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朱子語類》猜測概念詞語類聚考探

      2013-04-12 02:54:17徐時儀
      合肥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13年1期
      關(guān)鍵詞:朱子語側(cè)重于詞義

      徐時儀

      (上海師范大學(xué) 古籍研究所,上海200234)

      0 引言

      朱熹集理學(xué)之于大成,講學(xué)時談古論今,引經(jīng)據(jù)典,釋疑答問,廣征博引。朱熹門人弟子從師受學(xué)多有記錄師說的筆記,咸淳六年(1270)黎靖德總諸家刊本之大成編為《朱子語類》一百四十卷。①本文所據(jù)如未特別注明皆為王星賢點校本,中華書局1986年版。括號內(nèi)為卷和頁,下文同。《朱子語類》疊置著歷史上各個時期傳承下來的不同歷史層次的詞語,新舊語言質(zhì)素聚合在一個語義場內(nèi)部,表達某一個具體的語義范疇。如表示探求語義范疇的詞有“尋求、尋索、尋究、尋討、究索、極索、窮索、玩索、推索、摸索、尋摸、探摸”等,表示研究語義范疇的詞語有“研磨、研摩、研窮、窮研、精研、研精、鉆研、研鉆、考究、推究、詳究、窮究、研究、體究”,表示體會語義范疇的詞語有“體當(dāng)、體察、體會、體究、體看、體認、體貼、體驗”,表示勵志語義范疇的詞語有“硬著脊梁骨、硬著脊骨、硬著筋骨、樹起筋骨、磨礪精神、抖擻精神、提掇精神、提醒精神、整頓精神、打撲精神、著起精神、著精神、著精彩”等等。人類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把所感覺到的事物的共同點抽象出來,加以概括,就成了概念。同一概念的詞語類聚相當(dāng)于一個詞匯場,每個詞語類聚中的成員來自不同的歷時層面,各成員又有各自的組合,在類聚中形成互補關(guān)系,詞匯系統(tǒng)則由一個個概念詞語類聚互相關(guān)聯(lián)構(gòu)成。下文在比勘今傳《朱子語類》各本基礎(chǔ)上,從概念場著眼,系聯(lián)《朱子語類》中認知上屬于猜測范疇的詞及其義位,對《朱子語類》詞義系統(tǒng)中表達這些概念的詞語類聚及其語義關(guān)系略作探討,既探究表達這一概念的詞語同概念場內(nèi)其他成員在意義用法上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相互區(qū)別的聚合關(guān)系,也探究這些詞語同本場成員(場內(nèi)組合)以及其他概念場成員(場外組合)的組合關(guān)系。

      猜測運動是人們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推斷估量未知情況或未來事物的行為,也是人們運用推理思維對特定事件進行預(yù)測的手段?!吨熳诱Z類》中表達猜測概念的有“猜、揣、摶(團)、度、料、量、測、忖、臆、意、揆、逆、摸”等詞。

      1.猜

      1.1 “猜”的詞義

      “猜”的本義似指護家犬的警惕戒備。《說文》:“猜,恨賊也。從犬,青聲?!敝祢E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字從犬如狡獪狂猛之類本以言犬移以言人。”引申有“懷疑、防范”義。如:

      先之以法制禁令,是合下有猜疑關(guān)防之意,故民不從。(23、548)①

      例中“猜疑關(guān)防”意謂懷疑警備。由“懷疑、防范”義引申又有“疑忌”義。如:

      蓋此人乃是個多猜嫌疑慮之人,賞不賞,罰不罰,疑吝不決,正如唐德宗是也。(50、1216)

      例中“猜嫌疑慮”意謂猜疑嫌忌。“猜”由“懷疑、疑忌”義進而引申則有“估量推測”義。如:

      曰:“恁地猜,終是血脈不貫,且反復(fù)熟看?!保?1、2133)

      1.2 場內(nèi)組合:猜?lián)?/h3>

      若是屈曲之說,卻是圣人做一個謎與后人猜?lián)?,決不是如此?。?7、1679)

      1.3 場外組合:猜疑、猜嫌

      先之以法制禁令,是合下有猜疑關(guān)防之意,故民不從。(23、548)

      蓋此人乃是個多猜嫌疑慮之人,賞不賞,罰不罰,疑吝不決,正如唐德宗是也。(50、1216)

      2.揣

      2.1 “揣”的詞義

      “揣”有“量度、衡量”義?!墩f文》:“揣,量也。從手端聲。度高曰揣?!币暧小安聹y估量”義。如:

      道夫曰:“以意揣之,竊恐伊尹勝似夷惠得些。”(57、1340)

      若細微處不研窮,所謂遠者、大者,只是揣作一頭詭怪之語,果何益?(118、2839)

      2.2 場內(nèi)組合:揣度、揣摩、揣摸。② “摹”與“模”通。《廣韻·模韻》:“摸,以手摸也,亦作‘摹’。”

      這二卦,便可以著意揣度了。(66、1638)

      左氏所傳春秋事,恐八九分是?!豆贰ⅰ豆取穼=饨?jīng),事則多出揣度。(83、2151)

      曰:“見得道理透后,從高視下,一目了然。今要去揣摩,不得?!保?37、3267)

      卻無故平日將此心去扭掜揣摩,先弄壞了?。?3、1848)

      今之學(xué)者不曾親切見得,而臆度揣摸為說,皆助長之病也。(9、158)

      若白地將自家所見揣摸他本來意思不如此,也不濟事。(84、2186)

      2.3 場外組合:揣合、揣知

      (呂)端言,(張)洎不過揣合上意。后洎即進說,端不曾進。上謂洎揣合果如端言,封還其說。(133、3188)

      揣知上意,即進可棄之說。(138、3188)

      3.摶(團)

      3.1 “摶”(團)的詞義

      “摶”指揉捏使聚合成團,《說文》:“團,圜也?!薄皳?,圜也?!倍斡癫谩墩f文解字注》注“摶”云:“俗字作團。”①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摶,手圜之也。各本作圜也,語不完。今依《韻會》所據(jù)補。以手圜之者,此篆之本義。如《禮經(jīng)》云摶黍、《曲禮》云摶飯是也。因而凡物之圜者曰摶。如《考工記》摶以行石、摶身而鴻、相笴欲生而摶是也。俗字作團。古亦借為專壹字?!蹲髠鳌吩迫羟偕畵灰肌ⅰ肚噩樞芭_刻石》曰摶心揖志是也。專壹,許女部作嫥壹。從手,專聲?!蓖躞蕖墩f文句讀》亦云:“摶,自是周、秦間團字?!倍斡癫煤屯躞拗赋鰮?、團為一詞的古今異寫。如《楚辭·九章·橘頌》:“曾枝剡棘,圓果摶兮?!蓖跻葑ⅲ骸皳?,圜。楚人名圜為摶?!?/p>

      佛經(jīng)中“摶”多寫作“揣”。如《玄應(yīng)音義》卷十四釋《四分律》第三卷“摶食”之“摶”云:“徒丸反。《說文》:摶,圜也?!锻ㄋ孜摹肥謭F曰摶是也。律文作揣?!墩f文》:揣,量也。音都果反,北人行此音。又初委反,江南行此音。揣非字義?!雹诰矶尅洞蟀隳鶚劷?jīng)》第三十八卷“摶食”之“摶”云:“徒官反?!墩f文》:摶,圜也?!度n》:摶飯也。經(jīng)文作揣,丁果、初委二反。揣,量也。揣非字義?!庇志硎哚尅毒闵嵴摗返谑怼按в|”之“揣”:“初委反。江南行此音。又音都果反,北人行此音。”卷十八釋《雜阿毗曇心論》第一卷“摶食”之“摶”:“音初委反。江南行此音。又都果反。關(guān)中行此音。”本文據(jù)麗藏本,簡稱《玄應(yīng)音義》。又如《慧琳音義》卷六十五釋《五百問事經(jīng)》“一摶”之“摶”云:“段欒反?!墩f文》:摶,握也。從手專聲。經(jīng)文從端作揣,非也?!雹刍哿铡兑磺薪?jīng)音義》,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影印獅谷白蓮社藏版本。簡稱《慧琳音義》。再如《可洪音義》卷五釋《維摩詰所說經(jīng)》下卷“揣若”之“揣”云:“上徒官反。丸也。正作摶、、團三形也。諸經(jīng)律中‘歡喜摶’字作‘歡喜揣’,亦‘大歡喜丸’也。按西域諸番赻飯等皆以蘇酪溲之為摶而食之也。古經(jīng)‘摶’字皆作“揣”也。支護譯者云使眾人食摶,若須彌猶不能盡。唐玄奘譯者云假使無量大千世界一切有情一一摶食,其食摶量等妙高山。如是摶食,或經(jīng)一劫,或一劫余,猶不能盡是也。又初委、尺絹、丁果三反。非此三呼也。承聞有人定作初委反呼者,非也。若非今古對驗,焉敢定指乎?蓋字體不正也。應(yīng)和尚云假借呼是也?!雹堋犊珊橐袅x》,線裝書局影印海印寺藏《高麗大藏經(jīng)》本第792頁。據(jù)玄應(yīng)、慧琳和可洪所釋,可知“摶”、“揣”是兩個詞,上古舌頭舌上不分,“摶”可寫作“揣”,而隋唐時三等與二等在介音的影響下,舌頭音開始分化出舌上音。揣,《廣韻》一為丁果切,端母戈韻,即玄應(yīng)所釋都果反;一為初支切,初母支韻,即玄應(yīng)所釋江南音初委反。⑤據(jù)潘悟云《漢語歷史音韻學(xué)》擬音,初母屬照二莊組,丁果切為k·lool>tool,初支切為skhrol>s?thol>t?hoi,揣的南北讀音上古同源。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11頁。唐時“摶”、“揣”音義已皆不同,故玄應(yīng)和慧琳指出經(jīng)文中“摶”作“揣”之訛。由于表揉捏使聚合成圓形的“摶”多借用“揣”,后“摶”可能感染“揣”的“估量推測”義,由“揉捏的反復(fù)使聚合”義引申有“掂量揣摩”義。唐宋時雖“摶”、“揣”音已不同,“摶”的“揉捏使聚合成圓形”漸不再借“揣”表示,但“摶”已有“揣”的“估量推測”義?!皳弧庇小按А钡摹肮懒客茰y”義,“團”也可表“揣”的“估量推測”義。如韓愈《南山詩》:“團辭試提挈,掛一念萬漏?!崩小皥F”有“估量猜度”義,⑥北圖1452V《大佛頂經(jīng)大寶積統(tǒng)難字音》:“揣,團?!笔Y禮鴻《義府續(xù)貂》已指出:“團有斯義,乃揣量、揣摩揣字之假借?!雹呤Y禮鴻《義府續(xù)貂》,中華書局1981年版第77頁。蔣冀騁、吳福祥《近代漢語綱要》認為“‘團’、‘摶’當(dāng)是一詞之異寫,皆是‘猜’的意思。”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76頁?!皥F辭”即推敲揣度怎樣用詞。又如Φ365《妙法蓮華經(jīng)講經(jīng)文(二)》:“經(jīng)內(nèi)自云團估價,六殊(銖)可以買婆娑?!秉S征、張涌泉《敦煌變文校注》指出:“團估,同義連文,估量義?!雹帱S征、張涌泉《敦煌變文校注》,中華書局1997年版,第723-726頁。如:

      如十個物事,團九個不著,那一個便著,則九個不著底,也不是枉思量。(120、2886)

      3.2 場內(nèi)組合:摶(團)量、摶摸、猜?lián)?/h3>

      且如前日令老兄作《告子未嘗知義論》,其說亦自好;但終是摶量,非實見得。(113、2749)

      曰:“便是項羽也有商量,高祖也知他必不殺,故放得心下。項羽也是團量了高祖,故不敢殺?!保?0、2302)

      莫要一領(lǐng)他大意,便去摶摸,此最害事?。?16、2799)

      猜?lián)?,見上文“猜”?/p>

      3.3 場外組合:摶謎

      說編《通鑒綱目》,尚未成文字。因言:“伯恭《大事記》忒藏頭亢腦,如摶謎相以?!保?05、2636)⑨以,徽州本作“似”。古兩字通?!兑住っ饕摹罚骸皟?nèi)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标懙旅鳌夺屛摹罚骸耙灾?、荀、向作‘似之’?!备吆嘧ⅲ骸鞍础浴铻椤啤!?/p>

      例中“摶謎”即猜謎。

      4.度

      4.1 “度”的詞義

      “度”本指計量長短,引申有“推測、估計”義?!队衿罚骸岸龋褚??!比纾?/p>

      然以意度之,則疑此氣是依傍這理行。(1、3)

      又有一等人雖要求進,度其不可,亦有退步之意。(39、1017)

      4.2 場內(nèi)組合:測度、料度、揆度、量度、逆度、忖度、臆度、揣度。

      唐、虞三代事,浩大闊遠,何處測度?(78、1983)

      曰:“且只理會曾點如何見得到這里。不須料度他淺深,徒費心思也。”(40、1030)

      惟須“協(xié)于克一”,是乃為善,謂以此心揆度彼善爾。(79、2033)

      “協(xié)”字雖訓(xùn)“合”字,卻是如“以此合彼”之“合”,非“已相合”之“合”,與禮記“協(xié)于分藝”,書“協(xié)時月正日”之“協(xié)”同義,蓋若揆度參驗之意耳。(79、2033)

      問:“‘執(zhí)兩端而量度以取中’,當(dāng)厚則厚,當(dāng)薄則薄,為中否?”(63、1525)

      此章固是要人不得先去逆度,亦是要人自著些精采看,方得。(44、1134)

      圣人與天為一,渾然只有道理,自然應(yīng)去,不待盡己方為忠,不待推己方為恕,不待安排,不待忖度,不待睹當(dāng)。(27、698)

      曰:“這在人自忖度?!保?0、457)

      答云:“此語或中或否,皆出臆度。”(5、98)

      今之學(xué)者不曾親切見得,而臆度揣摸為說,皆助長之病也。(9、159)

      “而后從之”者,及行將去,見得自家所得底道理步步著實,然后說出來,卻不是杜撰意度。(24、581)

      揣度,見上文“揣”。

      4.3 場外組合:推度、約度、討度。

      夫子以寅月人可施功,故從其時,此亦是后來自推度如此。(45、1154)

      蓋孟子后出,不及見《王制》之詳,只是大綱約度而說。(58、1371)

      會思量討度底便是魂,會記當(dāng)去底便是魄。(3、41)

      5.料

      5.1 “料”的詞義

      “料”有“稱量”義?!墩f文》:“料,量也?!倍斡癫米ⅲ骸傲空?,稱輕重也。稱其輕重曰量,稱其多少曰料,其義一也?!币暧小肮懒俊⑩舛取绷x。如:

      后來多有如某之料,其意欲進甚銳。(132、3174)

      向作《或問》時,未見此書,只以意料。(64、1559)

      5.2 場內(nèi)組合:逆料、料度。

      若要一一理會,則事變無窮,難以逆料,隨機應(yīng)變,不可預(yù)定。(13、237)

      此等意義,懸空逆料不得,須是親到那地位方自知。(36、968)

      料度,見上文“度”。

      5.3 場外組合:料事、料想。

      曰:“萬一料事不過,則如之何?”(22、521)

      如今決破本根說,不作從前料想看。(113、2749)

      6.量

      6.1 “量”的詞義

      “量”有“計量、衡量”義?!墩f文》:“稱輕重也?!币暧小肮烙嫛⒉枚取绷x。如:

      東漢諸人不量深淺,至于殺身亡家,此是兇。(71、1806)

      然亦須量力。(120、2904)

      6.2 場內(nèi)組合:摶量、團量、度量。

      見上文“摶、團、度”。

      6.3 場外組合:思量。

      只如初與人約,便用思量他日行得,方可諾之。(22、524)

      這里須思量顏子如何心肯意肯要“克己復(fù)禮”?(41、1056)

      7.測

      7.1 “測”的詞義

      “測”有“量度”義?!墩f文》:“測,深所至也?!币暧小安露取绷x。如:

      人心則語默動靜,變化不測者是也。(95、2422)

      其去行在所也,買冠梳雜碎之物,不可勝數(shù),從者莫測其所以。(101、2571)

      7.2 場內(nèi)組合:測度。

      見上文“度”。

      7.3 場外組合:推測、測識。

      而今只據(jù)我恁地推測,不知是與不是,亦須逐一去看。(3、33)

      不應(yīng)恁地千般百樣,藏頭伉腦,無形無影,教后人自去多方推測。(66、1633)

      聰明是言圣人見處高,常人所不能測識。(49、1214)

      8.忖

      8.1 “忖”的詞義

      “忖”有“思量、揣度”義。《說文新附》:“忖,度也。”如:

      今學(xué)者不忖自己力量去觀書,恐自家照管他不過。(10、166)

      8.2 場內(nèi)組合:忖度。

      見上文“度”。

      8.3 場外組合有“思忖”、“忖思”等。

      《朱子語類》無用例。

      9.臆

      9.1 “臆”的詞義

      “臆”本義指“胸”。《說文》:“肊,胸骨也。臆,肊或從意?!币暧小爸饔^推測”義。如:

      蓋其所著皆據(jù)本而言,非出私臆。(84、2183)

      9.2 場內(nèi)組合:臆度。

      見上文“度”。

      9.3 場外組合:臆見、臆說。

      后看程子卻說:“夜氣之所存者,良知良能也?!迸c臆見合。(1396)

      季通《律書》,分明是好,卻不是臆說,自有按據(jù)。(92、2345)

      李先生說:“今日習(xí)《春秋》者,皆令各習(xí)一傳,并習(xí)誰解,只得依其說,不得臆說?!保?09、2700)

      10.意

      10.1 “意”的詞義

      意志、見解義。引申有“意料、猜測”義。如:

      問:“竊意開都見得許多道理,但未能自保其終始不易?!保?8、713)

      蘇氏言:“二子之出,意其父子之間有違言焉,若申生之事歟!”(29、745)

      10.2 場內(nèi)組合:意度。

      見上文“度”。

      10.3 場外組合:意會。

      若曉得曾子意思,雖則是“忠恕”二字,而發(fā)明一貫之旨昭然。但此語難說,須自意會。(27、695)

      11.揆

      11.1 “揆”的詞義

      “揆”有“度量、揣度”?!对姟む{風(fēng)·定之方中》:“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毛傳:“揆,度也。”如:

      他揆之于心,有一毫未得,不害其為未信,仍更有志于學(xué),圣人所以說之。(28、713)

      人杰謂:“以五常揆之,則專言勇者,勇屬于義;言剛?cè)?,則剛屬于仁?!保?7、1185)

      11.2 場內(nèi)組合:揆度。

      見上文“度”。

      11.3 場外組合有“覽揆”、“揆端”等,《朱子語類》無用例。

      12.逆

      12.1 “逆”的詞義

      “逆”有“迎接、迎候”義。如《孟子·萬章上》:“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朱熹集注:“當(dāng)以己意迎取作者之志,乃可得之?!币暧小安聹y、揣度”義。如:

      又問:“元帝是時年十二,如何便逆知其后來事?”(130、3229)

      今只眼前朝報差除,尚未知朝廷意思如何,況生乎千百載之下,欲逆推乎千百載上圣人之心?。?3、2155)

      12.2 場內(nèi)組合:逆度、逆料。

      見上文“度”、“料”。

      12.3 場外組合:逆知。

      見上文“知”。

      13.摸

      13.1 “摸”的詞義

      “摸”的本義指用手接觸或輕輕撫摸,由接觸或撫摸的具體動作而抽象化引申有不確定的“猜測”和“探求”義。如《五燈會元·白馬歸喜禪師》:“師曰:‘半句也摸不著?’”如:

      他只管來這里摸這性,性若是去捕捉他,則愈遠。(115、2784)

      13.2 場內(nèi)組合:揣摸、揣摩、摶摸。

      見上文“揣”、“摶”。

      13.3 場外組合:約摸、捉摸、著摸、描摸。

      然也約摸是見得,直到物格、知至,那時方信得及。(28、714)

      蓋道理縝密,去那里捉摸?。?、135)

      若只于外面捉摸個影子說,終不濟事。(19、440)

      大抵古今只是大闔辟,小闔辟,今人說《易》,都無著摸。(95、2423)

      不必太急,不要忘了,亦非教人于無著摸處用工也。(104、2617)

      若只描摸個大綱,縱使知道此人是賊,卻不知何處做賊。(10、164)

      人合是疑了問,公今卻是揀難處來問,教人如何描摸?(121、2930)

      《朱子語類》表達猜測概念的詞還有“消詳”和“捕風(fēng)捉影”。如:

      又云:“易解得處少,難解處多,今且恁地說去。到那占時,又自別消詳有應(yīng)處,難立為定說也①立,徽州本作“與”,《朱文公易說》卷五作“豫”。。”(72、1833)例中“消詳”是宋時俗語詞,有“揣摩”義,側(cè)重于“端詳”的估摸。又如:

      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風(fēng)捉影,有甚長進?。?、138)

      若有一毫之不實,如捕風(fēng)捉影,更無下工處,德何由進。(69、1719)

      例中“捕風(fēng)捉影”,禪語中有作“摶空捕影”、“捫空捕影”。如《大慧普覺禪師年譜》:“正如癡兒摶空捕影,只堪一笑耳?!薄赌猎坪蜕衅邥噤洝肪矶妒抑姓Z要》:“又有底畢竟要見此本來人,逐日捫空捕影,撐眉努目,如渴鹿趁陽焰,走到老死,本來人畢竟無你獲處。”

      14.結(jié)語

      《朱子語類》表達猜測概念的詞中,“猜”側(cè)重于疑忌;“揣”側(cè)重于推想;“摶”側(cè)重于估量;“度”側(cè)重于判斷;“料”側(cè)重于預(yù)測;“量”側(cè)重于權(quán)衡;“測”多用于探測深奧幽隱微妙的事物,“忖”側(cè)重于思量;“臆”多用于沒有事實根據(jù)的主觀猜測;“意”多用于內(nèi)心的想法;“揆”側(cè)重于度量;“逆”側(cè)重于迎合;“摸”側(cè)重于探索?,F(xiàn)代漢語中“猜”成為表達猜測概念詞匯場中的典型成員,“料”、“量”等為一般成員,“揣”、“度”、“摶”、“測”、“忖”、“摸”等為邊緣成員?!安乱?、揣摸、料想、思量、推測、臆說、意會、約摸、捉摸”等沿用,“猜?lián)?、揣度、猜嫌、揣合、揣摩、摶(團)量、摶摸、描摸、測度、料度、揆度、量度、逆度、忖度、臆度、揣度、推度、約度、討度、逆料、臆見”等用于書面語或不用。

      詞匯系統(tǒng)是一個復(fù)雜的多層面網(wǎng)絡(luò)系統(tǒng),我們不可能只從一個角度就概括出整個詞匯系統(tǒng)的全貌,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研究詞匯這個大系統(tǒng)的主要和核心的層面來進一步認識其他層面,從而把握整個詞匯系統(tǒng)。在詞匯系統(tǒng)中,各個詞匯成分都是以其共同特征為基礎(chǔ),類聚成一個按各自所在位置排列的不同層面的詞匯群,各個層面的詞匯成分在語音、語義、語法、詞匯、文字這五個方面又同其他詞匯成分發(fā)生組合或聚合關(guān)系,類聚為更大的詞匯群。如《朱子語類》表達猜測概念的詞除自身場內(nèi)外類聚外,還涉及相關(guān)語義場的一些詞語。如:

      曰:“此只是既仁之后,見得個體段如此。方其初時,仁之體畢竟是如何?要直截見得個仁底表里。若不見他表里,譬猶此屋子,只就外面貌得個模樣,縱說得著,亦只是籠罩得大綱,不見屋子里面實是如何。須就中實見得仔細,方好。”(32、819)

      曰:“諸友所說仁,皆是貌模?!保?2、819)

      例中“貌?!奔础懊驳脗€模樣”,與“籠罩得大綱”語意相近?!懊材!笔潜磉_描繪概念的詞語類聚成員,側(cè)重于“揣摸描繪”的猜測。又如:

      某說,若如此,則前面方推這心去事親,隨手又便去背后尋摸取這個仁;前面方推此心去事兄,隨手又便著一心去尋摸取這個義,是二心矣。(35、936)

      仁義禮智,性也。性無形影可以摸索,只是有這理耳。(6、108)

      若只管去摸索,費盡心力,只是摸索不見。(8、131)

      例中“尋摸”和“摸索”是表達探求概念的詞語類聚成員,側(cè)重于“考探研討”的揣測。

      再如:

      這處便當(dāng)思量,它因甚么解恁地?(24、568)

      若以正勝邪,則須是做得十分工夫,方勝得他,然猶自恐怕勝他未盡在。(59、1418)

      如日間所行之事,想見只是不得已去做;才做,便要忘了,生怕有意見。所以目視霄漢,悠悠過日,下梢只成得個狂妄?。?24、2972-2973)

      “中重于正,正未必中。”蓋事之斟酌得宜合理處便是中,則未有不正者。(67、1669)

      譬如欲行賞罰,須是先看當(dāng)賞與不當(dāng)賞,然后權(quán)量賞之輕重。(67、1670)

      如尺與秤相似,上有分寸星銖,則體也;將去秤量物事,則用也。(6、102)

      讀書便是做事。凡做事,有是有非,有得有失。善處事者,不過稱量其輕重耳。(11、183)例中“思量”、“恐怕”、“生怕”、“斟酌”、“權(quán)量”、“秤量”和“稱量”是表達思慮、恐懼、權(quán)衡和稱量概念的詞語類聚成員,側(cè)重于“思慮擔(dān)憂”和“權(quán)衡度量”的揣測估摸。

      每一種語言都是由千百個不同層次的概念詞語類聚組成的詞義系統(tǒng)。[1]詞義網(wǎng)絡(luò)系統(tǒng)由詞義及詞與詞間的各種關(guān)系相互聯(lián)接而構(gòu)成,其存在又反過來使具體的詞義得以確立。這兩者是相互依賴而互為前提的。從詞匯系統(tǒng)中選取任意一個詞匯成分作為輻射點,沿著其聚合關(guān)系輻射開去,就會形成無數(shù)個以該詞匯成分為核心而聚合其他詞匯成分的聚合網(wǎng)絡(luò)。每個輻射點可以是一個詞匯成分,也可以由多個詞匯成分構(gòu)成。構(gòu)成輻射點上的每一個詞匯成分又都可以作為一個新的輻射點形成一個新的輻射聚合。如《朱子語類》中“煩惱”是憂慮概念詞語類聚中的一般成員,又是思慮概念詞語類聚中的一般成員。如“某五六歲時,心便煩惱個天體是如何?”(45、1156)例中“煩惱”,徽州本作“思量”。由徽州本和成化本的異文也可推知“煩惱”又有“掛慮、思量”義。如果以“煩惱”作為輻射點,沿著其聚合關(guān)系輻射開去,就會形成以“煩惱”為核心而聚合與其有同義、反義、上下位義、整體部分義等詞匯成分的憂愁概念詞語類聚和思慮概念詞語類聚相交合的網(wǎng)絡(luò)系統(tǒng)。又如以《朱子語類》中猜測概念詞語類聚的“猜、揣、摶(團)、度、料、量、測、忖、臆、意、揆、逆、摸”等及其場內(nèi)外組合詞語的任意一個詞作為輻射點,沿著其聚合關(guān)系輻射開去,就會形成以這些詞匯成分為核心而聚合與其有同義、反義、上下位義、整體部分義等詞匯成分的聚合網(wǎng)絡(luò)。如與表示探究的“覓、尋、尋求、尋索、尋究、尋討、究索、極索、窮索、玩索、推索、摸索、尋摸、探摸、研磨、研摩、研窮、窮研、精研、研精、鉆研、研鉆、考究、推究、詳究、窮究、研究、體究”等詞形成猜測和探究概念詞語類聚相交合的聚合網(wǎng)絡(luò),與表示體會的“體當(dāng)、體察、體會、體究、體看、體認、體貼、體驗”等詞形成猜測和體會概念詞語類聚相交合的聚合網(wǎng)絡(luò),與表示知曉的“曉得、理會、曉會、曉了、曉悟、知曉、曉認、分曉、通曉、洞曉、諳曉、曉解、解悟、頓悟、開悟、省悟、醒悟、省覺、領(lǐng)略、識認、知識、知委、知悉、諳悉、體悉、通達、明瞭、明了”等詞形成猜測和知曉概念詞語類聚相交合的聚合網(wǎng)絡(luò)等。[2]由這些概念詞語類聚可見《朱子語類》詞義系統(tǒng)中各種性質(zhì)、各種層次的言語和語言成分及其各成員間語義關(guān)系的古今演變。如譚代龍指出:“共時材料中的語言現(xiàn)象屬于典型的‘異質(zhì)系統(tǒng)’,其中充滿了各種性質(zhì)、各種層次的言語成分?!保?]260這些聚合網(wǎng)絡(luò)中的詞與詞相互聯(lián)系、相互交織構(gòu)成了詞匯系統(tǒng)的動態(tài)聚合網(wǎng)絡(luò),每一個詞在這個聚合網(wǎng)絡(luò)中都有自己確切的位置和場內(nèi)外組合,又與周邊的相關(guān)詞語類聚(如描繪、思慮、恐懼、擔(dān)憂、權(quán)衡和稱量等概念詞語類聚)的詞語系聯(lián),這些相關(guān)詞語類聚中的詞再與周邊的相關(guān)詞語類聚(如放置、招惹、睡眠、時間、速度、遮蓋、丟棄、附會、差誤、行走、追逐、勵志、吵鬧、驚奇、慌張、含糊和交界等概念詞語類聚)的詞語系聯(lián),且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新舊詞的興替,各詞語類聚又不斷調(diào)整,吸收新成員,淘汰舊成員,以滿足社會交際的需要,從而形成了一個從古到今不斷發(fā)展的、開放型的、多層面立體交叉的詞匯網(wǎng)絡(luò)系統(tǒng)。

      [1]徐時儀.面向新世紀的網(wǎng)絡(luò)詞典編纂芻探[G]//中國辭書論集.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2.

      [2]徐時儀.《宋子語類》知曉概念詞語類聚考探[J].上海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12,(5).

      [3]譚代龍.義凈譯經(jīng)身體運動概念場詞匯系統(tǒng)及其演變研究[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8.

      猜你喜歡
      朱子語側(cè)重于詞義
      珠璣集
      青年文摘(2024年6期)2024-03-27 06:53:35
      “這趟車”與“這班車”
      Zhang Zai’s Neo-Confucian Guiding Principle and the Positioning ofHis Material Force Theory
      孔學(xué)堂(2020年1期)2020-06-01 07:46:27
      西夏語“頭項”詞義考
      西夏研究(2020年1期)2020-04-01 11:54:26
      幾對常被用錯的詞語
      文學(xué)的兩股勁兒
      詞義辨別小妙招——看圖辨詞
      重新認識朱子的“讀書法”——以《朱子語類》之“卷十”“卷十一”為例
      語文知識(2015年12期)2015-02-28 22:02:14
      日本九州大學(xué)圖書館館藏《朱子語類》版本辨正:與《〈朝鮮古寫徽州本朱子語類〉的傳播過程考訂》商補
      字意與詞義
      語言與翻譯(2014年3期)2014-07-12 10:31:59
      海林市| 福贡县| 阿克| 湘潭县| 上思县| 菏泽市| 抚远县| 罗源县| 茂名市| 九龙城区| SHOW| 东兰县| 鹤山市| 日喀则市| 南江县| 德庆县| 汽车| 伊金霍洛旗| 游戏| 红原县| 娄烦县| 苏尼特右旗| 宽城| 梓潼县| 泗水县| 和硕县| 青冈县| 兴隆县| 法库县| 海南省| 永州市| 健康| 沂源县| 恩施市| 沐川县| 台湾省| 沂水县| 望奎县| 喀喇沁旗| 锡林浩特市| 平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