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華蕊
【摘 要】語文教育的基本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和熟練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主要是通過語文教科書(課本)提供的言語材料學習和領(lǐng)悟,在接受言語材料思想內(nèi)容的同時,經(jīng)過持續(xù)不斷的言語刺激,逐漸熟悉漢語言文字組詞造句的規(guī)則和習慣,進而形成語感掌握母語。這就要求語文教科書的選文要思想內(nèi)容健康,語言文字規(guī)范且適合教學。
【關(guān)鍵詞】 語文教科書 語言規(guī)范 魯迅作品
一 語言文字規(guī)范是語文教科書的基本要求
荀子說過:“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于約謂之不宜。名無固實,約之以命實,約定俗成謂之實名?!保ā盾髯印ふ罚堉竟壬谡劦秸Z言規(guī)范時曾說過:“所謂‘規(guī)范化,用大白話來說,就是關(guān)于某件事,全社會共同遵守的一種規(guī)矩?!?/p>
但是,教科書編者選入課本的作品并不是作者專為課本寫作的,因此為了適合教學的需要,課本編者在編選時會對作品進行適當?shù)募庸ぃη笃涓油昝?,這也是編寫語文課本的慣例。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既稱讀本,文字形式上應該相當?shù)耐暾?,最理想的是請作者自己修改,有時是編者先提出意見,或請有關(guān)學科專家修改,但要征求作者同意。比如,過去把郭沫若《天上的市街》改為《天上的街市》,對老舍的《駱駝祥子》、對曹禺的《雷雨》的刪節(jié)都得到了這些作家的支持和理解。但是,由于歷史的原因,對課文的修改也有例外。比如對毛澤東和魯迅的作品,編者則是無權(quán)修改的。
二 魯迅作品在語文教科書中的特殊性
魯迅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中一位重要作家,其作品也一直是中學語文教科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曾經(jīng)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早在1923年,國民政府頒布《新學制課程標準綱要初級中學國語課程綱要》里就已把魯迅尚未出版的小說集列為初中學生“畢業(yè)最低限度的標準·略讀書目舉例”。這大約是魯迅作品最早被列入中學生的閱讀書目。1933年,夏丏尊、葉圣陶、宋云彬、陳望道合編的《開明國文講義》也把魯迅的《孔乙己》《打拳》編入第一冊。
三 魯迅作品中的語言“不規(guī)范”現(xiàn)象
在魯迅所處的五四時期,社會急劇變化,新事物、新思想、新觀念層出不窮,那一時期要求作家們在創(chuàng)作時必須使用新的詞語來表現(xiàn)。總的說來,魯迅作品的語言準確、鮮明、生動、凝練,意蘊豐厚,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但是,如果用今天的語言規(guī)范標準來看,魯迅作品中確實存在某些“不規(guī)范”的地方??蓺w納為以下四個方面。
1.用字方面
舉例如下:“縹渺”寫作“漂渺”(《社戲》);“嘁嘁喳喳”寫作“切切察察”,“順順溜溜”寫作“順順流流”(《阿長與〈山海經(jīng)〉》;“瑟縮”寫作“瑟素”(《故鄉(xiāng)》);“抖”寫作“斗”,“爛漫”寫作“爛熳”(《藤野先生》);“紀念”寫作“記念”,“哪里”寫作“那里”(《記念劉和珍君》);“白花”寫作“白化”,“頁”寫作“葉”(《為了忘卻的記念》);“繞彎子”寫作“繞灣子”(《燈下漫筆》);“涵義”寫作“函義”(《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預備”寫作“豫備”,“預防”寫作“豫防”,“伶俐”寫作“憐俐”,“支吾”寫作“支梧”,“計劃”寫作“計畫”,“朦朧”寫作“蒙朧”(《祝?!罚弧榜籽灐睂懽鳌按钸B”(《阿Q正傳》)。
2.詞語方面
例如,“對手”用作“對方”(《阿長與〈山海經(jīng)〉》);“檢”用作“撿”(《故鄉(xiāng)》);“伊”用作“她”(《一件小事》);“紹介”用作“介紹”(《為了忘卻的記念》);“釘”用作“盯”,“利害”用作“厲害”(《祝?!罚弧皝啞庇米鳌皦骸保ā肚镆埂罚?;“流駛”用作“流逝”(《記念劉和珍君》)。
3.標點符號方面
(1)他是一個胖胖的,和藹的老人,愛種一點花木,如珠蘭,茉莉之類,還有極其少見的,據(jù)說從北邊帶回去的馬纓花。(《社戲》)
(2)“實在,我說不清……?!保ā蹲8!罚?/p>
(3)心里暗暗地想,“這墳里的也是兒子了?!保ā端帯罚?/p>
如果按現(xiàn)在的標點符號用法,例(1)“胖胖的”“珠蘭”后面的逗號應為頓號;例(2)中的句號應刪去。例(3)中的逗號應改為冒號。
4.語法方面
(1)它的事業(yè),只是以伶俐的皮毛,獲得貴人的豢養(yǎng)……(《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
(2)過了十多天,或者一個月罷,我還很記得……(《阿長與〈山海經(jīng)〉》)
(3)一見她的眼釘著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祝?!罚?/p>
例(1)中的“伶俐”是聰明、靈活的意思,現(xiàn)在一般不用來修飾“皮毛”。例(2)中的副詞“很”現(xiàn)在一般也不用于修飾動補短語。例(3)“一見”的賓語應是“眼”而不是“我的”,按現(xiàn)在的用法,“眼”應在“我的”后面。
四 對魯迅作品中語言不規(guī)范,問題的正確認識
蘇培成先生在《語文教學和漢語規(guī)范化》一文中說:“對于名家名篇中存在不符合現(xiàn)行規(guī)范的毛病,不要聽之任之,要以妥善的方式加以規(guī)范?!彼裕Z文教科書一般是用注釋的方式加以規(guī)范的,告訴學生現(xiàn)在規(guī)范的寫法是怎樣的。例如:[那]這里表示反問,現(xiàn)在寫作“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1)
必須指出的是,我們今天使用的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標準,包含著“五四”以來以魯迅為代表的現(xiàn)代作家們在語言上的不懈努力,正是通過他們的寫作實踐才形成了我們今天的現(xiàn)代漢語?,F(xiàn)代漢語普通話有一個原則,就是“以典范的現(xiàn)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guī)范”,其中“典范的現(xiàn)代白話文著作”當然包括魯迅的作品。我們應該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待這個問題,不能要求魯迅寫作時必須遵守今天的語言文字規(guī)范標準。否則,將會犯“以今律古”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