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老殘游記》看文學(xué)作品中摹聲修辭格的英譯

      2013-03-22 18:02:19薛曉林
      關(guān)鍵詞:老殘游記擬聲詞譯本

      顧 毅,薛曉林

      (天津科技大學(xué) 外國語學(xué)院,天津 300222)

      文學(xué)語言形象、生動,具有藝術(shù)感染力。為了描繪逼真的場景,刻畫栩栩如生的人物,作者常使用各種修辭手段來增強語言表現(xiàn)力,傳達(dá)審美情感,起到“繪聲繪色”的效果。傳統(tǒng)修辭格摹聲“是運用象聲詞來模擬聲音的一種摹繪”[1]237。摹繪能增加文學(xué)作品的真實感,使讀者產(chǎn)生親臨其境之感。因文學(xué)作品呈現(xiàn)作家獨特的語言風(fēng)格,理想的譯者應(yīng)該具有“作家的文學(xué)修養(yǎng)和表現(xiàn)力,以便在深刻理解原作,把握原作精神實質(zhì)的基礎(chǔ)上,把內(nèi)容與形式渾然一體的原作的藝術(shù)意境傳達(dá)出來”[2]。本文以清劉鶚?biāo)独蠚堄斡洝分械哪÷曅揶o為例,對比楊憲益、戴乃迭夫婦譯本[3]及美國漢學(xué)家哈洛德·謝迪克(Harold Shadick)譯本[4],探討文學(xué)作品中摹聲修辭格的傳譯。

      一、《老殘游記》及其譯本介紹

      《老殘游記》成書于1906年,為晚清四大“譴責(zé)小說”之一。作者劉鶚文學(xué)功底深厚,在遣詞造句上獨具匠心。魯迅評說:“敘景狀物,時有可觀。”[5]胡適在該書亞東版(1925)的序言中說:“《老殘游記》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最大貢獻(xiàn)卻不在于作者的思想,而在于作者描寫風(fēng)景人物的能力?!保?]814他認(rèn)為“《老殘游記》最擅長的是描寫的技術(shù),無論寫人寫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語濫調(diào),總想熔鑄新詞,作實地的描畫。在這一點上,這部書可算是前無古人了”[6]816。單從摹聲詞的運用上,就可見作者高超的描寫技術(shù)。

      《老殘游記》較為著名的英譯本有兩個:一個是楊憲益、戴乃迭夫婦的《老殘游記》(1947)節(jié)譯本,20世紀(jì)80年代,外文局出版“熊貓叢書”介紹中國文學(xué),《老殘游記》用的就是楊譯本。另一個是美國漢學(xué)家哈洛德·謝迪克的全譯本,1952年由美國康奈爾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并多次重印,《美國季刊》書評:“此處翻譯的這部小說可以恰當(dāng)?shù)胤Q為中國文學(xué)傳統(tǒng)中偉大的作品之一,現(xiàn)在由康奈爾大學(xué)中國文學(xué)教授這樣的能手譯為英文,實為幸事。”[7]譯者謝迪克20世紀(jì)30年代曾在燕京大學(xué)任西語系主任、教授,他的譯本較忠實于原著,“堪稱目前最接近原著的英文全譯本”(見謝譯本書皮)。本文即從這兩個譯本(下文簡稱為“楊譯本”、“謝譯本”)出發(fā),對比分析摹聲格的翻譯方法。

      二、《老殘游記》中摹聲修辭格的傳譯

      1.摹聲修辭簡介

      摹聲(一說擬聲),是指人們在說話或?qū)懽鲿r通過模仿聲響而加強語言直觀性、動態(tài)性的一種常用修辭手段。陳望道將摹聲歸入摹狀,“摹狀就是摹寫對于事物情狀的感覺的辭格”[8]95。摹狀中除去摹寫視覺,更常見的是對聽覺的摹寫,即摹聲格,如《詩經(jīng),伐木》中的“伐木丁丁,鳥鳴嚶嚶”,《木蘭辭》中的“唧唧復(fù)唧唧,木蘭當(dāng)戶織”,“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等。而倪寶元將摹聲納入摹繪,認(rèn)為“摹繪是運用象聲詞、色彩詞來增加敘述的形象性和真實感的一種修辭手法”[1]236??傊?,摹聲的修辭效果即為利用特征性的聲音喚起人們對喻指事物的想象。摹聲的運用可使無聲的語言變得動感活潑,使文章朗朗上口,獲得“聲情并茂”的效果。

      摹聲可分為兩類:“一是直寫事物的聲音,二是借了對于聲音所得的感覺,表現(xiàn)當(dāng)時的氣氛”[8]96。需要注意的是,第一類雖然是直寫聲音,但因聲音源于個人對于客觀事物的觀察和認(rèn)識,所以“聲響”不可避免地帶有說話人或作者的主觀感受,如人們可用“涓涓”、“潺潺”、“淙淙”、“汩汩”多種詞匯來表現(xiàn)溪流的聲音;第二類摹聲也很常見,主要是通過借助對聲音的模擬來表現(xiàn)相通的感覺,如:頭“嗡”的一聲大了,臉“刷”的一聲紅了。摹聲兩類用法在《老殘游記》中都出現(xiàn)過,如第八回中“這時候,山里本來無風(fēng),卻聽得樹梢上呼呼地響,樹上殘葉漱漱地落,人面上冷氣棱棱地割”,其中“呼呼”、“漱漱”屬于第一類,“棱棱”屬于第二類。

      摹聲亦為英語文學(xué)作品中常見的修辭手段,“英語中onomatopoeia 一詞由希臘語而來,原意是to make name(起名字),是通過仿擬相關(guān)事物的聲響來構(gòu)詞”[9]。在語言表達(dá)效果方面,“onomatopoeia和漢語修辭擬聲完全相同,都是模仿事物發(fā)出的音響,借以使語言更加生動形象”[10]178-179。美國作家Christopher Morley 對美國費城栗樹街(chestnut street)的描寫便是一篇摹聲的經(jīng)典。有軌電車上集電弓在電線上輕輕滑動的瑟瑟聲(sliding swish),車廂晃動的隆隆聲(the deep rocking rumble),電車鳴鑼的當(dāng)當(dāng)聲(the clear mellow clang),西瓜車柔和悠閑的轆轆聲(the soft and easy-going rumble),盲人阿里的手杖敲擊地面的嗒嗒聲(the vigorous tap-tap)等,構(gòu)成了栗樹街特有的聲音,為讀者呈現(xiàn)出一幅生動的畫面。

      中國文字基于象形,所謂觀彼鳥跡,遂成文字,這種形象思維于摹聲詞上亦有體現(xiàn)。彭家玉認(rèn)為“漢語象聲詞的讀音比較接近所模擬的人或物發(fā)出的聲音,因而它與生活比較接近,其表達(dá)方式也就比較直接。而在英語的擬聲手法中,用間接方式來模擬人和物發(fā)出的聲音更普遍,更為常見。比如用clap 模擬‘劈劈啪啪’的掌聲。這類詞是英語中的間接擬聲詞,它們不能直接模擬其聲音,間接描述該單詞所模擬的聲音”[11]。

      2.《老殘游記》兩譯本摹聲修辭翻譯對比

      王希杰認(rèn)為,“摹音,就是摹聲。這是詩歌作品中常見的手段,特別是民間說唱文學(xué)中更是經(jīng)常運用的”[12]?!独蠚堄斡洝芳词钦f書的形式(各回以“話說”開頭,“且聽下回分解”結(jié)束),以“老殘”視角為線索,游歷風(fēng)景,感受百姓人生。為了增加作品的真實感和感染力,作者在描寫風(fēng)景和刻畫人物性格方面運用摹聲修辭格達(dá)四十余處,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寫景狀物中的摹聲修辭及翻譯。“恰當(dāng)?shù)剡\用摹繪可以增加敘述的鮮明性和形象性。運用摹繪來描寫景物、渲染氣氛,可以使讀者讀起來仿佛親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得到鮮明、深刻的印象?!保?]239例如《老殘游記》中的景色描寫:

      例1 那荷葉初枯,擦的船嗤嗤價響;那水鳥被人驚起,格格價飛;(第二回)

      (1a)The leaves were withered and rustled as they brushed against the boat,while water birds,startled by his paddle,flew away crying.[3]16

      (1b)The lotus leaves,which were beginning to shrivel,brushed against the boat with a sound,ch’ih-ch’ih.Water birds,startled by the coming of people,flew cawing into the air,k’e-k’e.[4]29-30

      例1 描繪的是老殘在濟南大明湖蕩舟到歷下亭所見的景色。秋末荷葉枯萎,小舟經(jīng)過,不僅與荷葉擦出聲響,更令水鳥驚叫飛起。兩位譯者都保留了原文的摹聲形式。楊憲益用英語中表“樹葉沙沙聲”的象聲詞rustle 來表現(xiàn)摩擦的“嗤嗤”聲,“(鳥獸)啼,嗥”的cry 表“格格”聲。楊譯文或可稱為套譯,即選用英語中與之對等或類似的擬聲詞進(jìn)行翻譯。但rustle,cry 兩個詞與quack,bark 等表達(dá)固定聲音的擬聲詞不同,rustle 兼表翻書的聲音、穿衣服的聲音等,而cry 所表聲音則更為泛泛。這種具體聲音的淡化處理會使讀者做其他的聲音聯(lián)想。謝譯文在聲音方面予以特寫,先用with a sound,caw 指出聲音,后用ch’ih-ch’ih,k’e-k’e 漢語發(fā)音補充具體聲響,符合原文用詞特色,給讀者傳達(dá)了原汁原味的中國文學(xué)風(fēng)情。對于英語讀者來說,謝譯文中的擬聲詞雖摹聲但卻陌生,但“為了比較客觀真實地展示和再現(xiàn)人物或事件發(fā)生的情景,創(chuàng)造出一些憑自己主觀體驗設(shè)想的擬聲詞,只要將特定的場景交代清楚,人們是不難理解的”[13]。制定翻譯策略及方法當(dāng)權(quán)衡各種因素,譯文通順但易引起誤解倒不如陌生新奇但在語境支撐下可以理解。

      例2 那彈弦子的便取了弦子,錚錚鏦鏦彈起。這姑娘便立身來,左手取了梨花簡,夾在指頭縫里,便丁丁當(dāng)當(dāng)?shù)那?,與那弦子聲音相應(yīng);(第二回)

      (2a)When the accompanist took up the guitar again and started playing,the girl stood up with the castanets in her left hand,holding them between her fingers and clashing them to the tune played by the guitar.[3]20

      (2b)The banjo player then took up his instrument and began to pluck the strings,chen-chen,ts’ung-ts’ung.The girl stood up,took the pear-blossom castanets between the fingers of her left hand and began to clap them,ting-ting,tang-tang,in time with the banjo.[4]38

      例2 描寫老殘在明湖居聽說書時的情狀。在說書高手白妞王小玉出場之前,先說彈弦子的樂手和黑妞(白妞的妹妹)的嫻熟手法,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作者運用擬聲詞,將讀者迅速帶入情境,并且通過摹音創(chuàng)造語言的音樂美,引起接受者強烈的感情共鳴。

      “有時漢語中的某些擬聲詞在英語中沒有對應(yīng)的擬聲詞,因此就必須創(chuàng)造新的英語擬聲詞來表達(dá)?!保?1]在例2 表現(xiàn)樂器的聲音中,楊譯文僅以clash來體現(xiàn)梨花簡碰撞聲,弦聲被略掉不計,一定程度上損傷了語言文采,沒有再現(xiàn)原作通過摹聲來營造的音樂氣氛。比較而言,謝譯文采用“漢語發(fā)音”的方法保留了原文的用詞,忠實地再現(xiàn)了“弦子”和“梨花簡”這兩個中國獨有的樂器的聲音,而且譯文中的象聲詞統(tǒng)一后置,使整個句子結(jié)構(gòu)整齊而富有節(jié)奏,增加了摹聲營造的語言動感美。

      (2)刻畫人物方面的摹聲修辭及翻譯。在刻畫人物方面,“恰當(dāng)運用‘摹繪’來描繪人物形象,可以使人物形象清晰地印在讀者的腦海中……還可以把作者對事物所持的態(tài)度明白地表達(dá)出來,對事物的愛憎感情強烈地抒發(fā)出來”[1]240。例如下文兩個例子:

      例3 翠環(huán)坐在炕沿上,無事做,拿著弦子,崩兒崩兒價撥弄著頑。(第十二回)

      (3a)While Emerald Ring,sitting on the edge of the bed with nothing to do,took her guitar and toyed with the strings.[3]117

      (3b)Ts’ui-huan sat on the edge of the k’ang.Having nothing to do she took a banjo and began to

      strum idly,peng-erh,peng-erh.[4]298

      例4 翠環(huán)聽罷,趕緊忍住淚,骨咚骨咚替他們每人磕了幾個響頭。(第十四回)

      (4a)Hearing this Emerald Ring at once restrained her tears and knocked her head on the ground before them with resounding thumps.[3]142

      (4b)When Ts’ui-huan heard this,she immediately stopped crying and performed several resounding kowtows before each of them,ku-tong,ku-tong.[4]344

      在這兩個例子中,去掉摹聲詞,原文也依然通順,加上摹聲詞,立刻使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同時也傳達(dá)了作者對所塑造人物的情感。翠環(huán)是困于青樓的良家女子,通過描繪其無聊的崩弦聲、實誠的磕頭聲,側(cè)面突出了她率直的性格,她與煙花之地的格格不入以及無助的遭遇下懇切的求助。兩篇譯文的差別在于楊譯文中沒有“崩弦聲”、“磕頭聲”的描繪。toy with the strings,with resounding thumps 雖已按英語方式間接描摹了聲響,但沒有原作的“崩兒崩兒”、“骨咚骨咚”聲的引導(dǎo),讀者很難從譯文中了解到翠環(huán)當(dāng)時的心境。謝譯文補充了聲音,使原文呈現(xiàn)的人物形象豐滿起來。

      但謝譯本也并非一味地對摹聲詞采用“拼音后置”的翻譯方法,在個別情況下,也同楊譯文一樣,用英語間接摹聲方式來譯原文中的直接摹聲詞。例如描寫老殘為避免為官宦服務(wù),駕船逃跑的情形:“卻好本日是東南風(fēng),掛起帆來,‘呼呼’的去了。走到太陽將要落山,已到了齊河縣城,拋錨住下?!弊g文:“Luckily that day there was a southeast wind,the sail was hoisted,and they were blown along....”[4]80再如,描寫老殘對吏治的黑暗觸景生情,暗自垂淚:“又見那老鴉有一陣‘刮刮’的叫了幾聲,仿佛他不是號寒啼饑,卻是為有言論自由的樂趣,來驕這曹州府百姓似的?!弊g文:“Again he heard a strident outburst of cawing from the rooks,as if they were not crying out from cold and hunger but rather showing off to the people of Ts’aochoufu because they enjoyed freedom of speech.”[4]132雖然這兩處也涉及景物及人物,但在渲染氣氛或突出人物性格上并不顯突出,而只是在敘述中一帶而過。再有,如果譯者將象聲詞用漢語拼音后置,一方面不利于前后文的連貫,另一方面,營造出閱讀效果帶有音樂性,也不合原作情懷,亦有喧賓奪主之嫌。因此,摹聲詞的翻譯應(yīng)據(jù)不同情形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

      對比《老殘游記》兩譯本,楊譯本對摹聲詞的翻譯趨向隱化、歸化,有時省略不見,有時以相關(guān)的英文象聲詞進(jìn)行替代,語言通順易懂。謝迪克則按其“努力做到緊靠原文,又一直注意英語的可讀性”(譯本序言)的翻譯理念,對摹聲詞多采用異化策略,以“漢語發(fā)音”方式進(jìn)行后置補充,于譯文中將摹聲詞凸顯出來。這種依照“原音”的看似笨拙的翻譯方式,從一定程度上犧牲了行文的“流暢”,卻保留了“原作風(fēng)貌”,譯文不僅在語境支撐下可以令讀者接受,還可因保留了語言特色給英文讀者帶來新奇感。從這點看,謝譯的摹聲翻譯方法較有新意。這也反映出譯界許多人的共識,即“在翻譯中應(yīng)當(dāng)盡可能采用直譯的辦法,即在用詞上和修辭結(jié)構(gòu)上都與原文一致,做到形神皆似,這種最臻上乘”[10]183-184。

      三、結(jié) 語

      魯迅認(rèn)為,“動筆之前,就先得解決一個問題:竭力使它歸化,還是盡量保存洋氣……只求易懂,不如創(chuàng)作……它(翻譯)必須有異國情調(diào),就是所謂洋氣。凡是翻譯,必須兼顧兩面,一當(dāng)然力求其易懂,一則保存著原作的風(fēng)姿”[14]。魯迅亦曾形象地比喻譯文:“(不過)它還是洋鬼子,當(dāng)然誰也看不慣,為比較順眼起見,只能改換他的衣裳,卻不該削低他的鼻子,剜掉他的眼睛?!保?4]在中國文學(xué)走向世界的今天,目標(biāo)讀者對“中國情調(diào)”會有所期待,而如何使中國文學(xué)譯作能夠為英語讀者理解、接受但同時又能保持中文原作的風(fēng)姿,對譯者來說確實是一個挑戰(zhàn)。

      羅新璋認(rèn)為,“文學(xué)翻譯,固然是翻譯,但不應(yīng)該忘記文學(xué)。文學(xué),從本質(zhì)上說,是一種藝術(shù);文學(xué)翻譯,自然也該是一種藝術(shù)實踐。文學(xué)語言,不僅具有語義信息傳達(dá)功能,更具有審美功能”[15]。就文學(xué)作品中摹聲修辭的翻譯來說,還要視摹聲詞的具體情況來決定其翻譯方法,包括屬于間接摹聲還是直接摹聲,摹聲詞是否反映漢語文化中獨特的事物,摹聲詞在寫景狀物、刻畫人物上的作用等。只有這樣,才能通過摹聲修辭的翻譯呈現(xiàn)原文意趣,創(chuàng)造審美價值。

      [1]倪寶元.修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2]鄭海凌.文學(xué)翻譯的本質(zhì)特征[J].中國翻譯,1998(6):5.

      [3]YANG Xianyi.The travels of Lao Ca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2005.

      [4]SHADICK H.The travels of Lao Ts’an[M].Nanjing:Yilin Press,2005.

      [5]魯 迅.中國小說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265.

      [6]胡 適.胡適文存三集[M].上海:上海亞東圖書館,1930.

      [7]許冬平.翻譯理論和編輯理論對編輯的指導(dǎo)作用[J].南京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2006(6):61.

      [8]陳望道.修辭學(xué)發(fā)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9]萬石建.英漢擬聲詞對比[J].外語研究,2006(5):23.

      [10]余立三.英漢修辭比較與翻譯[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5.

      [11]彭家玉.漢英擬聲詞異同比較[J].解放軍外國語學(xué)院學(xué)報,1999(4):47-48.

      [12]王希杰.修辭學(xué)導(dǎo)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563.

      [13]徐 鵬.修辭和語用——漢英修辭手段語用對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279.

      [14]魯 迅.“題未定”草[G]//羅新璋.翻譯論集.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4:301.

      [15]羅新璋.中外翻譯觀之“似”與“等”[M]//楊自儉,劉學(xué)云.翻譯新論(1983—1992).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366.

      猜你喜歡
      老殘游記擬聲詞譯本
      《老殘游記》中的淮安名園與名花
      華人時刊(2023年17期)2023-10-24 08:01:46
      讀《老殘游記》,尋跡另一番江湖
      金橋(2022年5期)2022-08-24 01:41:20
      動聽的世界
      ——積累AABB式擬聲詞
      再說擬聲詞“”
      淺談形似、意似、神似指導(dǎo)下的中韓擬聲詞翻譯——以《活著》為例
      《佛說四人出現(xiàn)世間經(jīng)》的西夏譯本
      西夏研究(2019年1期)2019-03-12 00:58:16
      《老殘游記》西班牙語版出版
      擬聲詞讓作文更動聽
      江妤歆??《節(jié)錄·老殘游記》
      翻譯中的“信”與“不信”——以《飄》的兩個中文譯本為例
      鄂伦春自治旗| 隆子县| 无为县| 安图县| 宜君县| 眉山市| 德阳市| 梁山县| 什邡市| 额济纳旗| 金华市| 乌兰察布市| 延吉市| 壶关县| 巴里| 汉川市| 平原县| 綦江县| 鸡东县| 福清市| 陆川县| 嘉义县| 尼玛县| 呼玛县| 临桂县| 平原县| 哈巴河县| 辽源市| 大港区| 滨海县| 东山县| 南澳县| 巴楚县| 安阳市| 隆子县| 泽库县| 和平县| 泰安市| 宿州市| 康保县| 芜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