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兆強(珠海市第一中等職業(yè)學校 廣東 珠海 519000)
作為一名合格的體育運動欣賞者,首先就是要了解比賽規(guī)則,一般情況下,比賽的輸贏大家都能一眼能看出來,足球是看哪個隊踢進球門的球多,而跳水比賽可以參照比賽最后評委給的分數(shù),而乒乓球比賽是看最哪一方勝的局多。但是,誰又能看出這些得分后面的門道呢,評委為跳水選手打分的依據(jù)是什么,在足球比賽中什么是犯規(guī),什么是越位,在乒乓球比賽中哪些選手的實力更強一些,這就需要對比賽規(guī)則有一定的了解。畢竟,體育運動的魅力不在于比賽的結果,而在于比賽的過程,而只有了解比賽規(guī)則的人,才能了解比賽過程中每一個球的輸與贏是怎么判斷的,跳水比賽中每個分數(shù)的累積是如何獲得的。有的人不喜歡看壘球,其主要原因就是不熟悉比賽規(guī)則,不知道運動員在場上“忙活”什么呢,當然就提不起欣賞的興趣了。因此,了解比賽規(guī)則是成為一名合格的體育運動欣賞者的第一步。
不同的體育運動都有不同的技術要點。例如,排球運動包含多個動作,比如發(fā)球、一傳二傳、進攻等。那么,如何衡量發(fā)球的好壞呢?這就要了解發(fā)球的技術了,排球發(fā)球的好壞是要看其是否能夠有效的破壞對方一傳。而一傳又是如何評價呢,主要是看處于一傳的運動員是否傳球到位,為二傳和其后的進攻提供有力的鋪墊;那么,二傳又看什么呢,二傳則是看其是否調(diào)動了強大的攻擊火力,且靈活多變、出其不意,且打亂了對手反擊的節(jié)奏。只有熟悉這些運動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技術要領,才能看懂比賽,才能看明白運動過程中,每個動作的技術水平,才能讓你感嘆于精湛的技術水平所散發(fā)出的魅力,讓你領略高超的體育運動技能所帶給你的力量之美,靈活之美,感動之美。
體育運動,尤其是競技體育項目里面所涵蓋的內(nèi)容不單單是一場比賽的輸贏,還會體現(xiàn)體育拼博向上的精神,還會表現(xiàn)出戰(zhàn)術上的高超,還會展現(xiàn)出整個團隊的風氣與士氣??幢荣悾艘獏⒄毡荣愐?guī)則看運動技能,更要看運動員優(yōu)美的動作,也要看他們運用技術的時機和巧妙之處。既要欣賞運動員精湛的技藝,也要體察他們在球場上的靈感和智慧。這些都是具有較高的體育素養(yǎng)的人才能夠感受到的,才能夠看到的,才能夠體會到的。
體育課堂是讓學生學習體育知識,了解體育的一個渠道,體育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好這個渠道,為學生傳授體育知識。講授的體育知識可以涵蓋運動的起源、演變、發(fā)展,以及各種運動的比賽規(guī)則,技術標準,戰(zhàn)術戰(zhàn)略等。這些理論性的體育知識教師應該通過多種教學方法進行,不要只是枯燥的闡述與介紹,可以讓學生參與體育競賽,由于體育競賽的勝負關系到個人的榮譽,因此,學生會更加注重比賽規(guī)則,更加注重比賽技巧,這就有力于體育知識的了解與掌握。還可以讓學生觀看體育視頻,讓學生能欣賞到一些高水平的體育競技賽事,生動的表現(xiàn)體育運動的魅力。
任何一項體育運動都有擁有大批的追隨者,也都它獨特的魅力,但是,不同的運動項目,無論是從比賽規(guī)則,比賽技巧還是戰(zhàn)術上都有它別于其他運動項目的所在。例如,球類比賽比的不管是每個運動員的個人技術,還有整個團隊的默契程度,配合的靈活性,還要看整個團隊能不能在比賽中賽出水平,因此,在向?qū)W生進行球類運動項目介紹時,就要注重給學生提出,集體項目除了要每名運動員的技術過硬,更重要的是集體的配合,其中的每一位運動員都要有團隊合作精神。而體操運動多是體現(xiàn)人體的各部分的協(xié)調(diào)、力量、速度、耐力、柔韌,構成人體美的立體畫面。那曲線和諧的人體,會令每個人向往,那么,在讓學生熟悉體操運動時,要強調(diào)體操運動所展現(xiàn)出來的技術水平主要是看協(xié)調(diào)、柔韌、大膽、準確的動作。只有關注不同運動的不同特性,才能讓學生了解不同體育運動存在的意義與價值,才會激發(fā)起學生欣賞體育運動的興趣。
體育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要讓學生掌握一項到兩項體育運動,使之成為學生從事體育鍛煉運動形式。學生喜歡上了一項體育運動,才會進行體育運動,只有進行體育運動,才能感受到體育運動帶給他們的快樂,感受體育運動帶給他們的心靈與身體升華,只有感受到了體育的魅力,才會讓他們喜歡更多的體育運動項目,他們才會饒有興趣的欣賞更多的體育運動,他們的體育運動欣賞水平才能得到提高,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huán)過程。運動項目的選擇可以由教師進行指導,也可以讓學生在上體育課時自我發(fā)現(xiàn)。
[1]靳淑玫.關于加強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探討[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6年4期.
[2]陳宇家.淺談高校學生的體育欣賞能力及其培養(yǎng)[J].湖北體育科技.2009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