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明
【摘 要】學校本身是一個社會的縮影,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作為學校里的主人公,學生的自我管理和對學校工作的思路與做法往往反映出該社會的思想變化和水平高低。新時期的大中專院校比一般的高校更具有社會時代感,而其學生管理工作應該用與時俱進的新認識去探討和研究。本文將就新時期的時代要求展開論述,進一步談論大中專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有關情況。
【關鍵詞】大中專院校;學生管理;新時期
學校就是一個小小社會,學生的管理工作體現(xiàn)出社會的人際關系與管理理念。新時期的管理模式要求人性化的滲入,人性化管理成為了當代管理工作中的標準。其實質是為了調動被管理者的人格個性和創(chuàng)造才能,使其呈現(xiàn)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態(tài)度。人性化貫穿整個學生管理工作,而對于大中專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必須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制定更多適合當代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管理方案。
一、目前大中專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新時期帶來的影響好壞參半,大中專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在新時期的影響下也呈現(xiàn)了一些問題。
(一)缺乏科學管理思想
在目前大中專院校里,學生管理工作缺乏正確的、科學的管理思想。隨著新時期的到來,學生的動態(tài)和思想不斷受外界文化和思想的沖擊,對于學生管理的理念結構也應該隨之改變。但是目前的大中專院校對學生管理理念還沒有重新認識,仍然停留在陳舊的管理模式中,缺乏人性化。
(二)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矛盾尖銳
大中專院校的學生正值身心發(fā)育的重要階段,其思想和行為是傳統(tǒng)的學生管理模式所不能接受的。因此,很多院校還沒有進行新一輪的學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導致了學生與管理工作人員產生不必要的矛盾。管理者使用舊時的管理方法進行管理,而學生的思維與行動已經超乎了舊時代的發(fā)展概況,兩者的不理解極容易產生沖突,使管理工作停滯。
(三)管理者的素質不高
現(xiàn)在很多大中專院校的學生管理者是文化素質方面不是很高的外來務工者,有時候學校制定的學生管理方案他們未必能從真正意義上領會,只會以自己的方法來進行管理。管理者素質普遍較低,容易與學生產生代溝或者矛盾,這樣不利于大中專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實施。
二、改善大中專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措施
近年來,由于高校和中專院校擴招,許多大中專院校都在分數和學生綜合素質方面上降低要求,盡量擴大招生范圍。這樣一來,給大中專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添加了難度。如何能改善大中專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的質量呢?這需要從新時期的社會發(fā)展要求來重新定位學生管理工作和完善學生管理工作了。基于新時期的社會發(fā)展要求,我們要徹底改變以往單純被動的學生管理模式,積極向新型的管理模式發(fā)展。
(一)積極開展課外文娛、體育和第二課堂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大、中專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fā)展時期,他們精力旺盛且永遠是新潮的天然追逐者。過剩的精力使部分學生在課余尋找自己的宣泄方式,如沉湎于上網聊天、泡游戲廳、蹦迪等,這些娛樂方式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在校學習,同時也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諸多問題。分析其產生的緣由,主觀上有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客觀上也有學校小環(huán)境的原因。針對這一現(xiàn)狀,可考慮組織學生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文娛、體育活動及利用雙休日開辦第二課堂,使學生旺盛的精力尋找到正確的宣泄口,進而使學生身心得以健康的發(fā)展。
(二)樹立科學管理的思想
在進行學生管理的過程中,要掌握學生干部和學生黨員的重要帶頭作用,針對管理工作的不足,必須樹立正確、科學的管理觀念,實行宏觀調控和導向性的管理方案。要充分利用好學生干部的示范管理,從被動轉變?yōu)橹鲃?,積極探討學生的內在潛能,通過學生自身的規(guī)范行為來形成一個良好的管理環(huán)境。
(三)加強制度化管理
作為大中專院校的學生管理者,就必須熟知院校的規(guī)章制度,學生遇到問題必須能夠馬上反應過來并及時給予學生幫助。管理者應該盡量對學生宣傳院校的規(guī)章制度的內容,使大家都能遵守學校章程,做好管理工作。再者,在管理過程中,執(zhí)行任務時管理人員必須做到公平公正,一視同仁,不能對個別學生有個人感情的偏幫或者袒護,要做到在院校規(guī)章面前人人平等。另外,學生管理工作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的變動,校園的管理制度同樣會受到影響,管理中的新情況必然會發(fā)生,根據新情況的產生,學生管理人員必須要充分了解事實真相,多聽取學生意見,幫助學生一起解決問題,而且根據問題不斷完善缺漏的制度,這樣才能使學生管理制度更加先進與符合新時期學生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四)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學會自我管理
大學教育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而且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在工作中既要把學生看作被教育者,又要注意發(fā)揮他們教育主體的作用:所以學生管理工作要從以學校管理為主向以學生自主管理為主轉變: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豐體意識,逐步消除其對家庭、社會和學校的依賴思想;二要增強學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管住自己、自己管好自己的意識,使學生對自己的行為真正負責;三要進一步加強學生骨干的培養(yǎng),加強學生社團組織建設,充分發(fā)揮其管理學生的作用。
三、加強大中專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意義
新時期的大中專院校面臨的學生管理問題更多,要完善和改進學生管理工作必須依靠全體院校成員的共同努力和進步。加強大中專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有利于院校的綜合素質的提升,學生是一個院校的主要成員,做好學生管理工作能夠使學生在校園中得到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雖然目前的學生管理工作仍然出現(xiàn)一些問題,但是經過院校的及時發(fā)現(xiàn)和根據問題制定相關的管理策略,對大中專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具有重大意義。
無論是高校還是大中專院校,對于學生管理工作都必須嚴肅對待,學生管理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校建設工作的開展,因此,院校應該建立科學的工作體系,運用正確的管理方法,使學生管理工作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 程玉紅,新環(huán)境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轉型探索[J],揚州大學學報,2004
[2] 尚杰,新時期大中專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新思考[J],工會博覽·理論研究,2009
[3] 時長江,試論我國高校學生管理專業(yè)化及其制度保證[J],中國高教研究,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