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合詞作為漢語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有許多獨特之處。語法學界對其認識可謂眾說紛紜,有的認為該語言形式是詞;有的則認為是短語;還有的認為是介于詞與短語之間的過渡成分,至今尚無一個統(tǒng)一的說法和界定。筆者認為理論上對離合詞的歸類對留學生來說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為無論哪一種劃分和定義,都僅僅是手段,而不是最終目的,其宗旨都是為漢語教學服務的。因此,只要能夠使學習者了解離合詞是一種特殊的雙音結構及其“能離能合”的特點,并能夠、正確地使用離合詞足矣。
一、離合詞的概況
(一)離合詞定義
目前,學界對離合詞有不同的定義,主要爭議集中在對其詞性認識不同。筆者綜合各家之言,傾向于認為離合詞是由一個動詞性語素和其所支配的名詞性語素組成的特殊語言形式,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能夠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拆合現(xiàn)象。例如:“見面”可以構成“見一次面”“跟國家領導人見面”等;“睡覺”可以構成“睡美容覺”“睡了一覺”“睡了個懶覺”等;“結婚”可以構成“結了婚”“結過一次婚”“跟別人結婚了”等。
(二)離合詞的特點
若想讓學習者對離合詞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并降低偏誤率,首先要清楚離合詞的特點。從詞匯意義的角度看,離合詞中間可以插入其他成分,其主要特點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離合詞一般不帶賓語,若要談及另一事物對象,則需要介詞或助詞引入。如:
(1)小王要跟小李結婚。
(2)她下午想和老師見面。
2.離合詞中間可插入很多其他成分,比如時量補語和動態(tài)助詞“了、著、過”等。如:
(3)我向經理請了三天假。
(4)她和小李見過面。
3.離合詞的重疊形式和一般動詞重疊不同,離合詞只重疊前面的動詞性語素。如:睡睡覺、吃吃飯、上上課、聊聊天、唱唱歌、理理發(fā)等。
4.帶情態(tài)補語、時量補語的離合詞在重疊時要重復其前面的動詞性成分。如:
(5)弟弟打球打得滿頭是汗。
(6)我和安妮游泳游了半個小時。
(三)離合詞的習得現(xiàn)狀
縱觀歷年的各類教材,幾乎都對離合詞采取了回避策略,沒有一部教材對離合詞進行過專門性介紹,在教材中不將其作為一種語法項目來處理,要么對其不做任何解釋和說明;要么就在詞匯意義上將其等同于一個詞,而且在外語(比如英語)中能找到相對應的詞時,生詞表中常將離合詞直接翻譯成英語中的動詞,如:走路(to walk)、洗澡(to bathe)、睡覺(to sleep)、游泳(to swim)、畢業(yè)(to graduate)等。這樣就會導致留學生經常把它們當作一個動詞來使用,從而常出現(xiàn)如下偏誤:
1.誤帶賓語
(7)老師經常幫忙學生。
(8)昨晚我們聊天了很多事情。
2.動態(tài)助詞“著、了、過”位置錯誤
(9)我看見他時,他正跑步著。
(10)我們見面了以后,談了很多事情。
3.重疊形式的偏誤
(11)爺爺飯后經常散步散步。
(12)他對老師點頭了點頭了。
4.結果補語位置有誤
(13)上課完,我們去看電影吧。
(14)理發(fā)完我去洗澡。
5.時量補語位置有誤
(15)我們洗澡了一個小時。
(16)她生病了三個星期。
6.帶情態(tài)補語時的偏誤
(17)她唱歌得非常好。
(18)她跳舞得非常出色。
上述偏誤在留學生中比較普遍,是留學生學習漢語過程中的一個難點,所以也應該是離合詞教學難點之一。
二、離合詞的相關教學建議
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雖然承認離合詞是一種語法現(xiàn)象,但并沒有把它作為統(tǒng)一的語法項目來處理,而是“詞匯化”了。很少有教師將其當作一種專門的語法點或語法現(xiàn)象來解釋、來教授。筆者認為,離合詞應該作為一個獨立的語法項目納入教學之中。因為離合詞在現(xiàn)代漢語中占有一定的數(shù)量,而且還有不斷擴大的趨勢。還有相當數(shù)量的離合詞是出現(xiàn)頻率很高的常用詞,而且留學生在初級階段就經常使用這些詞語,如:起床、散步、照相、唱歌、跳舞、畢業(yè)、吃飯、鼓掌、結婚等。
我們認為應當從教材做起,在生詞表中可以采取這樣的注音形式,清晰明了地標注出離合詞來,如:散步(sàn—bù)、鼓掌(gǔ—zhǎng)、跳舞(tiào—wǔ)等。
這樣既區(qū)分離合詞與詞、短語的注音形式,同時又可以對老師和學生起到提醒作用。在生詞表中對離合詞的翻譯也應采取靈活的處理方式,如:不能簡單地將“結婚”翻譯成“to marry”,因為這樣的翻譯方式往往會誤導學生,使其產生離合詞后直接跟賓語的理解偏誤。生詞表中還應標注出其后不能直接加賓語,并在“結婚”的詞條下,出現(xiàn)“與……結婚”的正確形式,翻譯成“to marry sb”,以此強化正確用法。
在漢語離合詞教學中也可以借鑒語塊理論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習得漢語。即“語法詞匯化”的語塊教學方式,類似固定短語(固定搭配)的方式,隨遇隨教,先分散再總結。也就是在具體的詞匯教學中貫穿相應的語法知識,其中語塊的運用既是記憶策略的問題,也是一個教學策略的問題。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們完全沒必要告訴留學生“離合詞”這一專業(yè)術語,以避免增加學習者的負擔。離合詞數(shù)量龐大,在可分度和可合度以及可插入的成分等方面也并不完全一樣,所以應當在學習者每一次接觸到一個離合詞時就明確地告訴他們該離合詞的使用特點,等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離合詞時再進行總結。如學習“見面”時,告訴學生“見面”的使用特點:
正確錯誤
見過面/見了面/見著面了*見面過/見面了/見面著了
跟她見面*見面她
見見面/見了見面? ?*見面見面
在學習“散步”時,告訴學生“散步”的使用特點:
正確 錯誤
散過步/他散了一天的步 *他散步過
快來散散步/他散了散步就回家了。 *散步散步
他散步散丟了/他散步散了一晚上。 *他散步丟了/
他散步一晚上。
在學習了“見面、散步、睡覺、洗澡、聊天、幫忙、游泳、結婚”等若干離合詞之后,可以總結一下離合詞(VO)的大體特點:
正確? ?? ?? ?錯誤
V了/著/過+其他+O*V了/過/著+其他+O
介詞+sb+VO*VO+sb
VVO/V 了 VO *VOVO
VOV+補語*VO+補語
離合詞在附加趨向補語、時量補語、動態(tài)助詞等句法功能時和一般動賓短語的句法功能大致是一樣的。如果能夠意識到這一點,離合詞運用的偏誤將會大大減少。假若教材編寫和課堂教學都能夠從句法功能上注意離合詞與動賓語的相似之處、離合詞內部之間的差異,那么前文提到的各種偏誤將會大大地減少。
離合詞教學要循序漸進。常用離合詞可以插入的內容和形式一般比較復雜,留學生不可能一次全部掌握,特別是在初級階段,更需要反復加深記憶。這就要求在編寫教材時注意這些離合詞的重現(xiàn)率,在教學時注意定期歸納總結,并在語法項目舉例時加入離合詞的例子,以達到鞏固學生學習成果的目的。總之,在離合詞教學中,既不要一下子把所有拆合的方式全介紹給學生,也要避免蜻蜓點水一帶而過。要隨時總結離合詞的特點,有計劃地進行系統(tǒng)訓練,把既有的研究成果運用到對外漢語教學中,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三、結語
離合詞作為漢語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可分可合的,在語義和語法上都有著自身的特殊性。準確地掌握離合詞的使用,不僅有助于增加留學生的學習信心和興趣,還能使語言表達更地道、更有魅力。離合詞教學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需要重復學習,不斷鞏固記憶的過程。
參考文獻:
[1]陳瑋.對外漢語離合詞的偏誤分析和教學[J].語文學刊,2006,(12).
[2]李炳生.詞匯教學中應注意的一類詞——離合詞[J].語言與翻譯,1996,(3).
[3]呂文華.短語詞的劃分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意義[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9,(3).
[4]魯文霞.談離合詞的界定與對外漢語教學[J].語文學刊,2005,(5).
[5]毛文星.談漢語離合詞的教學原則[J].語文學刊,2010,(5).
[6]饒勤.離合詞的結構特點和語用分析[J].漢語學習,1997,(5).
[7]尚光宇.離合詞淺談[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1,(20).
[8]元文香.語塊理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8,(4).
[9]朱金平,賈益民.詞塊與華文詞塊教學[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華文教學與研究),2009,(4)
[10]周飛.離合詞的特點及其成因[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1).
(游青青福州 福建師范大學海外教育學院3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