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琪
內(nèi)蒙古通遼市第一中學通遼028000
【摘要】語文教師的審美能力是其審美修養(yǎng)的主要體現(xiàn),與語文教學質(zhì)量、教學效果關系密切。教師必須按美的規(guī)律搞好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設計,突出教學的高激勵功能、高效率功能和美育功能。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應是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過程。
【關鍵詞】語文教師,審美,能力,作用,審美教學
語文教學是美的事業(yè),語文教材是美的宮殿,語文教師則應是美的使者。語文教師只有全面加強美學修養(yǎng),奠定扎實的美學知識基礎,樹立高尚正確的審美觀,養(yǎng)成較強的審美能力,把語文教學變成最優(yōu)化、富有美感效應的藝術,才能使學語文變成學生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活動,也才能真正提高教學質(zhì)量。下面僅就語文教師審美能力與語文教學的密切關系談談自己的看法。
1.審美感知能力是語文教學的前提
通常說來,人對事物的認識是從感知開始的,審美也必然從感知開始。審美感知力要求主體對美的諸因素能直接把握和領悟。語文教師的審美感知力表現(xiàn)在善于從語言文字入手,既能零散地感知審美對象,不輕易放過一字一語,又能從整體上去把握,透過語言所描繪的形象去作深層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進入美的領域,領略美的意蘊。語文教學的審美感知力既要求對色彩、音韻、節(jié)奏、結構等形式因素有敏銳感知,更要求以豐富的想象力,把那些靜止的文字轉(zhuǎn)變?yōu)轷r明可感的形象,這種審美感知力不只是為了自身的審美愉悅,而是為了引導學生去感知課文中的美。語文課文大都是藝術精品,儲藏著豐富多彩、千姿百態(tài)的美。
語文教學強調(diào)文與道美的統(tǒng)一,語文教師的審美感知力有助于語文教學運用漢語這種具有豐富的美的資源的語種,展開優(yōu)美的抒情和滔滔的雄辯,展示生動的審美場景,使美質(zhì)像春風細雨般滲入學生心田,讓學生體驗美,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無論是識字教學、閱讀教學,還是作文教學,只有語文教師具備了較強的審美感知力,才能抓住形象性、情景性等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感知形體、結構、意境的美,并感知和捕捉生活的美。語文是一座百花盛開的花園,這里處處有美,萬紫千紅,美不勝收。語文教師只有具備了敏銳的審美感知力,才能在美的花園中領略到美,并帶領學生進入美的圣地,去感知千姿百態(tài)的美。
2.審美鑒賞能力是語文教學的動力
比起審美感知力,審美鑒賞力是更高層次的審美能力,語文教師必須具備這一能力。鑒賞力指對審美對象的欣賞評判能力,既包括對審美對象的美丑識別,也包括對審美對象的審美性質(zhì)的深刻理解,還包括對審美對象的類型、形態(tài)的領悟。
語文教學對教師的審美鑒賞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必須做到高屋建瓴,獨具慧眼。審美鑒賞力的構成需要豐富的情感、準確的判斷力。語文教師只有具備豐富的審美情感,才能看到文章中美的形象,感到美的力量,認識美的本質(zhì)。語文課文都帶有作者的審美情感傾向,體現(xiàn)著作者的審美理想。語文教師要根據(jù)作者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指向,挖掘教材中的審美情感,使自己從作者崇高精神美和自身創(chuàng)造的價值美的享受中受到強烈的鼓舞。情是文之根,語文教師抓準了它,就可以轉(zhuǎn)變成學生之意。
審美評判力是語文教師審美鑒賞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審美評判力是對審美對象的美丑、好壞、高低的分辨和評價能力,這樣的評判比科學認識的評判包含著更為復雜的心理因素。它需要建立于高尚健康的審美觀基礎之上,在方法上要對審美對象進行綜合分析、概括、比較,以準確地評判審美事實和審美價值的意義,分辨良莠。因此,語文教師只有具備了審美評判力,才能透過形象,透過表象,通過理性的審美評判,挖掘其本質(zhì)。課文中有不少名篇佳作都具有作者獨特的藝術美感,語文教師應具備把作品放在它所描寫的廣闊的社會背景中去進行評判的能力,這樣才能抓住課文的顯著美學特征。
語文教師的審美鑒賞力也不能缺少審丑力。生活丑可以變成藝術美,藝術“丑”有其獨特的認識價值、娛樂價值和教育價值。語文教師的審丑能力在于能抓住作者的審丑情感借丑識美,把握丑境的意蘊,能挖掘丑的本質(zhì),深化審丑認識,領悟創(chuàng)丑價值,以了解作品的立意和寫作意圖。
語文教師具備了多重審美鑒賞力,語文的教學就多了審美情趣;既可動之以情,又可弘揚真善美、針砭假惡丑,將學生從狹窄的課堂帶到無限豐富、絢麗的審美境界之中去。
3.審美創(chuàng)造力是語文教學的歸宿
語文教學的審美創(chuàng)造是美學理論的實踐化,即是語文教師按美的規(guī)律進行的創(chuàng)造性實踐活動。語文教師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又是一種綜合能力,它必須以審美感知力和審美鑒賞力為基礎。語文教師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還包括還原性創(chuàng)造和全新性創(chuàng)造。前者要求語文教師能通過直觀、美讀等方法將美的人、事、物進行還原;后者要求語文教師能將前人積累下來的審美經(jīng)驗和審美成果加以遷移,按各自的審美理想去創(chuàng)造美。
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必須體現(xiàn)審美創(chuàng)造力,既講究科學美,又講究藝術美,以敏銳的審美語感體現(xiàn)語文表達的規(guī)范性、準確性、鮮明性和語言表達的形象性、生動性、音樂性,通過創(chuàng)造美的語境,再現(xiàn)文章的聲感美,把學生帶入意境。審美創(chuàng)造力很強的語言,總是準確的語言,因為只有準確的語言才能表現(xiàn)出語言的力量;它又是簡潔的語言,因為只有簡潔的語言才能表現(xiàn)出思想的豐富;它又是嚴密的語言,因為只有嚴密的語言才能表現(xiàn)出思維的科學性;它還是形象的語言,因為只有形象的語言才能開啟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創(chuàng)造的欲望;它還是生動的語言,因為只有生動的語言才富有表現(xiàn)力,突出課文的傳神之筆??梢?,語文教師只有具備了審美創(chuàng)造力,才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的審美者。
語文教師離不開審美能力,如果忽視了審美能力,語文教師就會成為一個蹩腳的教書匠。語文教師只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并以高尚的審美觀指導教學,才能使語文教學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審視美與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這是語文教學應該追求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