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幸 熊麗英
摘要:新世紀新階段以來,中國共產黨提出了“以人為本”思想理念,它既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時俱進的結果,也是對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深入與發(fā)展的結果。試圖從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的理解入手,闡明“以人為本”思想與群眾史觀的內在聯(lián)系,進一步闡釋“以人為本”思想對群眾史觀的深入與發(fā)展。這不僅深化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研究,也對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以人為本;群眾史觀;深入與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D0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4-0034-02
自“以人為本”思想提出以后,學術界就從不同的角度對“以人為本”思想進行了闡釋,但是無論學者們對“以人為本”做出何種解釋,在思想本質上,“以人為本”都是在堅持群眾史觀的原則上,進一步深入發(fā)展了群眾史觀。
一、“以人為本”是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與時俱進的客觀要求
從理論需求來說,理論需要是隨現(xiàn)實的變化而不斷深化發(fā)展的,因此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的社會理論,與時俱進是它的品質要求,群眾史觀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也必須做到與時俱進來保持其理論的科學性與先進性。
從社會現(xiàn)實來看,新世紀新階段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是,我國仍是發(fā)展中國家,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問題與困難。如:社會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環(huán)境污染嚴重、公民整體的科學文化素質不高、黨政機關存在的腐敗現(xiàn)象等。這些問題都嚴重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違背了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的根本要求,影響了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我黨提出“以人為本”的科學理念,注重民生,致力于縮小貧富差距,實現(xiàn)共同富裕,在保持經濟快速發(fā)展同時,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大力發(fā)展文化事業(yè),提高國民素質,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等,努力從各方面來維護和實現(xiàn)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胡錦濤在中央人口資源環(huán)境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說道:“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fā)謀發(fā)展、促發(fā)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fā)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盵1]由此可以知道,“以人為本”的提出是我國現(xiàn)實國情的內在要求,也是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與時俱進的客觀要求。
二、“以人為本”的實質是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本
馬克思說:“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丑?!薄叭藗儕^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钡拇_,人作為一種目的性的存在物,人活在這世界上就總會追求著滿足自己生存、享受和發(fā)展的利益。群眾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能代表社會發(fā)展的方向。正因如此,在我黨的思想體系指導中,以人為本就應該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本,就應該無條件為中國廣大人民群眾而奮斗。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要始終把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fā)揮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做到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盵2]從這段論述中,我們可以知道,“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為了實現(xiàn)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尊重人民主體地位”、“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最終目的也是實現(xiàn)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由此可見,“以人為本”的實質是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本。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變化,人民所追求的利益也在不斷多元化?!安粩酀M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就要做到“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由此可見,當今社會,人民群眾不僅需要滿足物質生活方面的經濟利益,而且還需要參與國家管理的政治利益以及獲得精神享受的文化利益。人民群眾對經濟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的需求是相輔相成的,只有滿足了人民群眾的經濟利益,才能提高他們管理國家事務的能力,提高他們作為國家主人翁的使命感,同時也才能享受到文化利益。只有滿足了人民群眾的政治利益,把他們視為國家的主體,才能使他們擁有對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的決策權。而文化利益作為人民群眾利益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人民群眾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因此,我國社會的發(fā)展必須能夠做到協(xié)調好經濟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三者之間的關系,才能從根本上做到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本,才能從根本上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落到實處。
三、“以人為本”正確地處理了個人與群體的關系
群眾史觀不僅肯定了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發(fā)展中的巨大作用,同時也肯定了個人在社會歷史發(fā)展中的作用。然而由于人們理解的片面性,往往忽視了它們之間的辯證關系,即肯定了一方就必須要否定另一方?!耙匀藶楸尽钡奶岢鰣猿至藗€人與群體的統(tǒng)一、堅持了人與人民的統(tǒng)一。人是高度抽象的概念,具有個人、群體以及人類三種具體的形態(tài)。因此,如果忽視“以人為本“的具體語境,“以人為本”可以是以個人為本、以一切人為本和以人民為本。這里面就涉及了從利益需求層次和社會歷史主體論上理解個人與人民群眾的關系。
從利益需求層次上來說,“個人”維度的“以人為本”就是以個人為本,提倡個人主義。它既可以把他人或群體看成是實現(xiàn)個人主義的束縛或障礙,也可以把他人或群體看成是實現(xiàn)個人的工具或手段?!叭后w”維度的“以人為本”就是以群體為本,強調集體、國家的利益。從消極的方面來看,以群體為本消解了個人的正當權益,使個人的積極性減退。從積極的方面來看,以群體為本只是把個人認為是實現(xiàn)整體利益的工具或手段[3]。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只是單純地強調以個人為本或以群體為本,都是不利于社會正常有序的發(fā)展。因此,“以人為本”就要在強調群體的整體利益時,關注個人的正當利益,堅持個人與群體的統(tǒng)一。
從社會歷史主體論上來說,從狹義的個人來理解,人人都創(chuàng)造歷史,只是每個人對社會歷史的作用是因人而異的,有的人阻礙了社會歷史的形成,有的人推動了社會歷史的形成。但是就算我們看待阻礙社會發(fā)展的人,我們都應該尊重他們的人格尊嚴。正如革命人道主義一樣,對待敵人也盡量感化教育。從廣義的人民群眾來理解,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是變革社會的主體力量,因此人民群眾理所當然地成為社會財富的占有者與享用者,成為社會的真正主人。中國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就必須以實現(xiàn)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民群眾為本。但是馬克思主義的終極目標是實現(xiàn)每個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如果僅僅強調以人民為本是不夠的,因此,“以人為本”就要堅持人與人民群眾的統(tǒng)一,以人民群眾至上的原則的每個人的全面發(fā)展為本。
四、“以人為本”的實現(xiàn)途徑是堅持黨的群眾路線
“以人為本”不應該只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必須落實到我黨的具體行動和工作中。群眾路線是我黨的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和工作路線。因此,落實“以人為本”必須深入貫徹黨的群眾路線,調動人民群眾參與國家各方面建設的熱情,實現(xiàn)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那么,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以實現(xiàn)“以人為本”呢?
一方面應該提高領導干部的思想認識,使領導干部深刻地認識到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性,從而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歷史經驗和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實充分表明,人民群眾是我國革命和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力量之源,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之基來源人民群眾,中國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然而自改革開放以來,一些領導干部在畸形的價值理念和不良的社會思潮的影響下,經受不住物質利益的誘惑,追求一己私欲,逐漸喪失了黨性和背離了人民群眾。在這種情形之下,黨中央提出“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求領導干部做到以人民群眾為本,對“為了誰,依靠誰”有著清醒的認識。如何提高領導干部的思想認識,胡錦濤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指出了明確的方向,他說:“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利益觀、地位觀,自覺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自覺抵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消極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蝕?!盵4]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提高領導干部的思想認識,領導干部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使自己能夠正確地運用手中的權力做到為人民群眾辦實事,擺正自己與人民群眾的位置做到密切聯(lián)系群眾,自覺抵制物質利益的誘惑做到堅決不損害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其次領導干部要提高法治觀念,依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處事規(guī)范嚴格,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從而提高自己依法執(zhí)政的能力。最后領導干部應該加強自己的作風建設,勤讀書,提高自己的理論文化修養(yǎng)水平;重實踐,深入調查,體察民情民意;交益友,凈化自己的社會圈,從而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
另一方面應該完善制度,形成嚴密的機制,保證群眾路線的貫徹落實,從而真正做到“以人為本”?,F(xiàn)階段,群眾路線僅僅依靠單純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無法得到切實執(zhí)行的,黨中央應該著重制度的完善來保證群眾路線的實施,建立健全密切聯(lián)系群眾和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長效機制,是我們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的可靠保證。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在中央人口資源環(huán)境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4-04-05.
[2]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新勝利而奮斗[N].人民日報,2007-10-15.
[3]陶富源,張濤.馬克思主義視域中的以人為本[J].皖西學院學報,2012,(2).
[4]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