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生
摘要:中等職業(yè)教育簡稱中職教育,是我國職業(yè)技術教育的一部分,為我國教育事業(yè)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同時也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輸出大量的技術人員,因此中職教育不可否認的成為我國教育的重點。本文從中職物理教育的特點出發(fā),結合滲透科學教學方法,對于中職物理教學進行探討,希望對于我國中職物理教育有所幫助。
關鍵詞:中職;物理教學;滲透教學方法
0. 引言
中等職業(yè)教育簡稱中職教育,是我國職業(yè)技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包含普通中等專業(yè)學校、技工學校、職業(yè)中學及各種短期職業(yè)培訓等。為了培養(yǎng)與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同時具有綜合職業(yè)能力、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中等職業(yè)技術教育一直在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在素質教育中,物理學的作用無可取代,作為中職教育課程體系中的重要文化基礎課程,物理學不僅提供科學知識的學習,而且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和綜合能力上也發(fā)揮著巨大作用。因此,在中職教育中應重視物理學的教學地位。
物理學應用廣泛,同時又是一門方法學,因此在教師教授和學生學習過程中,更要重視學習方法的選擇。一味單純的通過講解公式做練習的方法學習物理學知識,不僅使物理變得十分枯燥,也會降低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效果。滲透教學方法通過教師對教材的深刻把握,引導學生學習物理思維方法、形成物理思想,從而使學生更有效率的學習物理學知識,在中職物理教育中有重要價值。本文通過對于中職物理學教學特點進行分析,結合滲透教學方法,旨在對于中職物理教學滲透科學方法進行探討,從而提出有益建議。
1. 中職物理教學特點:
中職教育在我國一直是為社會輸出大量技術人才的重要陣地,但在現(xiàn)代社會中,對于中職教育往往存在復雜的看法。一部分人認為,由于現(xiàn)在社會中各類教育機構文憑泛濫、甚至文憑造假問題嚴重,導致中職文憑不值錢,對于持有文憑的學生來講,未來的就業(yè)、事業(yè)發(fā)展意義不大,更由于多數(shù)中職學校教育水平跟不上時代發(fā)展,致使學生學不到知識,大家就認為把學生送到中職學校就會誤導學生的發(fā)展;但另外一部分人(大部分由用人單位組成)則從本單位、企業(yè)自身發(fā)展出發(fā),需求大量的實踐技能型人才,從而大力主張發(fā)展中職教育,為他們輸送更多高技能、高素質的技能型工人。在這樣的思潮下,中職教育的社會作用和發(fā)展導向變得朦朧。
從中職學校本身來看,由于社會普遍認為的高文憑就有高就業(yè)和高收入思想,使人們從觀念上覺得讀中職學校的學生就是差生,具有好成績的學生進入普通高中就讀,而成績略差或家庭情況不允許繼續(xù)讀下去的學生因為讀不了或讀不起而進入中職學校,這就致使中職學生的生源不僅降低且質量較低;同時由于學生普遍的文化素質和思想素質較低,教師的教學管理也就十分困難,從而降低了教師的教學熱情。這兩方面互相影響,使中職學校整個教學環(huán)境顯著低于普通中學。
但不可否認中職教育對于社會的貢獻是無比巨大的,尤其我國現(xiàn)在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正是需要各方面人才發(fā)揮其作用的時候,高端人才必然需要,但大量的技術型人才才是構建社會穩(wěn)定基石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中職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必須要大力提高的重中之重。
2. 滲透科學方法簡介:
物理學科是一門基礎科學,且具有方法論性質。其蘊含豐富的科學方法,對于現(xiàn)代科學的發(fā)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其不僅培養(yǎng)學習者科學思維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習者觀察、實際操作等重要技能,尤其對于中職學生的技術培養(yǎng)有重要引導作用。但現(xiàn)在在中職的物理教學中,往往以教師說課為主,列出公式、講解公式,然后以習題為主,這種教學模式有一定弊端,使學生對于物理學習產生厭煩情緒,從而導致成績較差。滲透科學方法是物理學習中的重要方法,尤其在中職物理教學中可以發(fā)揮重要作用。
科學方法教育滲透到知識中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物理學知識的同時,接受物理科學方法的學習、動手能力的訓練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不再單純的以講述公式的內容、使用方法為主進行學習,而是強調科學方法的學習,通過引導學生思考、觀察、實驗、比較等,啟發(fā)學生自我學習,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學到公式本身,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思考、如何操作,使公式記得更牢、應用更熟練。
3. 中職物理教學中滲透科學方法的探索:
中職教育與普通中學教育略有不同,從上文來看,中職教育應更注重學生技能培養(yǎng)和動手能力的訓練,而物理學科作為一門需要具備動手能力要求、科學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實驗科學,對于提高中職學生的職業(yè)技能具有更大的意義。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以“隱形教育”為主,“顯性教育”為輔,并以兩者相結合為主要原則[1]。所謂“隱形教育”就是在教學過程中,不明確物理學科的具體內容方法等,只是潛移默化的進行教育過程,這一方法尤其在低年級的學生中更要注意應用,利用實驗、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等引導學生學習,這樣對于學習興趣的提高和注意力的集中具有顯著的幫助;而對于理解能力較高的學生群,以隱性教育為主,顯性教育為輔,將基礎的物理內容明確提出,然后加以引導,使學生自發(fā)思考、實驗、驗證其思路,自發(fā)學習新的知識,對于知識的理解具有幫助作用。另外,技術型人才更需要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維,利用滲透科學方法的教學思路對于中職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能力的引導,使其真正建立科學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也對其在未來步入工作崗位以后的技術型活動有無窮的幫助。
4. 結語
中職教育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輸出大量技術型人才,而技術型人才的創(chuàng)新性則是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發(fā)展的關鍵。物理學作為實驗科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習者科學思維能力、動作操作能力,對于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也有極大的幫助。通過物理學實驗操作的學習,學生可以培養(yǎng)科學思維和技術技能,尤其對于中職學生的未來就業(yè)有所幫助。但物理學的教學往往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學生學習困難、興趣不高,滲透科學方法進行物理學的教學工作則可以有效避免這一問題的發(fā)生。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夯實物理基礎知識,然后通過實驗、歷史人物或歷史知識的教授,引導學生自發(fā)思考,使學生自我學習物理學公式,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對于中職物理學科的學習幫助巨大。
參考文獻
[1]伍功榮. 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科學方法教育的實踐研究. 福建師范大學,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