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紅梅
文章編號:1008-0546(2012)04-0094-01中圖分類號:G632.41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4.042
在以前,因為硬件投入的不足,化學分組實驗對薄弱學校來說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隨著“四配套”工程在江蘇省的全面落實,化學分組實驗在薄弱學校開設有了物質基礎。事實上分組實驗的開出率仍然不高,筆者以一個薄弱學校的化學老師身份給出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實驗是為教學服務的,但教學結果的好壞并不以實驗來檢驗,而是一考定乾坤。一線教師都知道:對于考試來說,講實驗遠比做實驗效率高。對于一個“聰明”的教師來說,有捷徑可走就不會去繞道,選擇分組實驗不是明智之舉。
其次,即便老師想做實驗,那么準備實驗是化學老師自己的事情,因為規(guī)模小的薄弱學校,是不可能有專職的實驗員的。就算有個兼職實驗員,也是閑掛虛職,由于專業(yè)知識或是實踐經(jīng)驗的缺乏,多半無法行使其職責,于是化學教師就成了兼職實驗員是佳人選。教師從實驗器材、藥品的購買,到實驗室的管理使用,要花去他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這種情況下,分組實驗能不做就不做。
再者,即便老師不怕吃苦,也肯花時間來準備實驗,但起到的效果往往事與愿違。凡是準備過分組實驗的老師都知道,準備一次分組實驗是很費時費力的,儀器要一個一個地拿,藥品要一瓶一瓶地配,易損易耗品要一樣一樣地買,學生實驗過后收拾“戰(zhàn)場”、整理儀器、打掃衛(wèi)生都是老師一個人在做。老師付出了這么多,但學生實驗時得到的并不多。受實驗態(tài)度上,學生追求的是新鮮、好玩和實驗現(xiàn)象對感官的刺激;實驗行為上,學生表現(xiàn)分為三種類型:不敢動手、不會動手、胡亂動手。這樣的表現(xiàn),往往極大地傷害了教師準備實驗的熱情,不做分組實驗也就不足為怪。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方面改變。
首先,要正確設置實驗的評價方法。實驗應該是化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之所以出現(xiàn)講實驗比做實驗效率高的不正常情況,是我們考察實驗的方法出了問題。我們應該讓試卷上的實驗題更突顯學生的動手能力,題目設計更尊重實驗事實,如果學生沒做實驗答題的正確性就大大降低,這樣利用試題的指揮棒作用改變將師生引向實驗操作。當然,最近幾年來揚州市每年都進行的化學實驗考查也是一個不做促進實驗的方法,如果將實驗考查成績折合成分數(shù)計入中考總分,將會大大提高化學實驗的開出率。
其次,化學老師要轉變思想觀念。薄弱學校的化學老師即實驗老師,這是弱勢也是優(yōu)勢。我們化學老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教學情況隨時實驗,少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時間長了,我們對實驗室各種儀器功能越發(fā)了解,使用起來也游刃有余,對自己的專業(yè)未嘗不是有益的補充。準備實驗雖然辛苦,但在準備的過程中能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思考自己的教學,也能想出更多的方法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對自己的教學未嘗不是有益的促進。所以,換個角度看問題,換個心態(tài)對待實驗,也是提高實驗開出率的策略。
最后,化學老師強化學生分組實驗的指導。老師如果不想讓你準備實驗的辛苦付水東流,就要在實驗課前的備課上多下功夫。在備課時要充分了解學情,放低對學生動手能力的期望值,全面預設實驗課上將會生成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在上實驗課時,教師要控制好實驗步驟,每個步驟指令要明確,對個別組的指導要耐心細致,不宜設置開放度過大的實驗內容,讓一堂實驗課都是在老師的控制下有計劃有節(jié)奏地完成。這樣的分組實驗,學生動得了,跟得上,學得到,教師的辛苦就不會白費。教師的辛苦得到了學生的承認,取得了更好的教學效果,準備實驗對他們來說就是快樂的事情。如果是這樣的局面,分組實驗的不做也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