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城區(qū)中小學校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

      2012-04-29 11:33:36張福順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12年9期
      關鍵詞:研訓師生信息化

      張福順

      編者按: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教育改革區(qū)別以往的改革范式,它需要教師不斷進行知識與觀念更新。教師研修、培訓項目的推進,既表現在研修、培訓的內容上,又表現在其形式上。為了給教師研訓親歷者、思考者提供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我刊特開辟了這塊園地。

      本期所刊發(fā)文章論述的主題并非集中在研訓上,但是,其闡發(fā)的各個節(jié)點卻讓編者感覺到,對中小學校信息化建設的論述涉及研訓的力度以及針對性。我們描述研訓的內容或者闡述研訓的形式,并非平面式的呈現,亦需要內在切入式地“勘探”研訓之所以研訓、研訓內容之所然的根蒂。

      這篇文章所論述的是兗州市的中小學校信息化建設,未必有一斑窺全豹之效。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其問題意識貫穿全篇,這些問題并非憑空生成,而是“抓在地上”的。我們談論“研訓”,離不開這些支撐,離不開對研訓“生態(tài)”的體察與辨識。

      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的出臺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變化,在現階段非常有必要對學校以往信息化建設的問題進行重新定位與思考,讓學校師生重新對信息化教育教學和信息技術手段有進一步的理解與認識。本文結合十幾年來信息化教育教學管理的工作經歷和承擔山東省“十一五”教育技術研究重點課題《數字化校園的建設與應用實驗研究》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對改進信息技術手段、教育管理者的認識與實踐、現代教育教學媒體的作用、管理中考核評價和學生應用等幾個方面進行有效分析,提出了針對性的改善策略。

      ● 目前學?;A設施的調查與分析

      目前我市城區(qū)高中的配備情況是:兗州二中有18個教學班,實現了因特網支持下的“班班通”,每個班級都有計算機、視頻展臺和有線背投電視;兗州六中班級內配備了36套多媒體系統(tǒng),高清晰投影機、聯想品牌計算機和高檔實物展臺,但是獨立的單機,沒有網絡的支持;實驗高中為60個教學班,實現了班班多媒體,但也是獨立的單機,沒有網絡的支持;兗州一中是我市的重點校,目前正處于建設期,設備還沒有配備到位。通過了解,發(fā)現教師們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現象比較普遍,但不平衡,問題主要集中在設備的管理與技術的支撐上。

      學校每學期都有專項資金用于信息技術教材的訂購,經過了解,所訂教材并沒有真正發(fā)揮功效,有時只是完成了訂購任務而已,缺乏訂購的針對性和配備后的使用有效性。

      為什么會出現如此多的問題,主要有以下的幾個原因。

      1.管理與使用的脫節(jié)。作為學校的管理者要時常與管理人員、教學人員進行良好的溝通,知道需要什么,然后再決定要解決什么,聽取有關人員的建議,共同探討如何解決和怎樣才能高效。

      2.作為信息化中的主體“人”的要素,要善于吸取先進的經驗,形成個體的處理問題的方法,不能簡單地只是“拿來”,還要創(chuàng)新,只有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才能變“死”為“活”,才能融會貫通。

      3.硬件管理制度的過時和執(zhí)行過程中的變通性,導致管理存在漏洞。

      4.學校領導管理的脫節(jié),造成硬件、軟件的浪費和損失。

      5.責任心的缺失和愛護使用意識的淡薄,有些教師還停留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上,對信息化教學手段有畏難思想。

      ● 常規(guī)設備VS新設備、新技術

      研究過程中發(fā)現一些常規(guī)的教學設備使用效率正在弱化,經過調查分析,與新課程的實際內容和要求有關,與教師的思想認識有關,也與現實條件有關,而信息化教學手段的使用沒有一個良好的評價標準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同時對各學科使用沒有具體的要求等。

      如何看待常規(guī)教學設備,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出現了以下的幾點問題。

      1.對常規(guī)信息技術設備的認識還不十分到位,需要更新觀念和端正態(tài)度?!皦蛴?、好用、實用”應是當前學校設備的使用的現狀,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推動了信息技術設備的不斷更新,同時也帶來了一定技術應用上的難度,對一些設備的使用還存在著一些誤區(qū),認為有新設備,舊的就可以淘汰了,這種認識導致了大量資源的浪費。

      2.建立健全長期培訓機制是常規(guī)信息技術設備發(fā)揮效益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工作中,曾經發(fā)生了一個案例。一位有著五年教齡的英語教師,不知道如何用雙卡錄音機進行翻錄英語磁帶,從這個現象可以看出,常規(guī)設備并不是沒有使用的價值,而是缺少使用的方法和上進的責任心。建立健全長效培訓機制是一件比較緊迫的事情,也是學校和教師們的責任?!拔锉M其用,人盡其才”才是真正發(fā)揮效能。

      3.對常規(guī)設備的維護要加強,后勤和職能部門要了解課改過程與要求,要跟上課改的思路,加強學習,了解和促進信息技術手段在教育教學管理中的應用。

      4.強化使用信息技術手段的評價與考核標準,要落實到日常工作中,落實到考核評價制度上,學校要善于正確引導和合理開發(fā)、利用。

      ● 重基礎,出實效,做好制度的建設與執(zhí)行

      1.加強領導的信息技術業(yè)務知識的學習與深化

      學校的領導是一所學校的核心,模范榜樣對廣大師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領導對信息技術設備和現代技術理解的程度決定了一所學校師生對現代技術水平的認識。

      如何發(fā)揮領導的模范作用,使其參與到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實踐中來?經過本次課題的研究,首先要從基本技能學起,應用實踐是過程,扎實應用是目標,做好使用經驗的積累是關鍵,建立長效培訓機制是保障,對應用效率高、效果好的進行表彰、肯定和推廣,以點帶面,逐步拓寬培訓內容和使用領域,開展形式多樣的技能比賽,讓廣大師生真正參與到信息教育中來,真正發(fā)揮其作用。

      2.建立健全有效的保障機制

      克服當前“有名無實”的形式主義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因為教育的本質決定了教育行業(yè)要實事求是、以身作則,要遵循科學、和諧的發(fā)展規(guī)律,沒有研究、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沒有親自參與,也就談不上指導與執(zhí)行,在信息技術教育工作中,設備是基礎,是硬件,管理是應用,是軟件,而制度是保障,是效益,設備齊全、先進,只能說是為良好的教育教學提供了先決條件,管理到位是發(fā)揮效能的手段,為讓設備為教育教學服務,就要有水平過硬的管理隊伍,要有良好素質的應用群體,應從科學、人性、和諧的原則出發(fā),用好、管好現有資源,機制、制度的健全是將兩者協(xié)調的紐帶。

      3.以新課程為載體,塑造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

      新課程不只從課程標準和內容上進行了調整,還從教學理念、教學手段和教學結構上進行了完善與引導,在把時間、自由還給學生的同時,對教師的要求就嚴格得多了,因此,要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的環(huán)境與氛圍,讓學生拓展思維,培養(yǎng)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做好引導,突出了“雙體”地位。而要做這些工作,要求教師精心研究課標,研究課本,研究學生,研究教材教法,要博取眾長,通過信息化手段,不斷充實完善自身專業(yè)與師德,把實在的應用落在平時,落在學生,落在管理中。

      ● 課程資源整合、教育公平,需要對網絡進行再認識

      課程資源整合和教育公平隨著國家和地方中長期規(guī)劃的制定與實行,再次提上了日程,先進媒體與通訊方式的支持,使教育的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成為現實。如何認識高速發(fā)展的網絡,我認為當前存在以下的問題。

      1.現實網絡應用缺乏有效的管理,師生有效學習知識、交流時間減少。其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①在網絡內容與時間的安排上。一些學生為了在班級內上網,學校安排的就餐時間或休息時間就會被他們充分“利用”起來,造成休息時間不足,上課也就談不上高效率的學習。②網絡的“雙刃劍”效應如何克服?師生在應用網絡的同時,如何避免不當行為,對新問題,需要認真對待、處理。③針對教師有不正確使用網絡的行為(有必要使之與學校量化辦進行溝通,記入師德量化檔案,在年終考核中進行相應的扣分處理,并為下一年的聘任提供依據)。④應用網絡方法的不當,造成高投入、低產出。

      2.缺乏良性引導,作為師生學習的工具或手段,要應用其良好的一面,自覺抵制一些粗俗、低級信息的影響。

      3.規(guī)范管理與使用教育網絡。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把教育信息化作為一章單獨列出,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fā)展的整體戰(zhàn)略,可以看出國家對教育信息化的重視。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網絡,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fā)展戰(zhàn)略。教育部科技發(fā)展中心主任李志民指出:“教育網十年前是超前的,但是發(fā)展有一點滯后于電信網絡的發(fā)展,教育網承擔著不斷創(chuàng)新、實驗的責任,希望教育網絡超前部署。原來超前,今后還要超前,要準確定位?!苯Y合濟寧教育網的發(fā)展,全市中小學基本是網絡到了學校,但由于個別領導的意識還沒有跟上網絡的發(fā)展,還沒從傳統(tǒng)的教學管理方式中轉變過來,網絡到了門口,只有個別科室接入了教育網,還有大部分的教師、學生不能使用網絡,這種現象的存在與國家發(fā)展的信息化方針是不相吻合的。教學中要應用網絡資源,要求學生了解外面世界,開闊眼界,沒有基礎的夢想是空想。

      我們在課題研究過程中,了解到廣大師生在實踐中也遇到了許多的困惑,如對于全文搜索、目錄搜索、無搜索及其混用還存在模糊的認識,關鍵詞技巧的應用也不到位,對網絡數據庫的認識也有所欠缺。因此,我們提出的措施:加強學校內部管理和師生應用網絡意識教育,把一些設備進行了更新換代,發(fā)現問題及時處理,制定適于師生的培訓計劃,讓師生養(yǎng)成用好網絡的習慣。

      ● 有必要加大在應用外來資源和信息共享上的探討應用力度

      學校雖不是主要的研發(fā)部門,但新課改要求開發(fā)一些適應于學生的資源,廣大師生可以根據工作和學習的實際進行創(chuàng)新,我們提倡合理消化外來資源為我所用,注重內部潛力的開發(fā),以此形成適合自己校情的校本資源。

      通過調查發(fā)現,教師對近三年山東省組織的遠程培訓視頻資源和與專家、指導老師的交流資源沒有給予充分的認識與應用,好多教師只是單純地完成省教育廳下達的作業(yè)任務,并沒有把培訓所學技術應用到平時的工作中。

      2009年7月20日,兗州市教育局開通的素質教育平臺和空中課堂為解決學生學習的困難提供了有益的幫助。但經過調查發(fā)現,學生并沒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更無從談起通過現代媒體在課余時間完成自己知識網絡的搭建和建構,針對這種現象,課題組進行了深入的調查與分析,得到如下的結論:一是學生對于本地資源的誤解,認為平時有老師給上課就可以了,沒有必須多此一舉;二是學?;蚪處煕]有把此信息告訴給學生,以致學生根本就不知道有此資源的存在;三是市局的宣傳力度不夠,沒有讓學生、家長知道有這樣的一個學習平臺;四是一些學生家庭經濟狀況有限,不能給學生配備計算機以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五是網絡推廣速度過慢,教育網與公用網的接口帶寬受限,很難應對大的訪問量。針對這種現狀,濟寧市電教館和兗州市電教站及時地進行了分析,與省聯通公司結成合作伙伴,在技術與租用線路等方面進行了有效的結合,網絡的使用率逐年上升,對以后實行的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 開展形式多樣的信息活動

      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各??筛鶕陨韺嶋H開展一些切實可行的活動,如信息技術管理中心可以組織教師進行課件制作評比,信息技術學科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電腦作品的創(chuàng)作,通用技術學科組織學生進行小制作、小發(fā)明的比賽,研究性學習學科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考查,寫出有價值的調研報告,語文學科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本校好人好事演講或作文大賽等,在參與中教師和學生都會得到提高。但這些好的活動要轉化為數字化資源,還要協(xié)調好各個部門科室的關系,充分調動各級部、科室人員的積極性及創(chuàng)造性,把數字化工作經常化、規(guī)范化。

      ● 健全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

      在現實中,我們提倡教師們要奉獻,要以愛心服務學生,服務學校,以教育事業(yè)心來對待平時的教學與管理,但對于評職晉級上級還是看教師的相關證書和榮譽,看教師的考核成績,經常有平時做的工作再多,服務再好,但由于沒有考核評價方案或者沒有相關的工作量化機制,信息技術人員的工作得不到有效的認可,這無形中就會打擊工作者的積極性,以至于他們只得靠對教育的事業(yè)心和熱情來工作。在平常的教學管理中我們都注重了對學生要進行賞識教育,激勵教育,有一點進步也要放大,讓學生樹立樂學、愛學的心境,而對于教師也是一樣的。經調查,在大部分學校沒有相應的考核機制,很多工作是信息技術教師兼職去做,從一定程度上也會造成這部分的工作沒有教師主動愿意去做,顯得其工作可有可無,承擔這部分工作的教師心里也有說不出的滋味,尤其是在教育技術廣泛應用的今天,無論是學校的常規(guī)量化管理,還是省實行的素質教育下的選課平臺,上級部門的設備調查等工作,都要有人來做,并且是專業(yè)技術相對較為精通的人來做。如何充分發(fā)揮其能力,調動其積極性,我校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要改變信息技術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與開創(chuàng)性,十分需要相關的工作考核制度,把平時的工作納入日常量化,并在年終的考核中有所體現,讓真正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付出的教師得到應有的榮譽與獎勵。在考核機制的制定中可以從工作的質量、態(tài)度和最終完成情況,對教師服務和學校電化教育規(guī)劃的實際效果上進行考量,明確工作如何去做是最好的,如何體現節(jié)約與高效等。例如,在我校的年度考核中,語、數、外學科每周定為0.8個工作量即為正常,信息技術設備管理人員的工作量根據實際定為每周0.4個,從某種程度上也體現了他們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周敦.關于農村中小學信息化建設的思考[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6(2).

      [2]馮天敏,李保偉,李立玉,謝光.山東省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現狀[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8(5).

      猜你喜歡
      研訓師生信息化
      初中歷史教學中師生的有效互動
      甘肅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0
      構建校本研訓模式 提升教研活動實效
      甘肅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46
      月“睹”教育信息化
      2020年創(chuàng)新教育實踐線上研訓系列活動持續(xù)開展
      幼兒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肅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2018 年婦女/性別研究研訓班在京舉辦
      麻辣師生
      淺談校本研訓管理
      信息化是醫(yī)改的重要支撐
      重視“五老”作用 關愛青年師生
      中國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6
      静宁县| 云梦县| 渝中区| 库车县| 太康县| 乌兰浩特市| 汉沽区| 赫章县| 于田县| 财经| 黄石市| 鄄城县| 石家庄市| 石屏县| 双峰县| 辽阳市| 徐州市| 永丰县| 西青区| 新闻| 大邑县| 辽阳市| 广安市| 合水县| 论坛| 普格县| 渝中区| 安溪县| 湟中县| 柏乡县| 泗阳县| 昭平县| 泌阳县| 陇西县| 延川县| 遂宁市| 壶关县| 温州市| 舞阳县| 海晏县| 洪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