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楊宗岱小說《烈女無名氏傳》和雜劇《離騷影》考論

      2012-12-17 14:06:05··
      明清小說研究 2012年1期
      關(guān)鍵詞:無名氏武陵雜劇

      ··

      楊宗岱,清代乾隆年間著名詩人。翁方綱在《贈仲蘭》一詩中高度贊揚他的詩文成就:“此日英聲滿章貢,吾門世澤邁楊姚。杜韓師法功逾細(xì),揚馬詞源溯更深?!雹僬仑暭凑滤拓曀牟⒎Q,亦泛指贛江流域。翁方綱說楊宗岱師法杜、韓、揚、馬,“英聲”遍及贛江流域。翁方綱還在《題樂蓮裳蓮隱圖》一詩中將他和清初號稱“北傅南吳”的吳雯相提并論。該詩“楊郎已老吳子少”一句后自注云:“大庾楊鈍夫、東鄉(xiāng)吳蘭雪,予皆嘗以蓮洋目之。”②由此可見,楊宗岱的詩文在當(dāng)時頗受好評。除了詩文,他還有筆記小說《烈女無名氏傳》和雜劇《離騷影》。學(xué)術(shù)界對他和他的作品研究得不多,到目前為止,只有黃義樞《清代戲曲作者考三題》和杜桂萍《清代戲曲〈離騷影〉作者考》兩文有所研究。但前文非常簡略;后文雖然詳細(xì),也有一些遺漏和值得商榷之處。本文在兩文的基礎(chǔ)上,復(fù)核其所引文獻,征引其未引文獻,對其生平再作考證,并對《烈女無名氏傳》和《離騷影》作相關(guān)考論。

      一、楊宗岱的生平

      楊宗岱的生平資料散見于《大庾縣志》《井研縣志》《綿竹縣志》等方志、翁方綱《復(fù)初齋集外詩》《復(fù)初齋詩集》《復(fù)初齋詩文集》、浦銑《歷代賦話》、謝啟昆《樹經(jīng)堂詩初集》、游紹安《涵有堂詩文集》等文獻中。

      楊宗岱,江西大庾人,原名生魯,號鈍夫③,別號楚客,時人亦稱他為鈍翁。生于雍正九年(1731),卒年不詳,但嘉慶元年(1796)仍活在人世④。出身“望族”⑤,其祖父、父輩以及外祖父皆有聲譽。乾隆二十四年(1759)中舉,二十八年中進士。二十九年九月前后,跟隨自己的鄉(xiāng)試、會試?yán)蠋熚谭骄V前往廣東。三十三年九月后到三十四年十月,掌教廣東惠州書院。三十五年春,赴京謁選,未果。三十五年春到年底,受會試?yán)蠋煹卤V诱?,入其幕。三十五年底至三十八年春,在德保的推薦下,執(zhí)掌廣東南雄郡學(xué)。三十八年春,又赴京謁選,最終得授廣西柳州府來賓縣知縣,但未赴。三十九年春至四十二年九月,出任四川綿竹知縣。四十二年九月至四十三年臘月,出任四川井研知縣。四十三年臘月,因父去世,丁憂回籍。五十八年夏,掌教湖南常德府武陵縣朗江書院。六十年底至嘉慶元年(1796)初,在京參加在寧壽宮皇極殿舉行的千叟宴,并作《月正元日皇帝御極恭紀(jì)四韻》和《千叟宴恭紀(jì)十首》⑥。

      楊宗岱為官清廉,“善政、善教,不可殫述”⑦?!睹駠筲卓h志》云:“廉敏有聲,凡民間利弊,興革俱宜,民德之,為立祠以祀。后子孫偶過其地,都人士爭醵金以贈,此亦如感恩召伯,愛及甘棠也。蓋德澤之入人深矣。”⑧《嘉慶井研縣志》亦云:“清介勤敏,新設(shè)養(yǎng)濟院,創(chuàng)建龍神祠,厘正關(guān)帝廟田地界址。蒞任一載,百廢俱興,尤工詩文,以憂去,邑人思之?!雹崴辶?、勤政,但仕途并不順利。從現(xiàn)存文獻看,他得授縣邑之實缺的記載只有廣西來賓、四川綿竹、井研三次,真正上任的只有綿竹、井研兩次,且在綿竹知縣任上不到一年便被改任它職,雷翀霄《邑侯楊鈍夫壽序》記之甚詳:

      綿沖邑,時方剿兩酋,軍需旁午,有司以催科為急。公曰:“是更不可不急于撫字也。”首訪蠹吏數(shù)人,懲以法。遴老成協(xié)眾望者,董軍需之費,凡民所應(yīng)輸必斟酌省約,明切曉諭,非實用不以及民。且日有會,月有計,從事不得為奸,故用饒而民不困。綿之人敬之如神明,而愛之如父母焉。大吏知其賢,檄公綜核報銷局事。⑩

      綿竹“時方剿兩酋,軍需旁午”,非常緊急,有司“以催科(催收租稅)為急”,但他卻“急于撫字”(對百姓的安撫體恤),并“首訪蠹吏數(shù)人,懲以法”。這些難免被“有司”看成是迂腐之舉?!按罄簟奔炊剿拇ǖ淖罡吖賳T,他既知楊宗岱之賢,為何還要免其知縣之職而改任“綜核報銷局事”?難道知縣不可以統(tǒng)管一縣之事?此事頗賴尋味。再看在井研任上:

      單騎視事察民,隱訪利弊,黜衙蠹,懲訟棍,三令五申,不戮一民,而民向化?!硬恢叵巢患嫖?,除陋規(guī),卻饋獻,禁供應(yīng)?;虺@?,不矯枉以遺怨后來,悉充公用?!瓡r奉檄買補倉谷,限甚迫,公力陳民力未紓,得少緩,擇糧戶稍裕者盡領(lǐng)盡給,糧少者悉不與。江南湖廣偏災(zāi),奉旨發(fā)川中官粟以濟之,州縣近水次者皆派運。吾邑在派中,公復(fù)力請于大吏,得免。

      “隱訪利弊,黜衙蠹,懲訟棍”,必然會得罪很多人?!敖?yīng)”、“常例所入……悉充公用”必然會傷害貪污腐化的同僚的利益?!胺钕I補倉谷”、“奉旨發(fā)川中官粟以濟之”,他卻以百姓利益著想,“復(fù)力請于大吏”,這肯定給上司以辦事不力、過于迂腐之嫌。

      楊宗岱宦途不順,身體多病,故一生潦倒不堪。他信奉佛教,翁方綱《仲冬送楊琴研養(yǎng)疴歸大庾兼寄令兄鈍夫二首》第一首云:“……還家兄弟雖同被,終日跏趺更閉門。來歲江城殘雪重,訪君須為理玄言。”跏趺為佛教徒雙足交疊而坐的一種坐姿,由此可知楊宗岱和其兄弟楊琴研信奉佛教。翁方綱《楊琴研歸大庾四年而復(fù)來南雄,舟中賦此贈之如前送詩之?dāng)?shù)》亦言及他們信奉佛教之事,其二首云:“欲與君觀息性,炷香萬籟一跏趺。”

      在著述方面,楊宗岱“尤工詩文”,但詩文大多亡佚,目前僅能從相關(guān)文獻中檢索到一部分。詩歌,《民國大庾縣志》錄有26首,《嘉慶井研縣志》錄有12首,翁方綱《復(fù)初齋集外詩》存有2首,翁方綱《復(fù)初齋詩集》存有1首詩名。散文,《嘉慶井研縣志》錄有4篇,《綿竹縣志》錄有1篇,《復(fù)初齋詩集》存有1篇文名,浦銑《歷代賦話》卷首有序言1篇?!肚宕賳T履歷檔案全編》錄有履歷奏折1篇。筆記小說有《烈女無名氏傳》,雜劇有《離騷影》,這是目前所能見到他僅存的小說和戲曲作品,二者皆以武陵縣一個烈女殉節(jié)的故事為題材。

      二、《烈女無名氏傳》

      《烈女無名氏傳》最初附于乾隆末年、嘉慶初年刊刻而成的《離騷影》卷首,全文如下:

      鼎州江郭,古墓一所。相傳某年月,江漲浮女尸一軀,洄漩堤下不去,漲落停沙上,數(shù)日面色如生。居人異而殮之,一手猶握小卷,取出開視,札縛絹片,血書詩一首云:“潔守深閨十九春,豈期竟作虜囚身!夫生未補君王事,妾死寧忘夫婦倫。夜靜自甘沉弱質(zhì),月明那管吊亡人?恩深父母終難慰,愿作兒孫來世親。”咸驚嘆曰:“烈婦也!奈何不留姓氏?”有識者曰:“若不觀詩意乎,前后八句,惓惓以死,維君臣父子夫婦之倫,而不管人吊否,此豈有心殉名哉?”僉曰:“諾。”遂厚殮,擇高原葬之,勒詩于石,以風(fēng)世焉。歲久墓圮,石漫滅,詩雖失傳?;蛑笧樨懪蛑笧楣?jié)婦,俱無左驗。有某生者,忽于墓所遇一叟,須眉皓白,指頹冢謂生曰:“此烈女也?!睘榫呤鲱嵞?,且云:渠曾祖預(yù)其事,而和有詩。遂并原詩錄出付生,不顧而去。生嗟訝久之,持其詩詣采風(fēng)者,遂樹石重表其墓云。

      論曰:女子之潔身也,死可潔,既死名何愛焉!人人之不忍死烈也,烈可傳傳名,又何與焉!此特為泯之無一字存者言耳。若詩言走矣,而不言名,安知無死,何心也?而又因此為名,之痛之懲,則其光明磊落,如烈日秋霜,而不可噎之苦志,雖欲勿傳,庸可得乎?庸可得乎!

      同治《武陵縣志》卷四十七《藝文志》亦載錄此小說,內(nèi)容基本相同,不同之處為:1.“居人異而殮之”一句的“殮”字為“斂”字。2.無“僉曰:‘諾?!币痪洹?.“此烈女也”一句為“此烈女墓也”。4.無“論曰”一段。其內(nèi)容比《離騷影》卷首所載錄的有所簡化,這大概是方志編撰需要精簡所致。

      鼎州即武陵縣(今湖南常德市)。武陵古烈女故事諸多文獻皆有提及,如龍軒在《〈離騷影〉跋》中說:“予自垂髫,習(xí)聞郡西郭烈婦古墓?!编囷@鶴《沅湘耆舊集》卷四十二錄有署名為“古烈女”的《血書詩》一首,詩前序云:“烈女不知名姓,或云姓古,或曰:‘非也,以古墓故,遂訛為古姓也?!痹摴适滤坪跏钦嫒苏媸拢缢形镒C(“鼎州江郭,古墓一所”),主人公烈女有詩歌流傳(《沅湘耆舊集》甚至將它專門收錄)。但是,楊宗岱在小說中又說“相傳某年月”、“俱無左驗”、“有某生者”,龍軒在《〈離騷影〉跋》中更是說“傳信傳疑,訖無定論”,這些又表明該故事更像是一個民間傳說。除了楊宗岱的這篇筆記小說,其它文獻皆未完整記載該故事,故我們現(xiàn)在無法考證其真實面目。

      《烈女無名氏傳》敘述視角比較獨特,主要筆墨不在主人公烈女身上,而在后人對烈女所持的評價和所做的事情上。中國傳統(tǒng)筆記小說往往采用第三人稱全知視角和第三人稱限知視角的敘述模式,故事始終是主人公本人的事情,作者的筆墨始終不離主人公。《烈女無名氏傳》并未將筆墨集中在烈女本人身上,但烈女的精神和形象卻通過后人的言行得到了很好的展現(xiàn),烈女的故事也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另外,《烈女無名氏傳》取法《史記》中“太史公曰”和《聊齋志異》中“異史氏曰”的模式,篇末附有作者的評贊(即“論曰”),表明了作者的態(tài)度,深化了小說的主題,同時使小說具有一種史傳散文的風(fēng)格。

      三、《離騷影》

      該劇未見清人及近代戲曲文獻著錄,現(xiàn)當(dāng)代也只有蔡毅《中國古典戲曲序跋匯編》、郭英德《明清傳奇綜錄》、李修生《古本戲曲劇目提要》、鄧長風(fēng)《明清戲曲家考略全編》以及《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文學(xué)研究所藏古籍善本書目》等少數(shù)戲曲著作著錄。該劇僅存“清乾隆正氣樓刊本”,一卷八出,一本,題“楚客填詞,吳謳正譜”,藏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文學(xué)研究所。卷首依次有署“楚客自題”之《自題》、署“荊溪任鑒”之《題辭》、署長沙周大澍、萍村戴世泰、鳳亭葉嗚岡、芝巖卞承烈、鷺溪文自奎、紫堂張瑛、樂亭胡豐、了緣趙九鼎、荔堂朱怡典、野云朱鶴年、蓮筏釋常濟、鶴泉張世法、蘅皋孫起楠、蘭莊陳珪、曉帆楊泳等人的《題詞》,附有《烈女無名氏傳》及署鐵山陳子承、雨林周大澎、蒔園邱應(yīng)培、虛谷李如筠、南溟朱騰鵬、小山卞光培、丹陽卞炎墀、曉帆楊泳等人的《和烈女詩原韻》;卷末有王澍和龍軒的兩篇《跋》文。

      關(guān)于《離騷影》的劇本體制,存在爭議。任鑒《〈離騷影〉題辭》說:“大庾鈍夫先生掌教朗江,演其事,作《離騷影》雜劇示余。”將其視為雜劇。而鄧顯鶴《沅湘耆舊集》說:“乾隆末,大庾楊宗岱鈍夫講朗江時,曾采其事作《離騷影》傳奇,其事遂盛傳于時?!睂⑵湟暈閭髌?。今人也持以不同的觀點,李修生《古本戲曲劇目提要》將其歸于“清雜劇”類下,而蔡毅《中國古典戲曲序跋匯編》和郭英德《明清傳奇綜錄》均視其為傳奇。它究竟是雜劇還是傳奇?鄧長風(fēng)在《在歷史的演進中如何區(qū)分雜劇與傳奇》中根據(jù)古代戲曲劇目的實際情況和各種戲曲文獻書目的著錄情況,將一至十一折(出)的戲曲稱為雜劇,十二折(出)及其以上的稱為傳奇,由此他認(rèn)為《離騷影》是雜劇。筆者認(rèn)為鄧長風(fēng)的分析頗為合理,固當(dāng)視其為雜劇。但它已不是純正的北雜劇,而是南雜劇。

      《離騷影》根據(jù)武陵烈女故事敷衍而成,寫屈原死后上帝憫其孤忠亮節(jié),因此拔擢沉魂,封他為“懷愍仙伯”,仍復(fù)其“水孛星君”原位,巡視五湖四瀆,以舉忠烈、劾邪淫。這日巡視湖湘,橫覽舊邦,不由得傷感。忽見一股怨氣沖天,又化作彩云飛去,原來是一個遇難婦女投江自盡。據(jù)說此婦原是瑤池仙子,謫凡人間十九年,限滿歸真。屈原忙命人調(diào)查實情。湖湘間多年饑荒,盜賊蜂起,有土匪乘機搶掠財物婦女。其中有一個婦女拼死反抗,匪首無奈,命人把她暫押在一間破廟中。守兵也是被脅迫入伙的,伺機逃走了。難婦雖欲逃脫,卻身處蠻荒之地,家鄉(xiāng)遼遠,單身弱力,終難脫虎口。她發(fā)現(xiàn)此廟是三閭祠,決心像屈原一樣視死如歸。于是撕下衣襟,以指血寫詩一首以明志,然后緊握手中投江而死。第二天,武陵書生紀(jì)真同鄉(xiāng)紳成章偶見漁翁打撈出一具女尸,讀了她手中的絕命詩后,了解到她的不幸,同時又對她殉節(jié)而不留名的品格表示敬佩,于是厚殮尸首,又出資刻詩碑。筑墳時,山鬼山神受屈原之命,相助成高冢。詩碑樹立,從此受大家景仰。二百年后,鄉(xiāng)人龔有聞與紀(jì)真的后代修志,考察一座圮壞的無名墳冢時,得一老道人指點,才知是烈婦墓葬之地及當(dāng)年種種異跡。兩人修志有據(jù),又拓下碑文,以使詩歌留傳。拓好的碑帖忽然沖天而去,直達天庭,沅湘一方的天神均受到天帝的褒獎。

      四、《烈女無名氏傳》和《離騷影》的關(guān)系

      二者皆以武陵古烈女事為題材,其創(chuàng)作時間和創(chuàng)作緣由大體相同。

      任鑒《〈離騷影〉題辭》云:“癸丑夏,大庾鈍夫先生掌教朗江,演其事,作《離騷影》雜劇示余,顯微闡幽,功莫鉅焉。”鄧顯鶴《沅湘耆舊集》亦云:“乾隆末,大庾楊宗岱鈍夫講朗江時,曾采其事作《離騷影》傳奇,其事遂盛傳于時?!崩式瓡何挥谖淞昕h,《武陵縣志》卷二十二《學(xué)校志·書院》云:“朗江書院,在府學(xué)后,前抵火星池廟隅,后抵丹桂坊街,左抵橫街,右抵詹姓磚墻。乾隆十六年知府雷暢、知縣李際隆創(chuàng)建?!庇纱丝芍?,《離騷影》是楊宗岱于癸丑年(乾隆五十八,1793)夏天前往朗江書院執(zhí)教時所寫。這里雖未提及《烈女無名氏傳》,但它既然附錄于《離騷影》卷首,其創(chuàng)作時間自然不會晚于《離騷影》的刊刻時間,即乾隆五十八年夏天至嘉慶初年之間。又因其內(nèi)容為武陵烈女事,而作者是1793年夏到武陵的,故其創(chuàng)作時間也不會早于1793年夏。再者,《烈女無名氏傳》的人物、情節(jié)均不及《離騷影》豐富,故極有可能先于《離騷影》而寫成。合理的解釋是,楊宗岱初到武陵,乍聽烈女事,于是寫了短小的筆記小說《烈女無名氏傳》。過了一些時候,聽到的故事越來越豐富,于是再創(chuàng)作了篇幅浩大的雜劇《離騷影》。若此推論成立,那么《烈女無名氏傳》和《離騷影》均創(chuàng)作于乾隆五十八(1793)夏。

      楊宗岱為何要創(chuàng)作此這兩篇作品?他在《烈女無名氏傳》最后的“論曰”中說:“此特為泯之無一字存者言耳?!币饧匆獮檫@位不知名姓的烈女做傳,歌頌她“如烈日秋霜”、“光明磊落”的事跡,使她不至于湮沒無聞?!峨x騷影》甚至將她和屈原相提并論,認(rèn)為他們在精神上有相同之處。任鑒《題辭》云:“武陵古烈婦遭時多難,作《絕命詩》一章,投江以死,其憂愁怨思,與屈平何以異?然屈子能以文章自顯,烈婦雖有詩而不傳其姓氏,則其志其遇,尤可悲也?!g夫先生……作《離騷影》雜劇示余,顯微闡幽,功莫鉅焉?!庇纱丝芍獥钭卺穭?chuàng)作該劇的主要原因是“顯微闡幽”,即通過烈女的故事,歌頌古代烈女們不忘“君臣父子夫婦之倫”、夫死殉夫的貞節(jié)精神。這雖說的是《離騷影》,但自然也可視為《烈女無名氏傳》的創(chuàng)作原因。他還寫過一首《王烈婦詩》的詩歌,寫一個少婦在“夫死兒夭折”之后絕食而死,他熱情地贊美這種行為是“凜凜萬古節(jié)”。以今天的眼光看,楊宗岱的思想無疑具有局限性,但在當(dāng)時這種思想是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是治理百姓的有力工具。龍軒在《〈離騷影〉跋》中說:“夫可歌可泣之事,雅俗共賞之文,壽梨棗以供鍵戶之披吟,與演優(yōu)伶而新觀場之耳目,感發(fā)善心,懲創(chuàng)佚志?!薄案邪l(fā)善心,懲創(chuàng)佚志”一句可謂一語中的。

      但是,在故事情節(jié)的豐富性、主題思想的深刻性以及篇幅規(guī)模上,《烈女無名氏傳》都無法和《離騷影》相比?!读遗疅o名氏傳》篇幅短小,情節(jié)簡單,主旨僅僅是謳歌烈女的貞節(jié)精神。這也許是因為楊宗岱初聞烈女故事,出于感動和宣揚封建正統(tǒng)思想而寫,更多的是為烈女作傳,而不是有意作小說。但到了《離騷影》,篇幅擴大了(遠遠超出傳統(tǒng)雜劇的一本四折),人物增加了(屈原、土匪等),情節(jié)上還虛構(gòu)了烈女投江的前因后果,并且還融入了神話因素(如烈女原是瑤池仙子謫凡人間,屈原命山鬼幫助建墳?zāi)?,天神收到天帝的褒獎?。其主旨也顯得更加復(fù)雜,不僅謳歌了烈女的貞節(jié)精神,而且還宣揚了佛教中的輪回思想,隱隱流露出作者參透生死的消極思想。楊宗岱為何要這樣寫《離騷影》呢?這得聯(lián)系他的生平來看。他一生宦途不順,貧困交加,加上身體多病,故一生潦倒不堪。佛教思想也時時影響著他。他到武陵執(zhí)掌朗江書院之時,已經(jīng)六十二歲,更是看透了人世。他《〈離騷影〉自題》云:

      生死皆乘化。寓形宇內(nèi)如逆旅,有何牽掛?難得五更酣睡美,鄰寺曉鐘輕打。利誘名牽何時罷?把倮蟲兒簸弄煞。嘆替人做就衣裳嫁,行自念,吾衰也。

      何須不用呼牛馬。花落花開春料理,黃鸝慣罵。三萬六千傀儡場,遮莫疑真疑假。楚人謠處,我歌且烈,傳奇懷沙。后賦似浮游,在匪風(fēng)之下??兑钥?,知音者。

      他覺得人生百年不過如一場戲(傀儡場),自己和烈女、屈原等“知音”所做的事不過是“替人做就衣裳嫁”?!皣@”、“罵”、“慷以慨”等詞句表明他胸中有一股化不開的悲憤之情。因此,烈女故事不過是他宣泄悲憤、消極情緒的一個工具而已。戲曲在古代是被正統(tǒng)文人看不起的,但他作為正統(tǒng)文人卻選取了這樣一種文學(xué)藝術(shù)形式來譜寫這個故事,其用意不言而喻。

      正因為有以上的不同,《烈女無名氏傳》和《離騷影》在當(dāng)時所產(chǎn)生的影響也不盡相同。《烈女無名氏傳》更忠實于故事本真,故它多被作為這個民間故事的文字載體被人們閱讀和轉(zhuǎn)錄,如《武陵縣志》、《常德府志》和《沅湘耆舊集》等都轉(zhuǎn)錄了它。而《離騷影》虛構(gòu)了很多情節(jié),并借此抒發(fā)了古代失意文人的惆悵和悲憤,故深受當(dāng)時一些文人的高評,如眾多人士皆為其寫序跋和題詞。周大澍在《〈離騷影〉題詞》中更是高度評價道:“絕代風(fēng)流湯玉茗,天然標(biāo)格蔣苕生。而今翻出《離騷影》,宗派西江字字清。狀元才子古猶惜,香草美人今尚存。并與《琵琶》作雙絕,千秋大義此中論?!睂钭卺泛蜏@祖相提并論,將《離騷影》和《琵琶記》比作“雙絕”。

      *本文為四川省思想家研究中心科研計劃項目(SXJ2X-2012-005)的階段性成果。

      注:

      ① 翁方綱《復(fù)初齋集外詩》卷二十四,1917年吳興劉氏嘉業(yè)堂刊本。

      ③ 按:關(guān)于鈍夫是號還是字,文獻上有兩種說法:一是號,見雷翀霄《邑侯楊鈍夫壽序》(《嘉慶井研縣志》卷十);二是字,《嘉慶井研縣志》卷五說他“字鈍夫”。筆者認(rèn)為,雷翀霄和楊宗岱很熟,不僅為楊宗岱寫過壽序,而且還為他的母親寫過壽序,因此他的稱呼應(yīng)該是最準(zhǔn)確的。

      ④ 按:關(guān)于其生年,根據(jù)不同的文獻可得出兩種不同的說法。《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第20冊載有楊宗岱的履歷奏折,云:“臣楊宗岱江西南安府大庾縣人,年肆拾叁歲,乾隆二十八年進士?!∪鞍颇晔霸隆!?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7年版,第323頁)他說自己乾隆三十八年(1773)時為四十三歲,由此可知他生于雍正九年(1731)。另外,嘉慶元年(1796)正月楊參加在寧壽宮皇極殿舉行的千叟宴,并作《月正元日皇帝御極恭紀(jì)四韻》和《千叟宴恭紀(jì)十首》(《民國大庾縣志》卷十四)。據(jù)1795年十月二十六日乾隆圣諭“此次應(yīng)自七十歲以上準(zhǔn)其入宴”(《清實錄》,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27冊,第930頁),可推知楊宗岱至遲為雍正四年(1726)出生。一為1731年,一約為1726年,何為是?因資料缺乏,還需博考。1731年為楊宗岱自述生年,本文暫取該年為其生年。關(guān)于其卒年,文獻闕載,據(jù)以上資料可知嘉慶元年(1796)仍活在人世。

      ⑥ 按:筆者作有《楊宗岱年譜》一文,對其生平履歷有詳細(xì)考證,待發(fā)。

      猜你喜歡
      無名氏武陵雜劇
      “我沒有名字,也無家可歸”——關(guān)懷城市“無名氏”
      “唯以雜劇為正色”年代考
      中華戲曲(2019年2期)2019-02-06 06:54:32
      宋代無名氏詞研究文獻綜述
      我所認(rèn)識的民國作家無名氏
      宋官本雜劇段數(shù)本事新考
      中華戲曲(2016年1期)2016-09-26 08:48:40
      『武陵追夢』湖南省文藝家采風(fēng)創(chuàng)作活動藝術(shù)作品選
      文藝論壇(2016年15期)2016-09-08 09:07:30
      自作詩《武陵追夢》(書法)
      文藝論壇(2016年3期)2016-03-28 06:54:10
      國家圖書館藏吳奕雜劇二種略考
      中華戲曲(2016年2期)2016-01-22 08:19:05
      武陵晨曦
      中華奇石(2015年5期)2015-07-09 18:31:07
      無名氏漫畫選
      昔阳县| 兴宁市| 万源市| 常德市| 湘潭县| 普兰县| 青州市| 潞城市| 安平县| 五家渠市| 洛南县| 和龙市| 县级市| 江油市| 商河县| 阿勒泰市| 遵化市| 商河县| 襄汾县| 杭锦后旗| 梨树县| 民县| 繁昌县| 神农架林区| 福海县| 秀山| 广灵县| 前郭尔| 邮箱| 鄂托克旗| 钦州市| 澄城县| 蓬溪县| 苏尼特左旗| 金昌市| 浮山县| 巴林左旗| 泾川县| 天长市| 油尖旺区| 宁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