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平
(武夷學院 人文與教師教育學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寤寐思服”之“服”義考
陳 平
(武夷學院 人文與教師教育學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寤寐思服”之“服”義歷來學界有諸多不同的解釋,有“懷念”“郁結”“慕”“反復”“得”“事”等說法。通過對“服”的詞義系統(tǒng)的研究,指出該“服”為“依附,圍繞”義。
寤寐思服;服;詞義系統(tǒng);核心義
《詩·周南·關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敝祆洹对娊浖瘋鳌吩唬骸胺?,猶懷也?!盵1]《漢語大字典》和《漢語大詞典》也以“思念”解釋之,但卻不乏爭議。
郭錫良等編《古代漢語》:“服,通‘伏’,隱藏,指懷念?!盵2]聶振歐認為“此‘寤寐思服’當即‘寤寐思畐’。思畐者,思慮郁結之謂也。”[3]孫雍長認為“‘思服’即‘思愊’?!肌撸瑧n也,悲也?!異稀撸纫??!紣稀q‘愊臆’,憂思煩慈之謂也。詩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意思便是:‘美麗嫻靜的好姑娘,醒里夢里思念不能忘,想啊慕啊不到手,日日夜夜愁結腸?!盵4]陳鴻儒則認為“慕字與服字古音相近,慕古可書作服。凡訓習訓思之服皆讀作慕。服之所以訓‘思之’,是用為它是慕的借字?!对姟りP雌》‘寤寐思服’即‘寤寐思慕’?!盵5]唐元發(fā)認為“‘思’與‘念’義近,‘服’與‘復’相通,則‘復思’‘服念’‘服思’三者自當義通。是‘服思’即為‘復思’明矣?!盵6]吳賢哲認為“寤寐思服”的“服”“可訓‘得’”。[7]張春雷認為“‘寤寐思服’中的‘思’當訓為‘思念,想念’,‘服’當訓為‘事’。”[8]
異義錯出,令人莫衷一是?!八挤钡摹胺本烤棺骱谓?,我們先來分析“服”的詞義系統(tǒng)及其核心義。
核心義指在一個多義詞中,各個義項間的語義聯(lián)系。也就是說一個詞除假借義外的各個義項形成一個詞義系統(tǒng),其中一個語義成分在該系統(tǒng)中處于核心地位,統(tǒng)攝著各個義項,這就是核心義。張聯(lián)榮指出研究詞義的發(fā)展有賴于對核心義的認識,[9]王云路師亦指出核心義磁場產生詞義并制約義項發(fā)展,能清楚說明大部分詞義項產生的原因和聯(lián)系,是研究詞語的根本辦法。[10]
《說文·舟部》:“服,用也。一曰車右騑,所以舟旋。從舟 聲。”所釋為引申義。戴侗曰:“服,小舟附大舟者也……凡言服者皆親附服從之?!盵11]朱駿聲曰:“服字本義,舟兩旁夾木也?!盵12]張舜徽認為“兩家所言,語異而義近。服字從舟,當以此為本義……古者車兩旁有木護之,謂之輔。舟之有服,亦所以夾護其舟?;蚋叫≈?,或夾兩木,其用一也。蓋服之言坿也,謂坿益其旁也。木之在車旁者為輔,在舟旁者為服”。[13]不管是“小舟”還是“兩木”,都是“依附”于大舟,起保護作用。
《漢語大詞典》收錄“服”的義項四十個。我們擇取其中的十一個義項進行義素分析,如下:
(1)舟旁兩木。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服字本義,舟兩旁夾木也?!?/p>
(2)任用;使用?!段倪x·屈原〈離騷〉》:“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眳蜗蜃ⅲ骸胺?,用也。”
(3)實行;施行。《書·召誥》:“越厥后王后民,茲服厥命。”孔穎達疏:“謂幾世之君及其時之人皆服行其君之命?!?/p>
(4)招認?!逗鬂h書·班超傳》:“侍胡惶恐,具服其狀。”
(5)順從;降服?!稌に吹洹罚骸癌z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竄三苗于三危,殛鯀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p>
(6)平服;平息。宋洪邁《容齋隨筆·裴潛陸俟》:“曹操以裴潛為代郡太守,服烏桓三單于之亂?!?/p>
(7)信服;佩服?!稌た嫡a》:“嗚呼。封,有敘,時乃大明服?!?/p>
(8)駕;乘?!蛾套哟呵铩ね馄率罚骸熬肮斡谇?,聞晏子死,公乘侈輿服繁駔驅之。”
(9)整治?!对姟ぶ苣稀じ瘃罚骸盀榻倿槔?,服之無斁。”鄭玄箋:“服,整也……整治之無厭倦?!贝酥刚糁蟆⒓徔椀葎谧?。
(10)習慣;適應?!冻o·九章·橘頌》:“后皇嘉樹,橘徠服兮?!蓖跻葑ⅲ骸胺?,習也。言皇天后土生美橘樹,異于眾木,來服習南土,便其風氣?!?/p>
(11)穿著?!对姟の猴L·葛屨》:“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12)禾藳的外皮。一說為附著?!对姟ご笱拧ど瘛贰昂桃鄯u穟”馬瑞辰通釋引清程瑤田曰:“凡附于外者謂之服……附于藳者,遂謂之服,亦謂之役,蓋藳之衣也?!?/p>
“服”各義項的語義結構分析如下:
(1)舟旁兩木。 將兩木+依附+大舟邊上
(2)任用;使用。 使+依附之人+做事務
(3)實行;施行。依照+準則、命令等+行事
(4)招認。歸順+并承認既往案情事實
(5)順從;降服。歸順于+他人
(6)平服。 平定叛亂等+使歸順
(7)信服;佩服。 認同+遵從于+他人見解等
(8)駕;乘。 牛馬等+順從+使之駕車
(9)整治。 使+秩序等+服帖
(10)習慣;適應。 行為等+依隨+某種狀態(tài)
(11)穿著。 將衣裳等+依附于體外+裹住身體
(12)禾藳的外皮。依附于+植物莖稈+外層組織
從以上義素可知,“服”的各個義項都有一個共同的義素“依附”,這“依附”就是“服”的核心義,就是“服”的其它眾多義項產生的根源,以它為中心形成一個嚴密的詞義系統(tǒng)。
從以上分析可知,“服”的核心義素“依附”統(tǒng)攝著整個詞義系統(tǒng),并制約各個義項的發(fā)展?!扒笾坏茫幻滤挤钡摹胺碧幱谶@一詞義系統(tǒng)中,也由本義引申出,也具有核心義素“依附”,是具體事物的“依附”抽象化為人的情感依附于特定的人事物,即依附圍繞義。其中“思”為“心思、思索”義,整句話是說“追求而不可得,夢里醒來心思都依附、圍繞著她”?!胺钡囊馑季褪恰?心思)依附圍繞于一定的人事物”。
“服”作為“(心思)依附圍繞”,可以表現(xiàn)為兩方面的含義:“向往”義和“專注;反復考慮”義。
1.“服”表現(xiàn)為“向往”義。
“向往”是指心思依附于認為美好、強大的人事物或渴望接近。上文“寤寐思服”的“思服”就是這個意思。又《魏書·契丹傳》:“歸而相謂,言國家之美,心皆忻慕,于是東北群狄聞之,莫不思服?!币馑际钦f契丹人對魏朝的美好心懷羨慕,東北部各夷狄聽后也都想臣服、依附于魏朝?!端囄念惥邸罚骸白詵|西與南北,咸思服而來同?!蓖醴稘摲蛘摗罚骸肮耪?,天子守在四夷,自彼氐、羌,莫不來享,普天思服,行葦賴德?!眱删涠际窍胍栏接谔囟ǖ膶ο?;《宋書·顧覬之傳》:“雖復鉗桎羿、奡,思服巢、許之情,捶勒曾、史,言膺蹻、跖之慮。不然之事,斷可知也?!笔菍Τ哺?、許由的向往之情。
2.“服”表現(xiàn)為“專注;反復考慮”義。
“專注;反復考慮”就是心思依附于一定事物,思考相關問題?!俄n詩外傳》:“孔子曰:‘關雎之事大矣哉!馮馮翊翊,自東自西,自南自北,無思不服。子其勉強之,思服之’。”例中“思服之”即“將心思精力專注于思索、學習它”?!稌た嫡a》:“要囚,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時?!笨讉髟唬骸耙?,謂察其要辭以斷獄,既得其辭,服膺思念五六日至于十日?!奔热弧澳睢钡膶ο笫恰耙o”,那就要做全面深入的思索,要“五六日至于十日”的長時間里,心思停留依附在案情上,做慎重的考慮,因此,“服念”的“服”也有核心義“依附”,表“專注”的意思。
詞義是發(fā)展演變的,一個詞語由產生之初的單義發(fā)展為多義,除了假借義外的各個引申義項的產生并不是隨意的,而是“從一點出發(fā),沿著本義的特點所決定的方向,按照各民族的習慣,不斷產生相關的新義或派生同源的新詞,從而構成有系統(tǒng)的系列?!盵14]詞義引申是由“本義的特點所決定”的,這一特點也就是詞義系統(tǒng)的核心義,也就是說一個多義詞除了假借義外的各個義項都具有該核心義特征,因此詞語的核心義分析提供了一個方向,對詞語核心義的把握有助于我們正確分析多義詞的詞義。
“寤寐思服”的“服”作為“服”詞義系統(tǒng)的一員,也必須符合“服”的核心義特征。文中我們通過對“服”的核心義分析,認為“寤寐思服”的“服”字為“依附;圍繞”義,就是心思依附、圍繞于特定的人事物。
[1]朱熹.詩經集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4.
[2]郭錫良,等.古代漢語(下冊)[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912.
[3]聶振歐.說“寤寐思服”[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1987(4).
[4]孫雍長.《關雎》“思服”解[J].中國文學研究.1987(3).
[5]陳鴻儒.《詩》“寤寐思服”解詁[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3).
[6]唐元發(fā).《詩·關雌》“思服”當為倒文[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5).
[7]吳賢哲.《詩經》注釋新解[J]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1998(S3).
[8]張春雷.釋“寤寐思服”的“服”[J].語文學刊(高教版),2005(9).
[9]張聯(lián)榮.談詞的核心義[J].語文研究,1995(3).
[10]王云路.論漢語詞匯的核心義——兼談詞典編纂的義項統(tǒng)系方法[A].中古漢語論稿[C] .北京市:中華書局,2011:1-4.
[11]戴侗.六書故(卷二十七)[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23.
[12]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影印本) [M].武漢:武漢市古籍書店,1983:223.
[13]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卷十六)[M] .鄭州:中州書畫社,1983:7.
[14]王寧.訓詁學原理[M] .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6:54.
ClassNo.:H13DocumentMark:A
(責任編輯:宋瑞斌)
ExpositionoftheChineseWord“Fu”intheExpressionof“WuMeiSiFu”
Chen Ping
(School of Humanity and Teacher Education, Wuyi University, Wuyishan, Fujian 354300,China)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explana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ord Fu in the Chinese expression “WuMeiSiFu” .Considering the semantic system of vocabulary , the Chinese word “Fu” used in this paper refers to the meaning of “attach oneself to”.
a Chinese expression “WuMeiSiFu; Chinese word Fu; semantic system of vocabulary;core meaning
陳平,博士,講師,武夷學院。研究方向:詞匯、訓詁學。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今訓匯纂(魏晉南北朝卷)》(項目號:11JJD740016)。
1672-6758(2013)11-0135-2
H1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