孤立的一個人在社會之外進行生產(chǎn)——這是罕見的事,在已經(jīng)內(nèi)在地具有社會力量的文明人偶然落到荒野時,可能會發(fā)生這種事情——就像許多人不在一起生活和彼此交談而竟有語言發(fā)展一樣,是不可思議的?!保?0]21“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fā)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集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9]84另一方面,社會發(fā)展的基本宗旨、基本意義在于使每一個社會成員獲得自由和全面的發(fā)展,社會整體發(fā)展的實現(xiàn)也有賴于個人的充分發(fā)展,人類理想的社會“將是這樣一個聯(lián)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6]294

      雖然個人具有社會性,受社會關系所制約,不是自由主義所描繪的“抽象的、虛幻的個人”,但同時,個人也不是像社群主義設想的那樣是和社會截然對立的。因此,我們應當避免把“社會”當作抽象的共同體同個體對立起來,個體是社會存在物。個體的生命表現(xiàn),即使不采取共同的、同他人一起完成的生命表現(xiàn)這種直接形式,也是社會生活的表現(xiàn)和確證。人的個體生活和類生活不是各不相同的,盡管個體生活的存在方式是——必然是——類生活的較為特殊的或者較為普遍的方式,而類生活是較為特殊的或者較為普遍的個體生活。在馬克思主義看來,人既是個體又是總體。因此,人是一個特殊的個體,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為一個個體,成為一個現(xiàn)實的、單個的社會存在物,同樣,他也是總體,觀念的總體,被思考和被感知的社會的自為的主體存在,正如他在現(xiàn)實中既作為對社會存在的直觀和現(xiàn)實享受而存在,又作為人的生命表現(xiàn)的總體一樣。[8]84

      事實上,個人與社會不是抽象對立的,而是相互通連,彼此同構的,“獨立的個人是在經(jīng)驗中不存在的抽象物,同樣,脫離個人的社會也是如此,只有這樣的人類生活才是真實的;它既可以從個人方面考慮,也可以從社會,即普遍的方面考慮;而且,事實上它永遠包含著個人和普遍的兩個方面?!保?1]27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是從事生產(chǎn)活動的現(xiàn)實的、歷史的個人,他們在生產(chǎn)活動中形成交往關系,人們交往活動的結果便產(chǎn)生了社會和國家,“社會結構和國家是個人的活動中形成的,但個人之構成社會并非一種孤立的行為,任意的舉動”。[12]268正是在人們交往活動結成的社會共同體中,每個人都成為身與心、天與人、個體性與社會性、發(fā)展階段性與過程性相統(tǒng)一的個體存在,內(nèi)在的既有感性與生命形態(tài)也有理性與精神的規(guī)定,既是獨特個性又展開為類和社會的結構。

      由此可見,無論是新自由主義還是其批評者——社群主義,由于其理論都未能以一種科學的方法論作為指導,因而都沒能夠正確揭示個人的本質(zhì)及個人與社會的真實關系。只有馬克思主義以唯物史觀為指導,才正確揭示了個人的本質(zhì),一方面社會是由單個的個人組成的,另一方面,個人又離不開社會,受制于社會關系的制約。在此基礎上,馬克思主義能夠解決好個人與社會的矛盾,實現(xiàn)個人與社會(社群)、個人與群體(共同體)、個人與國家的和諧發(fā)展。

      [1] A·MacIntyre,After Virtue[M].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1984.

      [2] John·Rawls,“A Theory of Justice”[M].Oxford Press,1971.

      [3] M·J·Sandel,“Liberalism and the limits of Justic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4] 史蒂芬·繆哈爾、亞當·斯威夫特.自由主義者與社群主義者[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5] 查爾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現(xiàn)代認同的形成[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

      [6]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 馬克思.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9]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0]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1] 查爾斯·霍頓·庫利.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

      [12] 陳晏清,王南湜,李淑梅.現(xiàn)代唯物主義導引[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6.

      A Critical Analysis of“Self”View of Communitarianism——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thodology

      GUO Pei-hui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outhwest Forest University,Kunming 650224,China)

      New-liberalism believes that self is prior to its aim and value and it assumes that our society consists of particular individuals.According to new-liberalism,everyone has a priori identified self,and the philosophy base and interpretation methods of liberalism are individualistic.Based on a holism methodology,communitarianism believes the individualistic idea of liberalism is basically wrong and according to it,the individual lives in the community,so one’s behavior and activity are limited by community relationship.Therefore,community is the individual’s self-ascription.Viewed from Marxism opinion,on the one hand,the self view of communitarianism is an

      holism and it notices that individual is constrained by community to some extent,but on the other hand,it regards community as anAbstractcollection above individuals.

      communitarianism;self;real individual

      B152

      A

      1009-105X(2012)02-0006-05

      2012-05-10

      郭佩惠(1975-),女,西南林業(yè)大學思政部講師,華中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博士生。

      猜你喜歡
      自我自由主義社群
      必須宣布新自由主義已完結。下一步何去何從?
      英語文摘(2019年8期)2019-11-04 00:57:36
      社群短命七宗罪
      反對自由主義
      嚴明黨的紀律,克服自由主義——毛澤東《反對自由主義》導讀
      真實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人間(2016年27期)2016-11-11 15:20:56
      探討私小說中的“自我”
      科幻中的美與自我
      成長中的“自我”
      電影評介(2016年12期)2016-08-23 21:53:01
      至善自由主義和政治自由主義
      母嬰電商的社群玩法
      平和县| 天峨县| 罗田县| 平远县| 安徽省| 彭水| 昌邑市| 武强县| 双鸭山市| 扬州市| 姚安县| 商水县| 斗六市| 长沙县| 隆林| 皮山县| 巴林左旗| 关岭| 加查县| 津南区| 紫阳县| 鲜城| 新邵县| 聂拉木县| 巍山| 威信县| 新田县| 金湖县| 浦县| 吴江市| 会昌县| 酉阳| 黔西县| 游戏| 侯马市| 汶上县| 清流县| 金堂县| 武陟县| 涿州市| 土默特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