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霞
【摘要】素質(zhì)教育是基礎教育改革的一個緊迫的任務,轉化后進生又是素質(zhì)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我們只有用真情點燃他們胸中的希望,才能給他們樹立前進的信念。
【關鍵詞】后進生轉化 付出愛心 體驗成功 及時表揚 健康成長
【中圖分類號】G62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5-0201-01
所謂后進生,就是指那些思想道德、行為舉止、習慣養(yǎng)成、學習成績暫時處于后進狀態(tài),對自己要求不嚴格,經(jīng)常受到批評教育,進步不明顯的少數(shù)學生。這些后進生并不意味著永遠是落后,只是進步的先后早晚的問題。那么,如何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呢?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誡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弊鳛橐幻處煵荒馨蜒劬χ欢⒃趦?yōu)秀學生上,必須要面向全體學生,特別要關愛后進學生,發(fā)展他們的個性,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要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培植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榮辱感。
多年的教育工作實踐,使我們感到形成學生后進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一些后進生,家庭條件優(yōu)越,在父母或長輩過分溺愛下,對學習不勤奮,貪玩心強,沒有責任感,一心只想躲在父母或長輩的護翼下,享受“幸福”。二是一些后進生,比較難以感化,他們大多成績一直不理想,經(jīng)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責備,同學的嘲笑,使他們“破罐子破摔”。三是有些后進生,家庭比較特殊,如家庭不和睦,父母不在身邊或父母離異等,這使得他們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創(chuàng)傷,失去了父母的關愛,產(chǎn)生自卑感、孤僻抑郁、厭學心理,每天背著沉重的包袱無心學習。
分析上述原因我們感到:后進生在道德認識上是無知的,行動上是盲目的,在意志方面是薄弱的。他們的思想還沒有定型,可縮性很大,在不利的條件下很容易變壞;在有利的條件下也可以變好,我們一定要看到他們也存在著自尊心而得不到尊重,有好勝心但不能取勝,有上進心和意志薄弱等諸方面的矛盾,他們在社會上得不到理解,在家庭里得不到溫暖,在學校得不到同情和關懷。我們應該給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提供一個成功的機會,使他們由后進向先進轉化。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收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一、讓愛心伴隨后進生成長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后進生要消除偏見,讓學生感受到人情的溫暖,要從各方面關心他們,消除后進生的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縮小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讓師生在思想上、感情上得以溝通,對犯錯誤的學生不能只是簡單批評、斥責,要深入到學生的家庭、甚至朋友中去,多方面、多渠道了解他們,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并動之以情,使他們感受到教師的愛心。我班有個學生,因父母離異,無人撫養(yǎng),跟爸爸奶奶生活,對學習喪失了信心,經(jīng)常不完成作業(yè),愛打架,組織紀律性差,平時不愿與老師溝通。對此我在新年聯(lián)合會上,鼓勵他表演最拿手的節(jié)目,并贈給他我和學生一起賣的新書包,使他感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愛,更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從此,他在學習上非常努力,改掉了一些不足。在教師節(jié)前夕,他給老師的賀卡上寫著:老師,謝謝您的愛心!讓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家的溫暖,我會以百倍的努力來回報老師的教育之恩。
二、激發(fā)潛能,培養(yǎng)興趣,體驗成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善于利用知識的魅力吸引學生,講授知識要盡量聯(lián)系學生知識水平和生活實際,引導后進生做學習的主人,經(jīng)常向他們提一些能夠回答的問題,增強其自信心,培養(yǎng)學習興趣。對后進生取得的點滴成績要給予鼓勵,后進生的作業(yè)要適當,及時檢查,及時反饋,變被動為主動。同時積極鼓勵后進生參加課外活動,要充分發(fā)揮他們的特長,使其體會到自己在集體中的價值,在老師心目中的地位,使其意識到自己也能做對別人、對集體、對老師有益的事,從中享受和體驗成功的樂趣。如班級有一名同學,他基礎較差,貪玩,但我了解到這位同學善于長跑,就安排他跑800米,結果他不負眾望,在學校組織的秋季田徑運動會上贏得了同年級組第一名的好成績,為班級爭得了榮譽。事后我找他談心,鼓勵他說,要是你的學習也這么棒,敢拼敢闖就更好了,后來他的學習進步了。
三、抓住“閃光點”及時表揚,促其閃光
后進生的不良行為是可以改變的。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后進生的“閃光點”,及時地給予表揚、獎勵,促其閃光,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口頭表揚,微微笑一下或摸摸學生的頭、肩,讓后進生感到溫暖,某方面比以前有進步,開個班會,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發(fā)一張“進步獎”的獎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無論那種方法,都會使后進生獲得愉快的體驗,產(chǎn)生自豪感、成就感,從而達到轉化后進生的目的。
在對后進生轉化的過程中,給他們溫暖和耐心地疏導,并付出心靈的關愛,要注意以下幾點:作業(yè)要因人而異,少做或不做重復性作業(yè);不要用語言刺激后進生,讓他難堪,要給他改過的余地;要多為后進生著想,盡量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就不找家長;后進生犯了錯要耐心教育,不要放置不聞不問或把所有的老帳都拿來一起算;不要與“優(yōu)等生”比這比那,以免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多鼓勵,少批評,且不可簡單粗暴。我相信為人師者,如果能夠做到這些,就會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把關愛送到后進生的心靈之中。
總之,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師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不斷研究,不斷總結,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方可達到后進生轉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