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艷
摘 要: 小組討論擁有課堂教學的多種好處,是課堂組織教學的一種形式。根據(jù)認知心理學原理與外語習得理論,在大學英語聽力課中設計小組討論的練習,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發(fā)展。
關鍵詞: 小組討論 大學英語 聽力課
一、文獻綜述
興起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交互式教學模式(Reciprocal Teaching)是目前西方普遍采用推崇的教學模式,它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朗和帕林薩(A.L.Brown,A.S.Palincsar)提出的一種旨在改善學生自我理解和自我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通過觀察模仿其他同學的學習行為,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掌握預測、提問、澄清和總結等學習策略,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和自我學習、自我監(jiān)控的能力。在這種交往活動中,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發(fā)生著頻繁而密切的聯(lián)系。這種師生間、學生間的廣泛交往與聯(lián)系,是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得以發(fā)揮的前提,是促進學生語言交際應用能力發(fā)展的重要途徑。然而我國學生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相對薄弱。因此,在大學英語聽力課中設計小組討論的練習,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發(fā)展。
二、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現(xiàn)狀及研究的必要性
聽、說、讀、寫是《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1]的四大基本項,特別是在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聽力得分比占總分的35%,可見聽力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地位。傳統(tǒng)教學聽力課上,學生的時間都用在了被動聽老師講課或同學發(fā)言上面。甚至當提問或回答達到一種罕見的令人振奮的狀態(tài)時,大部分學生也僅僅是聽,且他們的“聽”更側重表情而非實質。學生一般以平和的心態(tài)來參與課堂活動,極少持相異的觀點。
Cooper和Solfe(1990)認為討論式輔助教學能夠使上課期間的活動變得更“平均化”,減少老師的主導支配作用,相應地增強學生交流的重要性。當學生的交流變得重要,并且學生能更好地駕馭表達能力時,課堂活動主體就會由教師轉變?yōu)閷W生。
小組討論被定義為一組成員在一起學習的活動。每組可能有一個單獨的任務,或者是一個大任務的小部分,任務由每組的成員們選定。小組討論教學在英語教學中變得越來越流行是因為它有許多顯而易見的優(yōu)勢:(1)減輕學生的尷尬情緒,避免站在教室前面被老師和同學指出錯誤。(2)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習慣,學生聚集在一起用他們所學的知識獨自完成教學任務。(3)提供老師和需要幫助的學生一起交流的機會。(4)提高學生的理解和交際能力。早期的身體語言信號研究先驅Birdwhistell認為,人們在面對面交談的時候,只有35%的意思可直接用字句表達出來,其他65%的信息是用非言語信號表達的。在小組討論中,學生可以面對面地交談,獲得一些非言語信息,例如手勢、面部表情,目光交流等,使他們互相了解得更為清楚。
三、大學英語聽力課中小組討論三大應用技巧
在大學英語聽力課中,小組討論教學被廣泛地運用,通過討論可以使學生獲得自信及能力。同時在討論中,學生可以自由地交談,不用擔心有被老師“糾正錯誤”的風險,因為沒有正確或錯誤答案,教室氣氛也非常放松,學生沒有通常的害羞和緊張。小組討論的具體步驟一般為:首先分組,最好是5至7人一組;然后選出組長,闡明小組討論的規(guī)則。
(一)小組討論教學應用于錄像
1.錄像教學的優(yōu)勢。大學英語聽力課中影視錄像的觀看占據(jù)一定的比例。錄像最突出的特點是它們完整地展現(xiàn)交際環(huán)境,也就是說,說話者能夠被看到和聽到,其他在場的參與者也可以被看到,因此深受學生和教師的喜愛。學生喜歡它是因為錄像看起來很有趣,具有挑戰(zhàn)性和刺激性,教師喜歡它是因為它可以幫助提高理解力,它用一些形象的畫面而不是枯燥的文字表情達意,可以說一幅圖片等同于上千的文字?;谶@個原因,錄像在大學英語聽力課中被廣泛應用。
2.錄像教學步驟。使用錄像上聽力課的時候,小組討論能成為一個有效刺激學生、幫助學生提高綜合應用能力的方法。錄像是一種聲音、圖像結合的視聽教學媒介,學生可觀看消去聲音的錄像,之后,他們被要求討論剛才觀看的有關錄像場景。
(1)預習:課堂觀看錄像之前,教師首先告訴學生看后要回答問題,利用錄像內容所獲取的信息來回答看到什么,告訴學生在錄像的前后或中間他們將被要求干什么。
(2)觀看:教師可將錄像分成幾個小單元,不時地暫停播放,要求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重復段落,提供有效的練習機會,用不同的方式來進行操練。隨后學生被要求積極地復述:學生每看完一部分,要求他們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重復或復述所發(fā)生的事情。
(3)無聲放映:錄像成為視聽教學的媒介時,其聲音和圖像可以被分開,在長時間的播放過程中有意識地關閉聲音,鼓勵學生小組討論,猜測發(fā)生什么或正在發(fā)生什么。
(二)小組討論應用于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就是學生在教室里,像在戲劇舞臺上表演不同的角色,演示出特定情形下的典型事例。角色扮演鼓勵真實有效的交流對話,尤其給學生一個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扮演不同角色的練習交流的機會。在大學英語聽力課中,可先給學生播放一段聽力故事,然后要求學生進行角色扮演。
1.角色扮演步驟。(1)角色扮演在小組討論中被相對詳細的暗示信息所控制。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相互交流來進行表演。這樣對學習者來說更輕松,他們不必費力地說出整句話。而且,教師可使用引導性的對話來調動學生。這種“半交際”語境的使用能幫助學生自發(fā)地進行交際。(2)角色扮演可通過靈活的暗示和信息來展示。與暗示性對話相比,角色扮演教學更靈活,小組討論可提供學生更周到的信息,使學生做出最恰當?shù)幕卮?(3)小組討論可使學生構筑一定的語言框架,它提供給學生一種參考信息,使學生在獨自創(chuàng)設語言的同時,觀察同伴語言的運用。
2.教師在角色扮演教學中的角色。(1)在進行準備活動的時候,老師要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給學生講講笑話,向學生說明不會因猶豫、差錯或失敗而處罰他們。(2)表演的時候,不要中斷學生的對話,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沒有必要因為語法或發(fā)音錯誤而打斷他們,只有當交流發(fā)生障礙時才加以糾正,語法和發(fā)音錯誤可過后更正,以避免學生尷尬、沮喪或約束。(3)經(jīng)常地夸獎學生,給他們一種自信和滿足感,激起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4)表演之后,教師和學生一起提出更好的建議。通過角色扮演練習,學生學會在一種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下交流,如果語言不在交際語境中運用的話,那么語言學習將會毫無意義。
(三)小組討論應用于看圖說話
看圖說話指要求學生通過圖片來敘述。學生運用已獲得的語言技巧,把圖形轉換成文字語言,它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話語敘述能力,又能提高他們用英語思考的能力。小組討論運用于看圖說話中,能促進學生的參與熱情,增強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具體運用步驟如下:
1.準備及挑選圖片:教授《大學英語》[2]教材第一冊,第十單元“回家”一課時,配合故事情節(jié)可準備五幅圖片:圖片1:主人公坐在公共汽車的一個角落里。圖片2:一個女孩對主人公很好奇,想和他談話。圖片3:車上的人們輪流傳看主人公妻子和小孩的照片。圖片4:當汽車到達橡膠樹時,車上的人群激動起來。圖片5:主人公站在橡膠樹下,數(shù)百塊黃手帕在上面飄揚。
2.要學生分組討論給定的問題:
(1)故事的主人公是誰?(可選擇船長,離開妻子的丈夫,回家的老兵……)
(2)主人公有哪些特點?(可選擇沉默,衣衫襤褸,衣不合體,一動不動,急切……)
(3)設想小女孩怎樣開始與主人公的對話?
(4)描述主人公是如何激發(fā)公車上人群的情緒的。
(5)主人公下車回家后的心情如何?
3.討論應用于看圖說話中,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故事的時間、地點、主人公的性格及故事的發(fā)展脈絡。
四、結語
小組討論能幫助學生克服焦慮及缺少自信造成的被動狀態(tài),使交流活動更易進行,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參加學習的熱情。因此,大學英語聽力課中小組討論的練習,更好地促進了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2]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大學英語[M].北京:外研社高等英語教育事業(yè)部.
[3]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4]H.G.W iddowson.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