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演化指稱看指同關(guān)系*

      2012-04-24 02:52:28
      外語學(xué)刊 2012年1期
      關(guān)鍵詞:回指所指先行

      王 軍

      (蘇州大學(xué),蘇州215006)

      1 演化指稱現(xiàn)象

      演化指稱(evolving reference)(Moeschler 1996,Reboul 1999),又稱演化回指(evolving anaphora)(Korzen 2011),被認(rèn)為是篇章回指的一種特殊現(xiàn)象。例如:

      ① The compactor crushed a VW.A huge crane then moved it to a railcar.(Asher 2000:142)

      在例①中,代詞it所指稱的并不是一輛可以正常使用的大眾汽車(VW),而是被壓實機(compactor)壓碎了(crushed)的大眾汽車。換句話說,回指語it與先行語VW的所指對象并不相同。先行語指稱的是“未演化”(not evolved)的對象,而回指語指稱的是“演化了”(evolved)的對象。如下圖所示:

      圖1 演化指稱(Korzen 2011:3)

      根據(jù)圖1,語篇所指(discourse referent)由兩部分構(gòu)成:一是未演化的對象(DR:not evolved),二是演化了的對象(DR:evolved),而作為篇章成分(text constituents)的先行語(antecedent)指稱的是未演化的對象,而演化回指語(evolving anaphor)指稱的是演化了的對象。

      Korzen(2011:3)同時指出,演化指稱可被視作是介于同指(coreference)(即直接回指(direct anaphora))和聯(lián)想回指(associative anaphora)(也稱間接回指(indirect anaphora))之間的一種中間狀態(tài)。同指和聯(lián)想回指的圖示如下(例②和例③為筆者所加):

      ② Tom came into a classroom.He was a clever boy.

      圖2 同指

      ③ There is a house.The door is open.

      圖3 聯(lián)想回指

      圖2顯示,先行語Tom和回指語He具有相同的所指,即Tom這個人。而圖3則顯示,先行語a house和回指語The door分別擁有不同的所指。盡管演化指稱現(xiàn)象比較特殊,但學(xué)者們對其進行的討論并不少見,所提出的闡釋方案也各不相同,但遺憾的是這些闡釋方案均未觸及問題的本質(zhì)。

      2 相關(guān)研究及評述

      在對演化指稱現(xiàn)象進行分析研究時,大多數(shù)學(xué)者并未使用演化指稱或演化回指一類的術(shù)語,這說明演化指稱現(xiàn)象通常只是作為普通回指的一種特殊情況來處理。有意思的是,大凡對演化指稱現(xiàn)象進行研究,人們基本上都會不約而同地拿Halliday&Hasan(1976:2)和Brown&Yule(1983:202)的兩個經(jīng)典實例來進行分析:

      ④ Wash and core six cooking apples.Put them into a fireproof dish.

      ⑤ Kill an active,plump chicken.Prepare it for the oven,cut it into four pieces and roast it with thyme for 1 hour.

      Halliday&Hasan(1976)認(rèn)為,例④中 them與 six cooking apples是屬于同指關(guān)系,但Brown&Yule(1983)對此提出質(zhì)疑,認(rèn)為不但them與six cooking apples所指不同,連例⑥中的每一個 it與其先行語 an active,plump chicken的所指也都各不相同。雖然兩者的觀點是對立的,但由于他們是在不同的層面上談?wù)撏粋€問題,因此都有各自的合理性。Halliday&Hasan(1976)是從語篇銜接的角度看問題,是一種相對靜態(tài)的考察。them與six cooking apples只有被視做所指相同,前后語句才能實現(xiàn)銜接,概念才能獲得連貫的表達。而Brown&Yule(1983)是從真值語義學(xué)的角度看問題,用動態(tài)的眼光審視代詞的真正所指究竟是什么。令人遺憾的是,由于很多學(xué)者沒有弄清Halliday&Hasan(1976)與Brown&Yule(1983)的對立觀點實際上是源于分析視角的差異,結(jié)果就產(chǎn)生了各種差強人意的分析結(jié)論。例如,朱永生等(2001:54)在分析例⑤時僅僅認(rèn)為,由于雞塊“與雞仍然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在語言交際過程中,受話者根本不會想到其他地方去”。而胡壯麟等(2005:433)在談到同一問題時則說,“從歷史的眼光看問題,任何一個事物都在變化之中,我們不能因為起初說的雞發(fā)生了某種變化而否認(rèn)它是雞”。上述兩種觀點由于采用的均是交際視角,不但無助于解決Halliday&Hasan(1976)與Brown&Yule(1983)之間的分歧,反而使問題進一步復(fù)雜化了。

      Carrell(1982:483)在對例④分析時認(rèn)為,人們之所以可以使用這類演化指稱,與個人的語言知識(knowledge of language)并無直接關(guān)系,真正起作用的是人的語用認(rèn)知能力,包括儲存在大腦中的烹飪知識、說話人的目的、推理能力等。Ghadessy(1985:378-379)則反駁說,代詞them之所以指稱six cooking apples而不是任何其他的事物,完全是因為我們所擁有的語言知識的緣故。他進一步解釋到,如果six cooking apples被某個未知的“X”所替代,此時就不存在任何關(guān)于烹飪的背景知識,但them依然可以指稱該“X”,在篇章層面上實現(xiàn)語言學(xué)意義上的同指關(guān)系。事實上,Carrell和Ghadessy的觀點似乎走向了兩個極端,分別片面地強調(diào)語言知識或語境信息單獨所起的作用。如果缺少了語言知識,任何特定的信息都將無法被表達清楚和表達連貫;而缺少了特定的語境信息,所謂的“X”也將變得毫無意義,因為them與“X”之間的回指關(guān)系絕不僅僅是兩個名詞性成分之間的關(guān)系,它們不但是更大的句法或語篇關(guān)系中的兩個成分,也是更大的信息結(jié)構(gòu)中的成分??梢杂谩癤”替代six cooking apples并依然維持演化回指關(guān)系,這只能說明“X”可以是一個更為抽象的成分,但其抽象的限度依然可以用wash and core(清洗并去核)來修飾,也就是還必須是水果類的東西,并且能夠 put...into a fireproof dish(放在防火盤上)。

      Reboul(1999)基于心理表征理論(Theory of Mental Representation,或TMR)的解釋相對要合理的多。他在分析例⑤時認(rèn)為,take a plump,lively chicken能夠激活并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關(guān)于chicken的心理表征MR,該心理表征中特定的信息會隨著后續(xù)的描述不斷得到“修改”(modified)。盡管后續(xù)話語進行了一次次的修改,但目標(biāo)體(object)依然保持不變,也就是說,關(guān)于chicken的心理表征始終保持不變,而這一心理表征能夠一直控制著使用代詞it對其進行回指。如圖4所示:

      圖4 表征與修改

      如圖4所示,MR始終保持不變,但每一個短語所表達的信息都會對 MR 進行一定的修改(m1...m2...m3...m4)。修改只是一種外在的修飾,并不影響MR的本質(zhì)屬性,因此允許在后續(xù)話語中反復(fù)使用代詞對其指稱。

      雖然Reboul的表征理論分析較為深刻地揭示了演化指稱的變化規(guī)律,但其代詞與表征同指的分析結(jié)論依然與我們的直覺相悖。因為每一個it的真正所指的確都是不同的,我們?yōu)楹螀s可以允許在特定的語境中使用相同的代詞指稱不同的實體。

      3 演化指稱現(xiàn)象分析

      Hankamer&Sag(1976,1984)曾把篇章回指區(qū)分為“表層回指”(surface anaphora)和“深層回指”(deep anaphora),前者指受句法控制的回指,而后者指受語用控制的回指。表層回指對應(yīng)的是具有明確先行詞的回指,而深層回指對應(yīng)的是無明確先行詞,需要受話人根據(jù)語境構(gòu)建一個先行成分的回指。(Ariel 1990:58-59)Chomsky的約束原則所解決的直接回指都屬于表層回指,而間接回指則屬于典型的深層回指。結(jié)合前面提到的Korzen的觀點,演化指稱應(yīng)該屬于介于表層回指和深層回指中間的一種特殊回指現(xiàn)象,因而對其進行的闡釋必須兼顧語言的形式與內(nèi)容特征。

      3.1 所指的劃分

      “一個篇章之所以成為篇章,就是因為它有一個主題?!?姜望琪2006:38)主題性是篇章回指研究中的核心概念,這在許余龍(2002,2004,2005)的研究中得到了很好的詮釋。許文提出的基于先行語的主題性和回指語的可及性的篇章回指釋義原則得到了大規(guī)模真實數(shù)據(jù)的支持,被證明具有非常強的解釋力。然而,在許文的研究中,主題性通常被限定為是由先行語體現(xiàn)出來的一種屬性,這就不能很好地解釋諸如例④和⑤這樣一些相對特殊的情形。針對許文中存在的問題,王軍(2007:6)提出,“主題性更準(zhǔn)確地應(yīng)該表述為是由整體的回指關(guān)系體現(xiàn)出的一種篇章屬性”。所謂“整體的回指關(guān)系”,強調(diào)“主題性”不僅由先行語來體現(xiàn),而是由以先行語為核心并包括各種相關(guān)語境信息所綜合體現(xiàn)出來的。

      以例④為例,在許文的研究中,six cooking apples被視做一個新主題,該主題由于在本小句中具有較高的顯著性,因此允許在后續(xù)小句中使用一個高可及性的標(biāo)示語(high accessibility marker)them對其進行回指,但這樣分析的結(jié)果是,six cooking apples與them的所指應(yīng)該是相同的。而如果把主題性視作一種篇章屬性,分析結(jié)果就會有所不同。根據(jù)這種觀點,篇章主題是由先行語six cooking apples和相關(guān)語境信息wash and core共同作用后形成的,這一綜合性主題才是代詞them的真正所指對象。

      例⑤的情況有所不同。第一個it指稱的對象是由核心主題chicken與語境信息kill an active,plump相互作用后共同構(gòu)成的。當(dāng)?shù)诙€it出現(xiàn)時,語境信息prepare...for the oven又對前述信息進行了改造,形成了一個經(jīng)過修改的新主題。第三個it所指稱的新主題又是在前一主題基礎(chǔ)上經(jīng)過語境信息cut...into four pieces改造后形成的。由此可見,每一個it都指稱一個相應(yīng)的篇章主題,雖然這幾個篇章主題各不相同,但都分享一個共同的核心主題,于是,it的所指就出現(xiàn)了兩種情形,一是“形式所指”,二是“語義所指”,而語義所指又可分為:與形式所指直接對應(yīng)的“一般所指”和真實指稱的“實際所指”。

      根據(jù)例⑤,“形式所指”是指語言形式層面的先行語chicken,chicken與it構(gòu)成一種功能語言學(xué)意義上的銜接關(guān)系;“一般所指”是指與先行語chicken直接對應(yīng)(或由chicken激活)的關(guān)于chicken的一個心理表征。在“形式所指”和“一般所指”這兩種情況中,三個it的所指都完全相同,但是三個it的“實際所指”各不相同,即每一個it的實際所指對象都是圍繞核心主題chicken形成的一個新主題。句法學(xué)和功能語言學(xué)通常研究的是形式所指;語用學(xué)和認(rèn)知語言學(xué)兼顧形式所指和一般所指,但語用學(xué)側(cè)重形式所指,而認(rèn)知語言學(xué)側(cè)重一般所指;似乎只有真值語義學(xué)和語言哲學(xué)比較關(guān)注實際所指,目的是為了探討語言符號的本質(zhì)屬性。同樣一個例子,當(dāng)人們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討論時,自然就得出不同的結(jié)論來,這就是例④和例⑤中的指稱關(guān)系引起爭議的根本原因。此外,例④和例⑤這類演化指稱的例子之所以經(jīng)常被提及,主要原因在于其中的一般所指和實際所指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而事實上,演化指稱的例子在一般語篇中比比皆是,只是不引人矚目罷了。例如:

      ⑥ My mother bought an active,plump chicken and she carried it home.(胡壯麟等2005:433)

      ⑦I was born in London and I have lived here all my life.(高原 2003:33)

      在例⑥中,she與My mother的實際所指有極小的不同,就是同一個人在年齡上的變化。例⑦中的兩個I的實際所指也是不同的,前一個是出生時的I,而后一個I涉及很長的時間跨度?!昂茱@然,演化回指既是一個指稱問題,也是一個時間與變化的問題”(Moeschler 1996:1),也就是說,凡是篇章回指關(guān)系中先行語和回指語的所指對象經(jīng)歷了時間上的變化,都應(yīng)該算作是演化指稱關(guān)系。

      3.2 回指語的惰性

      “回指研究的巨大挑戰(zhàn)性就在于它要求我們揭示內(nèi)涵意義比較模糊的回指語是如何經(jīng)過復(fù)雜的語用推理來實現(xiàn)精確的指稱的?!?高衛(wèi)東2008:2)回指語相對于先行語來說,存在意義上的模糊性,Cornish(1986)稱之為回指成分在語義上的衰減性?;刂戈P(guān)系本質(zhì)上是一種概念傳遞關(guān)系,這種關(guān)系以匹配為基礎(chǔ),以回指為手段,以概念轉(zhuǎn)移為目的。在回指關(guān)系中,匹配最理想的形式是兩個認(rèn)知域從語言形式到語義內(nèi)容的全方位的疊合,因為這種回指的抗干擾能力最強,回指釋義的可靠性最大,是一種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最理想的回指形式。(王軍等2009:94)例如:

      ⑧老李上次錯拿了別人的東西……我從來沒有在老李面前提起過此事。

      在例⑧中,先行語和回指語使用相同的表達式,指稱相同的對象,這種從形式到內(nèi)容的完全匹配使得這種專有名詞可以用來進行較長篇章距離內(nèi)的指稱。如果回指語使用代詞,匹配依然是回指關(guān)系得以建立的根本基礎(chǔ),但此時在回指語和先行語之間能夠?qū)崿F(xiàn)匹配的項目僅限單/復(fù)數(shù)、男性/女性/動物性、人/動物。盡管代詞與其先行語能夠?qū)崿F(xiàn)匹配的項目比較少,但在特定的語境中,只要沒有其他可能的先行語對代詞與其真正的先行語產(chǎn)生明顯干擾,代詞依然可以與其先行語建立起銜接關(guān)系?;刂刚Z無論是有定描述語還是代詞,其作用并非是為了與先行語同指,而是通過與先行語實現(xiàn)匹配關(guān)聯(lián),把由先行語所表達的概念轉(zhuǎn)移到回指語所在的位置。(王軍等2009:94)根據(jù)這一原則,回指語與先行語的所指并不一定需要一致。不一致是一種常見現(xiàn)象,而一致關(guān)系似乎僅限于像例⑧這樣先行語和回指語的形式和內(nèi)容都完全匹配的回指關(guān)系。

      Geach(1962)最早提出了惰性代詞(pronoun of laziness)的概念,其指的是某些代詞有時會被借用,以避免與前面提到的整個名詞性詞組重復(fù)。例如:

      ⑨The man who gave his paycheck to his wife was wiser than the man who gave it to his mistress.

      ⑩ Although John bought a picture of his son,Bill snapped one himself.

      ? John is bored in his office,but Tom is happy there.

      ? Mary was a student when she was 20,and Alice was a comedian then.(俞月美 2010:9-10)

      在例⑨-?中,代詞顯然都與各自先行語的一般所指對象不一致,但這種不一致均未影響到前后小句的銜接與連貫。因此,回指語與先行語的指同關(guān)系并非是回指關(guān)系成立的必要條件。根據(jù)概念傳遞的思想,代詞it、one、there、then均能夠與相應(yīng)的前述小句中的先行成分實現(xiàn)某種匹配關(guān)聯(lián)(it與his paycheck是性和數(shù)的匹配,one與a picture of his son是名詞性和單數(shù)的匹配,there和his office是場所的匹配,而then與when she was 20是過往時間的匹配),從而由先行語表達的概念能夠被轉(zhuǎn)移到回指語所在的位置。(王軍等2009:94)在排比句法關(guān)系及其語義關(guān)系的制約下,被轉(zhuǎn)移的先行語概念會受到壓制,與后一小句語義內(nèi)容不符的信息會被析出,僅保留一個抽象的角色(role)①,這一角色在例⑨-?中分別為PAYCHECK,A PICTURE OF ONE’S SON,IN ONE’S OFFICE,WHEN ONE WAS 20。角色是惰性代詞所要指稱的對象。由于角色有時需要在特定的語句中獲得實現(xiàn)(instantiate),當(dāng)上述四例中的回指代詞在各自的小句中獲得實現(xiàn)時,角色就會轉(zhuǎn)化為具體的值(value),分別表現(xiàn)為his paycheck(his指與情婦相關(guān)的男人)、a picture of Bill’s son、Tom’s office、when Alice was 20,所以這些值也就成為回指語的實際所指。

      4 討論

      篇章回指是個非常復(fù)雜的語言現(xiàn)象,涉及句法、語義、語用、認(rèn)知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對回指所進行的研究都是基于某一特定的層面,并不關(guān)注其他層面上回指所體現(xiàn)出來的特征。當(dāng)研究層面不明確,或當(dāng)人們基于不同的研究層面討論某一特定的回指現(xiàn)象時,就有可能得出相互矛盾的結(jié)論來,產(chǎn)生不應(yīng)有的爭論。對演化指稱的爭論正是源于此。為了避免類似問題的發(fā)生,我們認(rèn)為很有必要把篇章回指中幾個最為基本的概念范疇提取出來,并闡釋清楚。這些概念范疇就是前面提到的形式所指、一般所指和實際所指,以及角色和值。

      王安石(1994)認(rèn)為,“語言符號的有限性和離散性與許多事物的連續(xù)性的矛盾”以及“人類思維和交際的需要”使得語言表達具有模糊的特點。模糊性是自然語言的本質(zhì)特征之一。(李文戈 武柏珍2004:84)從形式層面上講,篇章內(nèi)指稱詞語的使用只是作為一種銜接手段,其追求的首要目標(biāo)是一種正確銜接的效果。如果單純從這一層面談回指,就無所謂指同(coreference),因為指同完全屬于意義層面的范疇。形式與意義盡管相互關(guān)聯(lián),但單純把形式提取出來進行研究并非完全不可行,典型的例子就是句法學(xué)中的約束原則(binding principles)。當(dāng)代語言學(xué)對篇章回指的研究越來越重視回指關(guān)系的意義層面,因為簡約的形式只是一種表象,一種媒介,意義才是表達的起點和理解的終點。由于篇章回指的意義研究通常只解決兩個問題:回指釋義(anaphora resolution)和回指產(chǎn)出(anaphora production)(Chen 1986:8),所以這類研究通常只關(guān)注與形式所指直接相關(guān)的一般所指,而且認(rèn)為,先行語的一般所指與回指語的一般所指具有相同的指稱對象。誠然,在某些情況下,一般所指和實際所指的指稱對象是完全相同的,如在不涉及時間變化的描述性語句中:

      ? Tom is very clever,but he still studies hard.

      即便語句中存在時間的變化,如前面提到的例④-⑦,由于先行語和回指語的實際所指是否相同并不會影響回指釋義或回指產(chǎn)出任務(wù)的完成,所以,人們并不需要對一般所指和實際所指的錯位給予關(guān)注。因此,一般情況下人們所說的語篇回指中的指同,并不一定是嚴(yán)格意義上的實際所指相同。

      對實際所指的剖析需要引入角色和值的概念。角色是由先行語的一般所指所體現(xiàn)出來的一個心理表征,這一心理表征還具有由回指語所體現(xiàn)出來的一般的性、數(shù)等特征。在例④中,這一心理表征為 SOME COOKING APPLES,在例⑤中則為ONE CHICKEN。之所以稱這種心理表征為角色,是因為這種心理表征不依賴回指語和先行語之外的語境而存在。回指語和先行語所發(fā)生的匹配關(guān)聯(lián)就處在這一層面上。但當(dāng)我們談?wù)搶嶋H所指時,是指角色在相關(guān)語言語境的影響下而實現(xiàn)的真實的值。

      由演化回指所引發(fā)的討論帶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啟示,對任何語言問題的探討都應(yīng)該基于某一特定的視角,對問題的討論要嚴(yán)格限定在某一特定的范圍內(nèi),如果這一原則得不到遵守,人們也就無法評判不同的觀點究竟孰是孰非了。

      注釋

      ①此處的角色(role)和值(value)是借用 Fauconnier(1985)在討論空間映射時使用的概念。所謂角色,是對某一范疇的一個語言描述,而值是指一個可以通過該范疇進行描述的個體。

      高衛(wèi)東.語篇回指的功能意義解析[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xué)出版社,2008.

      高 原.照應(yīng)詞的認(rèn)知分析[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3.

      胡壯麟 朱永生 張德祿 李戰(zhàn)子.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xué)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5.

      姜望琪.篇章與回指[J].外語學(xué)刊,2006(4).

      李文戈武柏珍.翻譯學(xué)視野中的語言模糊性[J].外語學(xué)刊,2004(3).

      王安石.語義研究[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4.

      王 軍.主題性:整體回指關(guān)系體現(xiàn)出的一種篇章屬性[J].外語與外語教學(xué),2007(7).

      王 軍高明強.概念匹配、回指釋義與概念轉(zhuǎn)移:篇章回指研究的新思路[J].外語學(xué)刊,2009(5).

      許余龍.語篇回指的認(rèn)知語言學(xué)探索[J].外國語,2002(1).

      許余龍.篇章回指的功能語用探索[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許余龍.從回指確認(rèn)的角度看漢語敘述體篇章中的主題標(biāo)示[J].當(dāng)代語言學(xué),2005(2).

      俞月美.試析英語惰性代詞-paycheck句型中的代詞現(xiàn)象[J].天津外國語學(xué)院學(xué)報,2010(2).

      朱永生鄭立信 苗興偉.英漢語篇銜接手段對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Ariel,M.Accessing Noun-phrase Antecedents[M].London:Routledge,1990.

      Asher,Nicholas.Events,F(xiàn)acts,Propositions,and Evolutive Anaphora[A].In J.Higginbotham,F(xiàn).Pianesi& A.C.Varzi.Speaking of Events[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Brown,G.& Yule,G.Discourse Analysi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Carrell,Patricia L.Cohesion is not Coherence[J].TESOL Quarterly,1984,16(4).

      Chen,Ping.Referent Introducing and Tracking in Chinese Narratives[D].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86.

      Cornish, Francis. Anaphoric Relationsin English and French:A Discourse Perspective[M].London:Croom Helm,1986.

      Croft,William & Cruse,Alan.Cognitive Linguis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Fauconnier,Gilles.Mental Spaces: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M].Cambridge:The MIT Press,1985.

      Geach,P.T.Reference and Generality[M].Ithaca:University of Cornell Press,1962.

      Ghadessy,Mohsen.Comments on Recent Articles on Schema Theory[J].TESOL Quarterly,1985,19(2).

      Halliday,M.A.K.& 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Hankamer,J.& Sag,I.A.Deep and Surface Anaphora[J].LI,1976,7(3).

      Korzen,I?rn & Buch-Kromann,Matthias.Anaphoric Relations in the Copenhagen Dependency Treebanks[OL].http://www.linguistics.rub.de/bla/beyondsem2011/korzen_final.pdf.

      Reboul,Anne.Reference,Agreement,Evolving Reference and the Theory of Mental Representations[A].In Coene,M.(eds.).Traiani Augusti Vestigial Pressa Sequamur.Studia 1 Lingvistica in Honorem L.Tasmowki[C].Padova:Unipress,1999.

      Sag,I.& Hankamer,J.Toward a Theory of Anaphoric Processing[J].Linguistics and Philosophy,1984,7(3).

      猜你喜歡
      回指所指先行
      漢譯英小說本族語—非本族語譯者人稱回指對比研究
      ——以《紅樓夢》譯本為例
      外文研究(2021年4期)2021-12-16 04:28:40
      健康養(yǎng)生“手”先行
      遺忘者
      山花(2020年6期)2020-06-19 08:50:32
      從“先行先試”到“先行示范”
      中國外匯(2019年23期)2019-05-25 07:06:26
      論《群音類選》的編選類分及其官腔類所指
      中華戲曲(2018年2期)2018-08-27 10:05:56
      黔貨出山 遵義先行
      遵義(2017年8期)2017-07-24 18:11:30
      黔貨出山 遵義先行
      遵義(2017年6期)2017-07-18 11:32:10
      正義概念的所指霸權(quán)和能指反抗
      基于句法位置和主位推進模式的代詞回指偏誤考察
      火柴迷宮
      邹平县| 兰坪| 互助| 苍南县| 邓州市| 永嘉县| 吉林省| 霞浦县| 昌图县| 永春县| 阳朔县| 浠水县| 高州市| 龙海市| 衡阳县| 霍林郭勒市| 弋阳县| 青浦区| 轮台县| 饶河县| 宁河县| 扶绥县| 南木林县| 彭州市| 大洼县| 松滋市| 永修县| 秭归县| 新竹市| 麻江县| 松原市| 石林| 云龙县| 陇川县| 湟中县| 南汇区| 卢氏县| 安塞县| 宽城| 横峰县| 长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