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慶
(舞鋼市社會保險醫(yī)院,河南舞鋼462500)
胰島素抵抗是指胰島素作用的靶器官(肝臟、肌肉、脂肪)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1]。它與胰島素分泌缺陷共同構成糖尿病的2大病理基礎,是糖尿病研究的重點和難點。近年來,對代謝綜合征的研究方興未艾。代謝綜合征是以機體代謝失常為主,以胰島素抵抗為核心,在糖尿病病理中最常見。故無論是針對糖尿病,還是代謝綜合征,對胰島素抵抗的研究都非常重要。中醫(yī)學對胰島素抵抗的研究不少,但大部分是臨床經驗的總結,或實驗研究的結果,以研究其證型者居多,缺乏系統(tǒng)的理論探討。故對胰島素抵抗進行中醫(yī)學病機理論探討,很有必要。
脾主運化水谷精微,包括3個階段:①脾化生水谷精微。②脾輸布水谷精微。③脾促使機體吸收水谷精微。這3個階段的每個階段出現(xiàn)功能異常,都會導致脾主運化水谷精微失司。脾化生水谷精微異常,當包括化生之水谷精微的量的多少與質的異常。一般之脾氣虛弱,運化無力,常導致化生正常之水谷精微量的減少。脾精虧損,繼而脾之陰陽失調,脾氣虛損,常導致化生正常之水谷精微量的減少的同時,異常之水谷精微大量形成。脾輸布水谷精微失常,當有輸布無力和輸布受阻之分。脾精虧損,脾之陰陽失調,脾氣虛損,均會導致輸布水谷精微無力。特別是脾之根本,即脾精之虧損,常導致輸布無力,正常之水谷精微達不到納用之所。痰濕飲液、氣滯、血瘀等實邪阻滯,均會導致輸布水谷精微受阻。機體吸收利用水谷精微功能異常,當有吸收無力,吸收受阻,或吸收后無法轉化等。脾精虧損,脾之陰陽失調,脾氣虛弱,均會導致機體吸收正常之水谷精微無力或吸收后無法轉化,痰濕、氣滯、血瘀等實邪阻滯于機體,均會導致機體吸收利用正常之水谷精微功能受阻。
胰島素抵抗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它只是糖尿病的一個病理因素。故對其病因病機理論的探討,仍要放在糖尿病病機理論體系當中去。糖尿病的基本病機為:脾精虧損,脾主運化水谷精微失司。病本在脾,又加飲食不節(jié)、情志失調、邪毒侵襲、先天稟賦不足、房勞過度等因素致脾精虧損,脾之陰陽失調。虧損輕則脾陰虛陽亢,脾氣虛亢,則脾之運化水谷精微功能亦亢奮但無力無根。運化亢奮,則能生成大量之水谷精微。虛而無根,則雖能生成大量水谷精微,但部分不至精至微,達不到機體納用之標準。雖能輸布大量精津但亢而無力,部分達不到機體納用之所。雖能吸收利用水谷精微,但亢而無力,吸收利用不充分。故雖能化生水谷精微而不至精,雖能輸布水谷精微而不之所,雖能吸收利用水谷精微而不完全。脾精虧損重,則脾之陰陽俱虛,脾氣虛亢漸衰。唯有虛弱,則運化更為不足。異常之水谷精微化生更多,正常之精微化生更少,輸布正常之水谷精津更加無力,機體吸收利用正常之水谷精微更少。水谷精微不被機體吸收利用,機體失于濡養(yǎng),各種功能低下。異常之水谷精微及沒有被吸收利用之正常之水谷精微堆積體內,化燥化水,灼傷營陰,陰虛火旺,煎熬機體。影響脾之運化的其他因素,如氣郁、痰濕飲液、瘀血等,亦可對這一過程,即水谷精微之化生、輸布、吸收利用有所影響[2]。
①脾精虧損、脾之陰陽失調、脾氣虛損是糖尿病的病理基礎。脾精虧損是糖尿病病機根本,脾之陰陽失調是其病理變化的軸線,脾氣虛損是其臨床出現(xiàn)癥狀的直接動力。②脾運化水谷精微失司是糖尿病的主要病理過程。這一過程包括脾化生水谷精微的異常,也包括脾輸布水谷精微功能的失司,還包括脾促使機體吸收水谷精微功能的失調。機體吸收利用水谷精微功能失調,是脾運化水谷精微功能失司的終末環(huán)節(jié),也是決定正常之水谷精微是否被吸收利用的最終關鍵。③脾精虧損,脾運失司,導致機體產生兩大病理狀態(tài)。正常之水谷精微生成量少,及吸收利用障礙,致機體失濡,人體各種功能低下;異常之水谷精微及未被吸收利用之正常之水谷精微堆積體內,日久化燥化火,煎熬營陰,機體陰虛火旺。這兩個病理狀態(tài)促使機體吸收,利用水谷精微功能進一步障礙。④把脾主運化功能失司的終末環(huán)節(jié),即機體吸收利用水谷精微功能失司進行單獨討論,前所少有,從而把對糖尿病中醫(yī)病機理論的探討提升到一個更深更細的層次。這一環(huán)節(jié)應該包括機體吸收無力,吸收利用受阻,吸收而不被利用。需要強調的是,機體吸收利用功能障礙,是指在脾精虧損、脾陰陽失調、脾氣虛損狀態(tài)這一前提下導致的吸收利用正常水谷精微功能障礙。只有這一前提,才能保證是在糖尿病中醫(yī)病機理論這一前提之下進行探討。
胰島素抵抗的實質是,機體對胰島素功能缺陷或障礙,致體內胰島素雖多但不能被正常利用,致使糖、蛋白質、脂肪不能被正常代謝。這一過程與脾精虧損,運化失司過程中,機體吸收利用水谷精微功能障礙,正常之水谷精微不被吸收利用基本吻合。因此可以認為,胰島素抵抗的中醫(yī)學實質就是:脾精虧損下,脾運失司,機體吸收利用水谷精微功能障礙,正常之水谷精微不被吸收利用。
影響胰島素抵抗的中醫(yī)學病因,當包括在影響糖尿病的中醫(yī)學病因之內,但因其為糖尿病的一個病理過程,故又有其特殊之處。飲食不節(jié)、情志失調、邪毒侵襲、稟賦不足、房勞過度等糖尿病的中醫(yī)學病因中,飲食不節(jié),過食肥甘厚膩而又缺乏運動,過度肥胖,痰濕內蘊,直接導致機體吸收利用水谷精微功能受阻,對胰島素抵抗影響甚重。情志失調,肝郁氣滯,機體吸收利用水谷精微功能受抑,則吸收利用不暢,對胰島素抵抗的影響越來越大。糖尿病的根本病機為:脾精虧損,繼而脾之陰陽失調,脾氣虛損。其直接導致脾運化失司,機體吸收利用水谷精微功能障礙,此病機亦為胰島素抵抗的根本病機。糖尿病的兩大病理狀態(tài),機體失濡與陰虛火旺,直接導致機體吸收利用水谷精微功能障礙,對胰島素抵抗影響很大。脾氣虛弱的病理產物,痰濕飲液及瘀血等病理實邪,亦會阻礙機體吸收利用水谷精微功能,亦可導致胰島素抵抗的產生。綜上所述,飲食不節(jié)、過度肥胖之痰濕內蘊,情志失調之肝氣郁滯,脾精虧損之脾運失司,脾運失司之機體失濡和陰虛火旺之病理狀態(tài),痰濕飲液、瘀血等實邪,均可導致胰島素抵抗狀態(tài)的產生。脾精虧損、脾之陰陽失調、脾氣虛損為胰島素抵抗的最基本的病理因素,而機體失于濡養(yǎng)及陰虛燥火兩大病理狀態(tài)是胰島素抵抗最直接的病理因素。氣滯血瘀、痰濕飲液等實邪,對胰島素抵抗的影響亦很重要,但飲食不節(jié)和缺乏運動是胰島素中可控可防的基本病因。
綜合以上分析,胰島素抵抗的中醫(yī)辨證分型,當有以下6種:①脾精虧損型。脾精虧損,脾之陰虛陽亢或陰陽俱虛,脾氣虛損,納運失司,這是胰島素抵抗脾臟之內因。②機體陰虛火旺型。陰虛火旺,煎熬機體,致機體吸收利用水谷精微功能障礙,從而產生胰島素抵抗狀態(tài)。③機體失濡型。機體氣血精津不足,機體失于濡養(yǎng),吸收利用水谷精微功能低下,亦會形成胰島素抵抗。④痰濕內蘊型。過食肥甘厚味,缺乏運動,過度肥胖,痰濕內蘊機體;脾氣虛弱,痰濕內生,阻滯于機體,均致機體吸收利用水谷精微功能受阻,胰島素抵抗形成。⑤肝氣郁滯型。肝氣郁滯,橫克脾土,則脾之運化受抑,機體吸收利用水谷精微功能受抑,則胰島素抵抗產生。⑥瘀血阻絡型。瘀血阻于機體,導致機體吸收利用水谷精微功能受阻,亦會產生胰島素抵抗。
以脾精虧損,脾運化失司,機體吸收利用水谷精微功能障礙作為胰島素抵抗的基本病機,使對其中醫(yī)理論探討更加深入并自成一體,為其臨床辨證論治提供了系統(tǒng)的理論依據,是對糖尿病中醫(yī)病機理論的進一步發(fā)揮,更加完善并發(fā)展了糖尿病中醫(yī)病機理論。其中關于脾主運化的3個階段論述,是對脾主運化理論的重要發(fā)展。同時,這一病機理論對代謝綜合征的中醫(yī)理論探討,也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1]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773.
[2]張海慶.糖尿病中醫(yī)病機理論新探[J].中國保健,2010,18(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