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平
(大連理工大學 城市學院,遼寧 大連 116600)
高校日語專業(yè)翻譯教學方法改革的幾點思考
趙小平
(大連理工大學 城市學院,遼寧 大連 116600)
隨著中日兩國之間交流與合作的日益頻繁,對日語翻譯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但是當前國內高校的日語翻譯教學和日語口筆譯人才的培養(yǎng)卻與我國社會的發(fā)展和實際需要脫節(jié).因此,筆者試圖探索日語專業(yè)翻譯教學方法改革,培養(yǎng)合格的專業(yè)日語翻譯人才.
日語;翻譯;教學方法;改革
自古以來,中國與日本作為一衣帶水的鄰國,在政治、經(jīng)濟、科技、文化教育領域都存在著交流與合作,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兩國之間交流與合作的日益頻繁,對日語翻譯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但是當前國內高校的日語翻譯教學和日語口筆譯人才的培養(yǎng)卻遠遠跟不上我國社會的發(fā)展和實際需要.在這種形勢下,如何滿足市場對日語翻譯人才的需求,培養(yǎng)合格的專業(yè)日語翻譯人才就成了當務之急.
高校的日語專業(yè)翻譯課程通常是從大三開始學習,大四就開始實習,短短一年的時間要求學生的翻譯水平必須有質的飛躍,才能應對將來的實際工作.但是目前日語翻譯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導致翻譯課的教學效果很不理想.
目前高校日語專業(yè)翻譯教學的主要方法為課堂灌注法,即老師講學生聽,從緒論到結束語,老師從頭講到尾,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上課聽聽記記,考試前讀讀背背,基本上考試也都能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是考試過后,所學的翻譯知識也基本上都還給老師了.這種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中心,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合作相當有限,學生之間也缺少必要的合作和交流,教學方式單調.此外,課堂灌注式教學片面強調語言知識和翻譯知識的傳播,忽視了對學生翻譯技能的培養(yǎng),從而導致學生喪失了對翻譯課的興趣,進而喪失了對翻譯本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由于教師沒有好的翻譯教學法,因此很容易把翻譯課與基礎課混淆,即用基礎課的教學方法來講授翻譯課,教師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來糾正學生的語法錯誤,卻忽視了翻譯本身所需要的神似和形似.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做再多的“把下列句子譯成日語”的練習,也只不過是讓學生一遍又一遍地復習語法和生詞.而學生由于翻譯理論和翻譯技巧的欠缺,雖然能夠把原文按字面意思翻譯出來,卻譯不出其中的內涵和韻味.事實上,翻譯教學與基礎課教學不同,它應該是基礎課的輔助,通過翻譯實踐,可以暴露學生在基礎課學習中存在的不足.翻譯教學應該是集理論與實踐為一身的教學,目的是教會學生運用所學的翻譯理論和原則來指導翻譯實踐.但是,與基礎課混淆,片面強調語言知識和翻譯知識的傳播,是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翻譯實踐能力的,翻譯課本身也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正因為傳統(tǒng)的日語翻譯課教學方法存在以上不足,教學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jié),所以,筆者試圖通過以下幾方面的嘗試,探索日語專業(yè)翻譯教學方法改革的新方向.
傳統(tǒng)的“課堂灌注法”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所以教師應該改變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yǎng)學生的翻譯能力和強化學生的翻譯認識為任務,采取理論翻譯與實踐翻譯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因為翻譯教學本身就是一個有目標的交際活動,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翻譯能力,需要學生積極參與大量的翻譯實踐.具體來說,就是教師給學生布置翻譯作業(yè),鼓勵學生自己查找更多的相關資料,與同學交流,互動學習;教師負責引導學生注意翻譯過程,在解決翻譯困難的過程中幫助學生認識可以使用哪些翻譯手段和方法;積極引入翻譯市場的實用型文本為實訓教材,讓學生在翻譯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通過翻譯實踐不斷提高自身的翻譯能力;學生也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點去尋找和探索翻譯實例和相關知識,在討論中傾聽其他同學的意見和看法;研讀職業(yè)翻譯的同一文本的不同譯本,并且分析優(yōu)秀譯作的獨到之處;同時也要對學生的譯作進行中肯的評價,因為學生從自己的譯作中學到的知識遠比從羅列的一大堆理論中學到的知識多.這種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成為翻譯的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夠大大激發(fā)學生的翻譯興趣.
以長文翻譯為例,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一般是先把中文或者日文的文章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先翻譯,然后老師逐句講解,這樣的方法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翻譯實踐能力.因此,建議讓學生自愿分組,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譯文的風格,規(guī)范翻譯術語,檢查語法錯誤,初步修改譯文;對翻譯過程中有爭議的地方,老師可以提供參考意見;最后每組派一名同學發(fā)表,其他小組同學對譯文提出意見或建議;老師最后對翻譯進行全面總結和點評,學生根據(jù)老師的建議,對譯文進行進一步的修改和潤色.這種教學法,可以給枯燥的課堂注入生氣,學生獲得了充分的自由度、靈活性、選擇權和決定權,能夠積極展示自己的譯文,并且在相互合作中互相取長補短,可以拓展學生的翻譯能力.教師也可以在教學相長的過程中,與學生一起進步.
大三的學生,已經(jīng)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比如考研、工作、留學,目的不同,在課堂上想要學到的東西也不同.翻譯課也是如此.考研的同學,應該考慮應試的需要,以語言、文化、文學作品的翻譯為主,重點強調對語言文化的理解,加強應試方面的練習;工作的同學,應該考慮社會實際需要,考取相關日語口筆譯資格證書,提高自身的日語綜合運用能力,所以應該加強實用型的口筆譯練習;出國的同學,應該對日本社會以及日本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有所了解,以適應將來的留學生活,所以應該加強日本社會新聞百態(tài)方面的練習.如此,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要,因材施教,量體裁衣,勢必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中,從而提高學生的翻譯水平.
總之,翻譯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需要一個過程.比如,完成一個翻譯可能需要占用很多課堂時間,教師如何更新觀念,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如何正確處理能力培養(yǎng)與考試成績的關系,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我們在實踐教學中要注意教學經(jīng)驗的反饋,不斷探索翻譯課的教學規(guī)律,發(fā)展和完善新的教學方法,進一步搞好高校日語專業(yè)翻譯教學.
〔1〕劉季春.探索本科翻譯教學的第三種模式.中國科技翻譯,2010.
〔2〕吳青.本科翻譯專業(yè)培養(yǎng)模式的探索與研究.中國翻譯,2010.
〔3〕郭曉軍.淺談科技英語翻譯教學.赤峰學院學報,2010.
〔4〕李人俠.翻譯教學存在的問題及發(fā)展策略.教書育人,2002.
〔5〕王樹槐.關于本科翻譯教學的思考.中國翻譯,2001.
G642
A
1673-260X(2012)02-02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