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文 李士龍 王志東
“走過那條小河,你可曾聽說,
有一位女孩她曾經來過;
走過這片蘆葦坡,你可曾聽說,
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
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淚,為何陣陣風兒輕聲訴說……還有一群丹頂鶴輕輕地,輕輕地,飛過……”
這熟悉的旋律,讓人不由得聯(lián)想到那位因救丹頂鶴而犧牲的“仙鶴姑娘”——徐秀娟。或許您不知道,這個真實的故事就發(fā)生在素有鶴鄉(xiāng)之稱的鹽城。人們不禁感嘆:該是多么善良、純潔的心靈才能讓這位不滿23歲的女孩甘愿為一只丹頂鶴而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完整的人”。而一個“完整的人”必然擁有舒展的心靈。孩子的內心是一塊最單純、最柔軟的角落,被感動、被震撼、被凈化都不是難事,難的是能找到與他們心靈對接的通道。多年來,鹽城教育人始終觀照學生的心靈,寓德育于潤物細無聲的文化之中、于真誠細膩的愛的包圍之中、于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要的豐富活動之中,力求使德育觸及靈魂,滋養(yǎng)生命。金秋,記者專程來到鹽城,聆聽心靈之花自然綻放的聲音。
文化,為德育啟智
說起鹽城,很多人會聯(lián)想到“鹽”。沒錯,這里是有兩千多年產鹽歷史的廣袤鹽區(qū),它是全國為數(shù)不多的用自身特色來命名的城市之一。不僅如此,這里還是新四軍重建軍部的圣地,是全國擁有最長海岸線和最大面積灘涂的沿海城市。鹽城是一片紅色的土地,它蘊育出傳承老一輩革命者風格的紅色文化,蘊育出反映鹽城歷史變革的銀色文化,蘊育出展示鹽城富裕與文明成果的綠色文化,成為讓鹽城人引以為豪的“三色文化”。輝煌燦爛的“三色文化”賦予了鹽城人深厚的文化底蘊,也為鹽城德育注入了靈氣與生機。
任何學校,沒有文化意義,是沒有存在價值的;學校的文化意義存在才是學校的根本價值存在。學校的發(fā)展在其本質上是文化的發(fā)展。鹽城市以“三色文化”為依托,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高品味的校園文化,為在全市中小學開展的“立行德育、立智德育、立根德育、立魂德育”提供了文化引領,形成了一個個鮮活的德育創(chuàng)新品牌。
來到東臺市三倉鎮(zhèn)中學,記者感觸最深的就是這里濃郁的革命傳統(tǒng)文化氣息。一進校門,接近“哈佛紅”的深紅色主體建筑——粟裕樓映入眼簾,粟裕樓上“紅色教育”四個大字鮮艷奪目,令人不由得聯(lián)想到迎風飄展的五星紅旗。在學校的紅色文化廣場,有一塊象征著“堅定、果敢、質樸”的?;晔A⒃趶V場中央,顯得格外醒目。七株紅葉李葉紅似火,象征著蘇中“七戰(zhàn)七捷”,由師生們親手搜集的石磨、碌碡、木質獨輪小車以及粟裕等革命家子女就讀小學的大理石門窩等,陳列于廣場南側,使得“紅色廣場”的革命傳統(tǒng)內涵更加豐厚。
在王升校長的介紹下,記者得知,三倉地處蘇中革命老區(qū),學校德育抓住這一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把它作為一種具有鮮活文化性的教材,走進了學校,走進了課堂,走進了學生的心田。
漫步于校園,記者看到在教室走廊和室外宣傳欄等醒目的位置懸掛著陳毅、粟裕、黃克誠、陳丕顯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的肖像,具有革命色彩的格言警句更是隨處可見。學校還建立了“紅色之聲”廣播站,經常播放紅色歌曲,宣講革命故事,既活躍了學生身心,也讓學校處處洋溢著革命樂觀主義的氣息。記者應邀觀看了該?!凹t色藝術團”精彩表演的視頻,他們講紅色故事,編紅色舞蹈,唱革命歌曲,說革命快板,跳紅色秧歌,舞動了紅色精神,濃厚了學校的紅色文化氛圍。學生的心靈在紅色書香中浸潤,紅色種子得以真正在學生的內心中生根發(fā)芽。潤物細無聲的紅色文化收到了顯著效果。陪同參觀的三倉鎮(zhèn)中學周建軍主任說:“只有讓積極向上的紅色文化扎根學生的心靈才不會使其雜草叢生。” “我們學校的德育效果能夠做到‘不反彈”,王升校長自豪地說,“學校旁邊的一家網吧,開業(yè)不到一個月,就自動關門了;以前學校周圍會出現(xiàn)街頭小混混,打架斗毆事件,如今這樣的事情再也沒有發(fā)生過?!?/p>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鹽城市第一小學一直倡導“以文化人”,在接納、傳承和提升學校文化傳統(tǒng)的基礎上,不斷蘊蓄積淀,多元整合,形成了學校獨特的精神文化特質,走出了一條內涵式發(fā)展之路。
在市一小的大門口,深深地鐫刻著校訓:“每日必問?!?/p>
張斌校長曾對這一校訓作過精辟的解讀。他說,“每日必問”這個“問”字,應該是學問之“問”,是問題之“問”,是問心無愧之“問”。學生,那就要敢于提問,善于提問,甚至“打破沙鍋問到底”,盡情地問自己、問同學、問老師、問書本、問網絡……在問中學,在問中長見識,在問中增智慧。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干群之間,學校、社會、家庭之間,在問與答之中傳遞情意,在問與答之中淬煉思想,在問與答之中破冰航行。
在這樣的理念下,學校的建設都著力營造一種與學校精神文化相融的審美意境和氛圍。徜徉在一小校園內,獨特的綠灰色建筑深沉、穩(wěn)健,標準體育場綠草如茵,科技樓和兒童劇場設備先進,季相景觀造型別致,學?!叭L一訓”被布置在校門口或升旗臺等醒目的地方,時時給師生以啟迪,三棟教學樓命名為“至真、至善、至美”,寓意為教學的追求……學校的每一間教室,每一堵墻壁,每一個角落甚至每一個細節(jié)的設計都浸潤著平等、寬容、理解與鼓勵。此外,綠色校園也是一小的校園文化特色。食堂在不斷更新菜式、提高服務水平的基礎上,教育學生愛惜糧食,把“粒粒皆辛苦”的理念根植于學生心靈深處;在六一幼兒園,每個班都有一個廢舊材料箱,各種盒子、瓶子、易拉罐都是老師和孩子的寶貝,用廢舊物品制作而成的豐富多彩的玩具大大地激發(fā)了幼兒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良好的社會性行為和變廢為寶的意識。
學校就是通過人文化、生態(tài)化的校園文化浸潤著學生的心靈,讓孩子們于無聲中體會德育的美和力量。
感愛,為德育奠基
在學校德育工作中,愛是基礎,愛是本質,愛是師德的核心。教師的愛心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鹽城市積極開展愛心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感愛力,培養(yǎng)學生感恩的情懷,構建愛心教育的師德團隊,形成了全市上下愛心教育的德育鏈條。
在革命老區(qū)響水境內,有一所市紅十字會旗下的博愛學?!懰h紅十字博愛小學。該校是在2003年9月成功創(chuàng)辦全國首家紅十字博愛(孤兒)班的基礎上,由江蘇省紅十字會、香港蘇浙滬同鄉(xiāng)會、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財政廳共同創(chuàng)建的江蘇省第一所紅十字博愛小學,為全縣及附近地區(qū)孤兒、殘疾人及單親特困子女提供食、宿、學全部免費的高質量小學義務教育。愛心教育在這所學校體現(xiàn)出一種博愛精神,體現(xiàn)出一種道德的關懷,體現(xiàn)出一種社會責任。
來到解放路教育集團,你會發(fā)現(xiàn),愛已悄然成為一種習慣。這種愛,是校長對教師的敬重,更是老師對學生的貼心關懷。
殷廣平校長常常告誡集團的領導干部:“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你想要讓老師去愛學生,你首先要學會去愛老師?!?/p>
馮老師是學校從市外一所四星級重點高中引進的優(yōu)秀教師。當年風華正茂的馮老師只跟殷校長見過一面,就放棄了原有的一切,來到了解放路集團。加入到解放路集團以后,她受到了學校校長多方位的關心和照顧,迅速融入學校愛心教育的洪流,成為學校愛心教育實踐活動的標兵。
在解放路集團,老師對學生的關愛體現(xiàn)得具體實在。2009屆高三年級4個班級,142名學生,21名教師,教室和辦公室都在6樓,所有老師都只教一個班,實行導師制,每天早上與學生一起到校,晚上放學后與學生一同離校,真正是朝夕相處,親如家人。高三學生可以向任何一個高三老師請教問題,老師也能叫出所有高三學生的名字,并且了解所有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狀況。對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老師們則傾注更多的心血。教育是一項愛的事業(yè),正是老師們無微不至的愛使 “愛滿校園”由口號變成了伸手可觸的現(xiàn)實。
把目光轉向其他學校,我們同樣欣喜地發(fā)現(xiàn),一批批道德模范為我們彰顯了新一代教師形象。江蘇省教育先進工作者、鹽城中學高金章老師對學生的愛,細致但不盲目;真摯中更見藝術。他20年如一日,始終在“四心”上下功夫:觀察學生的一言一行,確保學生身心健康,很“細心”;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幫助學生改正缺點錯誤,誨人不倦,有“耐心”;鼓勵學生勤奮學習、不斷上進,巧妙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信心”;研究學生心理,選擇合適的方法,拉近師生距離,會注意“攻心”。他曾連夜送住校生陳曉雨同學住院搶救,在手術單的親屬欄里寫上自己的姓名,并在學生病床前陪護至天亮,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他細心呵護父親早逝的許德友同學,每周以了解班級情況的名義請他到自己家中“協(xié)助工作”,包吃包穿包進步,情同父子;無數(shù)次促膝談心和家訪,挽救沉溺網絡、自甘墮落的張晨同學,幫助該生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重點大學。此外,他還非常注意研究學生的心理,運用恰當?shù)姆椒皶r有效地解決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理、自立、自主和自信的能力,力圖使所培養(yǎng)的學生成為一個真正獨立的人。能有這樣一位班主任,是學生的幸福,更是學校的幸運。
鹽城市濱??h濱海港鎮(zhèn)第二中心小學邵海霞老師,始終滿腔熱忱的關注“留守兒童”這個弱勢群體,10多年來,她頂著巨大的壓力,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各種困難,先后收留了12名“留守兒童”,無償為他們提供食宿,為他們墊付學費、醫(yī)療費,熱心輔導他們的學習。在她的精心照料和耐心輔導下,12名孩子不僅全部完成了9年義務教育,還有7人先后考取了大中專學校和高中。她用一個母親坦蕩的胸懷和強烈的責任感,用自己柔弱的身軀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艷陽天,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大愛之歌。
“愛是生命的火焰,沒有它,一切變成黑夜。”(羅蘭)愛,在課堂上生根,在校園里傳遞,在每一顆幼小的心靈中集聚。正是無數(shù)飽含著愛的教育工作者在遼闊的鹽阜大地上,奏響了一曲充滿深情的愛的交響曲!
自勉,為德育揚帆
很長時間,升學率的壓力使德育陷入不得不為智育讓路的尷尬境地,分數(shù)成為衡量學生發(fā)展的唯一指標。人們贊美大自然悅人心目的千變萬化和無窮無盡的豐富寶藏,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羅蘭散發(fā)同樣的芳香,但對于作為萬物靈長的、具有可塑性和無限發(fā)展可能性的人為什么卻只用一種標準來衡量呢?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個性,教育不是把所有的學生塑造成呆滯、同一的產品,而是要讓每一個學生的特長得到發(fā)揮,個性得到張揚。
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于抓住學生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培養(yǎng)好的品質?!岸嘁话押饬康某咦樱蜁喑鲆慌脤W生?!丙}城市積極開展學生的自勉自律教育,在學生評價機制方面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
什么樣的學生才是好學生?東臺市實驗中學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學生不再以成績高低論成敗,而是形成了“新三好”的學生評價機制,即“在校做‘合格+特長+全面的好學生,在家做‘勤儉+孝敬+感恩的好孩子,在社區(qū)做‘公德+責任+模范的好公民”。學校、社會、家庭三維評價體系的建立,不僅沒有減少學生爭評的機會,而且使更多成績普通而品德優(yōu)秀、個性張揚的同學得到學校、家庭、社會的肯定,促進更多同學能夠在個性化發(fā)展的道路上健康成長。隨后,多元評價機制在全市得到推廣,從此,個性發(fā)展為學生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5月的校園,彩旗飄揚,歌聲回蕩。30日下午,市一小教育集團實驗小學校區(qū)處處洋溢著節(jié)日般的喜悅。江蘇省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會議現(xiàn)場暨江蘇省培養(yǎng)足球后備人才重點學校揭牌儀式在田徑場隆重舉行。雖然時間已經過去六個多月,但是提起這一“盛事”,吳紅明副書記依然是一臉的自豪與幸福。當日,實驗小學的同學們?yōu)閰韨兎瞰I了一場空前的視覺盛宴。在實小田徑場上,隨著動感的音樂,兩千多名小足球運動員跳起足球韻律操、做起足球游戲、展示足球基本功,一個個身著鮮艷服裝的同學們在這綠草茵茵的足球場上,盡情揮灑著汗水,放飛著青春的足球夢想,用活力與激情詮釋著陽光體育運動的精神,展現(xiàn)了兒童的蓬勃朝氣,綻放了少年的青春風采,熱烈的氣氛感染了來自江蘇十三個地市的與會代表們。
多年來,市一小教育集團倡導老師幫助學生成功、學生嘗試成功、從而逐步達到自己爭取成功,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為學生搭建舞臺,給學生最大的發(fā)展空間,引導學生張揚生命,展示生命的姿態(tài)和精彩。世紀之交,市一小在發(fā)展學生個性的道路上進行了大膽而成效卓著的探索和實踐。以少兒社團的建設作為突破口和亮點工程,先后組建了全國首創(chuàng)的“紅領巾新四軍研究院”、蘇北首家“少兒科學院”和蓓蕾藝術團、丹頂鶴少年文學社、希望少兒書畫院,少年警察大隊、蓓蕾廣播電視臺等十大少兒社團。校園里學生活動如火如荼,到處洋溢著歡歌笑語,時時呈現(xiàn)出勃勃生機和無窮活力。學校真正成為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樂園和精神家園,學校的教育也真正成為每一位學生精神資源的開發(fā)過程、生命質量的優(yōu)化過程和人生價值的提升過程。
在著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方面,解放路教育集團的開放辦學也是可圈可點。“開放辦學是為了讓學生具有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國際視野?!苯夥怕穼嶒炐W每年都要組織新生到上海東方綠舟參加軍訓夏令營;組織學生赴北大、清華參觀,在著名高等學府與優(yōu)秀大學生互動交流學習心得;組織100多名學生遠赴美國、英國、韓國作短期訪問,領略異國風土人情,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學校還定期邀請著名教育專家講學,每年都有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美國哈佛大學等著名高校的20多位教授來校為同學們開講座。
“解放路的學生很陽光!”清華大學江蘇招生組組長周明勝就做出過這樣的評價。進入清華大學深造的5名解放路教育集團景山中學的學生都多才多藝并富有創(chuàng)造力。從小學起就在解放路教育集團上學的孫琳杰如今已融入清華園的學習和生活。她來母校與學弟學妹交流時,還不忘囑咐大家要廣泛汲取知識,特別要注重閱讀,在閱讀中拓寬眼界、學會思考,打通學科之間的關隘,讓文理變得相通,學習變得輕松。成績的優(yōu)秀只是一時,而開朗熱情、富于擔當?shù)木裉刭|卻將伴隨孫琳杰的一生。
教育的土壤一如自然的土壤,有了充足的養(yǎng)分才能生長出茁壯的禾苗。鹽城德育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了文化的熏陶、愛的滋養(yǎng)和張揚個性的空間,正如享譽世界的心靈導師克里希那穆提所說的那樣:“當理智、情感、身體三者處于完全地和諧時,心靈的綻放就會自然地、不費力地、完美地到來?!?/p>
責任編輯/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