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隱姓埋名十余年的納粹分子阿道夫·艾希曼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郊外被以色列特工抓捕,后被帶往耶路撒冷,接受應有的審判。1961年,著名猶太裔學者、思想家漢娜·阿倫特以紐約客雜志社報道員的身份參與了這次著名的耶路撒冷審判。她發(fā)現(xiàn),這個昔日的殺人狂魔在種族屠殺中犯下滔天大罪的動機,竟是極其“平庸無奇的”。他只是按照既定的思維模式服從命令并恪守忠誠,麻木地執(zhí)行上級指令,下達上級命令,除了一心想升職外,沒有任何主觀動機要參與迫害并屠殺猶太人。他的“平庸無奇”,體現(xiàn)在無思想、無動機地按照“法規(guī)”辦事,并心安理得地認為不必擔負起道德上的指責。他的“平庸無奇”激起了阿倫特極大興趣。她后來以此寫就了《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并在其中提出了著名的觀點:平庸造就的惡。
沒有什么比沒有任何思想、麻木地執(zhí)行著“謊言”并主動為其“圓謊”更為邪惡。當大量“平庸無奇”的人一齊捍衛(wèi)一個得益于虛假邏輯關系的假想世界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們總會從自身利益出發(fā),有組織并自覺地淡忘過去的傷害,抹掉過去丑陋的一面,力圖將個人獨特的、作為人的屬性同“千人一面”的群眾屬性保持一致,甚至視個人意見為異端,只允許用集體記憶來代替?zhèn)€人思考。正如阿倫特告誡的,“人的不思想所造成的災難可以遠勝于人作惡本能的危害的總和”??梢栽O想,如果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允許依靠一種傳統(tǒng)的慣性思維來治國,那必將造成無法挽回的人道主義災難。
楚漁先生所著的《中國人的思維批判》認為,導致中國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傳統(tǒng)的思維模式。這樣的觀點不可謂不新。文章劍走偏鋒,對目前沉悶的中國思想界和學術界有著積極的建議性意義。書中提出了很多原創(chuàng)性的看法,針砭時弊,有著強烈的參與意識和憂患情懷。
《中國人的思維批判》中列舉了許多落后的中國傳統(tǒng)思維模式的例子,比如傳統(tǒng)思維模式的缺陷、國人思維方法混亂以及邏輯條理的缺乏。其觀點犀利,邏輯清晰,令人反省。目前導致中國思想界彷徨不前的原因有很多,不僅是傳統(tǒng)思維的根深蒂固,以及扎根于這種土壤的國民劣根性的作祟,還有科學思維模式、人文關懷的雙重缺席。如果說每個人都認為自己不過是一個沒有思維和自我調控能力的齒輪,麻木地跟隨、附和著固有規(guī)則運轉,其本身就構成了“平席的惡”。在當今社會,《中國人的思維批判》引人深省,但批判思維最重要的功能,到最后一定還是批判個人。個人能自覺地脫離固有規(guī)則的運轉,這些齒輪才有成為現(xiàn)代公民的可能性。
(鄭小驢,本名鄭朋,著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