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鄭觀應涉外法律思想初探

      2012-04-12 12:34:29
      關鍵詞:鄭觀應國家主權公法

      (石家莊鐵道大學 人文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43)

      鄭觀應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實業(yè)家,早期改良派的集大成者。他生活的年代,中國正處于國門洞開、主權日削、利源外泄的大變局中,中國被強力卷入近代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為了維護國家主權,挽回利權,促使中外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進行交流,鄭觀應逐漸萌發(fā)了處理中外交涉的涉外法律思想。

      一、鄭觀應涉外法律思想的基本原則和主張

      圍繞著主權、利權、人權,鄭觀應提出了一系列涉外法律原則和主張:

      (一)司法自主,反對領事裁判權

      領事裁判權指帝國主義國家僑民不受居留國法律管轄的非法特權。它是資本主義列強強迫清朝締結的不平等條約中所規(guī)定的外國人主要特權之一。領事裁判權是擴大了的治外法權,它嚴重侵犯了中國的司法主權。在它的保護下,外國人在中國的土地上可以無法無天,為所欲為,而不受中國法律的管轄制裁。各通商口岸外國領事同中國地方官分庭抗禮,在中外交涉案件中,把持訴訟,袒護洋商,“人命有時不必償,負欠有時不必賠。凡可以取悅于商人,可以盡護商之能事者,領事無不可為所欲為。”使領事駐扎之地,幾成為“國中之國”[1]421。

      鄭觀應對此深感憤慨,他嚴正指出:“地無論大小,人無論貴賤,既樂居于此,皆宜受此地方官之管束”[1]422。司法權既是國家主權的象征,又對國家主權有維護作用,決不容許別國干涉破壞。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他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加以論證。首先他援引《公法便覽》第二節(jié)“凡遇交涉,異邦客商一切章程均由各國主權自定”[1]544,證明領事裁判權是違背國際公法的;另一方面他又以日本經(jīng)過明治維新,廢除了領事裁判權而行使獨立自主的司法權為成功的范例,主張效法日本變法自強,對不平等條約“亟宜盡力修改”[1]437。因此,面對中國“海禁大開,外國之人無處不至,凡屬口岸無不通商,交涉之案無日無之”的局面,“中國亦宜于中外通商之地,專設刑司以主中、外上控之案”,行使中國的司法主權[1]502。司法自主是國家主權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是國家主權原則的重要體現(xiàn),維護國家主權不受侵犯,是鄭觀應涉外法律思想的核心。

      (二)平等互惠,同享對等最惠國待遇

      最惠國待遇指甲國通過條約或協(xié)定給予乙國享受甲國給予任何第三國現(xiàn)行或?qū)淼臈l約權利的同等的待遇??煞譃殡p方的最惠國待遇和片面最惠國待遇兩類,前者是互惠的、平等的,后者則是單方的、無償?shù)?。資本主義列強強加給清政府的不平等條約中規(guī)定的最惠國待遇即屬后者,它是片面的、無限制的和無條件的,是資本主義列強掠奪、奴役中國人民的重要手段。而中國在對外關系、海外貿(mào)易等方面卻享受不到對等的、互惠的待遇。在外華人成為孤懸海外、任人歧視凌辱的棄兒,毫無人權可言;涉外商務得不到保護,蒙受損失。對此,鄭觀應感到痛心疾首,一連問了幾個為什么,表達了內(nèi)心的憤慨:“華船至外國納鈔之重,數(shù)倍于他國,何據(jù)而區(qū)別也?中國所征各國商貨關稅甚輕,各國所征中國貨稅皆務從重,何出納之吝也?外國人至中國不收身稅,中國人至外國則身稅重征。今英、美二國復有逐客之令,禁止我國工商到彼貿(mào)易工作,舊商久住者,亦必重收身稅,何相待之苛也?種種不合情,公于何有?法于何有?”[1]388更為殘酷的是,不法奸商以招工為名,販賣華人出洋為奴,稱為“豬仔”,他們在海外無人保護,任人驅(qū)使,命若草菅,處境十分悲慘,這同在華洋人的境遇不可同日而語,簡直是對西方宣揚的人權平等的巨大嘲諷。

      為了切實保護海外華人的生命財產(chǎn)的安全,在對外貿(mào)易中共享平等互惠的最惠國待遇,鄭觀應提出一些保護性措施。

      1.實施對等報復

      鄭觀應指出:“通商之約必曰兩國均益。今益于人而損于我,則我亦以損人益我者報之。其人如愿,則我以抵制者增我國所收于人之稅;其人如不愿,則我亦以抵制者裁彼國所收于我之稅。必使持平,方不至俊我而肥彼也?!盵1]438在關稅方面,若某國重收我某貨之稅,那么我國也重收某國之稅以相抵制;某國輕收我某貨之稅,那么我國亦輕收某國某貨之稅以相酬報。[1]544對等報復原則實質(zhì)上也是平等互惠原則的一種反映,只不過不是正面的而是反面的反映,即互不惠。對等報復在國際法上是合法的,是平等互惠原則的引伸。

      2.設領事以護華民

      鄭觀應發(fā)現(xiàn),近代以來,各國商人來華通商,各國無不設立領事加以保護;但我國出洋貿(mào)易者、海外傭工者不計其數(shù),由于沒有領事保護,常受外洋凌辱,而無處申訴。因此,他指出,應該按西方慣例,凡華民寄居之地,亦設公使、領事,“遇有毆爭、欺侮、凌虐諸情節(jié),則照會該處地方官,按照萬國公法,伸理其冤,辨析其事。華人在彼處滋生事端,而不安本分者,治亦如之。”做到華洋平等,無所偏袒,只有這樣才能使“寄寓之民既得安其生業(yè),而貿(mào)易之途以開;傭工之人復得保其身命,而荼毒之害可免”,達到保吾民御外侮的目的[1]21。

      3.用兵船武裝護商

      鄭觀應看到西方各國為了保護在華僑民、商人的利益,紛紛以兵艦來拱衛(wèi),因此他認為要切實保護海外華民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也應派兵船到各外洋商埠。應當指出以武力保護僑民、保護通商原則上是違背國際法的,是殖民思想的一種體現(xiàn)。鄭觀應提出這一點也是由當時的客觀形勢和認識水平所決定的。

      (三)關稅自主,保護民族經(jīng)濟

      稅收權和海關權是國家主權的重要組成部分。稅收的目的有二:一是增加國家財政收,二是引導和保護民族經(jīng)濟的發(fā)展,特別是關稅還有保護國內(nèi)市場的作用。但是由于不平等條約的保護,外國商品只納很輕的關稅和子口半稅即可“遍行天下”,而中國商品卻要在納稅之后,遇卡抽厘,使中國商品成本大大高于外國商品,因而難以在市場上同洋貨相競爭。同時,列強還攫取“協(xié)定關稅”的特權,并把持中國的海關主權,使中國海關和稅收失去了保護國內(nèi)市場和民族工商業(yè)的作用,造成洋貨稅輕,土貨稅重,洋貨泛濫,土貨滯流的局面,阻礙了民族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對此,作為實業(yè)家的鄭觀應有著切身體驗,他從維護中華民族尊嚴和保護民族經(jīng)濟出發(fā),提出了關稅自主,收回海關主權,重訂稅法等法律原則和主張。

      鄭觀應認為稅法、稅收權屬于國家內(nèi)政,“議加、議禁可以自主”,稅務如何征收,外國不得干涉,條約不能限制[1]438。為了加強民族工業(yè)產(chǎn)品的競爭能力,使華洋商品稅收負擔平等,他主張:“裁撤厘金,加增關稅,其販運別口者仍納半稅,華洋一律征收”[1]545。不僅如此,他還提出“我國所有者輕稅以廣去路、我國所無者重稅以遏來源”的關稅保護政策,達到“守我利權,富我商民”的目的[1]545。

      海關行政主權自主是關稅自主的首要前提,但是鄭觀應看到海關中擔任比較高級和重要職務的都是洋人,他們處處袒護洋商,刁難華商。他憤然指出:“與其假手西人,袒護彼族,何若易用華人之為愈乎?”因此,他主張更換稅務司,以收回海關主權,“應請明定章程,擇三品以上官員曾任關道熟悉情形者為總稅務司。其各口稅司、幫辦等皆漸易華人,照章辦理,庶千萬巨款權自我操,不致陰袒西人阻撓稅則,不特榷政大有裨益,而于中朝國體所保全者為尤大也?!盵1]546

      二、鄭觀應涉外法律構想的實施

      鄭觀應從維護中華民族尊嚴和發(fā)展民族工商業(yè)的利益出發(fā),提出了司法自主、平等互惠、關稅自主、貨稅平等,并制訂統(tǒng)一交涉法來處理涉外案件等一系列法律構想。

      (一)破除傳統(tǒng)觀念,運用《萬國公法》進行交涉

      鄭觀應首先把希望寄托在運用《萬國公法》進行交涉上。他說:“交涉事件,折之以和約之經(jīng),公法之理??烧咴S之,必信必果;茍有妨于國計民生者,官可棄,頭可斷,此事終不可許。彼雖狡獪,其奈我何?”[1]185鄭觀應還認為中國只要破除孤芳自賞、不屑與夷狄共處的傳統(tǒng)觀念,自視為萬國之一,就會受到公法的保護。

      鄭觀應之所以這樣重視公法,是由于他對國際公法認識的天真。他說:“公法者,萬國之大和約也”;“公法者,彼此自視其國為萬國之一,可相維系,而不可相統(tǒng)屬之道也”。他認為《萬國公法》包括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面的律例,不管是哪一方面,其基本精神是:各國之權利,“皆其所自有,而他人不得奪之”;按公法,“決無可以奪人與甘奪于人之理?!盵1]175“公法一出,各國皆不敢肆行,實于世道民生,大有裨益?!盵1]66

      辦理中外交涉之初,由于不諳公法而受西方蒙蔽,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嚴重損害了國家權益和商民的利益,為了挽回利權,維護民族尊嚴,保證華洋人權平等,他提出解決的辦法是按照公法精神,于條約期滿之時將其修訂為平等互利的條約,在這里鄭觀應將事情看得太簡單,太天真,這無異與虎謀皮!他還甚至幻想,一國若敢違背公法,恃強凌弱,各國將共同興兵討伐,以維護公理和正義。這表明鄭觀應還沒有清醒地認識到帝國主義本是一丘之貉,侵略、掠奪是其本性。

      (二)編訂《中西交涉則例》,統(tǒng)一處理涉外案件

      中國開關之后,中西交往日增,涉外案件不斷發(fā)生,但在法律適用問題上,外國往往以中國刑律嚴酷,不若外國寬嚴有制為借口,拒絕適用中國法律。對此,鄭觀應在堅持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不受侵犯的原則下,也主張借鑒參酌西方律例,改革中國成法,實現(xiàn)中外法律接軌,以適應新形勢。

      為了統(tǒng)一處理涉外案件,鄭觀應認為應該召集洞悉中外律例,周知彼國文字、政教、風俗的“善辦交涉之人”,“集群策群力”,并且延請外國著名律師學者,“遍考中西律例及條約公法諸書,據(jù)理持平,定為《中西交涉則例》一書”[1]424,作為處理涉外案件的統(tǒng)一實體法,這樣“以西例治西人,則彼無可規(guī)避;以西例治華人,則我亦免偏佑”[1]425。同時,將每年交涉案例編訂成冊,分送有關部門和人員,以備考證、監(jiān)督,使法律雙方當事人的正當權益得到切實保護。

      另外,鄭觀應還主張學習西方的現(xiàn)代審議制度,將律師制度、陪審制度引入中國,改革中國傳統(tǒng)的訴訟審理制度,以促進中國法制建設的近代化。

      (三)決勝于“商戰(zhàn)”,為涉外法律實施奠定強大的國力后盾

      鄭觀應對公法是這樣理解的,也認為應該是這樣做的,但事實卻打碎了他天真的幻想。多年來同外國資本主義打交道的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外國侵略者嘴里講的和實際做的卻大相徑庭,他們在條約中聲明“不得視中國在公法之外”,但處處不按條約、不按公法辦事,甚至違背公法欺侮中國,中西交往中存在的種種不平等現(xiàn)象并沒有改變,國內(nèi)洋人洋商依然享有特權,海外領事形同虛設,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僑民依然受歧視。鄭觀應對此作了痛苦地反思,雖然“公者非一國所得而私,法者和國胥受其范”[1]66,但有強權者卻不受其范,公法不公,奈何?他開始意識到,運用公法保護國家權益同國家強弱密切相關,“勢強則理亦強,勢弱則理亦弱,勢均力敵,方可以言理,言公法”[1]808。鄭觀應痛切地指出:“故有國者,惟有發(fā)憤自強,亦可得公法之益。倘積弱不振,雖有百公法何補哉?”[1]389

      只有建立在富強基礎上,以強大的綜合國力作后盾,才能有效地運用公法、同列強作斗爭,修改不平等條約;鄭觀應所構想的涉外法律原則才能真正得以貫徹。因此,在鄭觀應思想中,如何致國家于富強是其中心內(nèi)容。他極力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科技文化甚至政治制度,不僅同西方進行“兵戰(zhàn)”,更重要的是同它們進行“商戰(zhàn)”,大力發(fā)展民族工商業(yè),同列強決勝于商戰(zhàn)。

      經(jīng)過幾十年社會實踐和對中國遭遇的剖析,鄭觀應逐漸認識到強權就是真理,弱肉強食就是殖民時代的競爭法則和生存法則,他將法律思想同致國家富強的“商戰(zhàn)”思想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無疑是他認識上的一大進步。

      三、結論

      盡管鄭觀應對國際公法和國際私法缺乏理性的區(qū)別而統(tǒng)稱為萬國公法,并對此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但他的涉外法律思想中明確體現(xiàn)了國際法的某些重要原則,如國家主權原則,平等互利原則,合理適用法律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原則等,初步形成了比較系統(tǒng)的涉外法律思想。

      鄭觀應不僅提出了運用公法原則處理外交事務的主張,而且還根據(jù)公法提出了許多御侮求強、維護國家主權等頗有見地的建議,主張參酌中西律例制定統(tǒng)一實體法來處理涉外案件,提出要改變成法,采納西方近代審議制度;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科技文化特別是政治制度,大力發(fā)展民族工商業(yè),同列強決勝于商戰(zhàn)等等,已經(jīng)突破了洋務派只學習西方堅船利炮等物質(zhì)層面的局限,開始觸及到改革中國政治制度這一深層的重大課題。

      鄭觀應的涉外法律思想表明了近代中國人已開始擺脫傳統(tǒng)的法律觀念和天朝意識,重新審視中國在世界中的地位,并試圖利用法律作為武器,來維護國家和民族權益,促進中外的友好往來。它體現(xiàn)了中國近代法律意識的覺醒,是傳統(tǒng)中國社會向近代社會轉(zhuǎn)化的重要標志之一。

      參考文獻:

      [1]夏東元.鄭觀應集(上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猜你喜歡
      鄭觀應國家主權公法
      公法
      讀者(2017年2期)2016-12-26 10:11:12
      人權:個體權利與集體自決
      道德與文明(2016年4期)2016-12-06 00:15:47
      論國家主權維護與投資者保護的適當平衡
      鄭觀應的家庭教育思想與實踐
      求知導刊(2016年9期)2016-05-01 16:05:09
      論國際法的人本化與國家主權的關系
      鄭觀應經(jīng)濟思想研究綜述
      公法人管理和公共財政規(guī)模對農(nóng)田灌溉設施的影響
      公法人管理和公共財政規(guī)模對農(nóng)田灌溉設施的影響
      當私情遭遇公法時
      法人(2014年1期)2014-02-27 10:41:31
      歐元危哉
      領導文萃(2012年14期)2012-07-07 10:44:28
      南和县| 新泰市| 湖口县| 江孜县| 南阳市| 大关县| 杭州市| 南川市| 台东县| 桐乡市| 琼中| 甘肃省| 瑞昌市| 东安县| 大足县| 湖口县| 永福县| 汝南县| 克东县| 教育| 绥芬河市| 建昌县| 英山县| 大兴区| 吉林市| 玉门市| 阿图什市| 绥阳县| 淅川县| 海原县| 彭泽县| 霍山县| 长沙市| 武威市| 陆丰市| 白银市| 桂东县| 柞水县| 安化县| 长垣县| 上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