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碩碩
波爾多的金山飯店是做中國酒類生意的大本營。4月中旬的一天的晚飯時刻,中間四桌客人都是操盤葡萄酒生意的中國人。大家互相熱絡地打招呼,還相互交換帶來的葡萄酒。法國的餐館一般不允許自帶酒水,但這里的老板顯然早就習以為常,見慣不怪了。
這些中國酒商,往往是白天在酒莊里試嘗葡萄酒,沒喝完,就會把剩下的好酒拿到餐館來。有時候,熟人之間還隔著桌子聊了起來,儼然有種人民公社大食堂的感覺。那幾天分外熱鬧,因為正好是波爾多期酒交易的高峰期。
葡萄酒,你懂么?
在法國,葡萄酒是重要的期貨,期酒交易非常普遍。每年春季,有關方面會組織一次品酒會,商家品過橡木桶中的葡萄酒,對它們進行初步定價。兩年之后,這些酒才會被送到顧客手中。這樣的訂貨傳統(tǒng)延續(xù)下來,其實就是為了明確一個定量;每年按相同的量進行交易,但是價格會隨著酒的品質高低而波動。
吳夢是L.D.紅酒公司中國地區(qū)銷售經理,從事這個行業(yè)已經有五六年時間,非常熟悉波爾多紅酒業(yè)的各種內幕和整個商業(yè)流程。她對《中國新聞周刊》解釋說,名莊酒都是通過期酒銷售,所以每年的份額是定量的。買家為了拿到新的份額,就一定要跟酒莊打好關系,包括配套購買酒莊的其他產品等。以拉菲酒為例,為了拿到更多拉菲的配額,酒商就要購買拉菲酒莊的其他產品,比如甜酒。這些甜酒每瓶出廠價也要50歐,性價比并不高。
目前,五大名莊期酒的價格由酒莊工作人員和相關專業(yè)人士一同確定。這個價格既要保證酒莊有利可圖,又不至于太高嚇走買家。
裝載著葡萄酒的集裝箱一般需要一個月才能到達中國。有些好酒會用恒溫箱來運輸,物流成本是普通集裝箱的1.5倍。如果要將葡萄酒運往中國東北,則要避開冬天,因為寒冷的溫度會使酒瓶塞自動彈出。
法國人法布里斯·杜波丟和中國未婚妻孫迪是因為葡萄酒結下的緣分,在他們看來,電影《將愛》給波爾多葡萄酒做了一個極好的宣傳,讓更多的中國人了解到了波爾多葡萄酒。今年6月,這對跨國情侶將在自己的酒莊舉辦婚禮。
杜波丟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自己酒莊釀制的葡萄酒,有六七成是賣給了在法國的酒商,即那些買賣葡萄酒的公司,這些公司里幾乎都有中國雇員,而其中絕大部分是女性。還有三成的葡萄酒直接銷往中國,這些中國客戶是他們從2005年開始發(fā)展起來的客戶。
雖然中國市場發(fā)展很快,但杜波丟和孫迪認為,中國人對法國葡萄酒的認識還遠遠不夠。中國人多是聽說過幾大名莊,然而,除了這幾大名莊以外,法國還有很多名貴的葡萄酒,品質很高,但中國人卻完全不了解。
“對于中國消費者來說,目前的工作重點應該是開拓他們的葡萄酒知識,讓他們更深刻地理解葡萄酒文化?!睂O迪說,“而且,現(xiàn)在中國市場上銷售的法國葡萄酒,價格要比在法國貴很多,所以應該把價格降低一些,這樣才能更有競爭力?!?/p>
還有法國業(yè)內人士建議,中國買家應該更多考慮中級莊的葡萄酒,其品質非常好,也不太貴。這些酒莊有著很大的升值空間,尤其是那些每瓶10到20歐元的酒,性價比最高。
爆發(fā)的中國市場
根據(jù)法國葡萄酒與烈酒出口商聯(lián)合會今年2月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1年法國酒類(包括葡萄酒、烈酒和香檳)出口額創(chuàng)新高,共售出24億瓶,首次突破100億歐元。酒類出口順差增長9%,達86億歐元,僅次于航空工業(yè)創(chuàng)下的177億歐元,成為法國第二大貿易順差部門。
對這些數(shù)字,法國土地治理和鄉(xiāng)村建設組織紀龍德地區(qū)主任皮埃爾表示認同。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從2000年開始,由于葡萄酒產量供大于求,波爾多的葡萄園一度陷入危機。直到最近幾年,葡萄酒出口量上升,尤其是亞洲市場的擴大,波爾多的酒莊才又找到了產量和消費量的平衡。
波爾多葡萄酒行業(yè)協(xié)會(CIVB)最新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截至2011年年底,中國大陸進口波爾多葡萄酒總量同比上漲91%,達到4360萬升,位居全球出口市場總量第一;總交易額達3.34億歐元,僅稍低于列首位的中國香港地區(qū)(香港的進口總量為1000萬升,交易額為3.48億歐元 )。
還有法國專家指出,自2001年以來,法國銷往中國的酒類飲品銷量已經增長了3700%。吳夢也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她從2007年開始從事葡萄酒生意,感覺是每年法國對中國出口的葡萄酒銷量一直在成數(shù)倍地增長,直到最近才有放緩趨勢。
即便如此,業(yè)內人士仍認為中國人的葡萄酒消費潛力還遠遠沒有被完全發(fā)掘出來。其根據(jù)是:中國人平均每人每年喝1升紅酒,而法國人平均每人每年要喝掉55升紅酒。
《中國新聞周刊》調查發(fā)現(xiàn),有些中國企業(yè)會直接把進口葡萄酒當作福利發(fā)給員工——這種情況在那些收購了酒莊的國有企業(yè)中尤其普遍。
名列中國企業(yè)500強的魯商集團在2011年買下了波爾多的古佳酒莊,該酒莊最好的酒出廠價為9歐元,運到國內被定價為1000元人民幣;差一些的酒在法國價格是三四歐元,國內賣到120元。該酒莊每年產量為20至25萬瓶,其中的80%運回中國大陸,剩下的則在法國、德國、日本、香港等地銷售。中國大陸以外的市場,其銷售渠道都是沿用了收購前原有的銷售渠道。
據(jù)魯商集團一位不愿具名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該集團是涵蓋酒店旅游業(yè)在內的大型產業(yè)集團,因此集團內部可以完全消化掉酒莊的葡萄酒,而且因此還大大節(jié)省了成本。常駐波爾多古佳酒莊的工作人員,每年會分幾次把幾個集裝箱的葡萄酒運回國內。因為國內基本上只認紅酒,所以他們的酒莊基本上只產紅葡萄酒。
真假李逵
在中國,拉菲作為高端紅酒中最知名的一個品牌,總是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也成為了一個爭議的符號。中國市場到底有多少拉菲酒?這始終是個難以解答的謎題。法國酒莊酒的出口流程非常復雜:酒莊會把酒分配到各個渠道,再通過進口商和零售商等分發(fā)到全球各個市場。拉菲酒莊有150 多個酒商,其出口額很難統(tǒng)計。
法國朗繁投資咨詢公司總經理袁源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拉菲每年直接銷往中國的比例其實并不大,但是會有一些通過倫敦市場、香港市場和美國市場等等,最終再銷往中國。如果都加起來,拉菲每年真正的產量中,大約有60%至70%流入中國市場。而據(jù)此前媒體披露的數(shù)字,法國波爾多產區(qū)的拉菲年產量約20萬瓶,但中國市場一年消費的“拉菲”號稱有200多萬瓶,竟然是拉菲全球產量的10倍!
今年在波爾多收購了大慕愛酒莊的寧夏紅集團總裁張金山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他不敢在中國市場上自己買拉菲酒,因為對來源真假不放心,所以他喝的拉菲都是顧問直接從法國購買再帶回國。
假拉菲是怎么做成的?熟悉紅酒行業(yè)的袁源向《中國新聞周刊》解釋了其中的奧秘。中國市場上的假拉菲主要可分為幾種:一是注冊相似的牌子,比如,拉菲酒的法文是“Lafite”,一些商家就注冊使用“l(fā)affite”,或者“l(fā)afitte”,以此魚目混珠。
還在一種方式,是在lafite前后加上別的詞。法國的酒莊中,含有拉菲“l(fā)afite” 字眼的本來就不少,中國的進口商會買這樣的酒,而因為中國消費者對拉菲不夠了解,就以為那些就是拉菲酒。
實際上,酒莊會根據(jù)原料和釀造的不同,生產正牌酒和副牌酒。以拉菲為例,正牌酒,即俗稱的“大拉菲”,以最佳樹齡中最佳質量的葡萄釀制而成;“小拉菲”,就是拉菲的副牌酒,所用葡萄可能樹齡較短,或已過最佳成熟期,甚或是最佳樹齡中,質量略遜的的葡萄釀造。在正牌、副牌之后,一些知名的列級酒莊還有“三牌酒”,價格更低,甚或是授權可以使用名莊品牌的貼牌酒,逐漸近于大眾消費。
中國消費者很多時候是在消費名莊的副產品,比如標著mouton(木桐)字樣的酒,每年消費一千多萬瓶,但真正的木桐酒莊每年產量只有幾十萬瓶,中國市場上銷售的很多所謂“木桐”實際上是它的副牌,屬于低端酒,在原產地每瓶價格只有幾歐元,這些酒雖然價格不高,并不是假酒。
波爾多工商會主席谷凱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說,“我敢保證,假貨都是在中國本土產生的。因為法國有很多的監(jiān)督機構,如果被發(fā)現(xiàn)在法國生產假酒,肯定要進監(jiān)獄?!?/p>
對于造成真假拉菲的混亂的中國紅酒消費局面,《中國新聞周刊》在法國的調查,也印證了《中國新聞周刊》在中國國內的調查。
每年期酒的價格差異很大,比如,2008年拉菲的出廠價只要每瓶150歐元左右,而2009年的拉菲出廠價就能達到每瓶1200歐元,所以有的不良商家會把不好年份的標簽換成好年份的標簽。甚至在ebay上,還有人收購葡萄酒瓶。名莊的空酒瓶,如果標著好年份,收購價能夠達到幾百甚至上千歐元一個。
此外,還有酒商拿二三級酒莊的酒灌到拉菲的瓶子里賣,這些酒的出廠價只有三四十歐元,而拉菲的售價能達到1000歐元。不僅一般的消費者根本品不出來,甚至有些專家都無法鑒別。
對于目前中國市場上的走私拉菲,假拉菲,仿冒拉菲等等,拉菲集團出口總監(jiān)米歇爾·尼格列說,雖然該集團非常關注這些問題,并盡可能去保護自己的品牌形象,但在另一方面,要完全消滅假拉菲是不可能的,“就像在中國,五糧液和茅臺每年都花很大的力氣來打假,但是假貨還是充斥市場”。拉菲集團要做的不是把假貨全部消滅,而是要告訴消費者在中國什么樣的地方可以買到真的拉菲。就比如消費者購買LV的包,他知道自己在專賣店中買的就是真的,而在路邊攤買的,就一定是假的。
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波爾多葡萄酒行業(yè)協(xié)會亞太區(qū)總裁托馬斯·朱力安講解了幾招簡單的辨別辦法:首先,價格要符合拉菲葡萄酒的正常價格范圍,假如列級酒莊葡萄酒價格低于正常范圍,就要懷疑其真假;其次,要光顧有信用的渠道商。近些年,拉菲、拉圖和瑪歌等名莊采用了特殊封條和氣泡碼防偽,消費者拿到一瓶酒,可以通過上面的數(shù)字在網(wǎng)上找到這瓶酒的相應信息,通過比較就能知道真?zhèn)巍?/p>
瑪歌酒莊負責鑒定的魯倍女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她每天都會收到很多的電話和郵件,請他們鑒定酒的真?zhè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