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沈英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外國語學院,沈陽 110136)
隨著現(xiàn)代化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給人們工作、學習、生活帶來了眾多便捷,也為學生學習,尤其是外語學習打開了方便之窗,同時更給大學外語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繼承和發(fā)展、探索和創(chuàng)新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手段。如何在大學英語課堂上,借助現(xiàn)代化手段解決“教”與“學”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矛盾?如何激發(fā)學生樂于參與、勤于反思、升華感悟?如何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帶著以上問題,項目組對國內(nèi)某大學高職學生進行RICH教學——RICH是浙師大外語教師上世紀末的課程實踐項目名稱,即Research-Based Learning(研究性學習)、Integrated Curriculum(整合性課程)、Community Learning(群體學習)和Humanistic Outcomes(人文素質(zhì)全面發(fā)展)的英文縮略詞,探究其對非英語專業(yè)教學效果和影響。旨在尋找大學英語教學中,適用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及綜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從上世紀中葉,國內(nèi)外學者已開始關注教學方法的改革,探討教學方法與教學效果之間的關系。諸多研究表明:教師希望找出寓教于樂、寓學于樂的教學方法,以激發(fā)學生主動自覺的學習熱情和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美國教育家杜威[4]提出語言學習是學生個人的經(jīng)歷和體驗;英國語言學家Dick Allwight[1]提出了以理解語言課堂生活質(zhì)量為宗旨的Exploratory Practice(探索型實踐);我國學者吳宗杰、黃愛鳳等倡導新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為內(nèi)涵,參與了RICH的教學實踐與探索。
RICH的 R、I、C、H四個字母所概括的課堂教學活動和外語教育思想把傳統(tǒng)的教法、教材和教學目標消解并融會到一種師生雙方共享的探索性過程中去,把語言從一種技術化狹隘意義上的交際工具提升為知識、思想和心靈發(fā)展的社會交往活動[5]。在十年多的探索和實踐中,浙師大教育先行者們初步證明RICH教學法是一種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自主性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有效教學方法,并撰寫了一系列有實踐意義的學術論文和專著。如:探討大學專業(yè)英語學生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模式[7],外語課程與教師發(fā)展——RICH 教育視野[5]。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學術研究針對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對于其他層次學生(如非英語專業(yè)、高職院校的學生)的研究,尤其是以實證進行的研究幾乎是空白,可見,國內(nèi)對RICH的研究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诖耍狙芯客ㄟ^RICH在某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實踐,探討該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并加以驗證,希望其成果可以為同類研究提供一種不同的視角。
本研究在以往任務式話題教學的基礎上,更注重話題本身的價值,使每一個話題都能給學生帶來啟迪、帶來感悟。本研究根據(jù)RICH教學模式分為如圖1所示的幾個環(huán)節(jié):
圖1 RICH教學與學生綜合能力提高關系
本研究在RICH的框架下,運用實驗驗證法,對高職高專學生采用RICH教學情況進行研究,旨在為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及綜合能力提供客觀的依據(jù)。
本研究涉及的對象為國內(nèi)某大學高職2011級空乘專業(yè)新生。根據(jù)學校行政劃分,4個平行班參與了本次試驗教學。兩個班為實驗班,47人;另兩個班為控制班(正常授課),50人,合計97人。選擇的課程為大學英語聽說課程,每周2學時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RICH教學,共12周。
在實驗班中實施了RICH教學活動的八個環(huán)節(jié)——形成小組、確定話題、查找資料、編輯資料、制作海報、口頭報告、材料消化、專題論文[8]。實驗班47人,分9組(基本上以寢室為單位,有助于對話題的探討),其中兩組為6人,七組為5人。由于這些學生要參加學校組織的常規(guī)期末考試(占70%),為了不給學生增加額外負擔,我們對聽說教材內(nèi)容進行適當刪減。每次聽力課給學生15到20分鐘做口頭報告,由他們自評互評,課后學生把口頭報告或日志以書面形式交給老師,以作為評定學生平時(占30%)成績的依據(jù)之一。
1.學生的體驗、參與及效果
(1)選擇話題、制作海報——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在RICH教學中,話題的選定由師生相互協(xié)商來確定。教師根據(jù)學生所學內(nèi)容和實際水平指導學生選擇話題。學生選擇的話題以教材內(nèi)容、職業(yè)發(fā)展和社會問題為依托,根據(jù)他們的內(nèi)心感受以及對社會事物的關注而產(chǎn)生,由于他們對自己的話題感興趣,所以他們會主動為問題而研究,為智慧而討論,為現(xiàn)實而思考[5]。例如:感恩、愛、面試、金錢、成功與失敗、異國文化、明星等。
學生通過自我對話題的探究和學習,他們的好奇心和興趣有效地被激發(fā)了,課下他們利用多種資源,帶著問題主動去查找、收集與話題相關的資料,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學術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而在編輯資料和制作海報的過程中,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也得到了極大促進。
(2)做陳述報告——提供學生發(fā)展?jié)撃芸臻g
對于航道內(nèi)船舶連續(xù)減速現(xiàn)象,結合第1.2節(jié)的分析,當航道內(nèi)出現(xiàn)明顯的減速連鎖效應時,航道通航能力受到的影響是不可接受的。因此,航道長度9 n mile、船舶到達率2.5艘/h、船舶速度標準差1.8為航道保持正常通航狀態(tài)的臨界值。航道長度為航道固有屬性,而船舶到達率及船舶速度差異性是基本可控的,據(jù)此可對航道內(nèi)船舶交通進行一定控制,保障航道通航能力。
小組編輯完資料后,要在課堂上以口頭形式呈現(xiàn)出來。但這個陳述報告不是學生空談社會、人物或事件,而是需要他們重視話題本身的價值,這種存在于語言之外的東西是陳述報告的目的,也是英語教學的意義所在[5]。例如:
(Context:After Mary makes a presentation about love story in class,she says two proverbs.①To the world you may be the one person,but to the person you may be one world.② Don’t cry because it is over.Don’t smile because it happened.)
Mary:(to the whole class)What’s your idea about these proverbs?Which one is your favorite one?Could you give us your reasons?(向全班提出思考性問題)
Ss:…(silence)
T:How about this one(point to PPT)?Why do you like it or why not?Share your ideas.(教師是協(xié)助者、鼓勵者)
S1/S2/S3/S4:I like the first/the second one because…(學生是話題的參與者和體驗者)
Mary:If anyone is interested in our other proverbs,please contact us after class.(既結束自己的報告又激勵同伴課下交流)
T:Thank you,according to their presentation,I think they did very very wonderful performance.I like the one sentence from Jusus:“Love your neighbour as yourself.(愛人如己)”How do you think it?Is it easy for you to do?How do you love others?。(教師是鼓勵著、啟發(fā)者)
在此例中(S=student,T=teacher)Mary課上做了由小組成員共同完成的陳述報告,從講故事、給出諺語、提出問題、與同學互動到結束報告,整個過程表現(xiàn)得游刃有余,不但鍛煉了英語口頭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她與同學分享了她的內(nèi)心感受及對她的話題——love的理解。顯然Mary的語言應用能力、與人合作能力、反思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與此同時,聽報告者通過同伴的報告,獲得了許多新信息,開闊了眼界,拓寬了知識面,接觸到不同的觀點,思辨能力得到了提高。而教師在這一活動中是協(xié)助者、鼓勵者、啟發(fā)者。教師的適當介入,把握了課堂氣氛和節(jié)奏,當全班學生對Mary提出的問題保持沉默時,教師的一句 Share your ideas(分享你的想法)打破僵局;當Mary結束陳述報告時,教師的一句感謝和鼓勵(very very wonderful-非常非常棒)給學生極大地鼓舞;而教師留給學生的問題:怎么愛?我們?nèi)绾文茏龅綈廴巳缂?Love your neighbour as yourself.)?更是促使學生去思考、去感悟。至此師生在這一學習活動中共同反思、共同進步。
(3)遞交書面報告——促進學生反思
學生把口頭報告或他們的日志以書面的形式交給老師。課后,學生根據(jù)同學和老師的建議對報告進行適當修改,把他們最滿意的交給老師,這也是教師給學生進行平時評價的依據(jù)之一。
例如:我國文化精髓之一的《弟子規(guī)》提倡“凡是人,皆需愛”,“作為獨生子的我,也要學著按《弟子規(guī)》要求去做,學著愛所有的人。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獻出一份愛,我們的社會一定會更和諧?!?選自學生日志)
從這篇日志可以看出:學生經(jīng)歷了“愛”這一主題的探索、思考之后,對愛的理解加深了,這份理解加深了豐富了他們的人生閱歷。
又如,I am a shy girl.I don't like to speak in front of the people.Today I have to make the presentation in my class(It's my turn).Under the encouragement of my teacher and my peers,I finish my task.Teacher praises me,too.From this I learn I have ability to do anything well(選自學生日志).
這段日志告訴我們學生通過自己做口頭報告的親身經(jīng)歷,增加了自信,這份自信對于該生來說是除了學習語言之外一份更大的收獲。
學生通過RICH學習環(huán)節(jié)的實踐,他們在體驗參與、反思和感悟中各有所收獲。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之間及師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加深了,正如Allwright[2,3]所闡述的,教師與學生通過不斷地探索,最終能達到對人生的深刻理解。這樣的教學不僅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提高了他們的語用能力、科研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辨能力,增加了他們的自信心。此外,加強了他們的誠信意識、道德意識、團隊精神和求實精神的培養(yǎng)。課堂上和諧的氛圍,教師用充滿領悟的言語與學生心靈的交流,有利于開啟學生智慧的心靈,從而達到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理想境界[6]。
本研究對實驗班和控制班期末考試成績(2012年7月)進行了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考試總體情況統(tǒng)計
我們對表1中實驗班和控制班考試總體情況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實驗班經(jīng)過一學期的RICH教學實踐,其成績總體優(yōu)于控制班。實驗班的平均分明顯高于控制班,及格率為100%而控制班為96%,且均方差實驗班小于控制班。以上數(shù)據(jù)說明:實驗班學生整體英語水平高于控制班,他們的期末考試成績并沒有因為實施RICH教學而受到影響,相反其考試成績優(yōu)于控制班。
實驗班的成績可以初步說明高職英語教學實施RICH的教學模式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原因在于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
本研究通過對實驗班進行RICH教學,從學生選擇話題、搜索編輯資料、口頭報告、書面報告的實踐到期末考試成績的結果說明:高職英語教學采用RICH教學效果顯著意義深遠,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zhì)及綜合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RICH教學不僅給學生提供發(fā)展?jié)撃芸臻g,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促進學生在反思中成長、在協(xié)作中獲取知識、在體驗中提高能力以及在反思中深化認識。這一過程結果是學生綜合素質(zhì)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為他們將來謀職和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是,本研究也有某些局限性,樣本只限于某高職院校的教師和學生的RICH實踐教學,且人數(shù)較少,因此,所得結論可能有些局限。在更大范圍內(nèi)實施RICH教學需注意以下問題:如何使RICH在高職及非英語教學中實踐得更好、更有效?如何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如何讓外語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用智慧的語言開啟學生的心靈?以上問題有待進一步探討。
[1] Allwright,D.Exploratory practice:rethinking practitioner research in language teaching[J].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2003,7(2):113 -114.
[2] Allwright D.From teaching points to learning opportunities and beyond[J].TESOL Quarterly,2005,39(1):9-31.
[3] Allwright D.Developing principles for practitioner research:The case of exploratory practice[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05,89(3):353 -366.
[4] Dewey ,J.Experiences of education.[M]New York:Collier Macmillan Publishers Press,1963.
[5]吳宗杰,黃愛鳳.外語課程與教師發(fā)展:RICH教育視野[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
[6]鄭志戀.探索型實踐:高校英語教師研究新視角[J].外語界,2009(1):30-35.
[7]黃愛鳳,胡美馨.探討大學專業(yè)英語學生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模式——RICH教學介紹和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03(5):63-67.
[8]黃愛風.RICH教學模式——師范英語專業(yè)綜合英語課改革探索[J].國外外語教學,2000(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