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
【摘 要】美國的公共安全管理制度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楷模,其高校的應急管理作為其中一個部分也已較為成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通過探討美國高校應急預案編制中蘊含的預防為主、生命第一、重視心理咨詢的力量、重視信息的公開、重視聯動機制等五個理念,希望能夠為完善我國高校應急預案提供有益啟示。
【關鍵詞】美國高校 應急預案 理念 啟示
美國的公共安全管理制度是世界公認的楷模,而高校的應急管理作為其中一個部分,也已較為成熟。尤其自“911事件”之后,美國各級政府對校園安全管理都給予高度重視,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guī),各高校亦針對自身特點制定科學的應急預案,并配以詳細的安全指南發(fā)給在校學生和教職員工,規(guī)定各方人員的角色與責任,在突發(fā)事件來臨時可以嚴格按照預案程序從容不迫地應對,有效地將突發(fā)事件的破壞力降至最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分析美國高校應急預案編制中蘊含的理念,借鑒其科學因素,有選擇性地移植到我國高校應急預案的編制與管理工作中,從而可以豐富并完善我國高校應急管理體制。
一 美國高校應急預案編制的理念
1.預防為主
美國應急管理一般分為預防、減緩、響應和恢復(也有的分為五個階段,添加了保護)。美國的應急管理非常重視突發(fā)事件的緩解和預防工作。大多數突發(fā)事件在發(fā)生前都或多或少地有征兆,若能準確分析形勢且做出判斷,盡可能早地發(fā)現突發(fā)事件發(fā)生的跡象,就能將其扼殺于潛伏期,這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秉承貫穿美國高校應急管理工作始終的“事先預防勝過事后救濟”的理念,美國各高校的應急預案編制工作非常重視“情景設計”這一部分,對于可能發(fā)生的威脅校內成員生命及財產安全或學校本身的突發(fā)事件,編制人員不僅會參考該地區(qū)、該學校歷年發(fā)生過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等統(tǒng)計數據,參考其他學校發(fā)生過的類似情況,還會設想出從未發(fā)生過但不排除有發(fā)生可能性(即使這種可能性極?。┑氖录M可能想象各類突發(fā)事件的可能的場景,按照設想的情景設計應對措施,不避諱做最壞的打算。
2.生命第一
應急管理的核心理念根植于高校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即“以人為本”。美國大學安全部門將保護校內所有成員的生命視為最高使命。這一理念也體現在應急預案中,美國高校應急預案會對應急響應關注群體的優(yōu)先順序(Priorities)作出說明。以康奈爾大學為例,該校應急預案中明確指出,應急響應行動在為校內成員及設施提供保護時,優(yōu)先順序依次為:人;用于研究實驗的動物、植物和其他智能財產(intellectual property);設備、設施及其他財產。
3.重視心理咨詢的力量
美國高校應急管理工作關注校內成員心理健康。通常,人為的危機事件如校園暴力、自殺等,在發(fā)生前往往會有征兆,肇事者或受害人總是在經歷一些事情后心理受到打擊,若能盡早發(fā)現這些兆頭,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心理上的問題,就有可能將悲劇扼殺在搖籃里。在自然災難或人為事故過后,校內成員,尤其是受害者或者與其關系較為密切的學生常常會出現恐慌、悲觀、憂慮、焦躁等情緒,因此及時采取行動,幫助校內所有成員恢復心理常態(tài)顯得尤為重要,一般會采取心理咨詢和開展紀念活動的方式。有些學校還設立了危機前的心理防范機構和危機后的心理疏通機構,可以說美國高校的心理咨詢工作覆蓋應急管理的全過程。
4.重視信息的公開
危機發(fā)生后,學校成員不能忍受的事情并非危機本身,而是危機管理機構及相關人員故意隱瞞事實真相,不與公眾溝通,使公眾不能及時了解與危機有關的一切真相。美國高校并不避諱在應急預案中將近年發(fā)生的突發(fā)事件及結果公布于眾,即使有的事件曾對學校聲譽造成惡劣影響。相反,他們認為通過主動公開信息才易于消除傳言和錯誤信息,才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真相,提高警惕,做好心理和物質上的雙重準備,提前采取預防措施,從而降低突發(fā)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最大程度地減少突發(fā)事件對校內成員或校園設施、學校正常的教學科研活動造成危害。
5.重視聯動機制
美國教育部和美國聯邦應急管理署(FEMA)共同下發(fā)如此也有助于高校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的順利展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在制定應對惡劣天氣的應急預案時邀請了天氣與氣候研究所高級講師、本校天氣與氣候資源中心負責人、地理與環(huán)境系成員,以及電臺的首席氣象學家共同參與編制工作。
美國高校非常重視社會力量對學校應急管理的協助。在危機發(fā)生后,學校開展的危機干預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雖然有些突發(fā)事件僅憑學?,F有資源就可以馬上得以解決,但仍有很多突發(fā)事件的處理單靠學校一己之力難以完成,這就需要與當地有關部門,如社區(qū)、醫(yī)院、政府、警察局、消防部門、志愿者中心等外部援助機構建立聯系,爭取更多的資源,盡可能縮短應急響應需要的時間。有的學校會聘請當地警察為應急預案的制定提供指導,參與校園安全事故的處理工作,并定期組織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等活動。以俄亥俄州立大學為例,該校應急預案中提到遍布全國各地的志愿者機構能夠為高校在突發(fā)事件發(fā)生前、發(fā)生時和發(fā)生后提供關鍵服務。如紅十字會、市民服務隊(Citizen Corps)、救世軍(Salvation Army)、緊急救助志工組織(VOAD)、社區(qū)應急響應團隊(CERT)等組織均可在高校遇到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提供諸如設備支援、訓練有素的工作人員等方面的援助。另外,俄亥俄州立大學與當地消防部門、警察局、醫(yī)院等機構也建有合作關系。
二 美國高校應急預案編制的啟示
通過探討美國高校應急預案編制中蘊含的理念,可以為完善我國高校應急預案提供有益啟示。
1.更新理念,由重“事后處置”改為重“事前預防”
高校長期以來都處于相對安逸、穩(wěn)定的學術環(huán)境中,因此應急管理這一話題很少出現在我國高校管理者的工作討論中。應急管理往往被當做高校管理的偶然內容,危機發(fā)生后的處理舉措被當做應急管理的全部內容。沒有危機意識成為最大的危機。在突發(fā)事件發(fā)生后對其所造成的損失進行補救,是應急管理者最為無奈的選擇。預防危機是化解危機的最好方法,“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預防或緩解,將是現代突發(fā)事件管理的一個趨勢”。
提高高校應急管理水平和應急預案效力,應理念先行。美國大多數應急預案均提出,校園安全至關重要,預防是最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應急預案致力于為改善校園安全提前做好各種準備,從預案編制前的校園風險評估,到針對種種突發(fā)事件設想各種可能的場景,再根據可能的場景設計應對措施,盡最大努力采取各種措施,主動預防并緩解突發(fā)事件及其可能造成的損失,這種“事先預防”的理念是我國高校管理首先應當學習和借鑒的。
2.加強應急預案的宣傳和演練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fā)事件應對法》、《教育系統(tǒng)突發(fā)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等法律文件中均對應急預案的宣傳教育及培訓工作進行了規(guī)定,要求通過開展應急預案的宣傳教育及培訓活動,普及突發(fā)事件的預防、避險、自救和互救知識,提高高校教師和學生的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置技能。然而現實情況卻是:有的學校將應急預案列為涉密案件,大多數學生,甚至高校教師都不知道高校有應急預案。應急預案的保密性限制了其公開宣傳,阻礙了它本應發(fā)揮的教育作用。讓高校學生和教職員工更好地學習、了解、領會應急預案,強化師生應急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常識和能力,是提高高校整體應急管理能力最為有效的措施。
加強我國高校應急預案的宣傳和演練工作,應對師生進行應急預案的宣傳培訓,還可以通過舉辦專題講座、開展知識競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提高師生參與應急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安全意識。
美國高校配合應急預案,制定適合各類群體的安全指南,詳細列出應對火災、地震、可疑包裹、人質威脅等校園可能出現的突發(fā)事件的措施,細化至心理準備的指導和常備物質準備的建議,或制成錢包大小的手冊發(fā)給師生或員工,以供隨時查閱,或在校園網站列出,方便師生瀏覽;同時針對該預案,一定要開展相應的預案演練工作,以測試的預案的可靠性和針對性,并作為進一步完善預案的必要條件。我們也可以學習這種宣傳方式,將應急響應措施內化為常識,以確定性應對不確定性,加強應急預案的演練工作,以最大限度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3.明確應急預案中的聯動機制
社會復雜程度的日益增加使得突發(fā)事件的種類千變萬化,一兩個部門即可單獨應對的情況越來越少,即便是專業(yè)的應急救援機構,亦會遇到力所不及的情況,高校更是如此。因此,應當盡快建立應急聯動機制,形成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安全保衛(wèi)部門、社區(qū)一體化的突發(fā)事件聯合管理機制,構建突發(fā)事件來臨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應急響應格局。在日常管理中,高??梢耘c當地政府有關部門開展合作,參與應急預案編制與培訓管理的課程,從而有利于促進各方面對本地區(qū)潛在風險的認知,了解應急預案編制中應當遵守的法律法規(guī),了解歷史上處理突發(fā)事件是如何應對的,了解過去應急管理組織是如何安排的,并與其他機構達成互助協議等。
古人教導,防為上,救次之,誡為下。一份有效的應急預案可被視為防、救、誡的良性循環(huán),它能夠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高校應急管理活動的成效與效率。高校完全有責任和義務,建立并完善自己的應急預案體系,盡最大努力減少突發(fā)事件帶來的各種顯性和隱性危害,保障高校師生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周燕.美國高校危機管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2]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fice of Safe and Drug-Free Schools, Practical Information on Crisis Planning: A Guide for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Washington, D.C.,2003.
[3]郭曉來.美國危機管理系統(tǒng)的發(fā)展及啟示[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4(1)
[4]Cornell University Emergency Plan,2010(2)
[5]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Comprehensive Emergency Management Plan,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