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少鋒
當今社會,涌動著經(jīng)濟浪潮。人們正議論大學生的工資沒有打工老父親的工資高,研究生畢業(yè)當城管,大學生畢業(yè)當掏糞工,小時候沒考上學的同伴都成了大老板等等,新的讀書無用論正在蔓延。農(nóng)民工、城鎮(zhèn)無業(yè)外出務工人員不斷增多,留守老人、留守學生也隨之增多,這極大地影響思想處在不穩(wěn)定期的中學生學習積極性,影響了教師教學和家長對自家小孩的要求,出現(xiàn)了一些學困生。他們有的在學習上兩極分化,還出現(xiàn)情緒性心理障礙。在此,結合教育教學工作實踐,談談切身體會。
首先,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社會環(huán)境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在我們的社會中,許許多多普通人,以平凡崇高的思想和行為,凈化著社會風氣,構成了社會生活的主旋律,引導學生努力向上。但社會生活中的一些消極影響,對于有些學生可謂潛移默化,立竿見影。一些不法之徒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傳播黃色書刊,宣傳搶劫、兇殺、拜金等侵蝕學生純潔的心靈,使得他們失去上進心,失去學習興趣。特別是一些意志薄弱的學生,最容易受到腐蝕,逐漸形成人們難以想象、難以接受的行為方式,甚至一步步滑向違法犯罪的深淵。
其次,家庭的影響。有些家長認為自己有錢有勢或腰纏萬貫,便不擇手段地追求奢華的生活方式,有的拋棄了人性、道德和良心,一切從金錢和享樂出發(fā),以利己為目標,偷盜、貪污、受賄、行騙,而忽視了對子女的教育,這造成一部分學生認為“精通數(shù)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有些家長忙于生計,早出晚歸,甚至長期外出務工,對孩子的學習無暇顧及,疏于管教。以上這樣,無形中引發(fā)了一部分學生曠課、逃課,常常光顧于錄像廳、游戲廳、網(wǎng)吧等場所,這直接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學習成績下降。長此以往,必然磨滅了這些學生的奮發(fā)向上的進取心。
其三,自身的因素?,F(xiàn)在,大多數(shù)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這些“小皇帝”倍受嬌寵。優(yōu)越的家庭生活條件,滋長了一些學生的驕縱任性、刁蠻專橫的行為。在家里,不喜歡父母過多管教,不愿聆聽長輩的諄諄教導;在學校,一切以我為主,同學之間很容易產(chǎn)生各種矛盾。學習上害怕成績差,受到老師批評,又怕同學們瞧不起,心理壓力大。如果遇到不順心的事,得不到矯正,就會破罐子破摔。長期下去,會使自己產(chǎn)生自卑心理,就會表現(xiàn)為學習喪失信心,出現(xiàn)情緒性心理障礙。
其四,教育的缺失。一是班主任在平時管理工作中不能正確看待學生思想行為的反復,一次錯誤就對學生定性,有印象主義,對學生造成壓力。二是課堂上,教師常對成績好、感興趣的學優(yōu)生給予較多的關注,而對學困生往往忽視了他們的積極性,甚至忽視了他們的存在,有的還受到責備。這些學生面對自己的學習也就失去信心,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同時還對教師失去信任,產(chǎn)生對抗情緒。
如何盡量避免學困生的產(chǎn)生,又如何轉化呢?除了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影響外,最根本的是教師的疏導要通過學生自身這個內因來起作用。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 加強情感教育,是幫助學困生克服心理障礙,使其進步的一項重要手段。
一、加強情感培養(yǎng),讓成功的滿足感激勵學困生
心理學認為,人一生中只要有一次關于成功和勝利的體驗,便可以激發(fā)起他無限追求的愿望和力量。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有經(jīng)驗的教師的教育實踐中,最困難最復雜的問題,正是如何使后進生也能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并體驗到勞動者的自豪感?!彼裕诮虒W中,減少學困生的挫敗感,增加成功感,使他們能有機會充分表現(xiàn)自我,獲得人們的認可,是情感教育的關鍵。可結合學科特點,進行如下設計。
(1)教學計劃中做到層次化設計。即在設計某一知識的教學計劃時,將問題拆解,設計成難易、抽象程度不同的層次化問題,使學困生也能參與到問題的解決過程中。
(2)練習時做到習題彈性化。即學生在做練習題時,為避免學困生因習題過難、過多而產(chǎn)生畏難心理,應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靈活地指導學生做不同層次的練習題。
(3)反饋學習結果做到及時化。實踐證明,對于學習結果的考查及反饋,當堂或者當日反饋給學生,效果是最好的。及時反饋,可使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對于正確的知識,可以得到強化;對于錯誤的地方,可以及時糾正。某種程度上,這既滿足了學生的成功感,又激發(fā)了他們進一步學習的意念。
二、注重情感遷移,讓學習的主動性激勵學困生
《學記》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庇衷唬骸白鹌鋷?,信其道,樂其學?!苯虒W過程既是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梢?,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是轉化學困生的重點。首先,教師應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要相信任何一個學困生都不是先天的“學困”,而是由不同的原因造成的。其次,教師要擁有崇高的責任感,用心用愛去關心幫助每一位學生。對學困生而言,老師的理解、關懷、贊揚和期待,是激勵他們前進的最大動力。如果學生喜愛一位老師,就更樂意聽他講的課,更樂意去聽從他講的道理。因此,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至關重要。生活上,對學困生做到體貼、關愛。課堂上,循循善誘,課后,及時給予輔導。對于學生的每一點進步,都要給予肯定和鼓勵。
無疑,情感因素對學困生的轉化有著重要作用。從學生內因出發(fā),研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特點,加強情感教育,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幫助他們形成穩(wěn)定的學習情感及健康的心理素質。
(信陽市潢川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