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晶
【摘要】昆體良(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約35—約95年)是公元1世紀羅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其在教育方面的代表作《雄辯術原理》,約成于公元前96年,后失落。文藝復興時期,這本著作從積塵中被重新發(fā)現,立即光彩奪目,使人文主義者為之傾倒。書中,他詳盡闡述了自己的教育目標和教學方法,也圍繞教師和學生表達了與眾不同的觀點。
【關鍵詞】昆體良 雄辯術原理
【中圖分類號】I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2-0008-01
時至今日,孔老夫子的“巧言亂德”和“君子敏于行而訥于言”的思想仍然深切影響著中國人的普通生活。學生們習慣了在課堂上鴉雀無聲,老師們也很享受這種安靜的一言堂氛圍;領導干部的照稿發(fā)言讓聽眾們昏昏欲睡。而反觀西方社會則會發(fā)現,西方的學生、政客、民眾似乎話有點多。學生們在課堂上不用舉手就可以發(fā)言,不同意老師時可以直接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奧巴馬選舉時的一句“yes, we can!”忽悠的民眾熱血沸騰;三位香港特區(qū)長官候選人的辯論賽也招來了不少看客。在被他們的唇槍舌戰(zhàn)吸引的同時,我也不禁在想,為什么西方文明中不少規(guī)?;虼蠡蛐〉倪x舉都會采取辯論這種形式來展示自己的政見和才華呢?讀了昆體良的《雄辯術原理》后,我才知道原來辯論早在古希臘古羅馬時期就已經風靡了,作為一種傳統(tǒng)一直在西方保留至今。
作為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統(tǒng)的教學方法論著,《雄辯術原理》這本書吸收了希臘教育思想的有益成果,總結了古代羅馬的教育思想和經驗,當然還有為師者昆體良本人的教育經驗。在書中,這位雄辯術教授首先談到了自己對人才的理解。
他說,“我要培養(yǎng)的人是具有最高的天賦才能,滿腹蘊藏著最有價值的各類知識,是上帝派遣下來為世界爭光的人,是前無古人的人,各方面超群出眾的人,言語優(yōu)美的演說家?!本唧w說來,這個人必須具備三個素質:完善的知識儲備、演講技巧和良善。而后者格外重要。昆體良特別重視學生的道德教育,主張把道德原理作為學校的主要課程。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獲得正義、善良、節(jié)制、剛毅、機智等品質,成為一個有德行的人。他認為“一個沒有良好德行的人就不可能是一個真正的雄辯家。”“如果口才只為犯罪提供武器,那就沒什么東西比口才對公眾的個人的利益更為有害的了?!?/p>
培養(yǎng)學生的好德行,應該算是古今中外人類教育的共同目標了。尤其是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各種各樣的文化思潮沖擊著人們的頭腦,有高尚、健康的也有低俗、消極的。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易接受新事物,易受外界影響,但又缺乏是非分辨能力。學生在校內被灌輸的價值觀,一回到家里或步入社會后就會立刻被沖淡甚至完全被抵消。政府煞費苦心地從小孩子上學的第一天就普及的共產主義思想到目前看來效果并不理想。孩子們的愿望是當大老板;道德觀是看見老奶奶摔倒了不要去扶;學文化是為了考個好大學,將來找份好工作;紀律一盤散沙,嚴重缺乏責任感。處于道德滑坡期的社會,應該怎樣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教育者們確實要反思一下。
荀子曾說,“禮者,所以正身也;師者,所以正禮也。無禮何是以正身,無師,吾安知禮之為是也?” 所以在德育中,教師以身作則的效應是十分巨大的。那我們應該培養(yǎng)怎樣的教師呢?
昆體良認為,一名合格的雄辯術教師應該具備以下素質:有才、有德、有能力、有愛。具體說來就是,有才:“有學問的人的教學,往往是讓學生更容易懂也能更加明白。”有德:“教師應當是才德俱優(yōu)的,能夠教育學生即言即行的人?!庇心芰Γ骸吧朴诰毜赜^察學生能力的差異,弄清每個學生人性的特殊傾向,這是教師的優(yōu)秀品質之一。有愛:“教師應當是嚴格的,但不是苛求的;是和藹的,但不要過于親昵;因為苛求會使他不得人心,親昵會引起輕視?!?/p>
反觀我們的教師。老師總要求學生愛學習,可他自己又讀了多少書呢?老師總要求學生胸懷大志,可他自己是否為評職稱或其他蠅頭小利糾結夜夜不能入眠呢?老師要求學生之間友好相處,可他自己是否跟同事和諧相處,真心關愛學生呢?所以,在提高教師學歷的同時,我覺得要加大對師德的考察力度,無師德者必被逐出教師隊伍。
除了對學生觀和教師觀有所論述外,昆體良倡導的教學方法同樣釋放著光彩。因材施教:“一個教技精熟的教師,一經把一個男孩托付給他,他首先注意的是弄清孩子的才能和品格?!眴l(fā)誘導:“(學習)正如緊口瓶子不能容受一下子大量流進的液體,卻能為慢慢地甚至一滴一滴灌進的液體所填滿,所以我們也必須仔細考察學生的接受能力。他們遠遠不能理解的東西是不能進入他們的頭腦的,因為頭腦還沒有成熟到能容受它們?!眲谝萁Y合:“因為學習要依靠學生的意愿,強迫不能保證學習的質量。如果學生通過休假日得以恢復疲勞,振作精神,他們就會有更多的精力用于學習,會以更高的興致處理他們的作業(yè),而不是由于被迫順從。”
其實昆體良說的因材施教、啟發(fā)誘導、勞逸結合這些真是老生常談了,至今我還沒發(fā)現有哪個教育家反對這些個原則。但說是說了,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呢?中國現在是個大工廠,學校是個小作坊,小作坊里安裝了流水線,源源不斷造出相似的產品輸入到社會這個大市場??梢姡覀兊囊虿氖┙套龅牟⒉缓?。那啟發(fā)誘導呢?優(yōu)秀的老師確實做到了,但是大多數老師還是霸著課堂主角的位置不放。勞逸結合,這更是天方夜譚。學校生活單調乏味,教學內容陳舊、枯燥,教學方法灌輸過多,評價過分關注學業(yè)成績??傊?,我們離教育家們的理想差遠了。
正如我的題目所言,真理永遠不會因為歲月的沖擊泛黃,反而會永遠散發(fā)出歷久睨新的光芒。昆體良幾千年前就倡導的教育思想,我們今天仍然在倡導,甚至我們在某些地方還做的不好。我想,能不能培養(yǎng)能言善辯的人不重要,關鍵是我們是否把因材施教、勞逸結合等教學方法施用在學校課堂上,我們的培養(yǎng)目標是否是善良的人,我們的教師是否德才兼?zhèn)?,熱愛自己的學生。
參考文獻:
[1]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系,浙江大學教育系. 西方古代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昆體良.昆體良教育論著選[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