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軍
(泗陽縣特殊教育學校 江蘇泗陽 223700)
看圖敘述是聾生由看圖寫句到作文訓練的一種過渡形式,是引導耳聾學生從觀察具體形象入手,形成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作為聾校語文的特設教學內(nèi)容,它對聾生的觀察想象、用詞造句等多種能力的綜合訓練和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扎實開展看圖敘述訓練,切實提高教學效果,可有效“減少寫作教學的遞進坡度,減少學生寫作的難度”。[1]針對聾生特有的學語特點和語言形成發(fā)展規(guī)律,以培養(yǎng)聾生綜合認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為目標,堅持“看、想、說、寫、議”的“五步”教學法,以切實增強看圖敘述的教學效果。
“看圖敘述”看圖是前提,是基礎。敘述是目的,是歸宿。只有指導聾生認真看圖,仔細觀察,準確領會圖意,才能說得流暢,寫得通順,完整表述圖意。因此,在看圖敘述的教學中,必須遵循“以圖為主,從圖入手,先說后寫,說寫結合”的教學原則。耐心細致地指導聾生按照“先整體后局部,從人物到景物”的正確的觀察方法,仔細看圖。并結合圖意,根據(jù)學生認知特點,逐步提出問題,引導聾生抓住中心,突出重點,有序觀察。啟發(fā)他們?nèi)姘盐請D意,為后面的說寫奠定基礎。如全日制聾校語文第七冊第三單元的看圖敘述,描繪的是三個小朋友堆完雪人后的高興場景。畫面內(nèi)容雖較為簡單,但相對四年級的聾生來說,要想準確完整地理解圖意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所以筆者在教學時,首先指導聾生從觀察整幅圖入手,根據(jù)圖意設定如下問題:圖中畫的是什么季節(jié)(冬天)?圖上有誰(引導學生為圖中的小朋友設定姓名,便于后面的敘述表達)?他們在做什么(堆雪人)?雪人堆好后,小朋友的心情怎么樣(高興)?讓聾生邊看圖邊思考,提高觀察的目的性和針對性。經(jīng)過引導看圖,思考問題,讓他們先從整體上對圖意有個初步感知,從而形成一個關于圖片的簡單、清晰而又完整的認知:即冬天大雪過后,三個小朋友在雪中堆雪人。
這是看圖敘述教學的難點??磮D敘述雖然具有直觀形象的畫面,很快會給學生形成一個初步的感知。但由于圖是靜態(tài)的,缺乏動感,它們的畫面總是定格在某一狀態(tài)上。加上聾生特有的認知缺陷,使得他們對圖意的理解大多是表面的、浮淺的,甚至是支離破碎的。由于想象力的匱乏,他們很難通過想象來豐富教材畫面的內(nèi)容。所以,“引導學生注意事物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并以已有的生活實踐和知識,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2]就顯得更為重要。如《堆雪人》這幅圖,它的畫面內(nèi)容定格在雪人堆好后,孩子們高興的樣子上。而對下雪時的情景,小朋友堆雪人的過程缺乏表現(xiàn),大多數(shù)聾生無法自覺體驗到這些在圖上沒有呈現(xiàn)出來的“空白”。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應予以特別關注,要善于引導聾生在初步感知圖意的基礎上,積極思維,充分想象,填充“空白”,豐富圖意,拓展意境。如筆者在教學中,堅持將畫面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通過設定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同學們,你們見過下大雪的樣子嗎?你能說說下大雪時的情景嗎?你們玩過堆雪人嗎?你能談談你是怎樣堆雪人的嗎?讓我們閉上眼睛,回憶一下那美麗而歡快的場景吧?由于問題緊扣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歷,學生有這方面的生活儲備,從而可以充分調(diào)動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通過合理的想象,讓學生充分回憶自己的生活場景,體會自己活動時的快樂心情,實現(xiàn)生活和教學的緊密結合,從而補充和豐富有限畫面所蘊含的豐富內(nèi)容,讓靜止的畫面在學生的腦海中變得鮮活起來,盡量拓展意境。
這是看圖敘述教學的關鍵。只有說得出,才能寫得好。在聾生充分理解圖意,準確把握意境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他們運用口語、手語等反復地進行“說話”訓練,表達圖意,這對聾人來說至關重要。仍以《堆雪人》為例,筆者在教學中,從“小朋友怎樣堆雪人?雪人堆得怎樣?雪人堆好后小朋友心情怎樣”將圖意有效鏈接,引導聾生把句子說完整,把圖意說清楚,把語序說通順,把內(nèi)容說具體。對于聾生來說,說得順,才能寫得通。只有在通順的基礎上才能追求具體生動。在訓練中,要強調(diào)給每一名聾生以說的機會。特別是對于口語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指導。對于口述中的錯誤,如詞語顛倒,句子成份殘缺,表述模糊等教師要及時予以糾正,幫助聾生提高口述質(zhì)量,從而生成語言,為書面敘述打下堅實基礎。
這是看圖敘述教學的最終目的。理解圖意,豐富意境,口述表達都是為最終讓聾生寫出圖意而服務的。說是寫的基礎,但說得出,并不必然能寫得出;說得好,并不代表必然寫得好。對聾生來說,從說到寫,雖只一步之差,但卻相隔甚遠。這一步,只有聾教育工作者和聾人自己知道困難是多么的大。這需要細致的指導,扎實的訓練,實現(xiàn)從說到寫的過渡。因此,在完成上述三步訓練的基礎上,教師要及時將訓練的重點落實到書面語言上來,讓學生寫出圖意。在寫的訓練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獨立自主性,讓他們自己動手去寫,同時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引導。如啟發(fā)學生給圖想出最貼切的題目,相對正常的學生來說,這非常的容易,甚至不能作為一個問題提出來。但對聾生來說,卻不那么簡單,也需要教師悉心的指導。從而讓學生圍繞題目,明白寫的重點,明白寫的要求,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如在全日制聾校語文教材第十一冊第一單元的看圖敘述“玻璃櫥”的教學中,筆者結合實際,先引導學生將教材擬定的題目“玻璃櫥”改定為“我家的玻璃櫥”。目的是為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家庭生活經(jīng)驗,為拓展圖意做鋪墊。然后引導學生將玻璃櫥分為三層,一層是爸爸的,一層是媽媽的,一層是自己的。指導學生按上、中、下三層的順序要求,介紹玻璃櫥的樣子和內(nèi)裝物,并適當拓展爸爸、媽媽和自己平時如何使用玻璃櫥的,從而使表達更加完整,內(nèi)容更加豐滿。
這是提高看圖敘述教學效果的重要步驟。在聾校的看圖敘述教學中,這一環(huán)節(jié)往往被教師所忽略。絕大部分的教師在聾生寫話作業(yè)上交后,只是簡單地予以批閱,修正他們的書寫錯誤,頂多也就是個別指正,即告結束。這樣雖然能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達到基本的訓練要求。但卻很難實現(xiàn)全面提高學生語言的目的。而筆者在教學中,卻充分利用這一環(huán)節(jié),將教師簡單、單向的批改,改為師生互議、生生互議的雙向交流,共同賞析的提升過程。讓學生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以達到相互學習,相互激勵,共同提高的目的。
首先是堅持教師個別點評,以保證每篇作品都力求“完美”。聾生具有強烈的自尊心,甚至是一種不健康的自尊。為保證相互交流作品不損害每一名聾孩子的自尊心,同時更為了保證交流作品的質(zhì)量,提高作業(yè)批閱的針對性。筆者在教學中,首先是加強對聾生作品的個別點評、批閱。修正學生敘述遣詞造句,語序顛倒,成份殘缺,謀篇布局等各方面存在的錯誤和不足,盡量讓每位學生的作品都能達到語句通順、內(nèi)容較為詳細具體的基本要求。讓每一位孩子都能在班級同學面前呈現(xiàn)自己最完美的作品,激發(fā)參與交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其次是堅持學生相互交流,以促進共同學習。聾生雖然因聽力障礙,造成思維的局限和語言表達的欠缺。但隨著語言訓練的加強,特別是教師的個別點評,大部分聾生能夠達到基本的訓練要求,能較完整的表達圖意。有部分聾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好,而且想象豐富,描述生動。此時組織他們相互交流,對于他們相互之間取長補短,共同學習是非常有好處的。筆者在教學中,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在課內(nèi)指導訓練,課外個別點評的基礎上,一直堅持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組織學生互議交流。讓每一位學生在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師適時挖掘閃光點,引導其他同學學習借鑒。
三是堅持作業(yè)匯編,實現(xiàn)課后自覺賞析。為讓聾生感受成功的喜悅,也為了聾生相互之間作品交流的通暢。多年來,筆者一直堅持一種做法,就是將聾生敘述作業(yè)進行匯編,裝訂成冊,人手一本,讓其課后自覺閱讀欣賞。這一做法,有效激發(fā)了聾生相互學習的積極性。他們中的許多孩子不僅能背誦自己的作品,還能背誦其他同學的作品,為語言發(fā)展積累了豐富的材料。
看圖敘述作為聾生語言訓練的一種重要形式,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堅持“看、想、說、寫、議”的“五步”教學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學實效。在此作簡單的小結,懇請各位同仁不吝賜教,以期共同探討提高。
[1]季佩玉,李宏泰.聾校語文教學200問[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3:248.
[2]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校.聾啞學校語文教材教法[M].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校印,199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