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宏
廣東東莞市鳳崗醫(yī)院,廣東 東莞 523690
牙周病是指牙齒周圍組織結構的炎癥和毀壞,這些結構主要指牙齦、牙槽骨和牙根外面的組織。主要表現為牙齦紅腫疼痛、出血、萎縮,牙齒松動等。西醫(yī)認為主要是由聚積在口腔內的細菌引起,而中醫(yī)認為多因胃火熾盛引起[1]。本研究采用針灸療法治療胃火熾盛牙周病,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將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來我院就診的牙周疾病的患者160例,所有患者均經西醫(yī)診斷為急性牙周膿腫、急性牙齦膿腫、牙周炎急性發(fā)作,中醫(yī)診斷為胃火熾盛型牙宣。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 (80例)和對照組(80例)。其中觀察組:男45例,女35例;年齡在21~70歲之間;急性牙周膿腫18例、急性牙齦膿腫11例、牙周炎急性發(fā)作11例。對照組:男41例,女39例;年齡在19~71歲之間;急性牙周膿腫15例、急性牙齦膿腫13例、牙周炎急性發(fā)作12例。
1.2 中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中西醫(yī)結合口腔科學》[2]胃火熾盛型牙周疾病的辨證:牙齦紅腫溢膿、口臭,牙齒松動,面紅身熱,口渴,大便干,小便黃,舌紅苔厚黃膩,脈洪。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的傳統(tǒng)的藥物甲硝唑片 (生產企業(yè):廣東華南藥業(yè)集團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4020769,產品規(guī)格:0.2g×100片),口服2片/次,3次/日。7天為一個療程。觀察組采用針灸治療,以瀉火、通絡、止痛為治療原則,以手足陽明胃經穴為主。主穴為:頰車、下關、合谷,配以二間、曲池、厲兌、內庭,所有的取穴均用瀉法,合谷持續(xù)行針2~3分鐘。所用毫針為華佗牌,規(guī)格為0.22×40mm。7天為一個療程。
1.4 療效標準 參照《臨床牙周病學》[3]的療效標準:治愈:癥狀完全消失,功能恢復正常;有效:癥狀明顯緩解。牙齦疼痛、出血、紅腫的癥狀改善,牙齒松動好轉,牙周袋變淺;無效:癥狀無明顯好轉或者加重,牙周袋情況無改善。
1.5 統(tǒng)計處理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表示具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差異。
2.1 兩組的男女比例,年齡差異,疾病分布比例比較,無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兩個療程后,兩組患者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療效比較[n(%)]
2.2 不良反應情況 觀察組1例患者因為空腹治療,出現暈針,主要表現為頭暈、出冷汗,迅速拔針后,囑其飲用溫開水,20分鐘后恢復正常,下一次來治療未出現暈針情況。對照組有21例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腹痛、頭痛、眩暈、口中金屬味等情況,停藥后恢復正常。
牙周疾病是口腔科常見的疾病,在強調細菌因素的同時也與遺傳、吸煙、精神壓力、系統(tǒng)疾病有關,其發(fā)病率在我國成年人群中占90%以上[4]。目前的西醫(yī)臨床主要以口服給藥和局部治療為主,臨床上反復發(fā)作,效果欠佳??诜紫踹蛑委?,15% ~30%病例出現不良反應,以消化道反應最為常見,包括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腹部絞痛;神經系統(tǒng)癥狀有頭痛、眩暈,偶有感覺異常、肢體麻木、共濟失調、多發(fā)性神經炎等,大劑量可致抽搐。少數病例發(fā)生蕁麻疹、潮紅、瘙癢、膀胱炎、排尿困難、口中金屬味及白細胞減少等。
牙周疾病屬于中醫(yī)學中的“齒衄”、“牙宣”、“牙痛”等范疇,多因七情內傷,外感六淫,,加之飲食不節(jié)、過食辛辣肥甘厚膩之品、飲酒無度,致使臟腑功能失調,胃內蘊熱,胃火上蒸于口,內阻于絡引起。針灸治療,以瀉火、通絡、止痛為主要治療原則。根據《靈樞·脈經》:“大腸手陽明之脈上入于下齒”、“胃足陽明之脈入于上齒”,故多取手足陽明經脈?!端目傃ǜ琛?“面口合谷收”,指出合谷為治療牙周疾病之要穴,為遠部取穴,可疏通陽明經絡,通絡止痛;頰車、下關屬陽明胃經,為近端取穴,疏通局部氣血,起通絡止痛之功[5]。 《難經·六十二難》指出“滎主身熱”,取滎穴瀉火,治其根本。取二間、內庭分別為手陽明經和足陽明經的滎穴,瀉胃火,除去胃火牙周疾病的根本原因;曲池為手陽明經的合穴,主要治療熱證,可協(xié)同二間、內庭瀉胃火;厲兌為足陽明經井穴,為遠部取穴,協(xié)助清瀉胃火。諸穴聯(lián)合,共同起治療牙周疾病之功。
本研究中兩種治療方案,總的有效率無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但是甲硝唑治療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高,并且針對局部治療,使病情反復發(fā)作,長期療效欠佳。而傳統(tǒng)的針灸治療,以“治病求本”、“急則治其標”、“標本兼治”理論為基礎,施以針刺治療,療效顯著,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臨床上值得廣泛應用于治療牙周疾病。
[1]趙彤彤.中藥聯(lián)合針灸治療牙痛136例療效觀察[J].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6(1):48-49.
[2]李元聰.中西醫(yī)結合口腔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5:114.
[3]曹采方.臨床牙周病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06:172-173.
[4]吳迎濤,劉立安.針灸治療牙周炎的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針灸,2007,27(8):620-622.
[5]石學敏.《針灸學》新世紀第二版[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304-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