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慶勝
摘 要 本文簡要描述了初中英語教學及研究現(xiàn)狀,簡要闡述了標記象似性,并將它應用到初中英語教學中,從詞匯,句法和語法層面對其進行了應用研究。提出標記象似性應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位置并得到有意識地貫徹。
關鍵詞 標記象似性 初中英語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A Study of Application of Markedness Iconicity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JIANG Qingsheng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Luzhou, Sichuan 646000)
Abstract We descript briefly the situation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nowadays. Then we introduce markedness iconicity and apply it to the English teaching of English beginners from three levels--word, sentence and grammar. We hold that, markedness iconicity should be applied and carried out properly in English teaching of English beginners.
Key words markedness iconicity; English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application
0 引言
觀時下的初中①英語教學,不少教師在教學時往往依賴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或者感覺來教學,給人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感覺,只說了些細枝末節(jié)的東西,沒有抓住根本。正確有效的方法論指導對于啟蒙教育至關重要。標記象似性是基于人的認知結構和認知規(guī)律提出來的,把它應用到英語教學中特別是針對英語初學者,無疑將起到巨大作用,對標記象似性的應用和遵從應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因為遵從了它也就等于順應了學生的認知順序和規(guī)律。
1 標記象似性簡述
標記(mark)相當于標簽,粗略分為無標記(unmarkedness)和有標記(markedness)。“常見的、常用的、一般的、人們先了解的、期待的、處于‘默認值(default value)狀態(tài)的事物和表達他們的詞語手段,就稱為‘無標記項/式”。(侯國金2005:2)反之則是有標記的。簡單說來無標記就是常規(guī)的、普遍的、一般化的基本意義及用法的成分而有標記的就是非常規(guī)性,帶有區(qū)別性特征的成分與特殊意義相聯(lián)系(王寅,2001:369)。(1)就是有標記的,少有男性做保姆,此句意在表明張三的父親很勤勞、善于料理家庭瑣事等意味。(2)為無標記,無論是語義還是表達都屬無標記。
(1)張三的爸爸是保姆。
(2)水在零度時就會結冰。
既然“有標記和無標記的對立在語言分析的所有層次上都其作用(胡壯麟,1996;沈家煊1997)”。Greenberg(1973)指出標記理論可以運用到語言的一切方面。那么,語言(特別是二語)習得必然要遵循無標記與有標記的區(qū)分才能更加有效。而標記象似性可將標記理論具體化到語言習得的層面上,可定義為“標記性從無到有的順序象似于認知的自然順序及組詞的一般順序;有標記性象似于額外意義,無標記性象似于可預測的信息。”(王寅,2001:369)沈家煊(1993)總結了3條句法象似原則——距離象似性、順序象似性、數(shù)量象似性。王寅又補充了3條象似原則即:標記象似性、話題象似性、句式象似性。本文僅討論標記象似性在初中(啟蒙)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2 標記象似性之于初中英語教學
2.1 標記象似性之于詞匯教學
(成年)人們無意識的、不加修飾、信手拈來的詞,不少體現(xiàn)著標記象似性。詢問(孩子的)年齡、身高時常用“你多大了?”“你有多高???”問長度時總是問有多長。為什么不問你有多小,你有多矮呢,問長度時問有多短呢?根據(jù)上面對標記性的解釋可以看出,“大”、“長”、“高”更常用的,理解起來容易,付出的心力小,也就是無標記的,而后面一組問句是不常用的,不易理解,需要更多的心力,因而是有標記的。如果不用無標記式而選擇了有標記的,那一定是說話人想傳達更多的意義,本文不作討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一定要先教授無標記的,再講有標記的。詞匯層面如high-low; long-short; old-young; big-small; man-women等諸如此類的成對此,應先教授前面的,后面的就更好理解,如果沒有這樣的指導思想,隨心所欲,不講規(guī)律,無疑將大大增加學生理解的難度,使其感到英語難學,從而失去興趣。
2.2 標記象似性之于句子教學
初學者學習句式也是由簡單到復雜,從一般到特殊,從肯定到否定這樣的規(guī)律來掌握的?,F(xiàn)行的初中英語教材有好幾種版本,但無論哪個版本,開始總是“Good morning!”這樣簡單的招呼用語,然后再向稍微復雜的句子過渡。人教版2006版的“go for it”的目錄,前面幾個單元是這樣安排的:
Starter Unit 2 Whats this in English?
Starter Unit 3 What color is it?
Unit 1 My names Gina.
Unit 2 Is this your pencil?
Unit 3 This is my sister.
最開始要講的就是“whats this?”這樣的句型,然后才講“this is…”我們習慣于先問是什么,然后才是是什么。有人會說,按一般到特殊的規(guī)則,whats this 是問句,而this is 是陳述句,應該先講后者再講前者。顯然,先問再答更符合認知規(guī)律。同樣,whats this 和is this 如果從句式上講,前者是特殊疑問句,后者是一般疑問句。有人以為應先講一般疑問句,再講特殊疑問句(筆者曾與一位老師討論過)??此朴械览?,其實不然。我們以為,“is this…?”預設了知道一樣東西或人的名稱,只是對不上號,就用“is this(a pen)?”提問。這個預設已經(jīng)包含了“whats this?”因此前者更復雜,當延后處理。再如,人教版老教材上有這樣的對話:
(3)-Are you Li Ming?
-No, Im not. Im Li Lei.
而在這之前,一定是先講了肯定回答的(Yes,I am.)。對于初學者來說,肯定的回答是無標記,首先接觸否定一定是強標記的,因此只有講了肯定回答才能過渡到否定回答。單看這兩句話,我們以為要把后面的回答分開來講,也就是先回答“No, Im not.”然后經(jīng)反復練習,直至掌握后,再把“Im Li Lei.”加上去。可能有人以為這是多此一舉,對老師來講確實簡單,當屬無標記,但對學生而言,同時接觸否定再加上陳述已經(jīng)是強標記了。如果一環(huán)一環(huán)地自然過渡,學生就不會覺得很突然,便于掌握,從而對自己學習英語有信心。只要老師始終有意識應用由簡到繁,由一般到特殊,肯定到否定這些認知規(guī)律,學生就能很好的掌握所學知識。
2.3 標記相似性之于語法教學
概況地說,前面講到的也算是語法教學。這里的意思是語法大項的教學,比如說人稱代詞,名詞單復數(shù),時態(tài)等。詞類教學的重點開始往往是名詞,人在接觸事物的時候也是以認知事物的名稱開始的。在二語習得中,母語的正遷移對目的語的習得有促進作用,反之則有阻礙作用。某篇英語課文在講名詞單、復數(shù)的時候有這樣的詞組,one banana/two pears/three oranges/four buses/five boxes等。對于初學者,這幾個詞組里面含有很多難點。首先就是名詞由單數(shù)到復數(shù)的轉變,這個概念學生難以掌握。因為漢語里沒有名詞的單、復數(shù)。這是其一;其二是名詞復數(shù)的變化形式,這幾個詞組里含了好幾種名詞復數(shù)的變化規(guī)則,第二個是直接加“s”,第三個也是直接加“s”,但前面有個不發(fā)音的“e”值得說明,后面的是加“es”。對剛接觸的學生,不可能一節(jié)課就把這幾個詞組講完。只能選最簡單的直接加“s”的先講。等學生形成單復數(shù)的概念后,才能講后面的。還要注意板書設計,讓學生自己歸納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這就是從無標記到有標記的過渡。單數(shù)是無標記的,復數(shù)就是有標記的。而復數(shù)形式的變化方式甚至是強標記的。如果老師不按這種規(guī)律或是根本不知道這種規(guī)律,照本宣科,結果可想而知。
對于時態(tài)教學,很多教材都是把“一般現(xiàn)在時”放在最前面講,我們覺得似有不妥。應該把“現(xiàn)在進行時”放在前面講。易于理解的就是無標記的,而難于理解的就是有標記的。進行時雖然有-ing這樣的形式標記,且前面要有“be”的形式,卻易于形成“正在進行”的直觀概念,學生能夠感覺到,而且這樣的形式標記也并不復雜。如(4),可以通過讓學生觀察、模仿、表演的方式讓(4)變得非常直觀。而“一般現(xiàn)在時”不同,這個概念很難形成?!艾F(xiàn)在”這個時間概念好理解,但什么是“一般”的狀態(tài)學生就很難理解了。而且其動詞的變化復雜。所以應該先講進行時,等學生初步形成英語的時態(tài)感覺后再講一般現(xiàn)在時。
(4)He is writing now.
(5)I get up at 6 every morning.
當由此舉一反三,促進其他方面的語法教學。
3 結語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充分應用了標記象似性原則,始終堅持從無標記到有標記,也就是從簡到繁,由一般到特殊等原則進行教學。我們以為,標記象似性的原則和要求所昭示的學生習得知識的一般規(guī)律應在英語教育特別是在初中(啟蒙)英語教學中得到重視,授課教師應當有意識地貫徹這一原則。
注釋
① 在此指學生系統(tǒng)學習英語的開始,即英語啟蒙教學。
參考文獻
[1] 程馨.關于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策略.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8.
[2] 侯國金.語用標記價值論的微觀探索.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
[3] 黃中秋.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的兩大策略.教育導刊上半月,2004.10.
[4] 賈超琴.標記象似性淺議.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06.2.
[5] 李靜.淺談如何改進初中英語教學方法.科技信息,2010.7.
[6] 李素玲.對初中英語教學方法的一點探索.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8.
[7] 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問題.外語教學與研究,1993.1.
[8] 王寅.語義理論與語言教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