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理想大學與現(xiàn)實大學的反差

      2012-03-20 14:54:09暴景升
      文化學刊 2012年6期
      關鍵詞:理想權力德育

      暴景升

      (遼寧師范大學,遼寧 大連 116029)

      隨著改革開放的成功、經(jīng)濟的持續(xù)繁榮,大學也獲得了長足的發(fā)展,根據(jù)2012年8月30日教育部發(fā)布的《2011年全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統(tǒng)計,2011年全國各類高等教育總規(guī)模達到3167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26.9%。取得這樣的成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是,中國在追求理想大學的同時,卻存在著諸多與理想大學追求,甚至與教育的本義背道而馳的思路、做法和事實后果,這種巨大的反差不能不引起人們的反思與關注,摒棄媚俗化、功利化、行政化的思路,才能使中國的大學向著理想大學邁進。

      一、何為理想大學

      當代中國的學人與政治家也都信誓旦旦地要打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能夠與西方發(fā)達國家接軌并“抗衡”的現(xiàn)代大學,近年來“一流大學”的回聲不絕于耳,在建設一流大學的過程中,我們的許多努力是可圈可點的,如擴大學校規(guī)模、提高教學設施水平、逐漸增加教育經(jīng)費等??墒?,也出現(xiàn)了一些偏離教育本義、甚至違背教育人性和常識的問題。凸顯了理想大學與現(xiàn)實大學的反差。

      錢理群的這個斷言具有震撼性,也比較具有代表性。他在北大校慶100周年時回答記者的采訪就曾對這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概念進行過解釋,而且還增加了一個 “絕對的”字樣,意指“一己的利益成為他們一切言行的唯一驅動力”。按照他的說法,當代中國的大學教育正面臨著實用主義、實利主義和虛無主義的沖擊,這也正是導致“絕對的、精致的利己主義”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有人形象地說,中國教育存在著“錢學森之問”,也存在著“錢理群之憂”。

      (一)現(xiàn)代西方思想家心目中的理想大學

      何為理想大學?這是一個一直在拷問著思想家和教育工作者的永久性問題,雖然并沒有一個理想大學的藍本或者根本標準,但是,在思想家的哲思和知名大學校長的心靈對話中,在辦學的成功經(jīng)歷中,人們對理想大學大體上達成了一些相關的共識,如大學不僅是培養(yǎng)社會良好公民的場所,而且是知識和智力發(fā)展的基本平臺;不僅是人類崇高價值體系的創(chuàng)造者和探究者,而且是社會的燈塔、社會風尚的定力、文化的指針、精神的家園;不僅是國家發(fā)展的基石,而且是社會繁榮的動力。[1]進而言之,大學更是國家與社會的良心。美國學者克拉克·科爾說道:“大學在維護、傳播和考察永恒真理方面是無以倫比的;在探索新知識方面是無以倫比的;在整個歷史上的所有高等學校中間服務于先進文明的如此眾多的部分方面也是無以倫比的?!盵2]他從大學的功能方面對理想大學進行了詮釋。

      在討論大學的任務時,德國“現(xiàn)代大學之父”洪堡認為大學兼有雙重任務,一是對科學的探求,二是個性和道德的修養(yǎng)。在洪堡那里,科學探求與個性即道德修養(yǎng)是大學主要肩負的兩種重要使命。而以關注大學屬性的英國著名教育家約翰·亨利·紐曼(Newman)則認為大學“是一個傳授普遍知識的地方”[3],大學就應該是 “訓練和培養(yǎng)人的智慧的機構”,“大學講授的知識不應該是對具體事實的獲得或實際操作技能的發(fā)展,而是一種狀態(tài)或理性(心靈)的訓練”,大學的教育應該是以文理科知識為主的“自由教育”和“博雅教育”,以“正確的推理來培養(yǎng)人的理性,使之接近真理”;大學的使命則是培養(yǎng) “有文化修養(yǎng)”、“具備思想和行為上一切優(yōu)良品行”的“紳士”。[4]顯然,西方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概括大學的功用時,不僅強調(diào)大學能夠傳授知識,而且也或顯或隱地說明了大學的道德責任。大學不僅是一種“自由教育”,更是一種“博雅教育”。中國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十分重視學校教育中道德教育。

      (二)中國現(xiàn)代教育家思想家心目中的理想大學

      梁啟超先生早在1903年撰寫的 《論私德》一文中,就曾指出:“竊嘗觀近今新學界中,其龂龂然提絜德育論者,未始無人,然效卒不睹者,無他焉,彼所謂德育,蓋始終不離乎智育之范圍也?!彼畤@道:“嗚呼!泰西之民,其智與德之進步為正比例,泰東之民,其智與德之進步為反比例”。[5]梁啟超在1903年就注意到當時中國教育存在的一個突出的現(xiàn)象,即中國教育過分關注的是智育范圍,雖然也特別強調(diào)德育教育,但實際上是名德育而實智育,甚至將智育變成德育的障礙,用智育來沖擊德育,最終導致病態(tài)的智育。而以“智育的德育”阻礙德育的發(fā)展,德育就會出現(xiàn)問題。在他看來,德育是必須深入反思和注意的大問題。梁啟超的這一思想,雖然反映的是20世紀初期中國教育的現(xiàn)狀,毋寧說仍是當代中國教育的問題所在。目前中國的大學,關注的重心最主要的就是所謂的智育,即知識的傳授。德育則被壓縮到一個非常邊緣的位置。理想的大學,不僅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場所,更是造就學生完美人格的場所。

      著名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在1906年撰文《論教育之宗旨》中明確指出:“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為完全之人物而已”[6]他所說的“完全之人物”是指人的能力的發(fā)達與和諧,他將人的能力分為兩個部分,即身體能力和精神能力。單方面的發(fā)達都不能稱之為“完全之人物”,他又將人的精神分為三個部分,即智力、感情和意志,與其相對的是真、善、美三種理想,因此,“完美之人物”必須同時具備真、善、美三德。正是為了實現(xiàn)這樣的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并分為三個部分,即智育、德育和美育。

      在王國維先生看來,人之為完全之人,內(nèi)外界的知識是十分重要的,只是不同時代有不同的知識需求。知識又可分為理論知識和實際知識,從發(fā)生學的角度看,后者先于前者,而一旦理論知識發(fā)達后,又會成為實際知識的根本。理論知識是人的天性所需要的,而實際知識則是供社會之需求,用于維持人的生活的。所以知識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光有知識是不夠的,“然有知識而無道德,則無以得一生之福祉,而保社會治安寧,未得為完全之人物也?!盵7]人作為一種社會動物,最主要的是看人的行為,不是為知識而知識。所以,古今中外的哲人無不以道德為中心點。人的最高要求,就在于福祉。而人類福祉的實現(xiàn)則與道德有著形影相隨的關系。所以掌握和發(fā)揮道德的力量,自然也就是“教育之任”了。

      在“完全之人物”的教育宗旨下,王國維先生不僅重視德智體美的教育功能,而且十分重視教育的人文主義,在他看來,教育的人文主義以人的和諧發(fā)展為目標,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嚴、人的潛能在教育的過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實現(xiàn)和發(fā)展,教育只有超乎功利的主張,才是真正培養(yǎng)人、發(fā)展人。王國維先生的教育思想,雖然不是專門針對理想大學而發(fā)的,可是我們卻從中看到了一些理想大學的重要因素。

      就數(shù)量而言,中國軍隊具有巨大的潛在優(yōu)勢。但長期以來,許多軍人的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質(zhì)不是很高,官兵的成長模式、知識結構相對單一。而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的模式和內(nèi)容卻發(fā)生著巨大變化,既有純軍事性行動,也有監(jiān)督大選、維持社會治安、保護人道主義援助和保護人權等全方位、多功能的任務。維和行動的復雜化趨勢對我維和人員的素質(zh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他們具有很強的職業(yè)道德和奉獻意識,而且需要他們具備新型綜合素質(zhì),以適應維和行動由“傳統(tǒng)”向“多方位”模式的轉變。

      原復旦大學教授陳銓1922年曾撰文《清華德育之回顧與今后之標準和實施》,在他看來“德育問題是教育上最重要的問題,也是最難著手的問題”,它不是一個泛泛而空洞的名詞,也不是靠宣傳就能解決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最根本的方法是“造成德育生活”,因為在某種意義上說“學校就是社會,教育就是生活”[8]。

      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認為學校的作用巨大,它既可以把人教好,也可能把人教壞。在他看來,“學校以生活為中心。一天之內(nèi),從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人之身,從心到手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校之內(nèi),從廚房到廁所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在他看來,學校就是生活,而生活之處便是教育之處。他斷言“學校有死的有活的,那以學生全人、全校、全天的生活為中心的,才算是活學校。死學校只專在書本上做功夫,間于二者之間的,可算是不死不活的學校”。他還主張“學校是師生共同生活的處所,他們必須同甘共苦”。進一步而言,學校生活又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他強調(diào)學校必須“要有社會化的能力”,要做到這一點的前提首先是被“社會化”[9]。陶行知先生認為衡量學校好壞的一個標準是只要學校的教職員工愿意把自己的子弟送到學校讀書就可以了。試想我們今天有多少大學的老師不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自己的學校,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對自己的學校沒有信心。又有多少家長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國外讀書,是否也是對中國的教育沒有信心呢?

      中國的這些教育家雖然講的并不是直接針對大學的,通常泛指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或者有所側重,但是回顧他們的說教,似乎就是在批評當代中國大學的道德缺失的現(xiàn)狀。他們中間雖然重點談學生,但是也注意到了教師因素的重要性。在《理想大學》研討會上,廈門大學著名教授易中天就明確指出理想大學應該為教授設置道德底線的必要性,至少教授不能和學生爭搶對象。

      二、大學存在的共性問題

      現(xiàn)代大學存在著一些共同的問題。當然,有的問題是現(xiàn)代大學在向理想大學邁進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而有的問題卻是與 “理想大學”背道而馳的問題。如學風浮躁、功利主義、現(xiàn)實主義、教育的行政化、官僚化等。

      在《理想大學》研討會上,召集者劉道玉先生概括了現(xiàn)代大學面臨的五種危機,即人類共同面對的生存挑戰(zhàn)或者熟視無睹或者是束手無策的危機、“非學?;鐣奔葱畔⑸鐣W校的定位危機、功利主義的專業(yè)化教育所面臨的危機、學風危機和教育的財政危機。在他看來,不僅中國,甚至全世界的大學都走在十字路口,大學的危機,既有思想危機,也存在著結構性的和質(zhì)量上的危機。其中大學財務危機是全球性問題。這些危機在中國的大學中也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xiàn)。

      (一)功利主義擊潰了一些大學的最后底線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劉海峰說,社會上的腐敗現(xiàn)象在大學里都可以找到。現(xiàn)在的大學生世俗化得很厲害,杜甫曾經(jīng)說過“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大學本應是一個“泉水清”的凈土,但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變得渾濁了。一些貪腐之風已經(jīng)在大學校園蔓延,高校道德已經(jīng)部分失守,大學教育絕不是簡單的專業(yè)知識教育,還應加強的是道德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的培育。錢理群教授在一次演講中指出:“社會喧鬧,大學更喧鬧;社會腐敗,大學更腐??;社會浮躁,大學更沒有定力“。中國的大學彌漫著兩種可怕的思潮,實用主義和虛無主義的思潮。實用主義表現(xiàn)為人的行為完全被個人利益所驅使,有用就干,無用不干。由實用主義邏輯導致虛無主義,除了利益之外一切都不足信,不可靠。實用主義和虛無主義就導致了大學的兩個結果,一個是知識的實用化,一切與實用無關的知識都被大學所拒絕;二是道德教育被人為的機制取代,形同虛設。

      錢理群教授講了一個他親身經(jīng)歷的故事,一個學生在聽他的課時,聚精會神而且不斷地用點頭、微笑等回應老師的講解,下課后還不時地贊揚老師一番,諸如“您的課講得真好啊”!把老師也弄得飄飄然,次數(shù)多了,時間長了也就失去了警惕性,這個學生的最終目的是讓老師給寫一封去美國留學的推薦信,當這個工作完成之后,就再也見不到這個學生了。讓錢先生最終明白的是,這個學生先前所做的一切幾乎都是“投資”,于是他得出結論說“這是一個絕對的利己主義者,他的一切行為都從利益出發(fā),而且是精心設計的”。

      其實這種現(xiàn)象應該說在大學里是比較普遍的,許多大學老師都有類似的經(jīng)歷或者說經(jīng)驗。一些大學生做事情過于功利化,包括選課、上課、處理同學關系和師生關系等多是從自己的一己之利益出發(fā)。錢理群教授分析說,這種現(xiàn)象不是學生本身的問題,而是我們實用主義、實利主義教育的結果。它就像罌粟花,美麗而有毒。在他看來,利己主義者的關鍵問題在于沒有信仰、沒有超越一己之私的大關懷、大悲憫和擔當意識,這才是“中國的中小學教育、大學教育,最感憂慮的問題”[10]。

      在中國古代,成材與成人教育的涵義是十分近似的,但是在當下中國的教育中,成材悄然變成了成才,重點在于具備某種知識和才能,而其他方面也就變得次要了,頂多再加上某種技能而已。[11]雖然,各學校都十分強調(diào)德育教育,都把德智體全面發(fā)展作為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和考核標準,在中國的大學里除了德育課程以外,還有公共政治課,而且在大學的學分比例中還占有相當重的分量。我們且不說德育課或政治課的效果如何,主要的問題是在這些課程之外,在其他的教育環(huán)節(jié)里,沒有人注意社會公德的教育,一些為人處世的基本道理學生都比較欠缺。在中國的大學中形成一種悖論,一方面高調(diào)宣稱強化道德教育,另一個方面在具體的教育環(huán)節(jié)中又通過一些人為的機制,如金錢機制、權力機制等扭曲了空洞的道德說教。造成了道德教育文本與行為的巨大反差。這種道德教育,由于空洞、乏味,無法深入人心,也不可能變成學生行為的自覺約束,所以,學生一旦走向社會便失去了規(guī)范效力。

      正如錢理群先生所說,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不完全是學生本身,實際上,我們的社會、家庭和學校都有相應的責任。社會上就業(yè)的壓力、家長的功利性期待、教師道德感化的弱化和降低,無疑也助長了這種風氣的日益蔓延。在某種意義上,大學中表現(xiàn)出的功利化和實用主義,首先表現(xiàn)為教師的功利化和實用主義。

      (二)大學教師的功利化與實用主義

      在大學里并不是沒有奉獻精神與敬業(yè)精神,恪守著知識分子本分,耐得住清貧,潛心做學問的教師。但是,也存在著一些不可否認的現(xiàn)實。大學教師最關心是什么?是科研項目、評職聘任、升官機遇、工作量考核,一句話,是個人的利益得失。究竟有多少人、用了多少心思放在學生身上、放在教學上、特別是本科生的教學上,又有多少心思放在對教育的思考與實踐上?恐怕只有這些大學教師自己心里更清楚。

      近年來,社會上比較關注的是學術造假、剽竊行為在學術界泛濫成災。有些教師善于投機鉆營,既無忠誠的信仰與理想,也無最起碼的道德操守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更無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和深邃的思想。甚至可以說是斯文掃地。高校評估造假、職稱評定造假、拿項目造假、爭學科基地造假、各種評獎幾乎成為鬧劇。試想,學校與教師的作為與做法,會對學生產(chǎn)生何種影響?上有所范,下必從之,有一點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意味。

      現(xiàn)在一些大學教師關注的就是和自己利益相關的事情,其他事情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學校對學生的教育是全方位的,就我們的長處——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除了課程之外的工作,也不能僅僅依靠輔導員單獨完成?,F(xiàn)在大學的輔導員一個人要管理幾百人,真不知道他們的思想工作究竟要怎么做。似乎他們的工作方式也不得不模仿政府行為,根據(jù)各種考核、考量、處分的方式進行有效的控制,重點不在于做學生的思想工作,而是“維穩(wěn)”。只要不出事,便求之不得。一般的專業(yè)教師似乎沒有“教育”的義務。許多大學建了新校區(qū),教師要乘通勤車前往上課,下課之后不得不疲于奔命“趕車”,哪里還有時間與學生交流、溝通和討論學問。

      另外,與現(xiàn)代大學對教師評聘機制密不可分,高校的職稱評定基本不與教師的教學和對學生的負責程度掛鉤,實際上比拼的就是科研成果,如科研項目的級別高低、數(shù)量多少;核心刊物文章的發(fā)表數(shù)量,以及被SCI或CSCI的錄用情況;專著的出版檔次和數(shù)量等。這樣大學教師幾乎就成為“自主經(jīng)營”的個體戶,只要種好自己的田就可以了,其他事情則與自身無關。學校即社會,學生就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中被“熏陶”成長的,在某種意義上說,所謂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的培養(yǎng),也有高校教師不可推卻的責任。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yè),這似乎已經(jīng)成為人們掛在口頭的基本常識了,正因為是常識,所以人們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基本上也就不用再過腦子了。因為在這個以逐利為基本取向的環(huán)境下,這類口頭禪幾乎是說給別人聽的,自己根本沒有必要往心里去。學校就是老師和學生的一個共同體,學校及老師已經(jīng)在內(nèi)心深處不把學生真正當回事了,可以想象出這個學校是什么樣子了。目前,遭到社會各界所詬病的主要是教師的道德問題。我們不禁要問,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教師道德水準的下降?應該說在很大程度上與大學的行政化密切相關。

      (三)大學的行政化、衙門化

      在某種才程度上說,高校的管理體制基本上是在套用行政管理模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學校內(nèi)部等級森嚴,形成了較為嚴密的如馬克斯·韋伯所稱的科層制體系。以校長為首的行政系統(tǒng),以書記為首的政工系統(tǒng)把持著學校的大權。雖然表面上看,大學存在著三個權力系統(tǒng),即政黨權力、行政權力和專家權力這樣一種三元權力結構,但是實際上前兩種權力明顯具有“科層化”特征,“這兩種權力來源于大學組織結構中被其他個體和群體認可和接受的正式職位,每個職位都有明文規(guī)定的權力和義務,這種權力和義務以制度化的方式界定其合法性?!盵12]這兩個權力系統(tǒng),能夠按照等級體系進行劃分,形成較為嚴密的上下級領導與被領導、監(jiān)督與被監(jiān)督的權力制約關系。大學組織內(nèi)部還存在著一個專業(yè)控制系統(tǒng),這樣形成了專家權力系統(tǒng),這是大學所具有的一種獨特的權力系統(tǒng),主要由教授會、學術委員會、大學評議會等組織構成,但是這種權力系統(tǒng)與前兩種權力系統(tǒng)相比具有微不足道的地位。

      大學本應以教育和學術為基本使命,而服務于這一使命的黨政管理人員則把這種權力變成了自身的基本追求。早就有學者批評中國的大學已經(jīng)衙門化、行政化了,官本位已經(jīng)成為管理人員的基本價值,因而大學管理的官僚化也就在所難免了。模仿政府體制辦大學,其結果只能是:“大學不是或不完全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大學,而是政府行政體系在大學系統(tǒng)內(nèi)的延伸。其主要特征是:校內(nèi)龐大的行政官員隊伍是支配和支撐大學的真正主體;單位和人員按權力框架編排在不同的位格等級中;權力意志是大學運作的根本價值信號;權力價值標準是評價人的行為、肯定人的價值的根本標準和根據(jù)?!盵13]我們的大學基本上就是在這樣的價值追求和行政體系下運作的。

      既然大學處在這樣的權力框架下,那么,也就不能指望把大學變成研究學問的 “象牙塔”了,教授和教師成了行政權力的附庸,所以,這些人爭先恐后地往官場里擠也就不足為怪了。大學教師在自覺不自覺中淪落為權力的奴隸。在這種游戲規(guī)則之下,還何談大學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用張鳴教授的話說 “從小學到大學,教師都是領導的下屬”。北京大學陳平教授在論及北大教師聘任制改革時說:“中國大學是官本位或行政本位制的,不是學術本位?!贝蟛淘鄤?chuàng)下的名校,由于種種歷史原因,也變成了行政主導的大學?!盵14]作為中國大學旗幟的北京大學尚且如此,更何談被北大、清華大學所斥之為“地方大學”的其他高校了。所以,面對機構臃腫的學校建制,鄧曉芒先生慨嘆:“這不是世界一流的大學,而是世界一流的衙門?!盵15]

      在某種程度上,官場衙門的那些附庸風雅、趨炎附勢、為官是從、為官是大、為官是重、為官是奉之風愈演愈烈。大學里的官也都有行政級別,同樣也都享受相應的待遇,手握著相應的資源。某學者稍一嶄露頭角就委以某種官職,似乎沒有其他更好的激勵方法。經(jīng)過官本位、衙門化的熏陶,官學逐漸一體化,“學而優(yōu)則仕,仕而優(yōu)則學”,官大學問大,官小學問自然也就小。這就難怪大學教師坐不住板凳,實在是因為“官”的誘惑太大了。因此,“過去的學術本位被現(xiàn)在的官本位所取代,大學行政化、學術權力行政化,以行政權力為中心,權力意志一定程度上成為支配大學運作的基本要素”[16]。

      大學組織的衙門化、大學價值的官本位化、大學教師的趨官化的邏輯推演,必然導致大學管理的官僚化和行政化。大學已經(jīng)不能按照學術規(guī)則和教育規(guī)則運行,所以也就只能按照行政規(guī)則運作。大學管理中的文牘主義、形式主義日益盛行,政府機構的“政績工程”照樣也在大學流行,與政府比只是側重點有所不同而已。我們大學的“官長”們最熱衷的是:升格、改名、圈地、跑點、評獎、慶典、跑項目、跑課題等等,造成大學的以官養(yǎng)學、以學求官的局面。由于“官”是一種稀缺性資源,因此,難免造成官僚化的職位競爭,把本來追逐學問的“象牙塔”變成了權力的“追逐場”。

      并不否認學校也是一個重要的社會組織,也應該具備相應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但是,大學的特殊性在于,它的權力體系是為教育和教學服務的,如果它本身變成了目的,那就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情了,照此運行下去,別說建設理想大學,就是現(xiàn)有的社會聲譽也會逐漸被銷蝕殆盡。

      [1][12]李碩豪.權力博弈——一所中國大學內(nèi)部權力運行的故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1.47.

      [2][美]克拉克·科爾.大學的功用[M].陳學飛,譯.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29.

      [3][4][英]約翰·亨利·紐曼.大學的理想[M].徐輝,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97-98.

      [5]梁啟超.梁啟超全集(第三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6][7]王國維.論教育之宗旨[J].教育世界(56 號),1906.8.

      [8]陳銓·清華德育之回顧與今后標準和實施[J].清華周刊,1922.12,(287).

      [9]陶行知.我之學校觀[J].徽音(29、30 合刊),1926.

      [10]徐九慶.中國教育怎么了[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11]張鳴.成材與成人——國人教育之殤[EB/OL].http://www.21ccom.net/articles/sxpl/plarticle_2011110548206.html,2011-11-05.

      [13]楊東平.大學之道[M].上海:文匯出版社,2003.193.

      [14][15]錢理群,高遠東.中國大學的問題與改革[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35.35.

      [16]黃俊偉.過去的教授和現(xiàn)在的教授[J].書屋,2004,(5):61.

      猜你喜歡
      理想權力德育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金橋(2022年7期)2022-07-22 08:32:10
      《中國德育》
      中國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2021款理想ONE
      汽車觀察(2021年11期)2021-04-24 20:47:38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花火彩版A(2021年11期)2021-02-08 12:42:52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不如叫《權力的兒戲》
      電影(2019年6期)2019-09-02 01:42:38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權力的網(wǎng)絡
      博客天下(2015年12期)2015-09-23 01:47:57
      宁蒗| 松滋市| 永春县| 上杭县| 瓦房店市| 辉南县| 南开区| 惠东县| 河北省| 沈丘县| 台山市| 厦门市| 龙门县| 青河县| 五峰| 区。| 澄江县| 抚松县| 郑州市| 镇雄县| 新疆| 监利县| 屏南县| 罗山县| 新乐市| 云浮市| 华宁县| 石棉县| 尼勒克县| 惠州市| 黄平县| 天水市| 汽车| 清涧县| 台江县| 临清市| 仙居县| 桦川县| 外汇| 乡宁县| 青铜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