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敦煌白文無注本《文選》與宋刻《文選》

      2012-10-16 08:13:20王立群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12年1期
      關鍵詞:李善昭明異文

      王立群

      (河南大學文學院,河南開封 475001)

      敦煌白文無注本《文選》與宋刻《文選》

      王立群

      (河南大學文學院,河南開封 475001)

      《文選》注本的出現(xiàn)使白文本加速消亡,對昭明之舊的考察及版本演變造成了很大困難,敦煌白文本的問世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種缺陷。敦煌白文無注本《文選》不僅能夠為考察《文選》正文的演化提供起點與參照,并以此確立一個《文選》白文演化的序列,而且也為考察從抄本到刻本的《文選》變化提供了參照的依據(jù)。

      敦煌白文無注本《文選》;宋刻《文選》;演化序列

      19世紀末20世紀初,敦煌藏經(jīng)洞的大量文獻在沉睡了千年之后重新展示在世人面前。藏經(jīng)洞文獻的面世,引起了當時各國探險及考古者的關注,先后在敦煌、吐魯番等地進行科學探索與考古,相繼發(fā)現(xiàn)大量的文化遺跡及文獻。這成為中國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大事,以敦煌文獻為材料進行科學研究的敦煌學作為學術與學科亦正式成立。

      在敦煌、吐魯番發(fā)現(xiàn)的大量文獻中,有不少《文選》的內(nèi)容。除去幾個殘片外,這些內(nèi)容悉收入饒宗頤先生所編的《敦煌吐魯番本文選》中,由中華書局以影印的方式出版,向我們集中展示了千年之前《文選》的不同樣貌。致力于敦煌《文選》研究的羅國威先生,先后有《敦煌本<昭明文選>研究》、《敦煌本<文選注>箋證》兩部專著問世。傅剛先生在《文選版本研究》一書中,亦對敦煌本《文選》做了深入的研究。其實,從敦煌《文選》問世伊始,許多著名的專家學者如羅振玉、劉師培、王重民等就對其倍加關注,或就其所見之殘卷進行校訂,或對其內(nèi)容進行著錄與價值評判。但前輩學者所能見到的尚不及今日我們所見之多,羅氏之研究亦未能全部包含饒氏之所收集,傅剛先生的研究則主要集中在李善注方面。因此,對敦煌本《文選》,今日仍有進一步申述之必要。

      敦煌白文無注本《文選》在敦煌本《文選》中占了很大比重,但是此部分一直沒有得到研究者的足夠重視。《文選》研究者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存有李善注的永隆本方面,努力發(fā)掘其中所能展現(xiàn)的李善注的早期形態(tài)并意欲從中能夠梳理出李善注的變化。其實,敦煌白文本《文選》對當下《文選》之研究,尤其是《文選》版本演變研究亦有重要功能。

      刊本時代的李善注與五臣注之間的差異,不惟在注釋,正文異文亦大量存在。正文異文的存在體現(xiàn)在諸本的眾多校語中。六家本、六臣本、單注本的不斷更改,使得二家本本身的正文不斷混亂。但是,這并不是問題所在,從根本上講,無論李善注抑或五臣注,其注釋之文皆為昭明所編之《文選》,注釋之不同體現(xiàn)的是二家的注釋意圖,而正文則本不該有相異之處的?!段倪x》正文“本同”而傳播使其“末異”的情狀,使得對二家之注本的梳理更為困難。敦煌無注白文本《文選》的面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種困境,并能夠以此為參照,對二家本正文與《文選》原本之間差異的距離作一參照。從版本上而言,此正為敦煌白文本的價值所在。

      下面以奎章閣本所列異文為中心(因為奎章閣本的底本是秀州本,秀州本的底本是國子監(jiān)本善注與平昌孟氏本五臣注,后來的明州本諸本均與之關系密切,可以說是一個重要轉折意義的本子),全部排比李善本與五臣本的異文,繼以敦煌白文本與之???,對集注本與國子監(jiān)本存在的部分亦并校,加○表示與善注本相合??疾斓亩鼗桶孜谋颈仨毮軌驍喽ù_是來自《文選》的,暫不能確定者一概不論。

      (一) 成公子安《嘯賦》 (英藏S.3663)

      此文首殘,起“自然之至音”,訖篇末,卷末有“文選卷第九”,由此知此篇的確抄自《文選》,且為三十卷本,因此篇在善注本為卷十八,故或存昭明之舊。

      序號 奎章閣本正文部分 奎章閣本校語 敦煌本用字 備注1·緫八音之至和 善本作揔 揔 ○2·擾故極樂而無荒 善本作固字 固 ○3或冉弱而柔·娟善本作撓字 橈 ○敦煌寫本“木”“扌”多不分4 走胡馬之長·嘶·逥寒風乎北朔 善本作奏字,善本作思回 奏,思回 ○5蔭修竹之·嬋· 善本作蟬蜎二字 蟬蜎 ○6聲·口驛·驛而相連 善本作駱驛字 駱驛 ○7訇磕 嘈 善本作 字 聊 監(jiān)本作8 音·韻不··你石聊純恒·曲無定制 善本作均,善本無恒字,有二曲字 均,恒曲9羌殊尤而·聊斂手而歎息 善本作檢字 檢 ○耶口善本作絕字 絕 ○10 寗子·

      此并以北宋監(jiān)本校,奎章閣本校語言“善本”部分,除第7例外,其余均與之同。敦煌白文本《嘯賦》殘存部分在奎章閣本中標注有十例二家異文,涉及16個字,借助奎章閣本所標注的李善本的校語,可以發(fā)現(xiàn),敦煌本與李善注相合者有9例,涉及15個字,只有第7例是個例外。這反映了一個事實:因為敦煌本《嘯賦》來自三十卷本《昭明文選》,李善注之成書最早于顯慶年間,所以二本在正文上保持了相當多的一致性。應該說,敦煌本的正文與顯慶年間的善注正文應該完全一致,而我們通過上述比較發(fā)現(xiàn)的不一致之處要么是敦煌本的抄寫訛誤,要么是李善本的傳播訛誤。因為敦煌本是較早的本子,依據(jù)之本很可能要早于李善注,所以其對李善、五臣二家之注的異文就有重要的校正意義。上面是以奎章閣本進行的??保麻w本的底本為秀州本,秀州本的善注來自國子監(jiān),后來的明州本又與秀州本密切相關。因此,對于諸本的二家異文,可以敦煌本作為重要參照。

      (二) 陸機《短歌行》、謝靈運《會吟行》、鮑照《東武吟》、《出自薊門北行》、《結客少年場行》、《東門行》、《苦熱行》、《白頭吟》(法藏P.2554)

      認定此組作品來自《文選》,主要是從作品的排列次序來判斷的?!段倪x》詩歌有“樂府”類,排序就是陸機、謝靈運、鮑照。

      序號 奎章閣本正文部分 奎章閣本校語 敦煌白文本用字 備注1 《短歌行》憂·與子忘 善本作為字 為 ○2短歌·鳥燕鷁首戲清沚 善本作蠲字 鷁 ○4路曜 娟子 善本作便字 便 ○5自來彌·可詠 善本作有字 可3 《會吟行》飛·鷰躍廣途 善本作燕字4·便女你·世代 善本作年字 世

      6善本作容字 容 ○7 《東武吟》·肆呈窈窕·客召募到河源 善本作占字 占 ○集注本作占8倚杖· 屯犭積千載恨 善本作結字 結 ○集注本作結10 《出自薊北門行》虜陣精且·彊善本作強字 強 ○集注本作強牧雞 善本作收字 牧 集注本脫此字9徒·11 《東門行》行子夜中·飯善本作飲字 飯 集注本作飯字12 《苦熱行》吹盅·病行暉 善本作痛字 病 集注本作病字13 ·瘴氣晝重體 善本作鄣字 鄣 ○集注本作鄣字14 《白頭吟》·點頭信蒼蠅 善本作玷字 點 集注本作點字

      在此組異文中,敦煌本與奎章閣本所標善本相同者只有7處,剛好占一半,而另外一半則與奎章閣本的五臣注相同,也就是與平昌孟氏本的五臣注相同。敦煌本此組文章抄寫非常工整,書法已經(jīng)頗具唐韻,但又不避"世"字,似是隋及初唐之抄本,抄寫時代應該晚于上一組。此種現(xiàn)象之出現(xiàn)有兩種可能:一是李善本與五臣注在傳播過程中正文發(fā)生了變化,二是《昭明文選》原本在流傳傳抄過程中也開始出現(xiàn)變異。從李善與五臣的注釋中可以知道,二家最初的注釋之本是有所不同的,因此說《文選》三十卷的原本在開元之前至少已經(jīng)存在兩種比較有差別的本子了。敦煌本的此組白文似乎能反映這種變異的部分過程。

      從第7例到第14例,集注本剛好殘存此部分,第8例部分闕。以集注本與敦煌本校,發(fā)現(xiàn)集注本與敦煌本此部分全合,與善注本相同者有4處(7、9、10、13),與五臣本相同者有3處。兩種不同時期的抄本的此部分完全一致,而與善注本、五臣本則互有異同,這說明五臣與李善注本在傳播過程中都發(fā)生了變異。

      (三)顏延年《三月三日曲水詩序》、王元長《三月三日曲水詩序》、任彥昇《王文憲集序》 (法藏P.4884、P.2707、P.2543、P.2542)

      顏延年《詩序》存三行有余,是此《序》之末,下接王元長《詩序》、任彥昇《王文憲集序》,此與《文選》排序相合,故可確認其抄自《文選》。另俄藏L.2860亦為《王文憲集序》后半部分,上下多殘,不能遽定其必抄自《文選》,于其能辨識者,并與此相校。

      序號 奎章閣本正文部分 奎章閣本校語 敦煌本用字 備注1 顏《詩序》展詩·登志 善本作發(fā)字 發(fā) ○集注本作發(fā)字2 王《詩序》固不與萬·人共也 善本作民字 民 ○集注本、監(jiān)本漫漶3 澤普·泛而無私 善本作氾字 汎 集注本、監(jiān)本作氾。汎為泛之別體,泛與氾通。4 歲·貢于外府 善本作時字 時 ○集注本作時5 奇·翰善芳之賦 善本作幹字 幹 ○集注本、監(jiān)本作幹6·號軌·躅相尋 善本作匭牘 匭犢 集注本、監(jiān)本作匭牘字。敦煌本很可能是筆誤。7封山紀·干善本作石字 石 ○集注本、監(jiān)本作石字8秩秩·斯·善本作清干 斯干 羅國威《研究》作“期干”,饒氏影印作“斯干”,但“斯”字似有改動痕跡?!都ⅰ繁咀鳌扒甯伞薄? 亂嚶聲于·錦羽 善本作綿字 錦 《集注》本作綿,監(jiān)本作緜10111213追風之騎任《集序》·善本作式字善本作遣字善本無為字善本作咸字戒道執(zhí)殳絕景··○式遺為咸為海內(nèi)冠冕自·函洛不守善本無也字 亦無 ○151614 未嘗留心·也有詔毀·選尚公主發(fā)舊塋以·善本作廢字善本作遷字○集注本、監(jiān)本作式集注本、監(jiān)本作遺字發(fā) 選監(jiān)本廢監(jiān)本遷

      監(jiān)本作塵俗塵1718脫落·風· 善本作塵俗善本無盡字盡在是矣風塵有盡字·善本從言 誡 ○監(jiān)本誡20 粲答詩·云善本作曰字 云 監(jiān)本曰19 申以足之·戒昔毛玠之·公傾清·鎮(zhèn)·齊臺·拔奇取異·復以本官既建皆取定俄·復·2122232425262728 293031軍將軍·官領國子祭酒·功女寢機而已哉·拔 工故痛深衣冠增斑劍·為六十人功成·若·改樂· 理·常·造· 可·干善本作公清善本作初字善本作頃字善本作國字善本作復以本官善本作括字善本作工字善本有以字善本無為字善本作作字善本作造理常若可干清公無此字頃 軍有以字有為字改造理常若可干監(jiān)本公清監(jiān)本初字○監(jiān)本頃監(jiān)本漶漫○監(jiān)本復以本官俄藏L.2860作拔字。監(jiān)本作扷○L.2860亦作工,監(jiān)本作工○監(jiān)本有以字監(jiān)本無為字L.2860作改,監(jiān)本作樂○監(jiān)本造理常若可干

      此31例中,敦煌本與善注本(奎章閣、國子監(jiān)本)相合者有14例,第3例為異體字,第6例或為筆誤,第26例為奎章閣本校語有誤,若并此三例在內(nèi),則與善注相合者17例。與五臣本相合者有13例(8、9、12、15、16、17、18、20、21、24、26、29、30)。在集注本所存部分的10例中,全與善本相合。

      (四) 楊子云《劇秦美新》、班孟堅《典引》 (法藏P.2658)

      兩文甚殘,《劇秦美新》存“從禮樂之場”至篇末,下接班孟堅《典引》篇題,《文選》“符命”排序與此正合,以此知其確抄自《文選》。

      序號 奎章閣本正文部分 奎章閣本校語 敦煌本用字 備注1 《劇秦美新》·明· 癕 善本作明堂雍臺 明堂雍臺 ○2而不韞·堂·辟·善本作韣字 韥3 先帝典闕者·弓櫝拖以補 善本作已字 已 ○4 王綱 者·既張 善本作已字 既5炳炳· 善本作麟麟二字 麟麟 ○6而·煒·煒述前典 善本作術字 術 ○7·廣禪梁甫 善本無廣字 有廣字8 ·望命之臻焉 善本有受字 有受字 ○9101112·回回內(nèi)· 嚮向帝者雖勤·讓善本作嚮字善本無讓字善本有帝字善本作舊字奮三為一作典一篇·無讓字無帝字奮○ ○13 《典引》·郤萌等 善本作郗字 郤

      此13例中,與善注本相合者7例,與五臣本相合者6例。

      (五) 沈休文《恩倖傳論》、班孟堅《述高紀》、《述成紀》、《述韓英彭盧吳傳》、范蔚宗《光武紀贊》 (法藏P.2525)

      《文選》“史論”類排序與此同,且卷后標注“文選卷廿五”字樣,確知此抄自《文選》,且為三十卷本。

      序號 奎章閣本正文部分 奎章閣本校語 敦煌本用字 備注1 《恩倖傳論》逮·乎二漢 善本作于字 于 ○2且·仕子居朝 善本作士字 仕3·寤縣掾吏 善本作郡縣 郡縣 ○4未之或· 善本作悟字 悟 ○5素縑丹·都·善本作魄字 魄 ○6 《述高紀》五星·珀合晷 善本作同字 同 ○7乘·釁而運 善本作舋字 舋 ○8 《述成紀》·亦允不陽 善本作光字 亦9 《述韓英彭盧吳傳》越亦·茍盜 善本作狗字 狗 ○101112《光武紀贊》·大祖誕命先物系我·沈機·隆漢善本作世字善本作生字善本作皇字世先皇○ ○

      此部分北宋國子監(jiān)本俱存,以之校,奎章閣本所云善作某某,與之俱合。此部分12例中,敦煌本與善注本相合者9例,與五臣本相合者3例。

      (六) 顏延年《陽給事誄并序》 (法藏P3778)

      此文首殘,訖于篇終,下接《陶徵士誄一首》篇題,與《文選》“誄”類順序合,可知確抄自《文選》。

      序號 奎章閣本正文部分 奎章閣本校語 敦煌本用字 備注1滑臺之· 善本作逼字 逼 ○集注本作逼2振卹·偪善本作遺孤 遺孤 ○集注本作遺孤3舊勳雖·孤·遺 廢善本作艱字 難 集注本作艱字5料敵·善本作發(fā)字 廢 集注本作廢字4帝圖斯·難善本作厭難 壓難 集注本作厭難6·壓·難嚴·冬· 善本作涼冬氣勁 涼冬器勁 集注本涼冬器勁7賁父·器·勁隕節(jié) 善本作殞字 殞 ○集注本作殞字8·息存寵異 善本作思字 思 ○集注本作思字

      以監(jiān)本所存部分與之校,奎章閣本校語悉同監(jiān)本(7、8例部分闕)。此8例中,敦煌本與善注本相合者4例,與五臣相合者3例。

      (七) 王仲寶《禇淵碑文》 (法藏P.3345)

      此文后有“文選卷廿九”五字,是以證其來自《文選》,且為三十卷本。

      序號 奎章閣本正文部分 奎章閣本校語 敦煌本用字1 ·戡亂寧民之德 善本作龕字 龕2兼授衛(wèi)·將軍 善本無將字 無將字3 以侍中司徒錄·尚·書 善本作尚書事 尚書事 ○4當祭而輟· 善本作禮字 祀5·祀善本作齊君趍車 齊侯趍車 集注本作齊6 群·齊·侯·超·車臣恇慟于下 善本作后字 后 ○7 ·增班劍為六十人 善本無增字 有增字8不能害其身 善本作貞字 貞備注○集注本闕○集注本闕集注本作尚書事集注本作禮字君趍車、監(jiān)本作齊君趨車集注本作后字集注本有增字·○集注本作貞

      以兼善天下 善本無以字 無以字 ○集注本無以字10119 然后可·言象所未·刑儀形長·逝善本作形字善本作遞字形 遰○集注本作形字集注本闕

      以監(jiān)本與之校,奎章閣本校語與之悉符,第5例略異,第11例監(jiān)本部分闕。11例中,敦煌本與善注本相合者7例,與五臣相合者3例。

      上列7種文字與善注本、五臣本異同表綜合如下:

      序號 與善注本相合者 與五臣注本相合者 與二本均不相合者 合計(一) 8 0 2 10(二) 7 7 0 14(三) 17 13 1 31(四) 7 6 0 13(五) 9 3 0 12(六) 4 3 1 8(七) 7 3 1 11總計 59 35 5 99

      先分析敦煌白文本與二家之注本均不相合的五處。(一)第7例“訇磕嘈”,奎章閣本作“”,云李善本作“”,國子監(jiān)本作“”,敦煌本作“聊”?!稌x書》卷九十二《文苑傳》作“”。此字或當為“”,國子監(jiān)本訛作“”,五臣本則“口”字訛作“石”。(一)第8例“音韻不恒曲無定制”,善本前字作“均”,無“恒”字,有二“曲”字。敦煌本則作“均”、“恒曲”,是以敦煌本前字于善注同,后二字與五臣本同。(三)第11例“絕景追風之騎”,奎章閣本云善本作“遣”字,而集注本與國子監(jiān)本均作“遺”字,是奎章閣本校語有誤。敦煌本作“遺”字,因此次則與善注本相合。(六)第6例“嚴冬器勁”,奎章閣本云善本作“涼冬氣勁”,集注本則作“涼冬器勁”,與敦煌本合,似此為是。不管其本來面目如何,敦煌本前兩字與善本合,后兩字與五臣本合。(七)第五例“齊侯超車”,善本作“齊君趍車”,敦煌本作“齊侯趍車”,則敦煌本前兩字與五臣本合,后兩字與善注本合。此敦煌本5例與善注本、五臣本均相異之處,除去第一例比較特殊外,可以如此說,雖然無注本此5例異文與二本中的任何一本均不完全相合,但均有部分內(nèi)容與善注本或者五臣注本相合。易言之,敦煌的異文沒有超出二家本的異文之字。

      敦煌本異文并沒有超越李善、五臣本的事實,非常重要。這首先說明,敦煌本(或者其依據(jù)之底本)是早于李善、五臣本的版本。二家之注的異文均包含在其中的現(xiàn)象,也說明這個白文無注的三十卷本《文選》是《昭明文選》的較早狀貌。

      二家之本與敦煌本的異文不外以下幾類:一是形近,如“于”與“乎”、“錦”與“綿”、“式”與“戒”、“發(fā)”與“廢”、“形”與“刑”、“舊”與“奮”、“祀”與“禮”、“難”與“艱”、“都”與“郡”、“客”與“容”等等;二是音近,如“戡”與“龕”、“器”與“氣”、“狗”與“茍”、“珀”與“魄”、“士”與“仕”、“以”與“已”、“走”與“奏”、“思”與“嘶”等等;三是意近,如“合”與“同”、“改”與“作”、“嬋娟”與“蟬蜎”等;四是增字,如增“也”字、“以”字等;五是脫字;六是倒文或順序混亂,如“遺孤”與“孤遺”、“若造理常可干”與“造理常若可干”等等;七是因避諱而改,如“世”與“代”,“民”與“人”,是避唐太宗李世民諱,等等。當然亦有幾種情況兼而有之者。上述所舉容易致誤的問題,在傳抄過程中是不可避免的。易言之,只要進行傳播,出現(xiàn)異文就不可避免。

      在上表所統(tǒng)計的總共99例異文之中,敦煌本與善注本能夠相合者有59處,與五臣本相合者有35處。兩個數(shù)字之間的差異亦暗含了這樣一種傳播現(xiàn)象:李善注本保存《昭明文選》之貌可能要優(yōu)于五臣本。這從二本的成書時間上亦可進一步推測。李善最初成書于顯慶三年(658),五臣成書于開元六年(718),其間有60年時間,而永隆二年唐朝科舉考試中加強了詩賦的地位,更激發(fā)了社會上對《文選》的傳抄熱情。因此,從理論上講,距離原本時間越長的本子,變化會愈大??梢哉f,五臣注釋時所用之白文已經(jīng)與李善注釋時所用之本有所變異,更何況五臣又有意別于李善的動機。

      李善、五臣等諸家注本的出現(xiàn)使得《昭明文選》進一步傳播,但同時也使得《文選》白文本加速消亡。我們今天研究《文選》,沒法找到一個最終的源頭,即《昭明文選》的原初樣貌,在追溯不到終極的情況下往往會在關鍵問題上茫然失措。敦煌白文本在一定程度上給我們進行文本的追溯與變遷的描述確立了一個坐標。

      至此,對《文選》正文文本變化可以大致形成一個歷時性的序列:《昭明文選》——敦煌本白文無注抄本——李善注釋所據(jù)底本——五臣注釋所據(jù)底本——集注本注釋所據(jù)底本。雖然此種序列并非是一種單線條的線性關系,但在無其他參考文獻的情況下至少可以提供一個參照,而作為參照伊始的敦煌本的價值就顯得尤其重要。敦煌白文無注本《文選》的存在,不僅能夠為考察《文選》正文的演化提供起點與參照,而且這種考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對考察《文選》注釋的演化提供參考與依據(jù)。所以,敦煌白文的價值并不僅僅在于它能夠證明《文選》正文的某個字應該是什么,而是通過它能夠說明《文選》正文甚至注釋怎么變成了什么。這才是敦煌本白文本的真正價值所在。

      總而言之,以上我們通過敦煌白文本與宋刻《文選》正文進行詳細對校,借以證明敦煌白文本的抄寫時間,并以此確立了一個《文選》白文演化的序列,從而也為考察從抄本到刻本的《文選》變化提供了參照的依據(jù)。

      除此以外,在敦煌本白文本的一些具體的細枝末節(jié)方面,亦有參考之價值,比如“白文本文字與今本異,有可資參考者”[1],其實,依據(jù)上面我們對二家異文與敦煌本的對??疾彀l(fā)現(xiàn),白文本應該是《文選》較早傳播的狀貌,也就是說它更多地反映了蕭統(tǒng)編纂之舊貌,當然因為是寫本的原因,對其中之異文并不能兼收并蓄,一概“拿來”。另外,羅國威先生還指出,寫卷的篇目之次第有與今本異者,其舉例敦煌本的陸士衡《短歌行》排列于陸機《樂府詩》十七首之末,與五臣本、明州本、宋建本次第相當,而與尤刻本不同。尤本排在《樂府詩》十七首之十四,置于《吳趨行》之后、《日出東南隅》之前。因此得出結論云:今本《文選》還存在一個因版本系統(tǒng)不同而排列次序不同的問題。[1]

      另外,在敦煌白文本“史述贊”部分,其編排方式亦有特征:標題為“述高紀一首”,下“班孟堅”,次正文,文后又有“述高紀一首”;下標題“成紀一首,班孟堅”,正文后有“述成紀第十”??麻w本在“述高紀第一”標題下有校語云:“善本如此,五臣本列在后?!币远鼗蛯懕竞庵?,善注本與五臣本均只存昭明之舊一半:標題或在前,或在后。如果以此再進一步考慮李善與五臣二家之本的差異,或當有新的啟發(fā)。

      [1]羅國威·敦煌本《昭明文選》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9:273,275.

      The Text ofWen Xuanin Dunhuang and in Song Carving Copy

      WANGLi-qun
      (College of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Henan University,Kaifeng475001,China)

      The annotated copies ofWen Xuanmade the text ofWen Xuanhasten the demise,which made it difficult to review the evolution of Xiao Tong’s copy.However,the appearance of the text of Wen Xuan in Dunhuang supplied a gap to some extent as it served as a starting point and reference point for us to examine the evolution ofWen Xuan.What’s more,it alsoestablished an evolutionaryseries ofthe text,and provided a sample for reference tostudythe evolution fromthe transcript tothe printed copy.

      the text ofWen Xuanin Dunhuang;the text ofWen Xuanin SongCarvingCopy;evolutionaryseries

      I206.2

      A

      1008-178X(2012)01-0001-07

      2011-10-11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02BZW023)。

      王立群(1945-),男,山東新泰人,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國學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從事《文選》學研究。

      猜你喜歡
      李善昭明異文
      CONTENTS
      《文選》李善注引樂書考
      中國音樂學(2020年3期)2020-12-23 09:26:18
      談《紅樓夢》第三十四回的一處異文——讀紅零札
      紅樓夢學刊(2020年4期)2020-11-20 05:52:12
      安大簡《詩經(jīng)·召南·小星》異文考辨
      昭明寺隨想
      旅游(2020年10期)2020-01-07 14:08:31
      從班昭《幽通賦注》看《文選》五臣–李善注的價值
      天中學刊(2019年2期)2019-01-20 08:47:03
      登昭明樓
      教育·學習(2018年9期)2018-12-04 10:20:04
      古劍奇譚之流月昭明
      電影(2018年10期)2018-10-26 01:55:24
      《太上洞淵神咒經(jīng)》異文考辨
      本家侄不敵鄰家婦
      东海县| 隆德县| 安多县| 工布江达县| 皮山县| 中方县| 陆丰市| 耿马| 芮城县| 亚东县| 清水河县| 泊头市| 河间市| 辽宁省| 灵武市| 东兴市| 大安市| 开化县| 阿勒泰市| 莒南县| 玛曲县| 河北省| 肥乡县| 昌乐县| 友谊县| 汾西县| 抚州市| 平和县| 玉溪市| 常山县| 平和县| 富裕县| 隆化县| 皮山县| 韶关市| 应用必备| 盐边县| 康马县| 库车县| 宝清县| 通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