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 珍
(南京師范大學 文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9)
隨著互聯(lián)網網技術和電腦技術的發(fā)展,Internet網在教育方面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對高中語文教師來說,網絡絕不能僅僅是課堂上的一種新的教學工具或媒體,而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一個新的平臺。兩者的整合可形成新的課型——高中語文網絡課。高中語文網絡課的開展,需要多種技術手段的保證。語文專題學習網站的建設、整合課上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都有其獨特的規(guī)律,需要采用特定的技術手段。要對整合課的教學活動做出正確的評價,就更需要制定符合其特點的評課規(guī)則。而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師生網絡應用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新的技術手段也必將進入整合課的課堂。
一、師生共同建設語文專題學習網站
語文專題學習網站就是以介紹某一作家、作品或文學現(xiàn)象為內容的網站,重點講解與語文課文相關的內容,充分利用信息網絡的開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大容量等優(yōu)勢,引導學生進行較廣泛、深入的學習研究,幫助他們將本專題相關知識點,甚至相關學科的內容系統(tǒng)化,融會貫通地幫助學生進行課外學習。
具體來說,語文專題網站的建設可以分為以下幾步:
1.確定網站主題。一般來說,語文專題教學網站的主題是由教師根據必修或選修課程教學內容確定,也可由師生共同探討后確定。這一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發(fā)揮引導者、啟發(fā)者和咨詢者的作用,和學生平等交流。
2.搜索、整理、加工資料信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已經確定的網站主題,利用圖書館、閱覽室和網絡搜索、整理各種形式的相關資料信息,并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對信息進行加工。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進行探討分析,研究該專題的研究現(xiàn)狀、主要的研究方法以及發(fā)展方向等,對自己的研究提供參考和啟發(fā)。
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分析和理解搜索到的信息資料,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見解,與小組成員進行交流,向教師提交每組的工作成果以及研究心得。
4.專題網站的建設和互動交流。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成果上傳到專題學習網站,教師在課內組織學生間的交流、溝通和借鑒,讓學生在學到知識、提升能力的同時,體驗到交流的樂趣和成功的愉悅。專題學習網站的BBS就是學生交流的空間。教師要積極發(fā)揮引導性作用,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到相關的課本內容的學習上來。
總之,在專題網站的建設過程中要體現(xiàn)師生的互動性,實現(xiàn)學習者之間、學習者和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
在筆者的教學實踐中,語文專題學習網站主要用來引導學生深化對教材文本的理解。無論哪種文體,專題教學網站上收集的作家生平、時代背景等材料,都可以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課文。而專題教學網站上的與作品相關的,前人的讀后感、書評以及論文等材料,也可以讓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具體從幾種常見文體來說,語文專題教學網站對教學的特有的輔助作用如下:
(1)小說教學:高中語文新教材有多篇小說。語文專題學習網站可以通過收集與這些小說相關連環(huán)畫、漫畫或電影、電視、課本劇等資源。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欣賞與課文同題材的連環(huán)畫、漫畫或電影、電視、話劇、課本劇的精彩片斷,并將其與小說文本進行對比品評,討論、分析這些資料與教材文本的內容的異同,以加深對教材文本的認識。
(2)詩歌、散文教學:詩歌、散文作品的教學要強調朗誦。在專題教學網站上應當包括與教材文本內容基本一致的朗誦音頻、視頻資源,特別是名家示范朗誦的音視資源。在學生初步把握了教材文本內容及思想情感的基礎上,通過欣賞揣摩名家的示范朗誦,進一步感受其語言的魅力和豐富的情感。
(3)戲劇教學:在進行話劇教學時,教師可以精選與教材同步的話劇視頻,引導學生在深入閱讀感悟話劇文本的基礎上,欣賞演員們的精彩表演,進一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二、網絡技術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整合課的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由不同的學習者組成一個學習團體,為了一個共同的學習目標,共同承擔學習任務,既相互合作又積極發(fā)揮每個成員積極性、獨立性和自主性的學習模式。
把小組合作學習理論與網絡技術相融合,能增進學生間彼此的互動關系,促進學生提高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必須強化自主學習和自我探索的意識。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礎基于建構主義的網絡教學,要求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主動、積極地完成相應的小組學習任務,在自主學習的同時又要學會與他人進行溝通和交流。小組合作學習既能強化教學效果,又有利于信息社會所必需的學習者的合作精神和協(xié)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yǎng)。
語文網絡課上,學習小組的建立,可通過BBS討論版或者網絡即時通訊工具來完成,學生在教室的任何位置,都可以組成學習小組。在這樣的條件下,學習小組的建立可以完全為課堂教學效率的最優(yōu)化服務。
在語文網絡課上,學習小組的建立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學習小組要有合適的人數(shù),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筆者認為在語文網絡課上,小組人數(shù)應當在4~6人為宜,教師制定一名學習能力較強,為人熱情的學生擔任組長。語文網絡課上,學生在組長的領導下,圍繞教師制定的或者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搜索、加工、整理信息,在BBS討論版上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展開討論,最終形成小組結論。
二是學習小組合理的組成結構要求有合適的性別比例,最好按男女各半的性別比例組成,男女生的心理特點和能力差異可以在小組中起到互相補充、互相促進的作用。
三是合理的學習小組組成還要求有合適的學習能力結構,小組中如果只有一個學習困難的學生,而其他學生的學習能力均較強時,這位同學就會無法得到進步。即使他積極地參加小組合作,由于能力較差必然會使他的參與被其他成員忽視,而成為事實上的旁觀者。因此在小組中最好由1~2個學習能力強、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1~2個學習能力弱、成績較差的學生,和2~4個介于其間的學生組成。當然這里所說的能力的強、弱,成績的好、差都是相對而言的,其中的差別不應超過兩個檔次,在現(xiàn)在高中平行分班的情況下,同一個班級學生的差異有時是十分明顯的,因此將班級學習能力最強的學生與能力最弱的學生分在同一小組,同樣也是不恰當?shù)摹?/p>
四是小組成員的組成應當有一定的變化。在一個小組建立以后,通過一段時間的合作,小組成員在本小組中的角色會基本固定下來,長此以往會使部分學生形成不良的心理和行為定勢,這就會給小組的交流與合作以及學生個人的發(fā)展帶來負面影響。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在小組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合理調整學生的分組。更常見的一種發(fā)生在語文網絡課上的現(xiàn)象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和感興趣的問題自由分組。
三、網絡技術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整合課的教學活動評價
在網絡與高中語文課堂整合的實踐中,對網絡課的評價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這里所說的評價,也常常被成為教學評議或評課,是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及由這些活動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判斷。它是教學研究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和整體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
評課的過程是對課堂教學透徹地分析和總結的過程,它可以促進和推動教學研究的深入發(fā)展。通過評課,及時與教者認真分析這節(jié)課的優(yōu)缺點,提出改進意見,可以幫助教師總結先進的教學經驗,克服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促使教師生動活潑地進行教學。對其他教師的教學也會起到積極的啟迪和帶動作用??傊?,“評課有利于端正教學思想,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質量觀,有利于新課標精神的貫徹,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1]
在高中的日常教學中,聽課和評課是校本教研活動的最常見的形式,可是目前常見的課堂教學評價模式,是針對傳統(tǒng)課堂模式編訂的,在評價網絡課時表現(xiàn)出了明顯的局限性。
1.教學目標:網絡課的教學目標和傳統(tǒng)課的教學目標相比,更加強調“過程和方法”。網絡課上,教師教學的核心目標是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會利用網絡解決某一類語文問題的方法。目前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目標,是以某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為核心的。因此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一般是以課文或知識點的教授為主。相應的,現(xiàn)行的評課模式中,特別強調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但是“過程和方法”的教學,沒有一個明確的是否達成的標志,造成網絡課的評課中,“教學目標明確”這一項的得分往往不高。
2.教學內容:網絡課的學習內容,對學生來說是開放性的,教師給予學習目標和方法指導之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和興趣,選擇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內容。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方式強調學生的注意力應當集中在與教學重心相關的內容上。評課教師如果從這個角度考慮,就往往對這項評價不高。
3.課時安排:網絡課的課時安排是比較自由的,網絡溝通了學生課內和課外的時間,很多情況下,網絡課的課內教時,只是對一個問題學習或研究的開始或總結。所以在網絡課上,聽課教師往往認為課時安排不合理,從而給予較低的評分。
4.學生活動:網絡課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是隨時都在網絡上進行的,可是從聽課教師的角度來看,學生和教師始終都是面對電腦,很少有傳統(tǒng)課上那種看起來熱熱鬧鬧的課堂討論。
5.教學媒體的使用:在傳統(tǒng)的評課標準中,強調“合理地使用各種多媒體教學手段”,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那么網絡課上學生和教師都始終在使用電腦,聽課教師往往也會給予錯誤的評價。
四、新的技術手段在網絡技術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整合中的應用
(一)電子交互白板在語文網絡課上的應用
語文網絡課上應用電子交互白板,是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與網絡整合的必然趨勢。電子交互白板的應用也將給高中語文網絡課帶來新的發(fā)展。
首先,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交互性為語文網絡課堂上的師生、生生互動提供了條件。在語文網絡課堂上,教師把教學網站的內容或者學生的發(fā)言放映在投影上加以講解和點評,是常用的教學手段。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教師可以對大屏幕上的內容進行隨時的批注、畫出重點線、局部放大、將文字或圖片并列比較、直接打開鏈接……這些操作,教師都可以在大屏幕上直切操作完成。而學生在電腦前輸入處理的內容,教師可以進行即時的選中、復制等操作。在此基礎上,教師甚至可以請學生在大屏幕上直接操作或者書寫。比如在網絡復習課上,可以讓學生直接答題;網絡作文教學課上,可以讓學生直接在大屏幕上圈點其他同學的作文。
從生生互動的角度來說,交互式電子白板可以應用在小組學習的匯報中。語文網絡課上,小組協(xié)作學習的匯報環(huán)節(jié),一般由組長或組長制定的組員完成。受傳統(tǒng)投影儀的限制,學生進行匯報要在一個Word文檔或Powerpoint演示課件中將組員的觀點整理匯總,在大屏幕上放映;在匯報的過程中,也無法隨時對材料進行批注或重新整理。限制了學生的思路和發(fā)揮。而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學生匯報時可以直接站在大屏幕前操作電腦,實時調用網絡資源和其他同學的發(fā)言,提高了生生互動的自由度,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
其次,電子交互白板的應用可以讓教師更方便地演示操作過程,有助于解決學生的技術障礙,有助于網絡教學的普及。高中語文網絡課普及的主要障礙之一就是部分學生的操作熟練程度無法達到語文網絡課的要求,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利用電子交互白板,教師可以直接在大屏幕前演示如何操作,可以迅速有效地解決學生的操作問題,從而把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精力集中到語文教學上。語文網絡課的簡單、有效,正是其得到普及的前提條件。
再次,電子交互白板可以記錄教師在課堂上對電腦的操作,教師可以在課后再次回放,有助于課后的教學反思和教學研究,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網絡課教學水平。
(二)網絡互動游戲在語文網絡課上的應用
在高中生這個群體當中,網絡互動游戲是非常受歡迎的,家長和老師也常常為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而焦慮。如果能夠利用學生對網絡游戲的興趣,將語文知識融入網絡互動游戲中,則既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語文成績,又能夠將學生的興趣從普通的網絡游戲中吸引過來,寓教于樂,一舉兩得。
目前,將互動游戲引入語文網絡課的嘗試,還處于假設階段。網絡互動游戲中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筆者設想可以采用以下幾種形式:
一、網絡答題挑戰(zhàn)游戲:是最簡單的應用形式,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需要掌握的知識性內容,用選擇或者填空的方式呈現(xiàn),放在教學服務器上。學生通過答題獲得分數(shù),答對題或答錯題都配以生動的動畫和聲音效果。學生以分數(shù)的高低排名,分數(shù)達到一定標準還可以獲得等級晉升。
二、網絡尋寶游戲:在相對開放的游戲地圖里,設置各種地形,學生通過游戲中提供的各種線索,在地圖上尋找寶箱,而寶箱打開后,可以獲得新的寶物和新的線索,去尋找新的寶物。這些尋寶的線索,就是高中語文中的知識性內容。
三、雙(多)人網絡對戰(zhàn):采用對戰(zhàn)游戲的方式,兩個或多個學生通過答題發(fā)出各種對戰(zhàn)招數(shù),在短時間內連續(xù)正確答題還可以獲得“連擊”獎勵,獲得更多的分數(shù)。
四、評分挑戰(zhàn)升級游戲:每個學生可以將自己的作文上傳到游戲中,其他學生在游戲中都可以對別人的文章進行評分,學生可以利用得分升級游戲人物的級別,也可以用來購買裝備等。每篇上傳的文章都有基本得分,加上老師和其他同學在游戲中的評分,就是這篇文章的總得分。上傳文章越多,文章得分越高,學生的級別和裝備就越高。
五、以上四種模式加以組合,組成綜合性、開放性的游戲。
無論采用何種模式,網絡互動游戲在語文網絡課上的應用,都應遵循以下的原則:
一是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網絡互動游戲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游戲的設計應當是圍繞語文知識進行的,教學性第一,游戲性第二。
二是題目和知識點的更新可以在服務器后臺批量進行,操作簡便,便于教師經常性地更新題庫。
三是游戲中應該混合智力性的解答題、記憶性的知識題,在此基礎上加入動作性的游戲因素,做到學習性和娛樂性相結合。
[1] 李彥,李曄.談如何評課.寧夏教育,2007(z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