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呈現(xiàn)“他者”:文學(xué)翻譯者的核心責(zé)任
      ——以埃杰頓英譯《金瓶梅》為例

      2013-04-10 11:57:02溫秀穎王穎
      山東外語教學(xué) 2013年6期
      關(guān)鍵詞:金瓶梅陌生化譯者

      溫秀穎, 王穎

      (1.天津財經(jīng)大學(xué) 人文學(xué)院,天津 300204; 2.天津外國語大學(xué) 外國語言文學(xué)文化研究中心,天津 300204)

      Presenting Otherness: a Major Responsibility of Literary Translator

      呈現(xiàn)“他者”:文學(xué)翻譯者的核心責(zé)任
      ——以埃杰頓英譯《金瓶梅》為例

      溫秀穎1,2, 王穎1

      (1.天津財經(jīng)大學(xué) 人文學(xué)院,天津 300204; 2.天津外國語大學(xué) 外國語言文學(xué)文化研究中心,天津 300204)

      文學(xué)翻譯是一種具有文化屬性的交際行為,譯者是不同文化的調(diào)停者,因此,他/她需要以恰當(dāng)?shù)牟呗院头椒ㄏ蜃g語讀者呈現(xiàn)“他者”,這也是譯者的核心責(zé)任。正如許多學(xué)者所指出的那樣,不同文化間的互動會在譯入語文化中創(chuàng)生一個“雜合”文本,這個“雜合”文本融合了源語文化與譯語文化的雙重特征,是兩種文化妥協(xié)的結(jié)果,體現(xiàn)的是一種不同文 化的共生關(guān)系。本文以研究案例為克萊門特·埃杰頓(Clement Egerton)的《金瓶梅》英譯本TheGoldenLotus為例,集中探討在文學(xué)典籍英譯這一跨文化交流活動中,運(yùn)用陌生化翻譯策略保留和再現(xiàn)“他者”的方法及其跨文化傳播意義,以及由此所產(chǎn)生的“雜合”文本的基本特征。

      陌生化手法;英譯《金瓶梅》;異域化;混雜化;雜合文本

      Presenting Otherness: a Major Responsibility of Literary Translator

      1.0 引言

      本文的目的是探討文學(xué)典籍翻譯中如何運(yùn)用“異域化”和“混雜化”兩種翻譯方法保留和再現(xiàn)原作的陌生化效果,從而在譯入語文化中呈現(xiàn)“他者”,實現(xiàn)文學(xué)典籍翻譯的跨文化傳播意義。所選研究材料為英國漢學(xué)家克萊門特·埃杰頓的英譯本《金瓶梅》(TheGoldenLotus,以下簡稱埃譯本)。

      我們將會看到,在翻譯過程中,試圖運(yùn)用一種方法翻譯所有的文化問題是極端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但是,探討譯者如何具體解決翻譯過程中產(chǎn)生的文化移植問題,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

      首先,筆者將簡略描述“陌生化”和“陌生化翻譯”的理論背景。之后,從文學(xué)性角度簡要介紹《金瓶梅》及埃譯本。接下來,對原文和譯文的陌生化樣本進(jìn)行對比分析,著重討論保留原作陌生化效果的翻譯方法,以及這些方法在傳達(dá)原作主題思想,提升譯作藝術(shù)價值,發(fā)揮翻譯的跨文化交流功能上的重要作用。

      2.0 陌生化與陌生化翻譯

      關(guān)于到底是什么文字組合構(gòu)成文學(xué)作品這一問題,學(xué)者們爭論不休。文學(xué)批評家伊格爾頓認(rèn)為“根本不存在文學(xué)的本質(zhì),任何作品都可以進(jìn)行非實用性地閱讀——如果那就是把原文讀作文學(xué)的意思——這就像任何作品都可以以‘詩’的方式來閱讀一樣”。(伊格爾頓,1988:24)而形式主義批評家雅各布森則認(rèn)為文學(xué)的本質(zhì)特征乃“文學(xué)性”。(轉(zhuǎn)引自Lemon & Reis,1965:107)那么,如何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這種鮮明的文學(xué)性呢?為解決這一問題,20世紀(jì)初俄國形式主義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在《作為手法的藝術(shù)》一文中提出了“陌生化”(defamiliarzation)概念。什氏認(rèn)為,陌生化就是要對抗日常生活的慣常感受方式,增加感受的難度和時延。要“創(chuàng)造性地?fù)p壞習(xí)以為常的、標(biāo)準(zhǔn)的東西,以便把一種新的、童稚的、生氣盎然的前景灌輸給我們”,“迫使我們戲劇性地去認(rèn)識語言,使這些習(xí)慣性的反應(yīng)更顯清新,并且使客體‘可以理解’”。(什克洛夫斯基,1989:7)

      關(guān)于陌生化理論的系統(tǒng)研究始于20世紀(jì)初,但在此之前西方已有類似的觀點,如:亞里士多德在《修辭學(xué)》中指出,給平常的事物賦予一種不平常的氣氛,是很好的,人們喜歡被不平常的東西所打動。(亞里士多德,1979:90)柯勒律治認(rèn)為詩的任務(wù)是“給日常事物以新奇的魅力,通過喚起人對習(xí)慣的麻木性的注意,引導(dǎo)他去觀察眼前世界的美麗和驚人的事物,以激起一種類似超自然的感覺”。(轉(zhuǎn)引自劉若端,1984:63)諸多大文豪、評論家甚至美學(xué)家比如歌德、雪萊、華茲華斯、尼采、巴斯可里等都曾表示過這樣的觀點:“觀事體物,當(dāng)以故為新,即熟見生?!?錢鐘書,1984:321)

      正是由于這一特殊本質(zhì),使得文學(xué)翻譯有別于其他翻譯。然而,長期以來,中西翻譯界的主流傾向一直都是重內(nèi)容輕形式,譯者多以傳遞文本信息為己任,而忽視了承載信息的語言形式所具備的意義。關(guān)于這一點,謝志輝、劉慶曾于2010年專門撰文加以論述。他們在考察了從鳩摩羅什到錢鐘書的中國傳統(tǒng)譯論,以及從西塞羅到奈達(dá)的西方譯論之后,得出如下結(jié)論:“中國和西方的譯論家們雖然各個說法不同,但其思想中都有同樣的傾向:“翻譯就是要傳達(dá)原文內(nèi)容和信息,形式在翻譯中無足輕重。這種翻譯思想在中西方都影響深遠(yuǎn)?!?謝志輝、劉慶,2010:160)但在主流傾向之外,也有學(xué)者注意到文學(xué)作品形式的重要性,并開始強(qiáng)調(diào)譯文要盡量保留原作中的陌生化手段。本雅明早在上世紀(jì)60年代就號召譯者進(jìn)行“陌生化”翻譯,他說:“好的翻譯不會尋求消除語言的異樣性(外來性),相反,會允許母語接受外語的影響、擴(kuò)展和陌生化。因此,譯者的任務(wù)就是將自己的母語從意義的奴役中解放出來,并在忠實法則的基礎(chǔ)上,任其在語言流動的自由中追求自己的道路,從而改變母語的綜合結(jié)構(gòu)?!?轉(zhuǎn)引自Mohanty,1994:28)

      這樣,譯者一方面通過讓源語“在語言流動的自由中漂流”而擴(kuò)展了源語的范圍,另一方面,它又在譯入語文化中將其陌生化。1995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愛爾蘭詩人希尼(Seamus Heaney)在其著作中的一節(jié)“翻譯的影響”中提出了“陌生化”翻譯原則,即在翻譯過程中,譯者應(yīng)適當(dāng)拋棄語言的一般表達(dá)方式,將譯入語的表達(dá)世界變得陌生,以更新譯者和讀者已喪失了的對語言新鮮感的接受能力,使翻譯確實地履行傳播信息,促進(jìn)不同民族間相互理解和交流,在不同文化間架設(shè)橋梁的功能。(Heaney,1989:36)

      國內(nèi)有不少學(xué)者,如申丹(1995)、孫致禮(2001)、鄭海凌,許京(2002)、鄭海凌(2003)、陳琳,張春柏(2006)、陳琳(2010)、金兵(2009)、蔣驍華(2010)等,都敏銳地認(rèn)識到翻譯文學(xué)作品過程中,陌生化手法對保留原作的文學(xué)性發(fā)揮的重大作用。鄭海凌等認(rèn)為“真正藝術(shù)化美的譯作,都是陌生的、奇特的,與原作有一定距離的”,這里的“距離”需要通過陌生化這一手段得以實現(xiàn),這種實現(xiàn)無論是采用歸化還是異化,只要讓讀者感受到新奇就好。(鄭海凌、許京,2002:47)同時鄭海凌還從譯者的主體性和翻譯文學(xué)的再創(chuàng)造性角度出發(fā),認(rèn)為譯者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主動地采用陌生化手段傳達(dá)出源語文本中的差異性特征,使譯文和原作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突出譯者再創(chuàng)造的藝術(shù)效果,從而彌補(bǔ)意義和審美的缺失。(鄭海凌,2003:45)申丹認(rèn)為,從文體學(xué)角度對原作中的陌生化語言形式所表達(dá)的文學(xué)意義進(jìn)行闡釋,可有效避免翻譯過程中的“假象對等”(即譯文和原文大致相同,但文學(xué)價值相去較遠(yuǎn))。(申丹,1995:90)

      3.0 埃譯《金瓶梅》

      《金瓶梅》是中國小說史上一本非常獨(dú)特的書,它通過描寫西門慶一家及與其相關(guān)人群的日常瑣碎生活,淋漓盡致地展示了明代社會風(fēng)俗、商業(yè)經(jīng)濟(jì)、官場政治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被清代文學(xué)批評家張竹坡稱為“第一奇書”。然而,因書中涉及大量色情描寫,長期以來被冠以“誨淫”之名,屢遭批判、查禁,又禁而不止。從萬歷丁巳刻本問世直到今天,對它的作者、版本、人物、成書年代、創(chuàng)作素材、文學(xué)價值,以及它是“淫書”還是“逸典”等一系列問題,學(xué)界展開了激烈討論,一直爭論不休。但不可否認(rèn)的是,它作為第一部以城市市民生活為題材,用現(xiàn)實主義手法來描寫平凡的世情生活的長篇小說,無論是作品的社會歷史價值,還是作品的文學(xué)藝術(shù)價值,都堪稱是“中國小說發(fā)展的極峰”(鄭振鐸,2005:1067),特別是其在文學(xué)技巧方面的創(chuàng)新實驗,如閑筆、白描、家??谡Z、伏筆等藝術(shù)手法的應(yīng)用,更使其可與《源氏物語》、《堂吉訶德》等世界一流文學(xué)典籍相媲美。(Roy,1993:xvii)

      英國漢學(xué)家埃杰頓(Clement Egerton)在老舍先生的幫助下,翻譯了全本《金瓶梅》(100回),1939年由倫敦勞特萊基出版社(G. Routledge Press)出版。翻譯過程中,他堅持在保持英文流暢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留中文的精神實質(zhì)。他希望讀者在閱讀譯文時能夠獲得和他閱讀原文時相同的印象,盡管這有時需要耐心,但這耐心定會得到回報。(Egerton,1979:vii-x)該譯本出版后,深受西方讀者歡迎。1954年和1972年分別由紐約格羅夫出版社(Grove Press)和紐約帕拉岡出版社(Paragon Book Gallery)進(jìn)行修訂再版。其后又分別于1955年、1959年、1995年和2011年由格羅夫出版社、帕拉岡出版社、約翰威立國際出版公司(N.Y.,John Wiley & Sons)、塔特爾出版社(Tokyo,Tuttle Publishing)進(jìn)行再版重印。2008年,大中華文庫專家委員會將其選定為中華民族文化典籍外譯版本,由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修訂出版。下面我們就通過具體譯例來分析埃氏如何通過陌生化翻譯策略來落實其翻譯原則。

      3.1 異域化翻譯

      異域化翻譯,是指譯者通過直譯的方法保留來自原文的語言、文化和文學(xué)成分,如一些新異的詞匯和句法,具有異國情調(diào)的文化意象和觀念以及譯入語文學(xué)中所缺乏的文體和敘事手法等等(陳琳、張春柏,2006:91),從而滿足譯入語讀者對譯文“陌生感”或曰“異國風(fēng)味”的需求。

      例1.孔方兄,孔方兄!我瞧你光閃閃響當(dāng)當(dāng)?shù)臒o價之寶,滿身通麻了,恨沒口水咽你下去。你早些來時,不受這淫婦幾場合氣了。(第五十六回)

      Hullo, my square-holed brother, my dear square-holed brother! How bright and good you look! You may make my body tingle all over. What a pity I can’t swallow you down with a drop of water. If only you’d come to me earlier, that whore would not have been so rude to me. (Chapter 56)①

      這個例子運(yùn)用了異域化翻譯,直接保留了原文的陌生化手法。原文用“孔方兄”喻指錢幣,用“……滿身通麻了,恨沒口水咽你下去”的新奇、夸張手法,道出錢之通神使鬼,主宰一切的作用。據(jù)百度百科釋義,“孔方兄”一說有兩個由來。一來自于晉惠帝元康(291-299)年間文學(xué)家魯褒著《錢神論》中論述錢的價值及功用一段:“為世神寶,親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昌”;二來自于宋朝大詩人黃庭堅詩句:“管城子無食肉相,孔方兄有絕交書”。無論哪種說法,都記載了中國古人對錢幣的一種獨(dú)特稱呼,對西方讀者乃至中文的現(xiàn)代讀者而言,都具有陌生化效果。此外,愛錢愛到想要把錢吞到肚子里的表達(dá)方式同樣令人感到新穎、奇特。譯者通過直譯保留了這一具有異國情調(diào)的文化意象和表達(dá)方式,創(chuàng)造性地“損壞了”譯語讀者對金錢及貪婪的“習(xí)以為常的、標(biāo)準(zhǔn)的”比喻,如dough,lettuce,lolly,Oscar,sugar等,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新穎別致的意象和觀念,迫使讀者戲劇性地去認(rèn)識這種陌生的語言方式,拉長了他們的關(guān)注時間和認(rèn)知難度,從而強(qiáng)化了他們的審美快感,加深了他們對中國語言文化的了解。

      3.2 混雜化翻譯

      “不是所有原作中達(dá)到陌生化效果的修辭和選材取境直接轉(zhuǎn)移到譯入語中都能達(dá)到同樣的效果?!?陸珊珊,2009:114)如:

      例2.神仙道:“請先觀貴造,然后觀相尊容?!蔽鏖T慶便說與八字:“屬虎的,二十九歲了,七月二十八日午時生?!?第二十九回)

      “Sir,” the Immortal said, “tell me first the eight words of moment in your honourable life, and I will relate the future for you.” His-men Ch’ing told him the Eight Characters, saying that his animal was the Tiger...” (Chapter 29)

      “使客體‘可以理解’”是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理論的要義之一,如果片面追求陌生感而導(dǎo)致表達(dá)方式的不可理解,則與陌生化的藝術(shù)追求背道而馳了?!百F造”和“八字”對當(dāng)代中國的大眾讀者也具有陌生化效果,特別是“貴造”(稱人生辰八字的敬語),若不借助于網(wǎng)絡(luò)或相關(guān)工具書,一般讀者恐無法理解。這里埃杰頓采取了異域化的翻譯方法,保留了源語的陌生化,但由于該詞語文化專有色彩太濃,對譯語大眾讀者而言理解難度太大,因而不作任何解釋、補(bǔ)償?shù)闹弊g,可能不僅無法給他們帶來審美快感,反而可能會打擊他們閱讀的積極性,從而失去陌生化應(yīng)有的效果?!督鹌棵贰返牧硪粋€譯者芮效衛(wèi)(D. T. Roy)就把這段話譯為:

      “May I begin having a look at your horoscope?” said Immortal Wu ... His-men Ch’ing then told him the eight characters determined by the celestial stems and terrestrial branches for the year, month, day, and hour of his birth ... (Chapter 29) (Roy,1993)

      既保留了原文的陌生化效果,也有助于譯入語讀者的理解。

      因此,當(dāng)陌生化手法在譯入語中無法通過“異域化”進(jìn)行表現(xiàn)時,譯者應(yīng)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靈活選擇翻譯手段,如“混雜化”翻譯,來保留或重構(gòu)源語的陌生化效果。

      所謂混雜化翻譯是指翻譯過程中源語文化與譯入語文化間的一種妥協(xié),具體表現(xiàn)為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對源語某一語言、文化現(xiàn)象或文學(xué)成分采用歸化和異化相結(jié)合的方法,從而保留或重構(gòu)源語的陌生化效果。

      例3.金蓮道:“賊小肉兒,不知怎地,聽見干恁勾當(dāng)兒,云端里的老鼠——天生的耗。”(第二十回)

      Golden Lotus cried, “Why are they doing this? They are like rats flying in the skies.” (Chapter 20)

      這句話是金蓮戲謔春梅是個天生喜好干那種“貓兒頭差使”,即奔走逢迎差使的人,明表對春梅的不滿,實表對李瓶兒的怨恨。此處“耗”與“好”構(gòu)成諧音雙關(guān)歇后語。譯文將其譯成“rats flying in the skies”,應(yīng)為英國英語中“flying rats”的變體。flying rats在英語中喻指鴿子(pigeon),也稱sky rats,feathered rats或flying ashtrays。因為一些人認(rèn)為鴿子糞便會成為疾病的傳染源,同時損害財物,污染環(huán)境,驅(qū)逐其它鳥類,所以十分討厭它們,便送給了它們這樣一些綽號。這里埃杰頓在源語與譯語之間進(jìn)行了妥協(xié),既部分保留了源語的修辭手法,又借用了譯語讀者熟悉的文化意象。英語讀者極有可能會將該句譯文與“flying rats”聯(lián)系起來,從而聯(lián)想到鴿子及其隱喻的“令人厭惡之人”的含義,達(dá)到陌生化的審美效果。

      例4. 第38回“潘金蓮雪夜弄琵琶”中,她在雪夜里等西門慶,和衣睡不著,低頭彈唱一曲《二犯江兒水》。下面來看這一段戲曲唱詞及其翻譯。

      1) 悶把幃屏來靠,和衣強(qiáng)睡倒。

      I rested sadly on the lattice

      Then sought my rest without undressing.

      談起戲曲唱詞翻譯,不少翻譯家感覺很難。它之所以難譯,除了源語、譯語兩種語言文字自身的差異以及語言各自所負(fù)載的文化差異之外,其表現(xiàn)形式的詩性特征(poetic feature)乃是根本原因。戲曲唱詞“有詩意而不朦朧,能歌唱而忌平直,偕舞蹈而入劇情,情境一而重抒情,形象性、個性化、情緒化兼而有之”(王宏印,1998:41),從形式到內(nèi)容無不構(gòu)成陌生化的審美效果,也為譯者設(shè)置了難以逾越的障礙。

      這兩句是寫潘金蓮苦等西門慶時慵懶煩悶的情態(tài)。形式上,原唱詞兩句,押“ao”韻,譯文亦為兩句,不押韻,但譯者運(yùn)用了英語自由體詩歌插入音步的方法營造了譯文的節(jié)奏。其音步節(jié)奏模式如下:

      ˇ | ˇ | ˇ | ˇ |ˇ

      I rest|ed sad|ly on| the la|ttice

      ˇ | ˇ | ˇ | ˇ | ˇ

      Then sought | my rest | without | undre|ssing

      譯者采用了抑揚(yáng)格四音步(iambic tetrameter),并以一個輕音節(jié)收尾,整句歌調(diào)呈下降模式(a falling tone),營造了夜色已深、佳人愁眠的糾結(jié)氛圍,尤其是結(jié)尾處的輕音,似乎是歌者壓抑的情緒低落到了極點。意義上,原詞用“悶”、“和衣”、“強(qiáng)睡”突出金蓮焦躁煩悶、難以入眠的情狀,譯文中譯者用了“sadly”,“undressing”,“sought my rest”來對應(yīng),語義對等,特別是“sought”一詞更形象地傳達(dá)了“強(qiáng)睡”的語義效果。文化特色詞“幃屏”譯為“l(fā)attice”,與原文本意及意象均不對應(yīng)。在原文中,“幃屏”指放置于寢居中,用于分隔空間、擋風(fēng)和美觀的一種木制家具,借指寢息之處,而“l(fā)attice”則指用木條制成的菱形格柵(the structure that is made of strips of wood that across over each other with spaces shaped like a diamond between them——OxfordEnglishDictionary)。但從表達(dá)陌生化的效果看,“rest on the lattice”亦能引起讀者聯(lián)想,并借助上下文理解其轉(zhuǎn)喻意義。

      猛聽馬蹄聲響,以為是官人到來,便差使春梅去瞧瞧,原來是窗外風(fēng)起落雪了。金蓮提到嗓子眼的心跌落下來,又唱道:

      2) 聽風(fēng)聲嘹亮,雪夜窗寮,任冰花片片飄。

      I hear the sound of the wind

      The snow is fluttering against my window

      And the ice-flowers drifting one by one.

      原詞中詞末“亮”、“寮”和“飄”押韻,譯文中句末“wind”,“window”和“one”押頭韻,體現(xiàn)了音美;“snow ... fluttering”,“ice flowers drifting”,體現(xiàn)了動態(tài)的意美,陌生化效果明顯。“fluttering”一詞用得極為傳神,是一語雙關(guān),既活靈活現(xiàn)地刻畫了風(fēng)雪擊打窗欞的動作和聲音,又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風(fēng)雪夜人未歸”情形下閨中人坐臥不安的心情?!癲rifting”與“fluttering”既上下承接、又彼此呼應(yīng),風(fēng)雪敲打窗欞,窗戶上凌花片片飛落,一如潘金蓮散亂煩躁的心緒。

      金蓮在這寂寥的雪夜里盼啊盼,等到燈昏香盡,懶的去續(xù),于是接著唱道:

      3) 懶把寶燈挑,慵將香篆燒。

      I am too languid to trim the jeweled lamp

      I am too languid to light the incense

      這兩句是整首歌的中心句,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是說潘金蓮等西門慶歸來等到了百無聊賴的程度,做什么事情都沒有心情,也打不起精神,呆呆地、懶懶地靜臥著陷入了沉思,過往的種種誓言與情話如今想來都毫無意義。這兩句的音步節(jié)奏模式如下:

      | ˇ ˇ | ˇ ˇ | ˇ ˇ |

      I am too | languid to | trim the jeweled | lamp

      | ˇ ˇ | ˇ ˇ | ˇ ˇ |

      I am too | languid to | light the in|cense

      譯者采用了揚(yáng)抑抑格三音步(dactylic trimeter)的韻律模式,并以一個重音節(jié)收尾,整句歌調(diào)表現(xiàn)為上揚(yáng)模式(a rising tone),把閨房中盼郎歸的無聊和煩悶推向了高潮。潘金蓮就這么一唱三嘆地訴說著獨(dú)守空房的煩悶與落寞:

      4) 捱過今宵,怕到明朝。細(xì)尋思,這煩惱何日是了?想起來,今里心兒內(nèi)焦,誤了我青春年少。你撇的人,有上梢來沒下梢。

      I make shift to pass the night

      Dreading the tomorrow that must come.

      When I think of you, how shall my sadness end?

      When I think of you, my mind is consumed.

      You have despoiled my tender years, the flower of my youth

      You have deserted me.

      You have not fulfilled the promise you made in days gone by.

      這段譯文,譯者先用了一個長句進(jìn)行過渡,而后連用兩個“When I think of you” 構(gòu)成重復(fù),并用“d”形成尾韻,發(fā)音阻滯,潘金蓮滿腹苦悶郁結(jié)于心,無處傾訴的意象躍然紙上;而后,由重復(fù)“You have V-ed ...”結(jié)構(gòu)和選用“despoiled”、“deserted”和“not fulfilled”三個譴責(zé)含義極強(qiáng)的動詞,將唱詞人的滿腔怨恨表達(dá)得淋漓盡致。

      總之,這段唱詞翻譯的陌生化效果表現(xiàn)在譯文內(nèi)容異化和形式歸化的混雜化策略上。首先,譯者通過借用英語自由體詩慣用的不固定節(jié)奏(如插入音步、排比、重復(fù)等)和建行(如詩行長短交錯)等內(nèi)在節(jié)奏營建手段,再現(xiàn)原文相對一致的節(jié)奏與韻腳,彌補(bǔ)譯文無法復(fù)制原文節(jié)奏與押韻效果的缺憾。其次,譯者運(yùn)用新異詞語如“sought my rest”(強(qiáng)睡)、“ice-flower”(冰花)、“trim the jeweled lamp”(寶燈挑)、“the flower of my youth”(青春年少)和“my mind is consumed”(內(nèi)心焦兒)等,保留原文文化意象和思維觀念,在譯入語讀者頭腦中形成一種模糊的意象——漫長冬夜、燈光凄凄,潘金蓮獨(dú)守空房,內(nèi)心焦灼等待西門慶的到來,但他遲遲不歸,不禁使她感慨青春已去,斯人不在。

      4.0 結(jié)論

      譯文分析表明:

      1) 埃譯《金瓶梅》在實現(xiàn)譯者所宣稱的兼顧英文流暢與最大限度地保留中文精神實質(zhì)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譯者通過異域化和混雜化翻譯,在譯文中較好地實現(xiàn)了原作陌生化效果的移植;

      2) 陌生化翻譯策略的應(yīng)用在保留原作文學(xué)性特質(zhì)、傳達(dá)“他者”文化、藝術(shù)新奇性,延長讀者審美感受及發(fā)揮翻譯的跨文化傳播功能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埃譯《金瓶梅》是一個“雜合”(hybrid)文本,從語言形式到文化內(nèi)涵均糅合了中、西方語言文化的雙重因子,是中西文化互動、妥協(xié)的產(chǎn)物,體現(xiàn)了中西文化的共生關(guān)系。

      由此,推而廣之,我們或許可以說,在某種意義上,文學(xué)譯本都是“雜合”的結(jié)果,因為他們在本質(zhì)上都是源語文本向譯入語文化語境的移植物。在翻譯過程中,源語文本“形式-內(nèi)容”的統(tǒng)一性被打亂,不可避免地會對譯入語施加壓力,從而實現(xiàn)異域因素——形式的、內(nèi)容的——向譯作的遷移,這是保持文學(xué)翻譯文學(xué)性的根本要求,也是文學(xué)譯者的核心責(zé)任。正如英國倫敦大學(xué)著名學(xué)者、泰戈爾詩歌翻譯家雷迪斯所說的那樣,

      在某種意義上,翻譯就像是一場“聯(lián)姻”。兩個人——詩人和譯者——帶著各自的天性一起創(chuàng)造出一個新的實體,這個實體與兩個個體之間都有細(xì)微的差別……我們都知道生活中的“婚姻”從來都不是完美的,但多數(shù)人都相信它依然值得嘗試。(轉(zhuǎn)引自Mohanty,1994:31)

      這是翻譯的無奈——它永遠(yuǎn)不會完美,也是翻譯的魅力——它依然值得嘗試!

      注釋:

      ① 文中所引用的例句除說明外均引自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1991)和C. Egerton的TheGoldenLotus(1979)。

      [1] Egerton, C.TheGoldenLotus[M]. Singapore: Graham Brash (Pte) Ltd., 1979.

      [2] Heaney S.TheGovernmentoftheTongue[M]. London: Faber and Faber, 1989.

      [3] Lemon, L. & M. Reis (eds.).RussianFormalistCriticism:FourEssays[C]. Lincol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65.

      [4] Mohanty, N. Translation: A symbiosis of cultures[A]. In C. Dollerup & A. Lindegarrd (eds.).TeachingTranslationandInterpreting2[C].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1994.25-38.

      [5] Roy, D. T.ThePlumintheGoldenVaseor,ChinP’ingMei[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3.

      [6] 陳琳. 論陌生化翻譯[J]. 中國翻譯,2010,(1):13-20.

      [7] 陳琳,張春柏. 文學(xué)翻譯審美的陌生化性[J]. 清華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版),2006,(6):91-99.

      [8] 金兵. 文學(xué)翻譯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現(xiàn)研究[M]. 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09.

      [9] 蔣驍華. 典籍英譯中的“東方情調(diào)化翻譯傾向”研究[J]. 中國翻譯,2010,(4):40-45.

      [10] 蘭陵笑笑生. 金瓶梅[M]. 濟(jì)南:齊魯書社,1991.

      [11] 劉若端. 十九世紀(jì)英國詩人論詩[Z]. 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4.

      [12] 陸珊珊. 談翻譯中陌生化效果的保留[J]. 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xué)院學(xué)報,2009,(2):112-115.

      [13] 錢鐘書. 談藝錄[M]. 北京:中華書局,1984.

      [14] 申丹. 文學(xué)文體學(xué)與小說翻譯[M]. 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5.

      [15] 什克洛夫斯基. 作為手法的藝術(shù)[A]. 方珊. 俄國形式主義文論選[C]. 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9.1-10.

      [16] 孫致禮. 翻譯的異化與歸化[J]. 山東外語教學(xué),2001,(1):32-35.

      [17] 王宏印. 詩意與寫意——《西湖遺恨》唱詞英譯略論[J]. 外語教學(xué),1998,(3):41-46.

      [18] 亞里士多德. 修辭學(xué)[M]. 伍蠡甫. 西方文論選(上)[C].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50-87.

      [19] 特里·伊格爾頓. 當(dāng)代西方文學(xué)理論[M]. 王逢振譯.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88.

      [20] 謝志輝、劉慶. 中西翻譯理論重內(nèi)容、輕形式的傾向[J]. 河北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2010,(3):159-162.

      [21] 鄭海凌. 許京. 文學(xué)翻譯中的距離問題[J]. 中國翻譯,2002,(3):47-49.

      [22] 鄭海凌. “陌生化”與文學(xué)翻譯[J]. 中國俄語教學(xué),2003,(2):43-46.

      [23]鄭振鐸. 插圖本中國文學(xué)史[M]. 上海:上海世紀(jì)出版集團(tuán),2005.

      — A Discussion Based on the English Version ofTheGoldenLotusby Clement Egerton

      WEN Xiu-ying1,2, WANG Ying1

      (1.Tianj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Tianjin 300204, China;2. Center for Foreign Languag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Tianjin 300204, China)

      Literary translation is recognized as an act of culture-specific communication. Acting as a mediator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a translator needs to present the “other” to his/her target readers with proper strategies and methods, which is his/her major responsibility. As is observed by many scholars, intera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would result in a creation of a “hybrid” text, which integrates features of both the source culture and the target culture. The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examples fromTheGoldenLotusby Clement Egerton, focuses on how a translator retains and presents “otherness” to his/her target readers in the vision of de-familiar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literary classics translation, and examines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e so-produced “hybrid” texts.

      de-familiarization; English version ofTheGoldenLotus; foreignization; hybrid

      2013-03-28

      本文為天津市2012年度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規(guī)劃課題一般項目“翻譯改寫理論視域下的《金瓶梅》英譯研究”(項目編號:TJWY12-010)的階段性成果。

      溫秀穎(1966-),男,教授,翻譯學(xué)博士。研究方向:翻譯批評,典籍英譯。 王穎,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

      I046

      A

      1002-2643(2013)06-0091-05

      猜你喜歡
      金瓶梅陌生化譯者
      《金瓶梅》里的水產(chǎn):餐桌上的游龍戲鳳(下)
      美食(2022年5期)2022-05-07 22:27:35
      生態(tài)翻譯學(xué)視角下譯者的適應(yīng)與選擇
      從“影寫法”看《紅樓夢》對《金瓶梅》的繼承與超越
      論新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5:38
      明清小說從欲到情的動態(tài)演變*——從《金瓶梅》到《紅樓夢》
      《塵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譯研究
      西藏研究(2017年5期)2018-01-30 08:39:19
      元話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研究
      人間奇劇——論易卜生筆下倫理身份的陌生化
      曰常性·傳奇性·陌生化——電影《白毛女》的受眾研究
      電影新作(2014年1期)2014-02-27 09:07:17
      淺議J.K.羅琳作品的陌生化藝術(shù)
      短篇小說(2014年12期)2014-02-27 08:32:57
      庆安县| 汉中市| 长宁县| 韶山市| 沂源县| 太和县| 鄂托克旗| 中方县| 民县| 安塞县| 东安县| 韶山市| 井研县| 丹阳市| 基隆市| 商都县| 武隆县| 余姚市| 涪陵区| 安泽县| 新竹市| 扎鲁特旗| 仙游县| 道真| 鹤壁市| 青海省| 苏州市| 海城市| 冷水江市| 信宜市| 双峰县| 永丰县| 郯城县| 新竹市| 万山特区| 金秀| 乐亭县| 静安区| 阳朔县| 林芝县| 望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