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芳
(深圳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外國語學院,廣東深圳 518055)
《梅麗迪恩》與《紫顏色》中婦女主義思想之比較
孫小芳
(深圳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外國語學院,廣東深圳 518055)
《梅麗迪恩》和《紫顏色》是美國黑人女作家艾麗斯·沃克的重要代表作,都體現(xiàn)了作者著名的婦女主義理論,但兩部作品中所透視出的具體的婦女主義主張還是存在著很大差異。通過《梅麗迪恩》主人公對傳統(tǒng)女性形象的叛逆到《紫顏色》主人公茜莉的成長嬗變,我們不難看出作者婦女主義主張的發(fā)展脈絡(luò),看到“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尋找解決方案”的實驗性的演繹過程。
叛逆;嬗變;婦女主義
被稱為黑人婦女“辯護士”的艾麗斯·沃克是美國文壇上一位重要作家?!蹲项伾肥俏挚说膵D女主義代表作,女主人公茜莉所經(jīng)受的超乎尋常的悲慘遭遇以及后來的華麗嬗變,讓人們驚嘆于這一“女性成長小說”中的婦女主義主題思想。另一部小說《梅麗迪恩》刻畫了梅麗迪恩·黑爾這樣一位年輕的黑人新女性,展現(xiàn)了她由一個普通的黑人女孩覺醒成長為堅強的黑人民權(quán)運動戰(zhàn)士的過程。這兩部作品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具體的婦女主義主張還是存在著很大差異。通過《梅麗迪恩》主人公對傳統(tǒng)女性形象的叛逆到《紫顏色》主人公茜莉的成長的嬗變,我們不難看出作者婦女主義主張的發(fā)展脈絡(luò),看到“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尋找解決方案”的實驗性的演繹過程。
梅麗迪恩起先只是一個普通黑人女孩,高中時就與男友艾迪交往。這樣的交往只是為了防止其他男孩子的騷擾,后意外懷孕就輟學回家結(jié)婚生孩子。梅麗迪恩每天生活得渾渾噩噩,但有一天電視里的一條新聞使她覺醒了:大約在凌晨的三四點鐘,她們家街區(qū)的一棟“民權(quán)主義工作之家”被炸毀了。這樣一條消息使她萬分震驚,她驚詫于白人種族主義者慘烈的暴行。覺醒的種族意識使梅再也無法袖手旁觀,立刻投入到反種族主義的斗爭中去。為了全力參加民權(quán)運動,覺醒后的女主人公決定首要的任務(wù)就是打破男權(quán)社會賦予自己的三個角色,即“聽話的女兒”、“賢惠的妻子”和“偉大的母親”。角色的叛逆促使梅麗迪恩與丈夫離婚,將幼小的兒子送與他人喂養(yǎng),離家出走,只身深入美國南方的黑人聚居區(qū),挨家挨戶宣傳民權(quán)運動的思想。從主人公的覺醒過程中,我們不難看出她的這種“離家出走,拋夫棄子”的覺醒方式顯得極端與輕率,其不假思索的處理方式與“極端的白人女性主義”主張極其相似。
相比之下,《紫顏色》主人公茜莉的覺醒顯得更加完美與成熟,更加符合作者婦女主義思想的體現(xiàn)。茜莉14歲開始就遭受繼父的奸污,后生有兩子都被繼父帶走送人,之后為了把她處理掉,繼父就以一頭牛作為條件把她打發(fā)給某某先生做老婆,同時還要做四個孩子的繼母。生活中的侮辱、謾罵和毆打使茜莉沒有任何反抗的意識和能力。后來,生活中出現(xiàn)的其他幾個反抗、獨立的黑人女性,比如索菲亞、莎格、耐蒂等對她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促使她離開充滿奴隸式壓迫和折磨的家,創(chuàng)建自己的“大眾褲子有限公司”,證實自身價值。與梅麗迪恩相比,同樣是離家出走,茜莉的舉動只是為了取得自身的獨立,向男性展示自身價值,進而得到男性的尊重與認可。
針對性別歧視的問題,沃克提出了“愛的哲學”,主張婦女主義者“喜愛男性,性愛或者非性愛。致力于人類的生存和完整——包括男人和女人。反對(男女兩性間的)分離主義主張”。
在《梅麗迪恩》中,主人公與丈夫艾迪并沒有太多的感情,只是因為懷孕而草草結(jié)婚?;楹蟮膬尚陨钜膊缓椭C,艾迪很快找了其他的女人,梅麗迪恩還繼續(xù)扮演賢妻良母的角色。可怕的男權(quán)主義現(xiàn)實讓梅不得不離家出走,并在運動中邂逅了男朋友杜魯門,他們真心相愛,但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事情后,梅麗迪恩決定把自己和杜魯門的孩子流產(chǎn)并把輸卵管結(jié)扎。異性戀和女性的生育才使父權(quán)制社會得以生存并使父權(quán)制的思想一代又一代傳遞下去。作為一個反性別主義的女戰(zhàn)士,梅麗迪恩選擇將孩子流產(chǎn),將輸卵管結(jié)扎以示反抗的方法看上去非常堅決。但是,這種對傳統(tǒng)女性形象的完全叛離,選擇與男性對立的分裂主義的思想背離了沃克“愛的哲學”,無法達到建立新型平等和諧兩性關(guān)系的目標。
針對這一問題,《紫顏色》中的茜莉就不會顯得那么孤獨和無助。雖然,她的境遇要比梅麗迪恩惡劣得多,但是在反對男人壓迫的過程中,茜莉得到了一群黑人姐妹的幫助,她們帶給她的是“反抗、覺醒、獨立”的意識。茜莉為了尋找黑人的文化之根,離開家園來到非洲,并在非洲自立自強、頑強奮斗,最終獲得了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獲得新生后的茜莉,并沒有“拋夫棄子”,而是懷著寬容的人道主義精神,原諒曾經(jīng)虐待她的丈夫,幫助丈夫轉(zhuǎn)變?yōu)橐粋€新人,實現(xiàn)了兩性之間的和諧共處。
作為民權(quán)運動的參與者,沃克從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中逐漸提煉出婦女主義者的奮斗目標,即“致力于整個人類的生存和完整”。
小說《梅麗迪恩》的主人公雖然一直堅持在民權(quán)運動中采取非暴力的方法,但是作品卻不斷地展現(xiàn)著各種不同的暴力場景。促使梅麗迪恩覺醒的是“民權(quán)運動之家”被炸毀的血腥場面;當梅麗迪恩因參加游行示威而被捕入獄時,面對司法人員的拳打腳踢,她從不求饒。在如火如荼的運動中,主人公梅麗迪恩彰顯的儼然是一種不折不扣的勇士精神。民權(quán)運動失敗的殘酷事實證明了非暴力的運動方式無法幫助黑人民族取得反種族主義斗爭的勝利,究竟應(yīng)該用什么方法來拯救黑人民族,建立各種族人民之間的平等與和諧呢?這個問題一直在困擾著女主人公,因此在小說結(jié)尾時,梅麗迪恩又背起行囊踏上了新的征程,開始了新的思考、尋覓、探索解決種族問題的歷程。
這一問題似乎在《紫顏色》中給出了答案。面對這些種族主義的矛盾和斗爭,作者不再倡導黑人與白人之間進行正面沖突的斗爭,通過主人公茜莉與遠在非洲的妹妹耐蒂之間的來信,暗示了尋根非洲文化的中心思想。作品中對茜莉影響最大的是莎格。作為一名獨立、自信、有強烈的自我意識的女性形象,莎格是布魯斯音樂的傳承者,人們對莎格的喜愛表明了對黑人文化的向往,同時透視出像茜莉這樣的黑人要想取得自身的覺醒和改變,實現(xiàn)種族平等,必須要先尊崇本民族文化傳統(tǒng),保持民族特色。另外,作品還通過茜莉與姐妹們縫制“百納被”,嘗試用非洲草藥秘方幫助索菲亞的女兒治病,以及對奧林卡部落圓形茅屋的描述及非洲黑人信奉的“萬物有靈論”的介紹等來提倡“愛音樂、愛跳舞、愛月亮……愛努力奮斗、愛自己的民族”的主題思想。
通過對黑人傳統(tǒng)習俗、價值觀念的追尋,艾麗斯·沃克希望能夠喚起黑人同胞的民族意識,增強民族凝聚力,以爭取實現(xiàn)與白人及其他種族之間的平等共處的和諧關(guān)系。可見,婦女主義者不僅強調(diào)男女兩性享有同等權(quán)利,同時重視對黑人民族事業(yè)整體性的維護。
[1]Walker,Alice.Meridian[M].New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76.
[2]Walker,Alice.The Color Purple[M].NewYork:Pocket Books,1982.
[3]封金珂.《紫色》中的婦女主義新理念[J].四川外國學院學報,2007(5):14-17.
[4]劉英,李莉.批判與展望:英美女性主義烏托邦小說的歷史使命[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6(1):55-59.
[5]程錫麟.解讀艾麗斯·沃克“婦女主義”——從《他們的眼睛望著上帝》和《紫色》看黑人女性主義文學傳統(tǒng)[J].當代外國文學,2004(2):60-66.
[6]王成宇.紫色與艾麗絲·沃克的非洲中心主義[J].外國文學研究,2001(4):78-83.
I712
A
1008-178X(2012)05-0099-02
2012-01-11
孫小芳(1976-),女,河南南陽人,深圳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從事英美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