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舟
摘 要 筆者對1999年至2008年國內(nèi)兒童文學翻譯研究的文獻進行了分析比較,將其歸納為五類:時段研究、譯者研究、翻譯理論和策略研究、個案研究、總體描述。
關(guān)鍵詞 兒童文學 翻譯 漢譯
中圖分類號:I207.8文獻標識碼:A
Research on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China
LIN Shuzhou
(Guangdong Jidian Polytechnic,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Abstract A careful survey of theses published in journals and academic papers of master degree from 1999 to 2008 concerning transl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China. The researches roughly put into five major categories, period research, translator research, translation theory and strategy, case study, general description.
Key words children's literature; translation; chinese translation
0 總述
兒童文學翻譯與其它文學翻譯的不同之處在于,前者不但要考慮中西文化差異,還需考慮成人與兒童在價值觀、理解、和審美等方面的差異。國內(nèi)對兒童文學翻譯的研究在很長一段時間一直被忽視。筆者對十年間的兒童文學翻譯研究進行分析,以歸納出其中變遷。
1 研究方法
筆者對1999年至2008年十年間發(fā)表的共69篇相關(guān)論文進行分析,其中期刊論文39篇,碩士學位論文30篇。
2 分析與討論
分析數(shù)據(jù)顯示出以下兩點:(1)兒童文學研究的數(shù)量有所提高。(2)兒童文學研究覆蓋各領(lǐng)域。
2.1 總體趨勢
在1999年至2008年間,兒童文學翻譯研究數(shù)量大幅提升,筆者以五年為一個時段進行劃分。數(shù)據(jù)顯示,在前五年,僅有2篇期刊論文涉及該題材,而在后五年則有37篇,占兒童文學翻譯研究的期刊論文總數(shù)的93.78%。在研究生學位論文方面,前五年,僅有1篇學位論文涉及該題材,余下的都在在后五年發(fā)表,占兒童文學翻譯研究的學術(shù)論文總數(shù)的96.67%。據(jù)統(tǒng)計,95.65%的兒童文學翻譯研究均在后階段完成。
2.2 研究內(nèi)容
筆者將所分析論文歸為五類:時段研究、譯者研究、翻譯理論和策略研究、個案研究、總體描述,其中個案研究與其它分類偶有交集。數(shù)據(jù)顯示:大部分學者關(guān)注于翻譯理論和策略研究,其次為個案分析。
2.2.1 時段研究
著重于兒童文學翻譯時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塊:五四運動前,五四運動后,以及五四運動前后的比較。一些學者認為中國早期的兒童文學翻譯是以成人標準進行,并非以兒童為受眾,但這時期引入的國外兒童文學奠定了中國兒童文學的基礎(chǔ)(吳雪珍,2007;陳麗嬌,2007;趙國春,2006)。一些學者認為中國真正引入國外兒童文學是在五四之后,這時的兒童文學翻譯開始注重兒童的興趣、價值觀和理解能力(秦弓,2004;夏丹,2007;夏丹,2004;伍榮華,2007)。還有學者對五四前的兒童文學翻譯內(nèi)容和技巧進行了比較(張道振,2006;桂念,2006;楊丹屏,2006;容怡,2007;王勇,2006)。
2.2.2 譯者研究
一些學者對知名兒童文學譯者展開了研究,如魯迅、周作人等。這些研究從譯者角度展開,如譯者眼中兒童文學翻譯最重要的是什么?周作人認為兒童本位是最重要的,而任溶溶認為更應(yīng)關(guān)注兒童語言(張道振,2006;王珊珊,2008)。
2.2.3 翻譯理論和策略
在兒童文學翻譯研究中,學者們應(yīng)用了多種翻譯理論和策略對兒童文學譯作進行了分析,如美學和接受美學、接受理論和兒童本位等。鑒于兒童文學翻譯的受眾是兒童,譯者需要更多去考慮兒童的視角,學者們多從兒童認知、智力和價值觀角度對作品進行了分析。在翻譯策略方面,學者們關(guān)注翻譯的異化和同化,基本上認為同化更為適合兒童文學翻譯。秦君和應(yīng)承霏認為異化應(yīng)用于跨文化元素,而同化則用于語言(秦君,2006;應(yīng)承霏,2007)。
2.2.4 個案研究
數(shù)據(jù)顯示兒童文學翻譯研究的個案覆蓋不同國家和時期的作品,其中《愛麗絲漫游奇境》的譯本最受青睞,其它被研究的經(jīng)典兒童文學譯作有《安徒生童話》、《快樂王子》等,也不乏現(xiàn)代兒童文學譯作,如《哈利.波特》和《小公主》等。盡管具體的研究譯本具有顯著差異,研究結(jié)果中亦有共性,如跨文化翻譯、兒童本位等 (秦君, 2006; 楊丹屏, 2006, 張代蕾, 2006) 。
3 結(jié)論
在1999-2008年間,兒童文學翻譯研究的數(shù)量顯著增長,在后五年尤為明顯,2004-2008年間的相關(guān)期刊論文和碩士學位論文占研究總數(shù)的95%以上。越來越多學者開始關(guān)注兒童文學翻譯,包括時代變遷、譯者、翻譯理論和策略、個案分析等,但個案分析的對象范圍較窄,多為經(jīng)典兒童文學作品翻譯。兒童文學翻譯有著其獨特的屬性和價值,通過上述研究能夠?qū)Ξ斚轮袊膬和膶W翻譯有較為全面的了解。
參考文獻
[1] 陳麗嬌.從目的論看“五四”前的兒童文學翻譯.科教文匯,2007.12(上旬刊):189-190.
[2] 桂念.萌芽時期中國兒童文學之翻譯——從晚清到“五四”時期.華中師范大學,2006.
[3] 桂瀅.兒童文學翻譯的對話性——兼評《彼得潘》中譯本.武漢大學,2005.
[4] 李泓.周作人創(chuàng)作中的童心意識.青島大學,2006.
[5] 李娟.從接受理論的角度論兒童文學的英漢翻譯——基于“期待視野”和“視野融合”.國防科學技術(shù)大學,2006.
[6] 李麗.清末民初(1898-1919)兒童文學翻譯鳥瞰.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103-106.
[7] 秦弓.五四時間兒童文學翻譯的特點.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4(4):114-118.
[8] 秦弓.五四時期的兒童文學翻譯(上).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30(5):41-46.
[9] 秦弓.五四時期的兒童文學翻譯(下).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30(6):22-27.
[10] 秦君.兒童文學翻譯中譯者與讀者間的伙伴關(guān)系及翻譯策略的選擇—— 《哈利.波特》漢譯本個案研究.貴州大學,2006.
[11] 容怡.愛麗絲變了?——中國兒童文學翻譯歷時性對比研究.重慶大學,2007.
[12] 譚云飛.淺談兒童文學翻譯.湖南師范大學,2005.
[13] 王珊珊.任溶溶兒童文學翻譯思想研究.瘋狂英語教師版,2008:131-135.
[14] 王勇.安徒生童話在中國.貴州大學,2006.
[15] 吳雪珍.晚清兒童文學芻議.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3):19-20.
[16] 吳艷暉.淺談兒童文學翻譯的策略.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7.23(10):53-55.
[17] 夏丹.“五四”時期兒童文學翻譯簡論.長江論壇,2007(1):92-95.
[18] 楊丹屏.二十世紀初外國兒童文學的譯介與我國現(xiàn)代兒童文學——影響 研究和文化透視。貴州大學,2006.
[19] 應(yīng)承霏.英語兒童文學的漢譯策略.南京師范大學,2007.
[20] 張代蕾.論英語兒童文學的漢譯——the happy prince中文譯本的歷時研究.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6.
[21] 張道振.論周作人的兒童文學翻譯思想.安陽工學院學報,2006(3):121-123.
[22] 張菁.兒童文學譯者主體的時代適應(yīng)性——以王爾德童話和《哈利.波特》漢譯語言為視角.揚州大學,2007.
[23] 張璐.從《阿麗思漫游奇境記》中譯本看兒童文學翻譯.河北北方學院學報,2006.22(6):28-31.
[24] 趙國春.晚清兒童文學翻譯研究.安徽師范大學,2006.
[25] 周喆.兒童文學翻譯中的文體翻譯策略研究.大連理工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