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艷華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課外閱讀得到了一定強化。然而當前中學生名著閱讀的意識不強,多數(shù)學生沉迷于網(wǎng)絡、電視,閱讀習慣并未形成。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課外閱讀如果不是為了“學習成績”,很難得到學生的熱烈響應。面對種種困難,作為教師要身體力行,力求通過探索和努力,為學生的課外名著閱讀進行一些有效的指導,幫助他們養(yǎng)成習慣,堅持名著閱讀,提高文化品位,積累人文素養(yǎng),促進人的發(fā)展,實現(xiàn)真正的語文教學目的。以下是筆者幾年來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一些體會。
關(guān)鍵詞:課外閱讀 閱讀興趣 閱讀方法
一、激發(fā)閱讀興趣
學生對課外閱讀產(chǎn)生了興趣,何愁他們不去讀呢?何愁他們不讀得“欣然忘食”呢?因此,教師在這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那么,具體該怎樣做呢?
1.以說促讀。教師定期組織閱讀積極分子介紹文壇新動態(tài),推介新作品,談自己的閱讀心得,講講課外閱讀的收益。有了榜樣示范,有積極分子帶動,整個班級的閱讀氛圍自然要好許多。
2.以讀促讀。學生在課內(nèi)讀了一篇感興趣的文章后,進而引導他們讀與之相關(guān)的一組文章。如讀了《最后一課》,學生有感于都德對韓麥爾先生的深細描繪,教師適時推薦《福樓拜家的星期天》,再聯(lián)系古典名著《水滸傳》,指出《水滸傳》中一百單八將性情各異,作者把他們描繪得形象逼真,呼之欲出,值得深讀。
3.以看促讀。在這樣一個資訊社會,各種各樣的誘惑和刺激正與書爭奪著那些單純的花季少年。在許多孩子眼里,電視、網(wǎng)絡游戲遠比書來得親切生動。影視作品大多已制成了光盤在市場上出售,假期中,各大電視臺也紛紛播映。教師引導學生在讀作品的同時,收看這些影視作品,他們對原著的閱讀興趣會大大提高。
4.以寫促讀。教師結(jié)合學生閱讀的材料,布置寫作的話題。如讀《水滸傳》,可以寫一寫《(水滸)人物系列談》、《我最欣賞的<水滸)英雄》;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可以寫一寫《當今社會還需不需要保爾精神》;讀《朝花夕拾》,可以寫一寫《魯迅的童年生活》等。這樣做就促使學生仔細深入地研讀作品。
5.以演促讀。讀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讀老舍的《茶館》,就讓學生選取其中的一些片段進行表演。讀其它的敘事性作品,教師可指導學生將其改編成短劇,利用活動課在班內(nèi)表演。表演的同學固然要精讀原作,看完表演的同學也會懷著強烈的欲望爭相閱讀原著。
6.以誦促讀。有位外國朋友曾經(jīng)說過,你們中國人說話就像唱歌似的,真是美極啦!為什么漢語有這樣神奇的音感效果呢?原因之一,漢語是有聲調(diào)的語言。不同聲調(diào)的語匯組合排列起來,就會形成抑揚頓挫的音樂美。教師如能利用漢語的這一優(yōu)勢,指導學生朗誦課外讀物中的精美語段,勢必能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而且,朗誦的過程是學生對作品不斷認識的過程,朗誦是一種藝術(shù)創(chuàng)造!要想朗誦好,就必須潛心鉆研原作的風格和感情,這樣必然會加深對原作的理解和喜愛。當學生愛上了朗誦,可以說他也愛上閱讀了。
7.以展示閱讀成果促讀。隨著閱讀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學生有了表達的愿望。他們或?qū)ψ髌分械娜宋锲奉^論足,或?qū)ψ髌返恼Z言、技法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師此時應適當引導,讓他們把寫的隨筆、讀后感整理出來,張貼在教座星展覽。學生在嘗到初步成功的樂趣之后,閱讀的勁頭就更足了。
8.以生活情境促讀?!皶且龑松焦饷髋c真實境界的燈燭?!碑攲W生遇到挫折、困難而迷惘、彷徨時,我會引導他們到書中尋找答案。有的學生由于考試失利意志消沉,我會推薦他讀《貝多芬傳》,看看這位偉大的音樂家在失聰后的心路歷程,學習他“扼住命運咽喉”的不屈精神。有的學生在取得了一些成績后驕傲自滿了,我便推薦他讀愛迪生和居里夫人的傳記,看看這兩位在各自領(lǐng)域做出非凡貢獻的人是何等的謙遜!
二、指導閱讀方法
1.“精讀”與“略讀”并舉。中國自古到今積累了精讀的豐富經(jīng)驗,閱讀教學使用得最多的也是精讀法。精讀對于豐富學生語文知識,增強學生語文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在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里,對于如此多的書籍報刊,僅用精讀法是絕對不行的?,F(xiàn)代人要有“一視就理解,一視就成誦”的略讀快讀能力,而這種能力,既非天生具備,也不是學生自能習得,而是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培養(yǎng)。閱讀學專家曾祥芹曾在《閱讀技法系統(tǒng)》中提出略讀的幾種方法:瀏覽泛讀法、提綱挈領(lǐng)法、搜尋獵讀法、不求甚解法、擴散參讀法等,讓人受益匪淺。
2.“積累”和“表達”并舉。有這樣一個比喻,閱讀者應該更像螞蟻、蜘蛛、還是蜜蜂?螞蟻只會辛勤搬運,比喻讀者只重積累,久而久之,難免成為“兩腳書櫥”。蜘蛛只知吐絲,比喻讀者只重表達而忽視積累。只有蜜蜂,它采得百花之粉,釀出醉人之蜜,比喻讀者既重積累,又重表達。閱讀者應該像蜜蜂一樣。
3.尊重閱讀個體,提倡個性化閱讀。閱讀活動就其實質(zhì)而言,是一種尋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過程,是讀者與作品的對話交流活動。“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作品的意義不僅蘊含在作品中,更不是老師通過講解告訴學生的,應該是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情感體驗獨立地感知、理解的。
三、選擇合適讀物
中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讓他們僅憑自己的興趣,選擇愛讀的書刊,那么,那些影響了幾代人的經(jīng)典名著、那些反映當今科技發(fā)展的時文是不是會在他們的選擇范圍內(nèi)呢?很難說。因此,教師必須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同時,我們所處的時代瞬息萬變,教師要挑選前沿性的作品,尤其重視介紹一些反映高科技方面和時代精神方面的文章,使學生能把握時代發(fā)展的脈搏。讓他們在有限的閱讀時間內(nèi)讀出收益。